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我以當傳道娘為榮──訪陳恆道長老娘

撰文/墨笛整理|聖靈月刊308期-2003.05|主題/一日三省吾身--悔改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我以當傳道娘為榮

1975年第一屆全省傳道娘靈修會於大林教會舉辦,在場姊妹彼此分享當傳道娘心得,互以道理勉勵。當時有四位韓國傳道參加,韓國權順道傳道發言:「我有五個太太。」語畢,大家困惑不已。「第一個太太像『媽媽』,非常照顧我;第二個太太像『姊姊』,注意我的衣著、關心我;第三個太太像『朋友』,陪我散步與談心;第四個太太像『家庭主婦』,為我生子、煮飯、料理家務;第五個太太像『傳道』,我講道時她翻譯,還要司琴、協助訪問、輔導信徒。」原來,他表達傳道娘應具備的五種角色,令在場者印象深刻。

她聽過梁執事娘如何生活:每條毛巾都是折了又折,破了之後當抹布用;有時,家中沒有米糧,只好向人借……。許多傳道家庭都在苦日子裡省吃儉用,默默盡心事奉。他既已獻身,當有心理準備。

1978年全省傳道娘靈修會於大同教會,老、中、青三代的傳道娘都前往參加。年輕的傳道娘難以適應傳道家庭生活模式,不禁流淚哭訴。林獻生長老娘安慰她們:「說到苦,我們這一代更苦。孩子放學後,還要輪流到別家中拿餿水回來餵豬。」

因為要撫養八個孩子,當時傳道者的生活費根本無法照顧家人生活。後來輪到她時,擔任主持的陳恆道長老心想:「不知太太會說什麼?獻身傳道20年,太太一定受了許多苦吧!」

「我以當傳道娘為榮!」堅定的語氣,震撼著他。對她而言:相聚時要感謝,分離是理所當然,故能以平穩之心等候。他深受感動,暗暗立志:「你既以我為榮,我定以耶穌為榮。」爾後更當以耶穌為中心,努力為主作工。

時光飛逝,話猶在耳,歷經47年傳道者生涯,陳恆道長老於2002年年底退休。她默默地陪著先生到總會收拾行囊,夫妻推著行李邁出總會大樓。

此伉儷的背影令人動容──這一生她無怨無悔地陪著他,從年輕、中年邁向老年,以父事為念,以丈夫為榮。
為孫女禱告的執事

小時候,她住在羅東三星鄉大洲村,每次總要步行40-50分鐘的路程到羅東教會聚會。祖母邱馬利亞執事是一位非常熱心愛主的長輩,常和陳隨主執事、張明真執事一起作義工服事教會。每天必定帶著孫子、家人一起早禱與晚禱,建立他們的信仰。羅東教會很早就有宗教教育聚會,她每星期天早上必到教會參加兒童聚會,因受祖母的薰陶,更用心地學習道理。

11、12歲時,父母相繼離世,邱馬利亞執事與簡益真、蔡聖民、楊約翰長老及其他同工一起服事時,就會提起3位孤兒的安頓問題,希望大家共同關心。15歲那一年,楊約翰長老帶著她從羅東來到鹿港,向陳長老的母親學習裁縫。

那時代學習裁縫是天經地義的事,許多女孩必須婚前先學習。從早上到下午,來來去去的學生不少。時值17歲的陳長老當時在線西鄉漁會擔任公務員,放假返家見到她,氣質與談吐都與其他女孩不同,信仰很好,她與長老母親同住,相處十分融洽,近水樓臺默默觀察,逐漸萌生愛意。
缺席的訂婚禮

他受總會徵召,18歲進入神學院,常藉書信以道理互勉。19歲自神學院畢業,受總會差派各地駐牧。一年後,簡益真與楊約翰長老知道他們彼此愛慕,覺得時機成熟,遂主動出面提親。

1955年2月,楊約翰長老、黃金枝姊妹、邱馬利亞執事等長輩在台中教會為他們舉行訂婚儀式,男女主角缺席,一切儀節全由長輩們代辦。翌年,長老20歲,她18歲,於鹿港教會舉行婚禮。她很早就知道丈夫羨慕傳道職分,早有獻身意願,也知日後聚少離多。

婚後,全心支持事奉,接受生活各種操練。即使生產仍不願影響丈夫工作,就和婆婆搭三輪車前往醫院待產。那時代,男女儐相全由已婚夫婦擔任,許東霖長老等多對佳偶結婚典禮,就是他們協助的呢!
愛心的婆媳管理員

陳長老的母親與妻子後來擔任鹿港教會、彰化教會管理員,當時管理會堂並無薪給。傳道者用餐,都由管理員先行墊付再向教會申請。每當傳道者住宿時,妻子與母親為客人量身、取布料後,客人常預付工錢,她們就用這筆收入為傳道者準備豐盛的菜餚。

長老的母親看管會堂前後經過30多年,婆媳兩人一起作衣服,一起煮飯、清掃會堂、接待訪客,一起照顧成長中的5個孩子,一起負擔家計。有時候,媳婦騎腳踏車載著婆婆和擴音器,和教會同靈們一起到鄉下傳福音,石頭路顛簸不平,卻滿心喜樂。住在教會時常聚會、讀經禱告與神親近。許多婆媳相處常出現的問題,她們都因著神的愛彼此包容,建立深厚情感,相依為命、用心作工。

早期傳道者二、三個月休假一次,休假必須經過總會與教會准假始得離開。後來體恤傳道家庭之需,才改一個月休4天假。長久以來與丈夫聚少離多,看管會堂反而有許多同靈相伴,兒女在教會長大受同靈照顧,信仰上造就良多。
耶和華以勒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陳長老一家人,感受神特別眷顧。

早期傳道的生活費雖微薄,她未曾抱怨。撫養5個孩子成長,家庭開銷似乎不足,卻一無所缺。他常勉勵孩子:出門衣著當整潔乾淨,讓人感受傳道家庭恩典夠用,主必預備。

大林教會郭上泉長老為了讓傳道者的孩子們受較高的教育,奉獻教育補助費給總會,他的愛心使許多傳道家庭獲益甚大。後來孩子接受大學教育,因著總會的教育基金幫助不少。

現為傳道娘的長女美恩,自小在教會成長,以教會為家,從祖母與母親服事眾人身影中看見事奉的喜樂;母親寡少言語,不論同靈是非,遭遇試煉,總是勇敢承受。因此丈夫獻身,她甘心也樂意將最愛獻給神使用。
伉儷情深

1980年8-12月,長老奉派至印尼、新加坡及香港作工,協助神學訓練及各種講習會。機場送別,她強忍離愁,想到即將分別四個月,返家後難過得躲在廁所哭泣。每天禱告總為丈夫代求:「求神同工,使他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國際電話太貴,只能寫信告知家庭狀況。

陳長老身在國外,每當掛念家人,便將藏在枕頭下的書信捧在手上一再細讀,看著看著,不禁流淚。有時才剛收起,想起又取出再看。每天盤算著回信是否已到?家人平安否?尤其12月人在香港,呎尺天涯,久別家園,離家愈近愈想家。

自從接任聯總聖工之後,常常出國作工,飛離家鄉更久更遠,她的思念仍從禱告、寫信一路陪伴著丈夫。不願讓思念絆住聖工,思念固然苦,若教會需要,也應勇於配合。

陳長老與妻子背景相似,12歲時父親離世,母親守寡撫養獨子成長。兩人相知相惜,當意見不同時,一方沉默,一方避開不再談,未曾在孩子面前爭吵。長老的體貼,讓妻子感受到一家之主對家庭的責任感與關懷。

長老娘很少生病,對他而言就像「不倒翁」。40多年來為他恪盡孝道,替他照顧三代家人。2001年7月長老受差派至印尼,才剛到教會,便接到母親病危消息,翌日隨即搭機返台,深恐見不到最後一面。母親晚年病褟中的服事與照料,多虧有她。

夫妻之情不因距離的遙遠而減少,因著經營與神愛維繫更緊密。46年婚姻路,充滿感恩。她心裡默默感謝神:我這卑微女子,何其有幸,得神賞賜一位蒙神重用、令人讚賞的好丈夫!因著他忠心作工,自己也蒙受教會同靈特別的尊重與照顧。
50歲的宗教教育教員

「印尼萬隆教會的古長老娘就像現代的米利暗,86歲了還在當教員,台中教會媽媽教員不多,所以你才有機會擔任教員。教會還要用你,你應該高興。」當教會安排她擔任幼稚班教員時,丈夫如此勉勵她。故此,教會的司琴、訪問、炊事等工作亦用心參與。

19歲參加教員講習會之後,常協助兒教組工作,50多歲的她曾考慮:應該放手給年輕人負責。但丈夫卻鼓勵她,當教員主要在於願作的心,不侷限年齡。如果教會需要,50歲也不算老,應挺身而出。想想:印尼的古長老娘86歲都還不服老,尚且具備活潑喜樂的心來為主作工,她怎能退出呢?

天父必看顧你 退休後,有次長老因擔心經濟,夜半輾轉反側,身旁的長老娘察覺他的不安,起身安慰他。「基立溪旁的烏鴉不是叼餅養活以利亞嗎?……」妻的話令他受感動。「天上的飛鳥,不種不收,天父尚且養活牠,何況你是神的工人,神豈不更加看顧?」她柔聲安慰。

這些道理不是他常在台前勉勵同靈的嗎?其實他不是擔心自己,而是擔心妻,不忍她繼續吃苦。既然她如此有信心,他更該學習交託,於是安心入睡。

他感念妻多年來的付出,成為自己作工之動力。期待神給予更多時日,陪伴他到各教會作工訪問,看看聖經應許:「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太十九29)。傳道者駐牧過許多教會,到處都有傳道房,各地都有愛他、照顧他的父母和弟兄姊妹。這就是傳道工人付出得榮耀,也是神所賞賜的百倍收成!






文章標籤:  #墨笛整理  #308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