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

撰文/霽恩|聖靈月刊308期-2003.05|主題/一日三省吾身--悔改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詩十九12、13)。

這是「合神心意的人」大衛所作的詩,被神揀選且稱許的他,常被作為基督徒的信仰模範。從這首《詩篇》裏的見證,可見其謙卑自省而不自以為義的信心。神的兒女即應當有如此追求完全的心,方能順服主,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二12)。

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的錯失,是世人的通病。孔子亦云:「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篇)。孔子的意思,是說他未曾看見有人能發現自己的過失,而內心起了訴訟似地自問、自責、內審、不安……。人若不能自省知錯,對己對人,都不是有造就的,甚至是禍害之源。不但世人如此,神的兒女更需謹慎。
掃羅一錯再錯

經言:「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二十八 13)。掃羅貴為以色列第一位國君,蒙神揀選賜福,本當有大尊榮,後卻落得戰敗自殺下場,就因他有錯不知、知而不改、一錯再錯。其鑑戒如下:

一、做糊塗事

非利士人來攻,掃羅率民抗敵,當時的祭司也是先知撒母耳,叫掃羅等到他來獻祭、禱告;等到約定的第七日,撒母耳還未到來,掃羅就迫不及待擅自獻上燔祭。

先知隨後而到,責問其故,他還振振有詞不以為錯(撒上十三8-14),實在是做了糊塗事。(羅十2;關於獻祭,其實際過程必需由祭司執行。參考:利一5-9;代下二十六18)。

二、歸罪他人

又有一次,神藉撒母耳先知命掃羅率軍擊打亞瑪力人、滅盡其所有的不可憐惜。起初,掃羅率眾奮力殺敵,得勝之後,卻憐惜亞瑪力王與其上好之牲畜與美物,不將之滅絕;先知一到,聞羊叫牛鳴,責問其故,他卻大言不慚,說是百姓從當滅之物中,取來要獻與神的。

試問,神已指示當滅者,還取來奉獻,神會悅納嗎?再問,未經你國王的允許、示意,百姓敢留下而不滅掉嗎?(撒下十五1-24;關於亞瑪力人的惡行,參閱:申二十五17-19)。

三、貪圖虛榮

當撒母耳先知傳達神的旨意:「你既厭棄主神的命令,神也厭棄你作王」,掃羅似乎就認罪悔改了。但從他撕斷撒母耳外袍的衣襟,與求先知在眾人面前抬舉他的求饒動作和言語觀之,掃羅所關切的仍是王位和面子,並非真心認罪悔改(撒上十五24-31)。

從後來大衛出現,殺敵立功,眾人稱讚擁護,卻惹得掃羅發怒不悅,甚至仇視而追殺大衛的舉動,更可見其心態之頑梗。

四、明知故犯

早在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之前,神已借摩西命令百姓:「你們中間……不可有占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行巫術的、過陰 的。凡行這些事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耶和華你的神從來不許你這樣行。」(申十八9-14)。

掃羅亦曾下令,國內不容有交鬼和行巫術的人(撒上三十八3)。當他為王末期,再度面臨宿敵非利士人的威脅,心中害怕恐懼;因為一再違背神的命令,受責又不認罪悔改,在不得神指示幫助之下,竟找上了交鬼行邪術的婦人,真箇是自投地獄門,終以悲劇結束一生(撒上三十一1-10)。

綜觀掃羅之經歷,正應驗聖經上的一句話:「人屢次受責,仍然硬著頸項,他必頃刻敗壞,無法可治。」(箴二十九1)。
大衛坦承己過

至於大衛,這位「合神心意」的王,聖經上有一段話這樣說:「……大衛的心,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神……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王上十五3下、5)。信仰生活紀錄幾近完美的大衛,卻曾犯下「謀妻害命」的大罪過,讓神甚不喜悅(撒下十一)。然而,他卻不像掃羅的下場,因為:

1、神差遣先知拿單訓誡他,後又明斥其罪,大衛即坦白己過,承認行惡得罪神(撒下十二1-7、13,詩五十一3、4)。

2、不只認罪,也甘心領受神公義的審斷(詩五十一4下)。因其罪行,神將降四項災禍(撒下十二9-14)。對於神的管教,大衛不討價還價,乃謙卑承擔(撒下十二15-23;詩五十一5、6、13)。

3、切實悔改,不像掃羅愛面子又愛計較。從《詩篇》五十一篇就可體查大衛為罪自責憂傷,又深切慟悔的心境;更不因神公正公義的審判與管教,而埋怨氣餒,反更抓住神的慈愛而從新得力。並且,直到離世不曾再犯。(參:王上一1-4

大衛的優點,就在於勇敢認錯、知錯必改,又清楚認識神的公義與慈愛。聖經上還記載另一件大衛做錯受罰,後又認罪蒙恩的事情。根據「撒下二十四;代上二十一」的內容,其大略如下:

大衛吩咐臣僕數點以色列人,但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事後大衛心中自責,便向神悔改,且在神降瘟疫之後,他和長老身穿麻衣,向神禱告認罪,求神不要攻擊百姓。神看見了,因而吩咐滅城的天使住手,那天使正站在阿珥楠的禾場那裏。

在這場瘟疫中,以色列人死了七萬,大衛後來在這禾場上築壇獻祭,神也垂聽了國民所求,瘟疫就在以色列人中止住了。大衛便買下該禾場,指定為後來聖殿建設之地(代下三1)。
所羅門建聖殿

等到所羅門接續大衛當王,又為神建造了聖殿,在工程告竣,約櫃安置好了之後,所羅門為百姓祝福,大聲祈禱,其中就提到說:

「祢的民若得罪祢,(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祢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或遠或近之地;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祢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祢,又向自己的 地……並我為祢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祢從天上祢的居所垂聽祢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赦免他們的過犯。」(代下六22-39

「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這句話提醒我們當謙卑、謹慎,努力追求完全─心以心靈、誠實敬拜主,身、心、內外俱全(約四23、24;參太五21-48)。一個蒙主救贖,奉主耶穌聖名,藉著水和血並聖靈的見證,已經除罪洗淨,成聖稱義的人(林前六11;約壹五6-8),既在恩典之下,絕對不可以再故意犯罪,將主重釘十字架而羞辱之(羅六15;來六4-6,十26)。

另一方面,信耶穌得以被神稱義,作為義人但不可是「自以為義的人」,因為自義自滿、自以為是,必將是驕傲、自誇,不為主所悅納(路十八9-14;林後十17、18)。
保羅的榜樣

使徒保羅乃是主直接選召、託負重大使命,恩賜才德兼備,名列信心楷模的人物,從他自己的見證中,正可看到如同大衛合神心意的信仰態度,他說:

「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一13-16)。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7)。
孰能無過,貴在能自知自反

俗話說:「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那所謂聖哲賢人,即無過失者囉!非也!諸聖眾賢之所以受人敬崇,乃在於他們坦蕩無偽、自反自省、明白己過、知恥認錯而積極向善;如曾子一日三省己身(論語、學而篇);孔子有四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論語、述而篇)。

基督徒既身為聖徒(羅一7;林前一2),當要靈修行義(啟十九8),忍耐守道(啟十四12);效法神也 要憑愛心行事,並時刻自省所言所行,是否合乎聖徒的體統(弗五1-7)。

一、自我省察

保羅曾說:「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加六4上)。古時先知也說:「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哀三20),這都提醒神的子民們,必須反省平日的行事為人,有錯必改,覺悟自新,才能蒙神喜悅、赦免(約壹一8-10)。若遭受管教譴責,才能從苦境中回轉,若是不肯反省悔改,任意妄為,末後的情況將不堪設想!

二、虛心受教

有人做了錯失的事情,卻不明白!有人是毫不在乎,一派逍遙自在的樣子。但旁觀者清,何況主必鑑察,若有人以善意出言規勸,切勿固執自恃、驕傲不遜,應當虛心接受,醒悟悔改。如大衛干罪,當時並不自責、內疚,安然若無其事;後來先知拿單奉神差遣訓誡斥責,大衛完全接受,並深切自責,向神痛悔求赦(撒上一十二1-15;詩五十一)。

又如彼得曾偶犯過失,保羅當眾指責其不正之處(加二11-14);彼得自知有錯,默然接受,並無二言,也未記恨保羅,仍尊重保羅,在聖工上很扶持他。(彼後三15-16

三、讀經、聽道、禱告

聖徒要過分別為聖的生活,絕非遺世隱居,不聞人間俗事;而是身處世界,以真理分別為聖,能辨是非,脫離罪惡(約十七14-19)。因此,就須多讀聖經和聽道,用真理來照亮內心、顯露自己的心懷、意念,察覺言行上的虧欠,作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來四12;提後三16、17)。

並在聖靈裏禱告,使自己能更明白真理,為罪自責(約十六8-4);更得著聖靈的能力,離開不義,成為聖潔、合乎主用,得行各樣的善事(徒一8;提後二19-21)。願主帶領我們,啟發我們在真道上能臻完全,也求主幫助,各人皆能儆醒戒慎,虛心清醒,作個聰明通達人,明白自己的道路(箴十四8)。心存謙卑,與神同行(彌六8)。






文章標籤:  #霽恩  #308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