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資訊爆炸時代的閱讀策略

撰文/張廷成|聖靈月刊305期-2003.02|主題/喜樂的另一泉源--談閱讀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前言

過去,我們曾經用「資訊爆炸」來形容知識的衍生與傳播的快速,用「目不暇給」來形容實在很恰當。近來,資訊傳播的工具更興起了一點都沒煙硝味的途徑,那就是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不在書坊的架子,也不在圖書館的架子上,可是他卻默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威力席捲全世界。

經由資訊爆炸的錯愕中,已然進入知識管理的認知,自此左右經濟與社會的,已不再是傳統所強調的勞力、機器或資金,而是知識的運用與創意的發展,即所謂「資料資訊化」、「資訊數位化、網路化、知識化」與「知識價值化」的演化歷程。聖經上說,「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箴二十5)。這正是網際網路化資訊社會所呈現的最佳寫照。

只是,智慧人或知識人要真的有能力,還是需要一段蒐集、整理、閱讀、過濾、消化、記憶、思考、演練、運用、儲存、分享、再生等等歷程,也就是說,「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

讀來容易,可是實務上仍需有其一定的涉獵與轉化過程,無論深度及廣度,在在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準備,來面對這樣的一個知識新紀元,這就是為什麼要有所謂的「閱讀策略」,用以省思埋首書堆中,到底是否有所收穫?是否具有效率與效果?是否讀得有樂趣?是否更進一步藉由閱讀激發個人系統思考能力?是否因此增進人與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互動?

瑣碎地隨意閱讀,所獲取的瑣碎知識片段,嚴格說來,效用實在有限,具策略性有系統的閱讀規劃,會讓我們更井然有序且事半功倍地增進閱讀果效。

獲取知識最主要的途徑莫如閱讀,筆者還是要再一次強調,閱讀不等於讀書,讀書只不過是閱讀的方式之一;而且抱著書讀,至少在效率上,很可能愈來愈讓人難以忍受。因為單單缺少動態連結、即時提供參考資源的傳統束縛,就產生許多不便;所以我們甚至不妨也把網際網路上的豐富資源就當作是書,是可以即時瀏覽,結合影像聲音等科技的電子書,倒不必一定要先入為主的排斥它們。

因此,若加入這些電子書,我們所面對的書籍就廣泛多了,然而,真神賜給我們的精神、時間、體力、記憶力、領悟力均有限,所以我們馬上要面臨的就是取捨的問題,既然需要取捨,就必須要有方法,有原則,有目標,即所謂有「閱讀策略」,否則「學海無涯」,雖勤仍不知何處是岸邊呢!
群書在側,有所取捨

身為基督徒,為了讓自己能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西一9),我們少不了要讀一些讓靈性成長的書。在屬世生活上,尤其在強調知識管理世代中,為了能夠發揮「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的本領,我們也少不了要鑽研一些專業領域的書刊﹔除了工作,如何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呢,底下試著擇要分項闡述。

一、提升屬靈智慧的書

不知我們是否有此感覺,平時努力聚會,往往偏重於單向聽講,有時甚至聚會就等於聽道,也常發現,聚完會,聽完道,收穫當然有,但是也常常有更多不甚明白的問題,在聚完會少有鼓勵討論的情形下,多半只好無奈地帶著問題離去。

但作為一個現代基督徒,應該常常思考保羅所提醒的:「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怎麼還是停留在「只能喫奶的」、「不熟練仁義道理的」「嬰孩」呢?(來五12-13)有話說「要當領袖,就須讀書(A leader is a reader)」,又說「將帥必須將知識化為能力。」(克勞塞維茲《戰爭論》)。

在教會裏我們可能是傳道、長執、負責人、各組幹部、教員、輔導員等﹔在家裏,我們可能是家長、兄姊或親戚們所敬重的長輩。在社會上,我們或許也扮演許許多多不同角色的領導者,所以,養成適當的閱讀習慣,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書讀愈多,愈可以補足生活上難以接觸的層面,拓展更多生活智能﹔反之,若不讀書或是少讀書,則易流於故步自封,或是井底之蛙的遺憾。

或許有人曾經告訴你,屬靈進修書籍讀《聖經》即可,其道一以貫之,量精質純。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神學院裏(包括神學研究所),無論老師或學生,鐵定都不會只抱著聖經不放,甚至還要四處各地去尋找一些參考著述資料。

所以,因聖經內容所涵蓋的範圍實在太廣,我們實在需要準備一些輔以說明或闡述的資料,或是提供研經考據的工具書,或是分享讀經心得的刊物等,都值得我們加以留意。

二、提升專業能力的書

中國古訓:「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用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仍顯得格外適用。有了最基本一技之長,再加上正直刻苦的心,相信要擁有一份工作是不難的。

無論擅長廚藝、中英文電腦打字、電腦文書處理、會計作業、編輯寫作、程式設計等等,都有助於在職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當然,具有愈高度的技術進入困難度的專長,往往愈是一般人所不易學會的,偏又是社會上所殷切需要甚至供不應求的技術人才。所以,為了讓自己,甚至為了成家立業之所需,人人都需要切合職場脈動,紮紮實實學得一技之長。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職場趨勢是:當今為求更上一層樓的專業工作者,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已經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雙重以上專長的學習。例如筆者所任職的公司,部分具有醫學或藥學碩士、甚至博士學位者,多數再回到學校研讀所謂的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或是EMBA(Executive MBA),至今已經多位擁有雙碩士學位;筆者身處這樣的環境,當然也不可免地邊工作邊在研究所進修,為的就是保有職場專業競爭力。

所以在進入社會工作以後,千萬別沉醉在自以為「過的橋比人家走的路多」、「食的鹽比人家吃的飯多」的框架思維中,反應更進一步將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加以整理、研究、甚或創新,讓自己不斷提升所謂的邊際價值,那麼無論處在任何環境裏,都能有勝算在握的穩當。

尤其,台灣社會已愈進入國際化的情勢,多數企業也逐漸面對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環境,對身處台灣的職場工作者來說,應該多已感受到英文能力不佳的窘境,這將讓自己原本所具有的專業能力大打折扣。

筆者曾經出差韓國、日本,對於當地分公司員工嚴重不足的英語能力,實在傷透腦筋,但是當看到旅館司機,拿著英文會話本子,大聲背,勇敢嘗試與我對話的景況,又直覺得,他有前途。

所以,反觀自己,平時是否也養成閱讀某些英文雜誌或書刊的習慣,這也是值得注意的潮流。其它諸如對跨國民俗、文化、國情、法律等等,在在都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甚至可能須要重新再學習,再問自己,是否技藝出眾,擁有幾把刷子呢?

還好,值得我們稍微放心的是,時下除了學校研究所一些很專業的學術論文,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專業知識才能看懂以外,許多專業領域的書籍或刊物多已用較為淺顯的敘述加以呈現;像是經濟學書籍結合當代經濟議題深入淺出的編輯,電腦書刊雜誌也愈來愈像軟性的休閒雜誌等等。

因此,我們應該放開心胸,勇於嘗試,敦促自己,甚或勉強自己勇於探索其他知識領域。近來淡水教會若干職務人員,以退休之齡,參加電腦職訓班,甚至參加檢定考試,個人以為,實在是現代工作者的最佳典範之一。

三、提昇生活品質的書

前面就教會信仰面與職場工作面加以簡述,緊接著將對家庭面、社會面與個人面稍作探討。其實,把書刊做這樣簡單的大分類,實在令人有點不自在,因為坊間通常把一般書籍略分為文學、休閒、投資理財、傳記、勵志、電腦資訊、醫療、工程等大類;但是為了讓這文章讀起來不那麼像論文,所以也就簡單輕鬆就功能面做這樣的分段。

發明了四角號碼中文字典檢字法的王雲五先生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為學要如群山峙,一峰突出眾峰環。」這真是提醒我們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應盡力博覽群籍的最好諍言,用大哉言說,廣博的知識,可以拓展視野與開放胸襟;用平實的口語說,多一本書,多一扇窗,空氣陽光,雨露均霑,對生活品質會有許多貢獻。

首先,就家的經營與管理來說,其中所包括的至少有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理財等項目,筆者在多次的團契聚會裏與弟兄姊妹探討這個項目時,總會發現,這好像是個永遠也說不完,甚不講不清的話題。

其次,就一般社會生活面來說,其中最熱門的,首推有關人際關係的相關書籍,諸如曾經盛極一時的情緒智商管理(EQ)相關書籍等,可見其受到的重視程度。

最後,就個人面來談,不妨也挑選一些輕鬆易懂又實用的書籍,用以改善或增進身心健康,像是身心保健、飲食料理、疾病預防、休閒旅遊等書刊。這些書刊對平實生活上的時間管理面來說,或許是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但是這個時間管理區塊,正就是我們要分配大部分時間的地方;否則,等到有一天,失去健康,讓事情變成重要且緊急的情況,我們的生活品質就要受到嚴重的挑戰。
有限時空,無限視野

閱讀,應該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現在的科技進步,對於閱讀已更加便利與多元,就材料而言,已不必侷限於書本;就空間而言,已不必侷限於教室或圖書館;就物件(Object)而言,更可以是自然景觀,人物畫像,建築設計,微妙佈置,雕刻藝術,各種文物等等。經由科技進步與人類智慧巧思的整合,已讓閱讀變成是種感官與素材多元交會激盪,更為有趣的即時互動。

主耶穌小時候有個經歷:「祂在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路二46)這樣簡單的陳述,其實就已架構出一個聚會聽道學習的策略,至少包含了教師指導、學生傾聽與雙向問答三個構面。如果坐在殿裏的人,講的人不只有講,聽的人不只有聽,手上桌上還有經書閱讀,那更就是完美的學習景象了,聚合了邊聽邊讀、邊讀邊想、邊想邊問等實質閱讀基本策略,發人深思。

既然資訊在種類上愈趨多元,在累積上愈趨豐富,在傳播上愈趨快速,我們就應該尋求重效率講方法的閱讀策略。

一、閱讀過程規劃

有人把閱讀過程細分成所謂「閒讀」、「預讀」、「略讀」、「摘讀」、「細讀」、「精讀」(「旁參」和「合讀」)、「熟讀」、「溫讀」等步驟,足見閱讀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也有學者(Graves等人)歸納列舉出八個重要的閱讀策略如下:

□應用既有知識
□提問題且回答
□嘗試進行推論
□把握重點內容
□作摘要以備忘
□整理圖表資料
□思考相關環節
□反省檢討調整

權威閱讀專家羅賓遜(F.P. Robinson)曾經設計出一套有效讀書方法──SQ3R法。其步驟分別為概覽(Survey)、發問(Question)、閱讀(Read)、背誦(Recite)與複習(Review)等五項。這套學習架構正巧以閱讀為中心點,前面有所謂概覽與發問,後面有所謂背誦與複習,嚴格說來,是個不錯的閱讀過程策略,值得參考,茲分別簡述如下。

1.概覽:顧名思義,即所謂大概瀏覽,主要針對所欲研讀的書名、作者、出版日期、序言、目錄等加以留意,然後迅速略讀內容,以獲得對該書的粗淺印象。

2.發問:概覽之後,可試著自發性的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可以用所謂的六個W,「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什麼」(what)、「為什麼」(why)、以及「如何」(how)等疑問詞來自我發問。為什麼是這位作者?為誰而寫?適合我嗎?著述時空背景為何?可用在哪些領域?可選用或排除哪些內容?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觀感?如何吸收運用甚至創新?

3.閱讀:發問之後,若是確定值得多花時間研讀,就應該仔細閱讀,所謂仔細閱讀,意味著可能需要劃重點做眉批,甚至尋找其他相關資源。

4.背誦:對於適合的內容,我們應該多花些時間嘗試的加以記憶,這會對我們平時與人交談應對,或是系統思考,有很大的幫助。不是囫圇吞棗、斷章取義,而是融會貫通之後所做的理解性記憶。

5.複習:定期重新檢視所曾經仔細閱讀過的書刊,往往會讓我們有溫故知新的驚喜,所以對於值得存藏的書刊,應該撥出時間重新瀏覽,試著回憶重點,配合自己更多的人生體驗,重新審視內容的價值與新意。

二、閱讀優先順序

資訊資源浩瀚無涯,但是囿於我們的時間與經歷實在有限,所以我們應針對個人需求妥切做些優先順序的閱讀安排,例如: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應該要知道的又是什麼?純熟的技術或是不同的、獨特的觀點?是要解決問題?還是要思考問題?如何快速又有效得到我所想要或應該要的知識等等?

三、閱讀時間管理

跟閱讀策略有關的時間管理的原則與方法,可以擇要歸納如下:

1.目標導向:雖說「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豫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可是我們仍然需要思考自己在世上的生活目標與方向,甚至區分出長程目標、中程目標與近程目標,分別擬定互相關聯且穩定達成的閱讀內容。

2.「80/20法則」:自從理查.柯克(Richard Koch)指出所謂「80/20法則」以後,這個簡潔有趣兼具理性與感性意味的法則,便被廣泛的運用。

例如:可以用來檢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否用了80%的時間去處理只佔20%效益的繁瑣事務;再假設以 80/20法則來看,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中,若是20%的關鍵知識,便可以貢獻個人80%的職場工作競爭力,那麼我們更應該把目標與時間集中在那關鍵的20%領域才是。

3.積沙成塔:五個餅兩條魚經過耶穌祝謝後,餵飽的,光是男人就有五千,是個奇蹟;餐後,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12個籃子,則更是奇蹟(可六43)。試想,我們日常是否也懂得收拾和善用這些如碎餅碎魚般的零碎時間呢?

4.隨時隨地:有些人會養成一些習慣,例如非要到圖書館才能靜下來讀書,非得打開音樂甚至帶上耳機才能讀書,或是反之要到人多吵雜的某些速食店才能看書等等。

個人認為,這些都可隨個人喜好有所選擇,只是要提醒的是,不必把自己限制在非得某一定時空才可以閱讀的框架中,作繭自縛的結果,反而大大地限制了自己。也就是說,無論飛機上、平穩的火車上、甚至床上、廁所等,都可以是閱讀地點,只是仍要注意燈光等問題,也別矯枉過正而因小失大。

5.簡化生活:筆者認為,需要專心閱讀時應該儘量離開電話,避免電話干擾,尤其是如影隨形的手機。根據觀察,多數的電話往往是緊急而不重要的哈拉,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還會使人分心,實在是專心閱讀的致命武器。其他像是避免不必要的邀約,使生活盡量規律化,保持適當運動等等,都能對增進閱讀效果有直接而顯著的貢獻。
結語

愛因斯坦說:「閱讀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其實,在強調知識的世代裏,活到老,讀到老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應時刻提醒自己養成閱讀習慣,善用閱讀策略,使自己具備尋找資源用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在教會、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中,在在都需要我們正視終身學習,終身閱讀的基本認知,才能在知識滿盈的新世紀裏,遊刃有餘。
參考書目:

1.《有效學習的方法》,林清山主編,教育部發行。
2.《Teaching Reading in the 21st Century》,Graves,M.F.,Juel,C.,& Graves,B.B.(1998),Boston:Allyn & Bacon。






文章標籤:  #張廷成  #30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