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體貼使我們零距離

撰文/昕|聖靈月刊314期-2003.11|主題/眾人的結局--談死亡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現代父母常會感慨:和孩子溝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尤其是孩子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讓父母常常頭痛不已,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清楚的傳達自己的訊息和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並且能夠進一步達到彼此互動零距離的目的。

或許一般人覺得小孩不要太霸道、不要過份撒野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但是,只要仔細觀察細心品味,其實孩子在很多時候自然地就有貼心的表現,會讓我們這傻父母快樂個好幾天呢!

看到《學前教育》月刊上刊登的兩則貼心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不禁莞爾,至今難忘,提供讀者,下次不妨多多發覺自己的孩子也很貼心,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珍貴產業。

一個風光明媚的景點,一家人高興地出遊,走著走著不知怎麼回事,媽媽一個沒注意走了個踉蹌,向前滑了一跤,栽了一個跟斗,跌得不輕還差點爬不起來呢!五歲的兒子看到這景況,一把抱住媽媽,嘴巴喃喃地說:「媽咪,我看到妳要跌倒的時候,本來想先擋住妳,這樣妳就可以跌倒在我身上,可是我來不及跌倒,妳就……」孩子護衛媽媽的心情與捨身相助的心意,那麼真實地流露,好不窩心呀!

但是有些家長卻嫌孩子煩:「去去去!媽媽跌倒已經夠倒楣了,你才幾兩重,還想一起摔跤?」這麼不經意,且不友善的回應,不僅澆息了孩子天真的熱情,更挫折了孩子溫柔的心靈,如此不但阻礙他們學習表露自己的體貼心意,等到孩子溫柔不再了,又怎能去發覺、甚至去期待呢?

有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每每在孩子不乖受罰哭得聲嘶力竭後,再上前把孩子摟抱入懷,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說:「好了,好了,不哭了。」「從前,從前,有三隻小豬……」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發生小爭執,媽媽氣的回到房間,坐在床沿邊垂淚。爸爸覺得不對勁,找孩子來問:「媽媽怎麼了?媽媽到底怎麼了?」媽媽不講話就是一個勁兒地哭,眼淚硬是一發不可收拾直直地流。孩子看到真是不捨,就伸出小手,輕輕的拍拍媽媽:「從前,從前,有三隻小豬……」。

我深深地感覺,孩子的意念,除了在舉手投足間可以流露感受,其實,父母在愛孩子、照顧孩子的同時,也得讓孩子知道:父母長輩一樣需要被愛,被照顧,這樣一來才有機會讓「體貼」的能量越來越多,越遠、越持久。

記得孩子正在長牙時,買回來的咬牙矽膠,可能不合他的意,他就是不咬,爺爺看他咬牙切齒的模樣,竟然將自己的手指頭伸給孫子咬,每每告訴孩子這段往事,他還會不好意思地向爺爺謝謝呢!並且,每當孩子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會找爺爺一起分享,如此一家和樂,豈不快樂哉?

若將場景從家庭擴展到教會,弟兄姊妹互為肢體,每個人都敬老愛小,就好像在敬老會時小朋友不只是獻詩,甚至獻花給與長者,而長者也分送禮物給與小朋友。教會也是個大家庭,除了聚會禱告,並且也是在做聖工告一段落時,聯誼交通的場所。

有時相邀到教會以球會友,打打乒乓球,或是做個頭腦體操,下下象棋、跳棋、五子棋,弟兄姊妹可以溝通聯絡彼此的真情誼。有一次正巧上網得知謝傳道出車禍的消息,一經邀約馬上就有人在會堂迫切禱告,教會若有緊急狀況,重要活動,也可完全發揮功能了。

不過人的相處久而久之,誤會磨擦難免就會應運而生,此時千萬別忘了,要禱告、彼此「洗腳」、互相擔待,既然都是屬於真葡萄樹的枝枝葉葉,每個人程度不同,需要更是不同,又何必在阿爸父面前斤斤計較呢?

「樂,真快樂,與主一同樂。時時心主心,樂主樂,永與主契合,靈界真福在與主同樂。」

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不但要針對事情,同時必須考慮到孩子的感情、行動、思考和情緒反應,往往是整體且會同時發生的,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身教密切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然而良好性格的培養將是孩子未來待人處世的重要元素,此種元素將會影響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所以,聰明的父母啊!我們豈有不謹慎、小心的道理?






文章標籤:  #昕  #314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