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撰文/陳恆道 整理:雲霞|聖靈月刊308期-2003.05|主題/一日三省吾身--悔改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要唸,要聽,要遵守

《啟示錄》開宗明義指出,這卷書信是耶穌基督的啟示,由神給耶穌基督的啟示,再通過一位使者(天使)傳給約翰長老。黃以利沙長老留下《啟示錄》的研究給我們,非常寶貴。黃長老很強調,這是耶穌基督的啟示,不是約翰給我們的啟示,因此《啟示錄》書信裏的話充滿屬靈的權柄與威榮。

根據呂振中譯本,一章19節的翻譯是「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就是現在的事,及將來必成的事……」因此黃長老特別強調,約翰所看見的,有現在的事(一章至三章),及將來必成的事(四章至最後的二十二章),現在及將來的事是一貫的,所有的信息跟當時的教會有關,也跟現在的我們有關。

一章第三節說,「唸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耶穌基督再臨的日子近了(啟一7;二十二12、20),因此,我們對啟示錄的信息、要唸、要聽,也要遵守。

有些人因為啟示錄太奧秘,連唸都不唸;可是不去唸,不去研究,如何讓大家聽見呢?沒有聽見這信息,又如何遵守呢?唸、聽及遵守是有連帶關係的,所以唸到《啟示錄》二十二章第七節:「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這一節就強調誦讀、聽見之後,遵守的有福了。
七封給教會領導者的信

《啟示錄》第二、第三章中,記載七封給當時隸屬羅馬的亞西亞省七個教會的信,這七封信的開頭都說:「你要寫信給某某教會的使者」,表明七封信是針對教會所有的使者,也就是領導者而寫的。

約翰看見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耶穌基督,右手拿著七星(一章16節),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一章20節);七星在主耶穌的右手中,提醒教會的使者,也就是現今教會的長老、執事、負責人等領導者,要知道:主的僕人都由主耶穌掌 握,都在主耶穌的右手中受到保護。領導者要有這樣的認知,我們工人一方面蒙主眷顧,享受基督裏的平安,一方面受祂的掌控與支配,不可越過主的前面。

七個金燈台的奧秘就是指七個教會(一章20節),「金」代表尊貴,「燈台」代表教會,在邪惡黑暗的世界裏,教會應該成為明光,照亮坐在死蔭幽谷的人。

這七個教會中,主耶穌對士每拿教會和非拉鐵非教會,只有讚美,沒有責備;祂對其餘的五個教會,有讚美、有責備、有期待,一直督促他們悔改。至於老底嘉教會則完全沒有讚美,因為老底嘉的信徒自滿自足,自以為一無所缺,其實一無所有,受到的責備就最多。

當時教會應該悔改的事項,很值得我們今天來思考:起初的愛心失落了,純正的真理被扭曲了,自稱女先知的興風作浪,名存實亡、行為不檢的信徒,貧窮、瞎 眼、赤身的老底嘉教會,這些都是教會的領導者應警惕的現象。

總之,這七封信並不是只給當時的教會,因為每封信尾都有相同的一句: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聖靈的工作亙古常新,顯然這七封信,當時的眾教會要聽,眾使者要聽,如今末後的眾教會要聽,所有神的工人責無旁貸地要聽,連尚未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只要有耳朵的,就應當聽。
尋回起初的愛心

住在以弗所將近三年,又特別苦心栽培當地長老(徒十九、二十章),以弗所教會因而懂得試驗真假使徒、分辨是非、嫉惡如仇,恨惡尼哥拉一黨人放蕩敗壞的行為,甘願為主耶穌勞苦忍耐。這教會道理的根基紮實穩固。儘管有這些優點,然而,主耶穌責備他們離棄了起初的愛心。

初信主時的愛心,純潔火熱、活潑進取。以教會的發展史看來,早期的教會也有類似的情形。我們每次探訪原住民的教會,道別分手時,信徒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送行。我20幾歲第一次駐牧大同教會,離別時,全教會的人都到火車站來送行。

車站的站長很好奇,一直追問那年輕人是誰,竟然有這麼多人擁到車站來,信徒回答:「那是我們的傳道!」那情景實在令人感動。就因著起初的愛心,以前,大家對長老、執事、傳道格外敬重,很有禮貌。

起初的愛心還有很多例子:鄉下地方,農忙時期,好幾戶信徒就一起合作,挨家挨戶輪流收割,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情形了。南澳教會的信徒遭遇火災以後,整個教會遷居富世,富世教會的信徒不僅接待南澳的信徒膳宿,還把自己的田地分給他們耕種,毫無私心地分享基督裏的愛。

起初的愛心很可貴;但是因為社會風氣的污染,如今失落了。《馬太福音》二十四章裏,主耶穌說過,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社會風氣敗壞,道德墮落,人心只顧追求物質的富裕,看重權力與名位,這些壓力污染了 靈性,單純的愛心也隨之減少。這個可怕的現象已經愈來愈嚴重了!

「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二5)。主耶穌要以弗所教會反省,他們從什麼事情,從什麼地方墜落,竟然不再有起初的愛心!

實際上,這句話也是給我們的警告,要安靜回想,我們還有起初的愛心嗎?從何處失落了?應該趕快回轉,去行起初所行的事,實踐神所喜悅的愛心;否則,主耶穌會把我們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挪去燈台有兩種解釋:或由別人取代你原有的職分、地位、失去屬靈的權柄,不再是受神重用的工人;或原有的恩賜漸漸消失,逐步喪失工作的能力。原有的燈光逐漸黯淡,無法照亮黑暗,不再是世界的明光。這是不肯悔改的可怕後果。

台灣的教會因為道理基礎穩固,懂得分辨是非,有恩賜的工人很多,一直以全球真教會的領導中心自居;然而,近幾年來受社會風氣的污染,在某些方面有俗化的傾向,也失落了起初的愛心,這封書信提醒我們應該趕快回轉!
持守純正的真理

教會的領導者,主耶穌表明祂是「那有兩刃利劍的」,因為這個教會有偏離真理的錯誤。「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 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 …你那裏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啟二14、15)。主耶穌一開始就聲明,祂有兩刃利劍,有神的活潑道理(來四12),指出別迦摩教會需要真理上的撥亂反正。

二章14節提到巴蘭引誘神的選民吃祭偶像之物,當作無關緊要,還引誘他們行姦淫、縱慾作樂,這類的教訓如同絆腳石,足以殺死人的靈魂。使人絆跌,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海裏(太十八6);因為這樣只殺死人的身體,靈魂仍有希望得救。然而絆倒人,殺死人的靈魂,便無法得救了,因此,絆倒人的比傷害人的身體更嚴重。

尼哥拉一黨人也背叛了真理。這一小群人在教會有地位,有相當的影響力,他們教人只要先趕鬼,就可以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之後,只要一段時間禁絕領聖餐,就沒有什麼問題了。這類的教訓迎合有犯罪傾向的人,是向邪惡的風俗妥協,靈性上也進入撒但座位之處(啟二13)──別迦摩是當時凱撒教的中心。

這種異端常常不知不覺潛入教會,尤其主耶穌再臨之前,巴蘭的教訓及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逐漸滲透到教會裏,相當可怕。現在有人喜歡講大衛犯姦淫的故事,意圖減輕淫亂罪的嚴重性,甚至認為沒什麼要緊。

為了維護純正的真理,我們依舊要嚴嚴地講明聖潔的重要性,杜絕罪惡的氾濫。至於對待已犯淫亂的弟兄姊妹,如果他們安靜,不必拒絕他們來聚會,也不用再厲聲斥責;當然在領聖餐之前,講台必定要求各人須先省察自己,以免吃喝自己的罪。

針對別迦摩教會中,有人傳播巴蘭及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又有人遵從這種邪說,主耶穌要整個教會悔改。二章16節:「我就快臨到你那裏」,主必快來,是《啟示錄》中常提到的主題。

主耶穌必快來,一種是指祂實質的再臨,一種是主耶穌的靈帶來的權柄、公義及審判。「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是指用主的真理對付異端。一個立場正確的領導者,就像用主口中的劍攻擊異端,能夠揭露假先知虛謊的教訓,審判那些傳揚邪說的人。

真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倘若容讓一點異端的酵存在,必遭主耶穌公義的審判。因此,我們要被聖靈充滿,站在主耶穌這一邊,用純正的真理審判巴蘭及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分辨假先知,順服真先知

對於推雅推喇教會的領導者,主耶穌表明祂是「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表明祂的聖潔,威嚴,光明,智慧,看透萬事,洞察一切 (啟二18)。信裏先稱讚他們的愛心、忍耐和多行善事,接著是嚴厲的責備,因為他們容讓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

當時,羅馬的亞西亞省廟宇林立,荒淫宴樂,從商的信徒很容易沾染邪淫。至於耶洗別,她是以色列國王亞哈的妻子,她養育很多假先知,教導以色列人祭拜巴力假神。推雅推喇教會裏也有自稱是先知的婦人,像耶洗別一樣,教導信徒去隨從淫蕩的行為,吃祭偶像之物,經常說一些撒但深奧之理。

主耶穌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回頭;倘若再不悔改,22節說:「看哪!我要叫她臥病在床。」這是指大患難的責罰即將臨到她及接受她教訓的人,然後,主耶穌要滅絕這一群人,讓眾人知道,我們的主明察秋毫(啟二21-23)。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近幾年在教會裏,也出現一個以女先知自居的領導者,帶領一小群人離開教會。她以長時間的祈禱誇口,喜歡談論獨特的異象,宣稱自己有很多屬靈的啟示。雖然長老、執事、傳道都勸導過,但她堅持特立獨行;殊不知,經年累月之後,陷入撒但深奧之理而毫無感覺。

教會的領導者勸過她回頭,這就是主耶穌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回頭;再來,主耶穌必親自鞭打,讓眾教會知道,主洞察萬事,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弗四2-4)。何況,先知的靈順服先知,在教會裏組織另一集團,就是紛爭結黨,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魔鬼的。(雅三13-17

24節:「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的身上。」主的擔子是輕省的,祂不會硬性要求我們,每次禱告必須多長,每天讀經必須多少章,重要的是,每天都讀經、禱告,並持守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多行善事。
信仰要表裏一致

對於撒狄教會的領導者,主耶穌表明祂是「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是指主耶穌完全被聖靈充滿,祂掌控教會所有的領導者。接著,主耶穌把撒狄教會的信徒分成三類:第一類,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第二類,快要死的(衰微的,啟三2);第三類,幾個活出豐盛生命的(啟三4)。

信徒也一樣有這三類。有不少名冊上掛名,卻已經跟教會脫節了。主耶穌要我們用愛心繼續關懷,勸他們悔改。透過各種管道,若他們願意接受訪問,就去訪問;不然,就按時寄送教會刊物、講道錄音帶,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生命之道。

十七章1-10節,主吩咐以西結先知向骸骨發預言,於是先知遵命說預言,枯乾的骸骨開始長筋和肉,又有皮遮蔽其上,不但如此,等主的氣息進入以後,骸骨活起來,成為大軍隊。因著主的靈,骸骨仍然能夠成為大軍隊,因此,我們對有名無實的信徒,不要太過失望。

至於快要喪失靈命的信徒,在神面前,沒有一樣行為是完全的,主耶穌要他們思想所聽見的道理,又要遵守,並要悔改。《馬太福音》裏寫著:「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教會的領導者對於這種信徒,要持續關懷,督促他們悔改,讓將殘的燈火再挑旺起來,讓大家都能穿上潔白的衣服,名字得以留在生命冊上。
謙卑虛心的追求長進

對於老底嘉教會的領導者,主耶穌表明祂是「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這顯示祂的尊貴,信實,無所不知。

三章16節說,老底嘉教會不冷也不熱,主耶穌巴不得他們或冷或熱。不冷也不熱,有其特殊的地理背景。聽說老底嘉附近有希拉波立和歌羅西兩個城市,希拉波立有一股溫泉,歌羅西則有一股冷泉,這一股溫泉和一股冷泉,流到老底嘉時匯合在一起,變成不冷也不熱,喝了令人作嘔的溫水。(此段僅供參考)

老底嘉教會的不冷不熱,指的是他們自滿自足、自以為是。三章17節說,老底嘉教會自以為一樣都不缺,但在神的眼中,其實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這景況與老底嘉物質生活的富裕,形成強烈的對比。

信中充滿責備,但主耶穌因為疼愛他們,才責備管教,所以老底嘉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三19)。悔改的第一步,向主買火煉的金子,也就是經得起考驗的信心(彼前一7),像亞伯拉罕一樣的信心;也可說是經得起考驗的真理。老底嘉教會需付出代價來買,要多受磨練,努力追求,求得信心和真理上的富足。

悔改的第二步,買白衣穿上。白衣的第一個意義,就是保守救恩,不要從恩典中墜落(賽六十一10)。第二個意義,就是積極行善,追求義行,如同新婦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十九8)。

悔改的第三步,買眼藥擦眼睛。眼藥就是真理,《詩篇》十九篇第8節,神的話能明亮人的眼睛;真理讓人明白神的旨意,看透世界的虛幻,認識永生的福氣。眼藥也是聖靈,因為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能照明人心中的眼睛。(弗一17-18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啟三20)。這點跟福音書裏的叩門不同:福音書裏,是我們叩門,主耶穌開門;現在是主耶穌叩門,我們開門。主耶穌用各種方法來叩門,也許藉著傳道的訪問,也許讓我們聽到一句話很扎心,一篇道理很感動,讓我們禱告時聖靈很充滿……。我們聽見主耶穌的叩門聲嗎?若聽見了,願意打開心門,接納主耶穌嗎?
悔改的迫切性

《啟示錄》中督促信徒悔改,都很強調主耶穌再來,因為祂必再來審判,所以我們要好憐憫、發熱心,快悔改,積極行義;因祂再來如同賊一樣,當要趁著今日趕快悔改,積極行義。今天,若我們對主再來的意識很薄弱,靈性沉睡不醒,像老底嘉教會一樣自以為是,不懂得悔改、追求長進,等主再來審判,就懊悔莫及了!

主耶穌要信徒悔改,都以得勝的應許作為誘因,以各樣福氣鼓勵大家趕快悔改。例如,悔改之後,能吃生命樹的果子(二7),不受第二次的死(二11),賜隱藏的嗎哪和寫有新名字的白石(二17),得到制服列國的權柄和晨星(二27-28),穿白衣,名字留在生命冊上(三5),在寶座上與基督同坐(三21)。從這些應許中,信徒得到鼓勵、啟迪和力量,能夠徹底覺醒、痛悔前非,奮發自強。

研讀《啟示錄》的信息,我們能否以主的標準,重新評鑑自己?能否意識到個人及教會悔改的迫切性?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從大到小,從老到少,是人人該悔改的時候了!






文章標籤:  #陳恆道 整理:雲霞  #308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