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反璞歸真

撰文/黃洸洋|聖靈月刊311期-2003.08|主題/簡簡單單過日子-談知足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如果要問我們,什麼是成功現代人的形象,也許我們腦子裡馬上會浮現出一些精明能幹的年輕人,隨身不離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PDA、數位相機、CD隨身聽、……等等資訊產品;開著嶄新的汽車,住在裝備全套高級視聽音響器材的住所。

雖然這種印象可能是媒體所塑造出來的,但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的確已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而漸漸改變,一些從前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行動電話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十幾年前的人大概想不到有一天人們能夠隨時帶著電話,無論是上班、上學、逛街、郊遊,都可以找到人,而且直接說話,甚至看到對方。

本來這些進步所帶來的改變,是要讓人們因為生活改善而過得更幸福美滿,可是人們真的會因此而更快樂嗎?恐怕許多根本的問題不是單用物質的進步可以解決的。

例如現在個人電腦的能力,是從前大電腦的不知道多少倍了,但是擁有一部這麼好的電腦,並不能保證自己能夠超越從前的人,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人,雖然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卻仍在勞碌辛苦中為求得「更好」的生活而奮鬥,而且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人們反而迷失在新科技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之中。

其實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早已超過我們生活真正需要的,而為了管理這些東西,我們的生活是愈來愈複雜。例如不久之前,多數的人隨身頂多帶著手錶,讓我們能夠準時上下班、搭車、在約定的時間參加各種活動。

現在配上各種資訊產品之後,我們隨身可能重複有好幾個具有顯示時間功能的東西,像是手錶、行動電話、PDA、筆記型電腦,都具有顯示時間的功能,可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使用這些東西所帶來的問題像是熟悉他們的功能、使用方式、每個月的帳單,還要隨時注意離開時別忘了帶走,都使我們的生活多了一些負擔。
削足適履

在主耶穌的時代,人們對於安息日只拘泥在條文的遵守,已經失去原來神設立安息日的美意,所以主耶穌需要對當時的人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以提醒大家重新思想: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給人有時間可以放下勞碌的工作,來記念神的創造與救贖,而不是為了制定一個規則,讓人必須小心遵守以免犯錯,徒然增加生活的困擾。

在我們這個時代,新產品新流行不斷推陳出新,經過各種媒體不停鼓吹,大家經常會覺得自己若不跟著去用用看就落伍了。有時我們不太清楚也不在意,到底是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還是新產品設計得不夠人性化,不過結果是人們常常在遷就新產品,本來應該要帶來方便的新產品,反而逼著大家要學習新的作業系統、新的思考模式。

最明顯的例子大概是資訊產品了,三、五年前的電腦已經足以應付絕大多數人在目前工作上的需要,但是總是有更新、更好的硬體與軟體出現,使人們相信現有的還不夠用,不得不掏腰包升級,然後重新適應,我們這些使用者好像也都甘於讓這些產品教育我們,去發掘這些本來不需要,可能也從未想過的功能。

像這樣不停的更換、適應新產品,其實沒有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只是使我們的心更趨向世界。這種自己的需要,須由旁人告訴自己的情況,讓我們愈來愈看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只是盲目跟著流行。大家都知道削足適履是很荒謬的,可是盲目跟著流行,往往就是導致犧牲自己的特質去遷就流行,也是一種削足適履。
「比較」與愛高水準的享受

我們可以把曾購買的物品按照需要程度分成(1)非有不可(must have),(2)需要有(need to have),(3)有的話很好(good to have),(4)不需要等四類,然後檢視自己過去一年所買的東西是屬於那一類。當時購買是因為需要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恐怕現在的想法和當時會有一些不同。

在這個工商業發達的社會裡,商人為了吸引顧客,只有竭盡所能地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其實大家生活中物質並不缺乏,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早就足夠了,實際上所擁有遠超過我們所需。

因為一般媒體的商業色彩濃厚,耳濡目染的結果使許多人的價值觀被扭曲,變得重視物質享受,以世上的成就做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可是聖經卻教導我們:「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的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7-19)」。

比起那些住在戰爭、災難、貧窮與落後中國家的人民,我們這些生活在科技文明進步的地區、享受平安與豐富的生活的人,算是蒙神保守,在今世富足的人。不知道我們是否也受到社會風氣影響而輕視物質比較缺乏的人?是否因為理財有術而覺得穩固?

無論我們現在的投資多麼成功、保險規劃得多完整,我們還是應該要醒悟過來,了解到錢財是無定的,錢財所構築的穩固只是暫時的,只有學會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我們才有真正的平安。
反璞歸真

1.認清真正的需要

在美國有一些稱為 Amish 的人,到現在都堅持穿著樸素、不使用電、不使用汽車,過著簡單的生活。我們談論反璞歸真的觀念,不是反對現代化的科技文明,去過一個極端退化、離群索居的生活;其實我們也樂意使用進步的現代產品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只是我們要能夠分辨清楚,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想要的」?

當我們帶著肉體活在世上的時候,當然會有物質上的需求,但是主耶穌的教訓是:「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

可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光是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些簡單的問題就足以讓人討論不完,像是:要怎麼吃才健康、要怎麼穿才不會跟不上流行,……。過度憂慮的結果,是落入商業文化的漩渦中,無法分辨到底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2.注意自己逐漸失去的能力

有一次高級班的活動,主持人以口頭唸出幾個大家熟悉的詞句,要參加者在黑板上寫出來。結果學員和教員們都被「覬覦」、「憧憬」、「魑魅魍魎」之類的中文字考倒,因為大家都已經太久沒有用筆寫這些字了。

現在要寫一封信、做一篇報告,如果沒有電腦,大概有很多人不能完成,大家習慣用鍵盤敲出一個一個的字,用滑鼠搬動修改後的段落,從前在考卷上作答、在作文簿上寫作文的日子已經太遙遠。

在愈來愈進步的生活中,人們依靠新科技的產品做很多工作,也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學習、熟悉新產品的使用方式,沒有時間再「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結果原來具備的能力漸漸失去。

其實無論時代再怎麼進步,基本的能力都不能被忽略。例如交通工具再怎麼發達,我們也要教兒童走路;計算機再怎麼便宜、方便,我們也不會教小學生不用學算術。在教會生活中,傳統的當面訪問,有其特殊的作用,而現代人已經習慣使用電話、電子郵件等等各種工具去關懷軟弱的信徒與慕道朋友,我們是否漸漸忘記應該如何進行訪問工作了呢?

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人是群居的動物,生活中總要和其他人相處接觸,別人的認同與接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商業文化的影響,媒體將追逐流行塑造成普遍現象,讓意志不堅的人誤以為要跟著流行打扮自己、使用各式各樣新奇的產品,才會被別人注意、接納,不會受到排斥。

雖然我們應當竭盡所能,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但是我們也當有所取捨,在必須堅持的事情上有所堅持,即使面臨被同儕排擠,也必須堅持。也許我們已經太投入這個社會,忘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二11),而肉體的私慾正以流行、需要、有趣為幌子侵蝕人心。

像這種隨著外在潮流影響,將流行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想要」的,再從自己「想要」誇大成「需要」,往往造成家庭紛爭。許多人抱怨長輩不懂自己的「需要」,也有不少大人抱怨年輕人不懂事。如果大家不能看清楚背後的原因,反而覺得要多賺錢來滿足這些被刻意製造出來的需要,那人們只會陷入無止境的物質追求中,永遠不會得到滿足。

在我們經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像是求學、就業、成家……等等,都有我們當盡的本分,必須為自己與家人負責,而除了這些當盡的本分之外,還有很多更有趣的事物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如何節制對其他不相干事物的好奇與追求,特別是那些來自流行、同儕的壓力其實根本是不需要、無益的事物,先將本分當盡的工作完成,是現在許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無法做好的。

《箴言》告訴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我們真的應該保守我們的心,在各類誘惑中能夠走在當行的道路上不偏差。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愈是複雜,愈容易出錯,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今天有太多人生活很辛苦,奔波於工作與家庭之間,有的人歸咎於時間分配不良、工作流程管理不善,以致疲於奔命。但是無論如何改善,人所能負擔的複雜度還是有個限度。

本來人已經能夠因為主耶穌的救恩,與神和好,人也可以直接向神禱告;可是實際上人沒有好好把握這個恩典,卻用更多的時間精力追求物質享受,用人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心靈的眼睛如同隔著一層煙霧,看不見神的作為。

主耶穌在傳道時曾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8)。就是要我們有依靠神的信心,心思不要太複雜,不要處心積慮地使用人為的方法計較身邊的事物,自然就會看見神的能力彰顯。但願我們都能將生活的重擔卸給神,過著簡單、知足的生活,享受神所賜的福氣和平安。






文章標籤:  #黃洸洋  #311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