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基督徒如何面對科學的挑戰

撰文/陳祥|聖靈月刊306期-2003.03|主題/恩典的記號--談神蹟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活在現代社會的基督徒,通常必須面對很多社會中的矛盾與衝突,畢竟社會的建構與文化的形成未必完全依循聖經的教訓與真理的軌跡。這些衝突與矛盾所在多有,其中有一部分來自於近代科學的演進,尤其近一世紀來科學的突飛猛進,許多科學新理念與聖經多所衝突,更迫使基督徒必須正視這些矛盾,必須為自己的苦悶尋求出路。

基督徒面對科學演進所帶來的衝突自古皆然,但因為科學的演進速度在過去一世紀呈現加速現象,知識的累積程度一年比一年快,外在世界的改變更加劇烈。

例如,在人類還未對地球以外的太空進行探索前,基督徒不必去面對宇宙的問題;在進化論未被發表前,基督徒不必去面對物種演進的爭論;在使用細胞複製動物或人類的技術未被發明前,基督徒可以不必去想像複製人類的靈魂問題。

科學的進步與演進給現代基督徒帶來許多信仰上的思考機會,但也由於科學與技術的大幅進步,現代的基督徒必須比過去的基督徒背負更重的負擔,在心中承擔更多的苦悶。筆者在本文中以個人的經驗與認知來探討基督徒如何為自己的負擔與苦悶找出出路,如何面對科學與宗教的矛盾。
宗教信仰與科學能夠相容嗎?

當代基督徒的苦悶其實來自於科學與宗教的不相容。我們閱讀談論宗教與科學的文章或書籍時,往往都會讀到類似「基督教符合科學的原則」或是「聖經與科學沒有不容或排斥的情況」等等。

這些強調科學與宗教彼此不矛盾的文章其實是有問題的,或許大部分的科學與聖經的教訓是吻合的,或是聖經中的描述多半符合科學的法則,但若說依照人類目前對於大自然法則的理解程度而言,聖經與科學能夠共存而不衝突,其實是很牽強的說法。

隨手拈來,聖經中到處充斥違背科學原則的事件描述。例如,現代的科學就無法解釋神的存在,因為從科學的觀點而言,自有永有的神是說不通的。摩西帶以色列民過紅海,只一點杖,紅海就分開(見出十四21),也不符合科學的原理。

又如,神讓天上的窗戶大開,連降40晝夜的大雨,淹沒了地球(見創七11、12),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不可能的。又如,神聽從約書亞的禱告,讓日頭在天空中停住不落下(見書十13)約有一日之久,又讓日晷上倒退了十度(見賽三十八8),也完全不可能出現。

聖經中,只要是屬於神蹟之類的敘述,基本上都觸犯了科學的法則,違反了自然的規律性。
科學講求規律性與可驗證性

到底科學的法則指的是甚麼呢?科學講究的是縝密的步驟與方法,也就是利用相同的程序反覆進行,都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這種原則是建立在世界的規律性上面,也就是假設世界的運作具備規律性;例如,如果科學家所定義的地心引力定律具備規律性,那我們從高處往低處丟東西,就會反覆發現,被丟的東西會往低處落下。

同樣的道理,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也期望所進行的實驗內容具備規律性,加進同樣的原料,依照同樣的步驟與方法,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科學原本就是建構在規律性的假設上,沒有了規律性,科學也就不存在。

很顯然聖經中許多事蹟的描述,違反了科學的驗證原則與規律性假設。一般人心臟停止跳動後,就會被宣告死亡,而且在也不會在喪失生命後起死回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性原則。聖經中許多次死人復活的描述就被認為不符合科學的規律性原則。

另外聖經中許多奇蹟的敘述,也都違反了自然界的物理原則,例如將主耶穌將水變酒(見約二章)或用五個餅兩條魚分給五千人食用(見約六章),也都不符合科學的原則。
宗教信仰不是科學

基於科學對於規律性的期望,科學家都具備了理性主義特質,凡一位科學家所觀察到的結果,世上任何一科學家只要利用相同的程序應可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就是科學驗證的精神。

一位科學家聲稱在實驗室中利用某種新裝置與新程序而發現了新物質,其他科學家如果仿照這樣的裝置與步驟,也必須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否則該位科學家的發現就不會為科學界所承認。

約在六年前,有科學家聲稱在實驗室內成功完成冷核融合,亦即不在高溫中就可達到核融合的目的,這算是科學界的大突破,但因為沒有其他科學家利用同樣的程序可以達到冷核融合的結果,因此冷核融合的說法便成為當時的一種愚弄。跟科學講究方法、步驟相比較,宗教與科學剛好是兩個不同世界的東西。

科學講究實證,必須經由反覆的驗證與查核都呈現一致性後,才具備價值。如果無法透過驗證的論據,都無法稱為科學。而宗教則是強調個人的體驗,強調個人與神的關係,這種體驗不是科學所能驗證,因此也就不能稱為科學。
信仰與體驗不能在實驗室中檢驗

由於宗教的體驗是一種神對人的默示,或是人對於神的理解,是一種屬於個人化的經驗,是一種無法利用科學方法與步驟反覆驗證的標的物,因此也無法搬移到實驗室中檢測。例如,某人得了癌症,被教會弟兄姊妹介紹來信主,後來藉著每天兩小時的禱告祈求,得神憐憫,使病完全得醫治。這樣的過程與結果並不代表任何一位得癌症的病人,被介紹來信主,也經過了禱告祈求,其病就能得醫治。

如果一位科學家要從科學上來驗證上述的例子,就會像是醫學界進行藥物的人體實驗一樣,首先會找數十位得癌症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要他們信耶穌,每天禱告兩小時,這一組稱為實驗組;另一組則不做任何處理,也不要求他們信耶穌或禱告,這一組稱為對照組。

然後過了幾個月,再來檢驗信耶穌的實驗組癌症病人痊癒的人數是不是比對照組的癌症病人痊癒的數目多。如果兩者數目有差異,科學家還會使用統計來運算,看看這兩者的差異是否具備顯著性,看看是機率造成這種差異還是信耶穌真的有效。

雖然沒有科學家會進行上述的實驗,不過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上述實驗的結果,信耶穌的實驗組多半癌症痊癒的病人數目不會比未信耶穌的對照組來的多。科學家會因此宣稱,信耶穌對於癌症治療無效。難道信耶穌無效嗎?另外一個例子則比較簡單。

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過紅海時,拿著杖敲擊了紅海,海便分開。如果科學家要驗證這樣的程序,他也拿著杖,也點了海,依照同樣的步驟與程序,他會期望看到紅海分開。他會看得到嗎?大概不會。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硬要使用科學的驗證方式來檢驗宗教,結果多半不會令人滿意。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在這種類似實驗的方式中,有一個變數是科學家無法掌握的,這個變數就是神。摩西點杖擊海,讓海分開,其實不是摩西或是杖讓海分開,而是神讓海分開。

某位癌症病人信耶穌誠心禱告,病得醫治,並不是信了耶穌,每天禱告兩小時的行為讓病得醫治;真正醫治癌症的是神,是神決定要醫治這位癌症病人的疾病,而不是信耶穌及禱告的行為讓病得醫治。
神的作為超越科學的控制範圍

也就是因為神介入的這個因素,導致宗教不能與科學的精神相容,因為宗教中的信仰完全超越科學家講求證據的法則,也完全脫離科學家所能掌握的範圍。再加上「神」本身超越科學證據的法則,也不受科學理念所轄制,「神」這一個變數已經超過所有科學家所能掌握的範圍,因此非常清楚的,宗教信仰的體驗是不能採用科學的方式來加以驗證的。

例如,雖然科學進步,聖經中的許多事情都無法使用現代科學解釋,已知的科學都無法解釋五餅二魚的神蹟。

簡單的說,神的作為是非科學的,是超越科學的,所以如果硬要使用科學的方式,不管是採用自然科學的法則或是實驗對照的研究方式,終究會發現科學是無法用來驗證宗教的。

宗教信仰講求的是未見先信,並不重視實質證據,此點與科學的內涵相違背。在十七世紀的理性主義興起後,人們開始相信,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事都可以使用已知的知識加以詮釋,而且人們只相信自己的心靈為真正實在與真實的,對於一切外在事物皆持懷疑的態度。

這種理性的態度就好像主耶穌的門徒多馬的例子(約二十25)一樣,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親手所觸才為真,凡是不能使用思辯、理性加以詮釋的情況,都抱持懷疑的態度。

然而科學家這種以理性主義為出發點的態度,基本上與宗教信仰不容,因為理性主義的字典中找不到「神」的位置,神的超越性是科學家所無法接受的,但同時也代表基督徒在現代社會中對於信仰的堅持也與科學的理念不相容。
基督徒如何面對科學演進所衍生的苦悶

理性主義的興起使得聖經舉凡是神蹟的事蹟都無法通過科學的考驗,五餅二魚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神的存在是另一個例子,世界與人類的創造是一個例子。在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1859年)出版物種源起,12年後出版人類的出身,往後進化論就為科學界所普遍接受的理論,當然這種理論也就持續進入了教育體系與教科書,咸認人類是因為物競天擇下,由人猿進化而來。

這種理論不僅與聖經給予基督徒的教訓不符,也讓基督教普遍感受到衝突與苦悶。基督教的聖經因此受到科學界嚴格的檢驗,因為進化論中,完全不讓神插手整個程序,而被排除在外。因此,當科學與宗教在某些非常基本、重要的面向是相互衝突的時候,身為基督徒心中就會產生許多苦悶與衝突。

基督徒活在這個世界中,不管是在求學與求知的過程中,必然會時時面對類似耶穌門徒多馬所遭遇過的難題:聖經是可信的嗎?當聖經中的記載與當今科學相違背時,基督徒應該選擇相信哪一方?當多馬聽到耶穌已經復活時,他是抱持猶疑的態度,因為他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因此推論耶穌不能死後復活。

今天的基督徒在校受教育,在社會上生活,衝突必然不可避免。例如,在校求學的基督徒到學校學的是進化論,到教會接受宗教教育時學到的是創造論。聖經中的神蹟,如天地萬物與亞當、夏娃的創造、挪亞時代的洪水方舟、以色列民的過紅海、主耶穌的以水變酒、死人復活、醫病趕鬼、五餅二魚的神蹟,都使基督徒陷於矛盾的情懷中。

聖經中強調因信稱義,強調憑著信心相信,強調信心是未竟之事的實體,不憑著眼見,這樣的精神與過去三世紀中的科學思維主流相違背。面對這些苦悶,基督徒要如何自處呢?筆者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多年,對於科學的法則有所涉獵,或許在此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供讀者參考。
科學的真理與定律有其限制

科學是片面的、短暫的、偏頗的,因為科學是從人的角度來檢驗已知的事實,進而歸納出原則與原理。但科學研究中所謂的真理,卻往往會被推翻。例如,曾有一度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相信物體會發射出N射線,法國一年中發表的科學論文超過百篇,在在都「證明」N射線的存在,很多科學家都在論文中表示他經由何種途徑與裝置「看到」或檢測到N射線。事後科學家證明N射線並不存在,當初的「發現」為子虛烏有。

幾百年前,地球上的科學家都還相信,地球是平坦的,太陽正繞著地球轉,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每一本科學發展史的書籍中都可以找出一堆,曾經被相信但後來被推翻的真理與定律。科學的真理與定律有其先天上的限制,也代表科學的定律、原則不是永遠的真理,遠遠比不上聖經的持久性。
信仰不應完全植基於論證

基督徒的信仰不應該完全仰賴科學的證據。過去20年來,美國的一位業餘聖經考古學家約翰羅恩(John Ron,見其網站http://www.arnchorstone.org),曾經宣稱在西奈半島東方的阿卡巴灣水域中發現埃及法老追兵的馬車車軸與車輪,間接證明以色列民過紅海的事蹟。約翰羅恩也在土耳其境內的亞拉臘山南方20英里處,聲稱發現類似球形物體的挪亞方舟;羅恩也號稱發現所多瑪與蛾摩拉的遺址。

不管羅恩的發現是否屬實,基督徒都應該僅將這些科學上的證據當作參考而已,因為利用科學的原理與精神來檢驗信仰與聖經,有時候的確可以強化信仰的韌度,也可以讓信仰不致冷淡;但若信仰完全建立在科學的論證與證據時,信仰就會變得脆弱而危險。

例如,若有人以某種學說或定律向你證明聖經中的神蹟為真,你就因此而相信,但稍後有人告訴你說,先前的證明與定律完全是虛構的,那你是不是就要立即推翻你的信仰?如果因為羅恩的證據而使你相信聖經中的記載,如果後來有人推翻羅恩的發現你不是要離開聖經嗎?信仰應該建立在信心上,而不是建立在證據上。
神的話語超越科學原理

當世界上的定律改變時,神的話並未更動,「天地廢去,神的話必不廢去」(太二十四35),這乃是因為「神」本身不受科學定律所轄制,「神」本身是超越科學定律,簡單的說,所有的定律與原理也是神所定義的。

在這種情況下,神既已超越真理與定律,當然神的作為就可以違背科學的定律,因此要將五餅二魚分給數千人食用,若以一般科學定律與知識當然解釋不通;但若神已超越目前人類所知的科學定律,對神而言將五餅二魚分給幾千人吃豈不輕而易舉?
科學終究會印證神的真理

科學是神讓人治理這地的方法,科學研究僅是讓人們能夠在神後面多理解神的大作為。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與宗教並非不相容,科學與宗教的矛盾僅僅是目前的科學還不能解釋聖經中神的作為而已。在神的真理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日後科學還會持續的進步,科學也就會更進一步的符合聖經的教訓、進一步印證聖經中的教訓。

或許數百年後的,當科學持續進步、持續發現與印證神的作為時,人們終會瞭解到耶穌是如何利用五餅二魚分給眾人食用,或是耶穌如何將水變成酒的過程。在那一天來到之前,我們應該持續的相信,以堅定的信心認定聖經是真實的,神是存在的,當科學與神的真理相衝突時,是因為科學的不足,而不是信仰的謬誤。






文章標籤:  #陳祥  #306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