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

搜尋&分類

​合神心意的人生規劃

撰文/林淑美|聖靈月刊311期-2003.08|主題/簡簡單單過日子-談知足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雅四13-17

一、引言

人在一生當中有很多的計畫。年輕人規劃他的前程:選擇他的志願,要投入哪一門行業,找何種性質的職業,他對人生有很多的願望和理想;規劃出藍圖之後,便盡其所能要把它實現出來。

為人父母的心裡忖思栽培子女的方式:如何讓他們的潛能發揮、學習技能,如何供給他們良好的讀書的環境。人在一生當中有很多計畫,有時計劃去哪裡旅遊、計劃好友親朋的拜訪、計劃如何過老年的生活等等。

一般人縱然沒有偉大的人生計畫,他只想過一個平凡的生活,但是他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的生活規畫,我們日常事務中包括很多意圖,意圖事情如何進行,意圖事情如何不進行,以及意圖如何完成我們所想的一切。

一般而言,我們都是心裡先有意圖、先有計劃,然後才去進行一件事情。但是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計劃才能合乎神的意思,基督徒應該如何規劃想要進行的一切事情呢?(雅四13-17)對這個問題提出很好的教導。

二、本文

1.「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13節

「嗐」:感嘆詞、轉折語。「你們」:原本指著《雅各書》(書信)的收信人中的某些人,廣義來講指教會中的某些人。這些人講了甚麼話,讓聖經(作者)特別提出來?他們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

類似的話在我們周圍也常常聽得到:「下個禮拜我要去台北吃頭路賺錢」、「下個月,我要開始在哪裡做生意賺錢」。我們感覺這是很平常的事,沒甚麼不對,其實這正是聖經要提出來修正的。

「今天明天」:原文是「今天或明天……」。1表示時間的選擇,它是掌握在我的手中,我可能是今天去,也可能是明天去。

「往某城去」:要去哪裡呢?行動的目的地是「某城」,已經確定好了,就是那個城市。

「在那裡住一年」:預定停留的時間也已經計劃好了,預定要停留的時間是「一年」。

「做買賣得利」:並且行動的目的是「做買賣」,甚至它的結果「得利」,都是很清楚計劃好了。

講13節這句話的人,以相當自信的口氣說出這句話。他計劃要做一件事情,他要做這一件事情的時間、地點、預定要停留的時間長短、它的目的、它的結果,他都很自信、很確定地計算好了,好像一切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和他一樣?在各樣的事上,都做最美好的打算,勾劃未來,自信滿滿,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人大都有美好的願景,人不是因有遠大的理想而偉大嗎?然而,在做這一切的計畫時,我們是否想到生命的本質?我們做人生規畫時,是否想到神的存在?

2.「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4節

針對那些對自己的生命似乎很有把握的人,《雅各書》的作者在這裡提出了論證。你們這些人這麼自信,以為你們所計劃的一切都可以照你們的意思成全,好像未來你們可以掌握;其實明天要發生甚麼事情,你們都不知道,你們所計劃的要歸於何處?

《路加福音》十二章16-20節記載一位財主,為了存放他豐盛的收成,準備拆掉舊有的倉庫,蓋一個更大的來收藏他的東西。除了存放糧食以外,也可以放置其他的財物。其實,說起來,他這個想法計畫是合理的,他也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東西那麼多,倉庫放不下,乾脆蓋一個更大的,這樣東西較好放,又可以做其他的用途,這樣不是很好嗎?

但是問題在於:他對於人生太有把握,忘記到底是誰在掌管人生,他對自己說(第19節):「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做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很會想,想得真好,好似生命在他的掌握中。

我們很多人做計畫的時候,常常就像這個人,當我們一個計劃出來的時候,我們常常已經在我們的心裡幻想事情成就以後的美景,在心裡品嚐計劃成功後甜蜜的滋味。只是,事情常常不是照我們所想的,事與願違的事屢見不鮮。

《路加福音》記載的這位財主,還沒有踏出一步,去實現他的計畫之前,神說,他將要死(20節)2。這樣,他的計畫要如何呢?今夜都無法確定可以度過,何況是明天要做的事情呢!現在都無法掌握,何況掌握未來。明天要發生甚麼事情,都不知道,何況是確定生命。提到:「不要為明天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知道」。(箴二十七1

所以「雅四14」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人不是明天的主宰,人不是生命的主宰,生命的存在並其中的運作,都不在人的掌握之下。我們要做甚麼事情,對人生有甚麼規畫,應該先要對我們的生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免得自誇得罪神。

那麼,我們的生命是甚麼呢?14節以提問的方式,來凸顯生命的本質。這一問一答似乎不大對稱,問題是「你們的生命是甚麼?」答案是「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所問的是「你們的生命?」回答是「你們是」。作者把「你們的生命」視同個體的存在。此處的「生命」指著世人有限的肉體生命,與《雅各書》一章12節所指,神將來應許給信徒的超自然、真實永遠的生命有別。

「生命」一詞如上所述,在新約有這兩種用法。而神所賜(徒十七25)所主宰(伯十二10;徒十七28)的肉體有限的生命,14節說「是一片雲霧」,稍縱即逝。聖經的其他經節也常表明肉體生命的虛無短暫,如「一口氣」(伯七7),「如花草」(賽四十6、7),「如影兒」(代上二十九15;伯八9),「如水沖去」、「如睡一覺」、「如草」(詩九十5)。

人生雖短暫,並不意味著人不用計劃什麼了。《雅各書》不是這個意思,乃是人要認清生命的本質,才來作人生規畫。既然生命的本質是稍縱即逝,又不操縱在人的手中。那麼人有什麼好誇口的,有什麼可以肯定的,在我們的各樣計劃甚或日常事務,我們都要仔細思量,以什麼態度去考量事情,規劃未來,並如何將它表述出來。

3.「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15節

這節指正13節的說法,提出合神旨意的人生規畫。這裡有兩層意思,第一,人要活著才能做什麼。而人能不能活著,在於主;第二,主若允許,人才能完成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雅各書》所講的人生規劃是心中有神。

猶太人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富有的人,因為田產很多,而耕牛不敷使用。於是便帶著錢上路,準備到市場買牛。半路上,他遇見了以利亞。以利亞問他,要上哪兒去、做什麼事。這人敘述了他的計畫,以利亞對他說:「你應該說,主若願意。」那人回答說:「管祂願不願意。看哪,錢在我手中,我將做我要做的事。」

後來,這人掉了所帶的錢,又回家拿了新的錢。半路上,他又遇到以利亞,同樣的對話,同樣的結果--他又丟失所帶的錢。當他第三次在路上遇到以利亞時,以利亞問他:「你上哪兒去?」這人回答說:「主若願意,我要去買牛。」以利亞告訴他:「你可以順利成功,平平安安地走吧!」後來,這人撿回所有失落的錢,並得到大大的祝福。這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合神旨意的計畫會得到神的祝福。

《雅各書》的作者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主若願意」這個詞的人。新約中保羅也常用這語詞(林前四19,十六7;徒十八21)。「主若願意」,保羅在他傳道的旅行中,或可往某地去傳道、或可在某地停留。

人若靠自己的聰明行事,事情若不能成就,常常自怨自艾,苦嚐挫折。若心中有神,尊主為大,則所計劃的一切事務,倘若無法如願,也定能甘心領受事實,因為主若願意,我們可以活著,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4.「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16節

這裡的「你們」是指13節講那些話的人。他們以那樣的口氣態度來計劃事情,是以張狂的態度和動機誇口。「誇口」一詞在舊約和新約中被視為與「信靠」同義(腓三3;羅二17)。

因為一個人在誇口時,正好顯出他所依靠、信賴的是什麼。講13節那些話的人非常有自信,提出構想,預定成功,他們信賴自己、自傲,就在他們自傲時,他們便誇口,把操縱生命、成就事情的主撇在一邊。因此這裡說他們張狂誇口,而這樣的誇口都是不好的、是惡的。

聖經中唯一正確合理的誇口是在主裡面「指著主誇口」。保羅曾說到「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若要自誇,只能「指著主誇口」(林前一29-31)。「指著主誇口」就是誇口主、誇口神的意思。「耶九23、24」提到人不應該因為他特別的才能、聰明才智,或是他的金錢誇口。

然而智慧人,為什麼稱為智慧人,因為他有智慧;勇士,為什麼稱為勇士,因為他有勇力;財主,為什麼稱為財主,因為他有許多財物。這些人不用這些誇口,他們要用甚麼誇口?他們沒有甚麼可以誇口的了!人若要誇口,這裡說,應該誇口主的慈愛、公平和公義,意思是,只能誇口主的作為,也就是說只能「指著主誇口。」

在新約,保羅是說到「誇口」這個名詞最多次的人,誇口對保羅來說,是應當在耶穌基督裡面誇口(腓三3)。人不應當自誇(林前四7,五6),也不應當拿人來誇口(林前三21)。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領受者,我們每一個人都從神那裡領受恩典。

保羅在「林前四7」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既然是領受者,就沒有甚麼好自我誇口的。對保羅是這樣,對我們也應當是如此。

在「林後十一章」,保羅說到,因為別的同工在誇口,他也要自誇一下,他說到他在很多事上勇敢,他是希伯來人、亞伯拉罕的子孫、基督的僕人,他下監、受鞭打、被人拿棍子打、拿石頭打,常常為了傳福音,在路途上受到各種危險、困苦,很多次不能睡覺,又飢餓、又口渴……。

保羅在前面說他也要自誇一下,結果,他所誇口的,卻是他的軟弱。因此,人有甚麼可誇口的?保羅做那麼多的事情,為神做那麼大的工,他所誇口的也只是他的軟弱而已,人有甚麼可自我誇口的?人只能誇口神的作為。

「雅四16」說到教會有些人張狂誇口,他們說話的內容和語氣,好像他們可以確定事情的成功與失敗,凡是這樣誇口都是惡的。

5.「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17節

17節是這段經文的結語。初次閱讀可能覺得17節好像和這段經文沒有關係,事實上這是整段經文的總結。我們一般說到這一節時,常常把這一節獨立起來講。若把這節獨立起來,是屬於一般真理。

但是,現在這節是屬於這段經文的最後一節,是屬於這段經文的。這裡用第三人稱說:「人若……」,不是一開始所說的「你們」。原文裡面,在「人若……」之前有「如今」這個字,原文是說「如今,人若……」,這就表示,這句話承接上面的談論,這節經文和上面是連接在一起的。

16節說誇口是惡的,17節說到善,17節的善和16節的惡剛好對比。那麼,17節說的善是指甚麼?我們前面提過,16節說的那個惡的誇口,就是13節的說法。這些人用的態度和說法是不好的、不對的。因為他以自我為中心,以自誇的態度規劃人生。而14節提醒這些人要好好地思想人生的本質。

到了15節就把13節不對的說法糾正過來。15節教導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人生、計畫事情。15節乃是尊重神,在順服神的下面,以神的旨意來看待自己的前途,計劃自己的將來。因此13節15節剛好對比。13節的說法是惡的,15節的態度和說法是好的、是善的。

17節所說的善,就是指這個說的,並不是一般倫理道德所說的善那麼寬的意思。因此,17節所說的罪,在這整段經文裡面,就不是一般講到法律、倫理、道德中罪的意思,而且也和聖經其他地方所說的罪的意思,不完全一樣。這裡所說的罪是指著錯誤、偏離正路。

因為16節已經把惡說的非常清楚了,和惡相對的就是善,也就是不犯16節所說的錯誤,也就是不誇口。不以誇口的態度生活,不以自誇的說法來計畫人生,這就是善。既然知道這樣的善,卻不去實行,反而以誇口的惡的態度生活、計畫人生,當然就是錯誤、偏離正路,是罪了。

所以,17節和上面的經文有密切的關係,而且是整段經文的結論。這更加提醒我們,時時要警醒自己,尊神為大,過著善的生活;而不要失去警醒,以自己為中心,過著自誇的人生。

是以,成功計畫的前提在於對生命的正確認知,在於對生命主宰者的認同,在此前提下的所有人生規劃,才能合神心意,人也才能在順服神的旨意下,過著美善的人生。






文章標籤:  #林淑美  #311期  #靈修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