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尋覓平靜的座標

撰文/文言|聖靈月刊312期-2003.09|主題/平靜安穩--走向內心平和之路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一、在平靜安穩之前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到底有多少時光是真正的平靜安穩?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換句話說,不安穩的時候居多,歡樂時光總是來去匆匆。歷史也證明人類生活是用血淚鋪陳的,聖經也記載人生乃是患難的串連(伯五7)。

為了克服諸多不順,營造更快樂的人生,人類竭盡心力,研究發明要改善人的生活,或者巧取豪奪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先不論「罪」這個因素,到底什麼原因使你我的日子充滿擔心和憂傷?

馬斯洛(A.H.Maslow)提出需求層次理論,描述人類有各種必須被滿足的需求(這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當需求不被滿足,人類便努力去達成,若是落空,就感到失落和挫折,於是有難過和攻擊的行為出現。

沒有人願意表現出不悅的樣子,但是失敗和落空卻經常圍繞在我們四周,直接的原因就是個體能力有限,和環境(包括他人)的不確定性。另一層因素則是無窮的慾望,和有限的資源。

一個嬰孩,期待的是母親溫暖的呵護,能充足的供應,但是棄嬰如何自己得到應有的安全保障?一個兒童希望的是快樂的童年,卻可能因為大人經常的肢體或言語暴力而蒙上陰影;一個少年人想在同儕當中表現突出,無奈沒有亮麗的外貌,也沒有出眾的口才;一個青年人正要在人生的開端起飛,卻因為一場車禍,成為失智和精神病患;一個中年人可能因為配偶不貞而嚴重憂鬱,造成家庭破碎;一個老年人因為疾病纏身,痛苦不堪,以死了其殘生;一場沒有預警的地震奪走我們生命中最愛的人。

因此有太多的意外、犯罪、暴力,足以使心靈受創、生命枯萎。都是因為我們脆弱的軀殼,無法抵禦外面強勢的壓力,無法解決生命的難題;所企望的需求,安全感和關愛卻遙不可及。

所以活在相對安全環境中的人,見到那麼多殘酷的事實,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不得不提前武裝自己,努力累積附加價值,不過同時也加諸許多壓力在自己身上;有時候我們以為可以置身事外,別人也會將這些價值觀、焦慮轉換成合理的要求;在大環境的節奏中,若不唱同調,會有成為異類的危險,只好承擔許多莫須有的壓力。

擁有優勢的人,想要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就斤斤計較,與別人爭奪有限的資源,以為那是真正的安穩,卻不明白獨善其身的後果可能是更加孤單落寞。有一種人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努力消費,用物質來暢快身心,就算是短暫的一刻也好。總之,為了滿足莫名的空虛,或者為了爭一口氣,為了支撐薄弱的安全感,希望獲得些許的安穩,要付出的代價卻是更多疲累和緊張。

當然也有許多人是懂得用思考來探究人生的前因後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分析,渴望脫去人類苦難的枷鎖。所以不管是哪一種人,在平靜安穩之前,都在努力記取前人的教訓,拼命打開一條活路,盼望得到更多的平靜安穩──只要他還有動機的話。


二、平靜安穩

《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這麼敘述:「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因為翻譯上的問題,兩句話各少了一個逗點,我們望文生義,可能會發生小小的誤解。其實「平靜」,「安穩」,「歸回」,「安息」是各自分開的四個敘述,而不是想當然的兩段敘述。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我們對上下文連貫的理解,特別是接下來提到人們經常到處「奔走」(16節),認為這才是改善生活,解決問題之道,看來這與現代人的生活表現相當類似。但是,聖經的教導卻與人們的想法相反。

15節可以如此理解:「想要得蒙拯救,乃是要悔改過去的行為(歸回),並且要休息(安息)。生活要充實有力量,應該要安靜下來(平靜),並且信靠神(安穩)。」聖經的說法等於否認我只要安分守己,刻苦耐勞就夠了的想法,更進一步說就是否認一般人對自我價值意義的肯定。

這麼大的衝突,實在令人費疑猜。對於非基督徒而言,放棄以人為本的價值,並且要轉向、全然依靠一位全能者,這是十分掙扎的事情。其實習慣教會生活的基督徒,有時候也會忽略聖經教導與自己腦海深處某些基本概念的衝突,表面是照表操課的信徒,實際上則是與現實妥協的凡人。

那麼每天殷勤工作,兢兢業業的努力真的是錯誤嗎?我們觀察事實,特別在地小人稠,缺乏天然資源的台灣,高度競爭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不景氣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台灣上空,失業的殘酷現實就在寶島上演。九二一地震之後,連國人向來最信賴的土地也不再提供保障,房地產跟著景氣走下坡。

所以,愛拼才會贏,是市井小民和政治人物一致的口號;升學的壓力沒有隨大學錄取率的升高而降低;想要有工作保障,繼續進修,多幾把刷子是現代人的要務。可見實際的生活壓力,令人不得不快速奔走。回頭看看台灣曾經擁有的經濟奇蹟,也是前人努力的結果,並且換來生活品質的提升,相對於過去,生活不也更加「平靜安穩」。所以面對現實,到處奔走,有問題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繼續觀察一些現象。在快速奔走的世代,我們看到痛苦指數攀升、焦慮、憂鬱、自殺、搶奪、傷害、家庭暴力、婚姻問題、兩性關係混亂……這些都不絕於耳。E世代之後有許多人在傳統的人際社會中尋找不到支持,反而是衝突,就遁入網路世界,在虛擬的空間尋找安身立命的所在,可以逃開壓力的迫害,可以找到能掌握的自信。

從戰鬥激烈的社會競技場敗退下來的人,只能在暗中哭泣,或者掌起「反」的大纛,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抗議(從馬路上有形的抗議,到違反傳統道德的行為,到傷害人身的舉動),宣洩內心的憤恨,結果可能是更多不幸的開端。所以現代文明中,以資本主義為首的價值觀,其得與失,很值得深思。

這些事件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共生互榮才是平衡穩定的基礎,我們無法置身事外,別人痛苦的反應,也會造成我們的痛苦(比方我們坐上一個剛與老婆爭吵完的司機所開的公車,如何?)所以一個在社會上「成功」的人不能坐視他人的「失敗」,一味追求自己的成就是不智的,失衡的生態總有一天會反撲取得平衡,聖經上也說,那些只顧自己,不留餘地的人是有災禍的(賽五8)。

發掘社會的現實面之後,再回到聖經上的教導,其實聖經也肯定殷勤工作的價值,神教訓人應該努力工作、盡本分,好預防不時之需(箴六6-10,十三4)。然而聖經進一步提醒我們,只有為今生打算是不夠的,也是不聰明的做法(路十二15-34)。

特別前面提過單憑個人的智慧與努力,是無法克服所有的問題,尤其是一生心血因為天災人禍而付諸流水,那時的挫折和憂傷,真叫人肝腸寸斷、生不如死,那麼先前努力的付出所為何來?人生在世多有患難勞苦,這是命定的事實(創三16-19;伯十四1),也是你我可見的事實,這樣子的人生真是矛盾到極點,假如在人的歷史之外沒有救贖的話,實在很難再找到其他答案。

聖經不斷宣示的是:真正的平靜安穩是從神而來,如同《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所說的。我們試問該用多少錢財才能夠換回生命?很多災難意外之後,悲傷的家屬要求高價賠償,其實是在表達極大的痛苦,因為誰都知道再高的價錢也換不回親愛的家人。因此聖經上的真理乃是要修正人間狹隘的道理,人應該反省得失(該一5-6),回頭尋找生命的源頭,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便能獲得安息。


三、平靜安穩的過程

聖經明示,要獲得保障,要先回頭反省。一個病人要得醫治,得先承認自己有病,試圖觀察自己的病徵,找到合適的醫生,假如一個人沒有任何病識感(有病的人,否認自己生病了),就無法得到適當的醫療,結果病入膏肓之時,當然回天乏術。

因此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往往無法清楚認識自己的相貌,這包括我們的個性、習慣、想法、優點和缺點、能力、自我的價值。歷史上有很多昏君,一意孤行,造成別人的痛苦,當然自己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原因就是缺少一面好鏡子來照出自己的相貌,可以想見周圍必定小人成群,阿諛奉承,呈現出來當然是膨脹的自我。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不起眼,凡事戰戰兢兢,臨場驚恐萬分,自己腦海中的相貌一定是又乾癟又醜陋。

用偏差的自我觀念,與外界互動的時候,就會引發一連串偏差的結果,很難分辨究竟其中哪些作為是正確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況且跟我們互動的人,也很可能是帶著偏差的態度與我們應對,這麼一來,我們就知道在世界上幾乎是看不到真相的。

如果加上人類無法掌控的大自然,生態變動,造成人心惶惶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SARS帶來的恐慌和過度的反應,或是不知如何反應),所以平靜安穩真是難求。另外一個要反省的是,日常生活中,每分每秒,我們都不停地在接收訊息、考慮計算,反應然後核對結果,如果這些都正常運作,大概也沒有問題,但是人的慾望,或者是固執的個性卻經常把人帶到無法計算的險境,因為面子問題,因為無窮盡的慾望和不安,終於無法脫離一個惡性的循環(例如藥物和酒精的濫用,一再出現的家庭暴力,對人的不信任),這是源自人類本身條件貧乏和認知盲點的結果。

因此認識自己的本質,承認自己的缺乏,是進入平靜安穩的重點之一。

如何認識自己呢?在變動的價值中,我們很難用外在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是前面討論過的。因此如果要確實的認識自己,應該用不變的座標來定義自己的位置。所以修正過去的價值觀,舊有的傳統,重新尋找不變的真理是合理的事。

許多人覺得要改變過去的價值,等於要摧毀自己的人格和生命(特別這些價值是與宗教,祖先祭祀,生命延續,生活命運相連的時候),否認自己過去的作為,承認過去都是錯的,這未免欺人太甚。但冷靜的再想一想,真的算計一下我們所投資和所得,在短暫的生命結束後,又有什麼結果?

其實聖經正是嚴峻的挑戰人類的自尊,言明人必須「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太十六24),並且要將世界釘在十字架上,才能過新的生活(加五24,六14),重新與永恆的生命接軌,才有真正的平靜與安穩(約十五4-5),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徒四12)。

因此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從神的角度看,祂付出自己生命的代價來換取人的平安。從人的經歷來看,放棄原來感官所能掌握的觀念,個性,價值,願意謙卑認罪悔改,就像剝皮灑鹽一樣痛楚難忍,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是主耶穌要陪我們走,試想有誰能無時無刻陪伴守望直到離世的時刻?(參見太七14;可九49-50

透過聖靈的感動和幫助,透過真理吸收和理解,透過生活的體驗和磨練,重新建構人與真神的關係,認知人的地位和價值,就能立於安穩之地,因為依照真理所啟示的,人是真神的兒女,是神所愛的,而神又是一切恩典與平安的源頭,又是將來靈魂永生的歸宿,行走在光明中,就無所懼怕了。並且藉著聖靈的力量將迷惑人的世俗觀念,惡者撒旦的試探和阻擋從生活中排除,前路便豁然開朗。


四、我在哪裡?

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描述的「歸回、安息、平靜、安穩」,如同前述,是動態的概念,不是單純狀態的描述,因此似乎可以把平靜安穩解讀為活潑有盼望的生命狀態,能夠不斷的成長,開花結果,或許在世界依舊災難不斷,壓力與挫折還是到處橫行,但是因為依靠真神,心靈得到滋潤,能夠如鷹上騰,返老還童(賽四十31;詩一 三5)。

相對的,平靜安穩並不是指生活安逸,毫無憂慮,甚至接近死寂,那或許真的離死亡不遠(參見士十八7-28)。感謝主耶穌的恩典,藉著聖經的真理,我們才能跳脫肉體感官的格局,明白生命存在的目的,尤其是永恆的未來性(來四3-11),透過永恆無限的價值,使我們認清此時此地生活的意義,來解開壓力、恐懼、迷惑、苦難的謎題。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因為你我不見得有信心去接納真理,放棄成見。求神憐憫你我的軟弱,存留我們的性命,使我們能夠檢視自己現在生命的狀態,發現自己的位置,找到真正平靜安穩的座標。






文章標籤:  #文言  #312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