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人生此時方開始

撰文/陳日頌|聖靈月刊307期-2003.04|主題/老無老-老年生活結果多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生活水準的提高及醫療科技的進步,臺灣也與世界上先進國家邁入了高齡化社會。「活得老」在我們的周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倒是「活得好」這方面令人覺得好像還不太滿意。台灣今天能有這麼富裕的生活,每一位留下歲月痕跡的老人都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如今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成果中,時而害怕自己被輕視,時而不知如何讓自己「活得好」,過日子似乎比往昔為生活拚命時更不愜意。

科技的進步充分表現出「突飛猛進」這句成語的含意,也讓稍有歲數的「長者」,意識到自己的「步伐」好像總比「少年的」慢了些;一陣繁忙之後,會感覺體力、魄力也都比一、二十年前差。「老師!您有點禿頭。」筆者45歲那年被圍在身旁的一個學生驚醒了。

以往幫我理髮的人都說:「你的頭髮又密又長。」學生一句無心的話,讓我注意到我的年齡,啊!已經到50的「門口」了?當時的心是又詫異又激動,一時還真無法適應呢!幾天後跑到書局買了一本有關老人生活的書,讀完之後竟然感覺老人生活也不錯嘛!提前退休的念頭也開始在我心中萌生。

中國人的觀念是年老之後退居鄉野、含飴弄孫、終其晚年。人們的腦部裏,總是會浮現在客廳中,老人家「笑弄」幼孫的畫面。的確,有時會讓人們感覺老人是多麼無聊、無能,似乎除了等死以外沒什麼好做了。

舊約聖經《創世記》四十七章法老王問約瑟的父親雅各:「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雅各對法老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130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的日子。」在此之前的130個歲月,雅各汲汲於利益的取得,顯然對於目前一家70個人、為數不少的銀兩、千百隻各類牲畜的成果是非常不滿意的。

反觀《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的西面和亞拿,以80多歲的年紀,卻能充滿盼望的常在聖殿裏禁食、祈求、事奉神。同樣是老人,雅各感嘆人生苦短;亞拿和西面卻能滿心平安喜樂地讚美神。由此讓我們認識到:老年生活能否過得豐盛而美好,就要看各人是將生活做適當的規畫。

以往常有退休就是「坐以待斃」的錯誤觀念,深怕從奮鬥的崗位退下來,人生也就終結了。我教了30多年的書,退休之後發現:從計酬的職場生涯轉換到服務的退休生活,內心感到非常快樂(雖然並不比以前空閒)。

就體力來說,老年人確實比不上晚輩們,可是在為人處世的態度和理念,卻足為年輕輩的智囊。在適當的時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發揮自己的專長,雖然是殘年的燭台,卻還能光芒四射,照亮了社會各個角落。

尤其當平日休閒旅遊地區人滿為患,甚至嚴重到寸步難移,老人家卻能在非假日悠閒地徜徉在幽雅優美的景色之中,甚至成為美景的一部分──因為老人家的存在,更能將景色的閒情逸緻淋漓盡致地襯托出來。拋開世俗的煩,一邊品嚐可口的飲料,一邊欣賞耶和華的精心傑作,老人生活實在太棒了。

「如果有空的話,我要……。」還在為生活打拚時,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卻因沒時間而作罷,如今時間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論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藝或是社會服務,可以揮灑的空間實在太大了。在農業時代,人們為混一口飯吃,必須勞碌一輩子。

等到成為不用幹活兒的老人,卻又只有蹲在屋簷下曬太陽的分。以前用盡一生精力,如今只剩下一個還會呼吸的軀體,此時所感受到的人生,除了「苦」之外,似乎什麼都沒有了。

反觀今天的老人,只要懂得生活的規劃,他(她)們會覺得:原來我現在才對得起我自己。前天跟教會迦勒團契的成員搭乘遊覽車往南部,旅途中彼此閒話家常,看不出「老」對他(她)們有什麼威脅。他(她)們朗誦著年歲的五言詩:「人生70才開始,80算什密,90滿滿是……(河洛語發音)」不是嗎?今天90歲以上的還真不少呢!

真正懂得享受耶和華恩典的人,他(她)們的生活我們可以用「美」和「盛」兩個字來形容。年輕時需盡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責任,也就是創世記中要有「治理、管理及生養眾多」的責任。感謝神,到了這個年齡,神讓我們換到這條跑道:這是一條更輕省(太十一30)的跑道,只要我們不走錯方向,人生就如同倒吃甘蔗一樣:一口比一口甜。

因為這個世界時時都在變,並且是快速的變著,原來老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可能會被大環境所排斥。然而老人總是堅持「不為現實環境所接受」的理念,因此社會大眾對老人的刻板印象是固執、怪癖、囉唆、惹人厭煩,其實這並不是老人的錯,問題是這是一個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改變的速度實在太快了,老年人卻仍緩慢地沉沒在自我中心的概念裏,思想觀念很不容易隨著時代的巨輪向前走,終於造成老人就是觀念LKK的印象。

莎士比亞劇中有幾句值得思考的話:「避免嘮叨及乏味、倚老賣老、誇耀年少時的雄風,又感嘆壯志受限的委屈。」我覺得這些委屈,幾乎都是庸人自擾的後果。過度自我的本位主義,使老年人失去和現實環境溝通的空間。社會不斷的改變,要求社會配合老年人的步調,不如老年人改變自己配合社會。

調整自己的家居習慣,讓自己生活在一個整潔而乾淨環境中。因為自己曾走過艱苦的時代,對於周遭許多已經不能使用(或者根本不會再使用)的物品,有值得珍藏的就妥善收藏好,否則就該處理掉以簡化我們的居家環境。

當大家都上班之後,在自己最喜歡「窩」的房間,看著書架上的書、櫥櫃裏的擺飾,以前沒時間看的書、沒時間玩賞的飾物,優遊自在的犒賞自己的興趣;陽台花園的花木正期待我們去與她們談心;客廳的小花熱烈的搖著尾巴,要求我們帶出去溜一溜;避開人多的用餐時間和老伴兒找一家清靜的館子,慢慢兒品嚐可口的菜餚,用餐之後在服務與羨慕與祝福聲中到另一個想逛的地方-人生此時方開始呢!

以往總因「很忙」減少了聚會的次數,常因「沒空」推辭了不少的聖工。老年人的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中,往日為了生活疏遠耶穌奔走己路,當我們跑完大半的路程之後,神捧著一杯清涼的水,親切地問我們:「要不要休息一下才走?」如果您還沒完全離棄祂,您會發現:這不是我慈愛的天父嗎?祂正在關心我呢!對啊!我好像很久都沒參與聖工了,真有些愧對神的憐恤!幾年前西台中教會的蔡提摩太長老娘,就是老年人熱心事奉主的好模範。

平日除了服侍丈夫、養育子女之外,從會堂的整潔、事工的推動,信徒的困難,只要她知道,一定全力去協助,尤其配合傳道、訪問組人員進行關懷工作,別小看她個兒不是很大又不會開車,只要有她配合工作都能順利進行。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老年人,默默在會堂做清潔工作;有一些老人投入了教會事工,參與訪問、分送文宣資料的工作。他(她)們的熱心使不少慕道朋友體會到神的愛,因而接受真理。

今天社會上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志工」投入,有這些人的投入,除了為社會節省不少經費之外,更因為他們的投入,社會大眾更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和諧。《路加福音》十章記載:耶穌差遣70個人到各城各地方去傳福音,主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如今耶穌也是如此催促我們:工人不夠啊!我們該照著我們的恩賜和興趣,努力參與教會的事工,否則有一天這些恩賜隨著肉體「入土為安」多麼可惜。

人的肉體過了中年就出現歲月的痕跡,然而「老」並不是生命的終結,也不是學習能力的喪失,舊約時代的迦勒,以80高齡還能領兵作戰,打勝迦南地的仇敵;現在也有不少高齡老人,不服老的和年輕人一起上課。

事實上值得我們用心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論語》裏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以孔子的學識、年紀,尚能虛心學習,不恥下問,難怪顏淵以「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來形容他的老師。老年人之所以被人詬病,主要原因並不在年邁體衰,而是那股不肯變通的臭脾氣。我想我們不要在油盡燈枯的時候成為年輕人嗤鼻的對象。

在沒有考試壓力之下,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多元化的時代,老年人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每個人依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或到學校修學分,或跟電視台、收音機等視聽媒體,或閱讀書報雜誌……,進修的管道相當多,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幾年前我帶著一組學生,走訪西部沿海觀察紅樹林生態,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一項極無聊的活動,可是卻有四個學生跟了三年,一直到現在(國三快畢業了)還常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再去觀察紅樹林?只要我們稍加用心,您會發現以前被我們忽略的事,其實是很有趣呢!

平日筆者除了選擇性地收看電視、聽廣播之外,平均一年閱讀十本左右的新書,每天上網找尋新資訊,在適當的時機向一些學有專長的人學習他們的專業知識,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尤其是沒有壓力學習。學得不太好,也不會被打手心。

可是吸收到新資訊,學會一種新技能時,心中的快樂就好像以一元在百貨公司搶購一台筆記型電腦那樣快樂,那種成就感,無形中更加鼓勵我再接再厲。我希望當我生命的火光消失的那一刻,也是在時代巨輪的前端,而不是落在隊伍的尾端,因為在遊行隊伍的尾端都是最清冷,最不好玩。

智慧者享盡了人生的榮華富貴之後,他的結論只有兩個字──空虛。所羅門王晚年沉醉酒色,又隨他的妃嬪事奉假神(王上十一章),因而被耶和華唾棄。沒有耶和華真神,就算享不盡的世間福氣,到頭來也只是感受到「虛空」而已。






文章標籤:  #陳日頌  #307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