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不偏不廢均衡為上

撰文/翔|聖靈月刊315期-2003.12|主題/馬太vs.馬利亞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剛到T教會的L君,總是來匆匆、去匆匆,聚會後也不曾與教會中的人多做交談,頂多點個頭便離去,甚至安息日中午用餐時間,也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吃飯,默默的離開。

似乎刻意地和教會的人保持著距離的L君,在來到T教會前,在教會裡也算是活躍,然而教會中的一些人事是非,卻封鎖了他原本的熱情。L君現在只想要拉住主的衣襟向前行,只要盡到聚會、讀經、禱告的本分;至於教會中的人,他寧願保持著距離,這樣至少可以讓L君心目中「大家都是良善的」之圖像不致被抹滅。

也因著初來乍到,在T教會裡,L君就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的記號,他也希望拉開距離,令其他人無法窺見之前的斑斕。雖然有時候L君會想起過往在教會中所接觸過的事工而不免感到唏噓,然而他還是決定埋藏過去,只盡力過好全新的生活。

L君不願多談過去在教會中的事工經驗,一來,他知道那些無非都是神的恩賜,自己沒有可誇之處;二來,L君只想很單純地敬拜神,他還沒有準備好要接下任何的事工。因此,他不曾主動關心過聖工,若是有任何邀約,也總是以適應新生活為由先加以推卻,若真推卻不了才會接下。他知道自己還稱不上是個注重靈修的信徒,然而在靈修與事工之間,L君寧願選擇靈修的生活。

如此潛藏了一段時間後,L君卻開始感到孤單,他更常想起之前的教會生活,那時忙碌歸忙碌,然而和一群人一起作聖工的日子,卻很充實,他懷念那段在聖工上盡心盡力的時光。L君想,浮潛了這麼久,是該浮出水面的時候了,就不知道神還肯不肯給他作聖工的機會……。

D教會裡,由於教會的青年大都到外地求學、就業,留在教會中的青年寥寥可數,對於教會中的事工,也總是多所謙讓,或許是各有堅持,也或許是有著種種的因素。於是,在教會中較常出現的青年,往往身兼數職,有時甚至臨時安插工作,這樣的情況,Y君就是一例。

從16歲擔任見習教員開始,Y君每每推卻了同學週末邀約的出遊,就連畢業後的同學會,也往往因為與教會的事工有所衝突而作罷,如此歷經了將近十年。在D教會裡,Y君擔任教員、領詩、司琴、翻譯、參加詩班、帶詩頌;此外,若是有空,也參與教區的工作,如葡萄園;能有這樣的事奉機會,Y君滿心感謝主,也因自己能為主所用而感欣慰。在這些事工中,Y君總是勉力而為,也體驗到神親自在帶領;然而,隨著時日一久,他卻在這樣繁重的事工中迷失了,他看不見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在這些事奉中,自己的角色是否只是濫芋充數?

日復一日在聖工及世上的本分竭力之餘,Y君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神獨處、對話,後來,甚至連聚會時都無法靜下心來聽道理。而當Y君想要暫時卸下某些職務喘口氣時,卻又總是被勸勉著:「能者多勞」、「主恩夠用」。

這樣的勸勉當然沒錯,但是,一路走來,Y君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失去了交託的心,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真的累了。而心中的許多話,又常常在不知該不該說、該找誰說的考量中作罷,於是許多的壓力、憂慮,Y君只能往心裡放,只能在禱告時淚溼衣襟地向神傾訴。

日積月累的無力感,將Y君推向一個深不見底的淵海,欲振乏力;而在如此無力、疲憊之際,又逢教會中口舌是非的搬弄,Y君是徹底的心灰意冷了,他只想逃,想放掉所有的事工,一個人「退到山上」靜一靜、想一想……。

由上述的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不論在事工或靈修上孤注一擲,待時日一久,都會產生空乏感,在心理上都會有一部分沒有被滿足;然而正也因為這樣的空乏感,促使人們再回過頭去檢視自己的信仰,去尋找一個平衡點,這也是好的。

奔跑天國路上,事奉與靈修猶如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筆者認為,事奉的定義可以看得更寬廣,並不只侷限在眼見所及的教會事工而已;事奉的極致,乃是將自己全然獻上,為主所用。這無關是否擔任教會中的何種職分,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也就是說,在生活中的每一時刻、每一事件,都以主為中心,竭力活出神的形象,以求榮神益人。當我們在生活態度上能做如此要求時,在承接任何教會服事時,必然也能秉持「為神而做」的精神;在承接事工之後,更要憑著信心與依靠的心,將手上一切的工作交託神。

然而,要能將自己全然獻上的必備要素則在於靈修。唯有透過讀經、禱告、聚會這些與神交通的時間,才有機會去沉澱及省思自己,進而察覺自己不足的地方;才知道在生活事奉中,還有哪些層面是自己可以繼續成長的;也才能為自己尋得一個接受安慰的管道──因為神往往藉由我們禱告、讀經、聚會的時候,適時地滋潤、安慰我們疲憊的心靈。因此,靈修乃事奉的根本,事奉是靈修的體現;只有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了什麼而做時,我們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繼續走下去!

最後,不可缺少的是同工的攜手、扶持。同工,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是事工上的同工,另一是靈修上的同工。不論在事奉上或靈修上,都要能找到同伴,一來可以意見交流,二來彼此可以分工,三則能以互相扶持,四則能以相互提醒……(同工的好處不勝枚舉,筆者在此無法一一陳述);如此攜手並進,就可在事奉與靈修上,同得造就,同得美好的果效。






文章標籤:  #翔  #31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