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馬利亞的靈修與馬大的服事

撰文/又晴|聖靈月刊315期-2003.12|主題/馬太vs.馬利亞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引子

一間普通的小屋子,因為耶穌湧入了大量人潮,為了張羅耶穌與門徒的膳食,姐姐馬大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妹妹馬利亞卻坐在主耶穌腳前安靜的聽道,馬大走出來希望馬利亞進去幫忙,耶穌對馬大說:「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肯定自己,尊重別人

俗事與靈修,孰輕孰重?這是信徒長期所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我們不需要硬性的去區分何者較重要,要看是在什麼時候?要做的是什麼事?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與亞瑪力人在利非訂展開決戰,摩西要約書亞帶兵作戰,自己則站到山頂,為以色列人禱告,結果摩西禱告的手一旦發沉,亞瑪利人就得勝;一旦舉手,以色列人就戰勝(出十七8-12)。

我們今天如同當時的以色列人一樣,也要與魔鬼不住的爭鬥,我們需要摩西的舉手禱告,也需要約書亞帶兵打仗。其實馬大與馬利亞也是面對著同樣的情況,她們要共同迎接與招待耶穌,還包括耶穌隨行的人員及門徒,耶穌的目的就是傳講天國的道理,馬利亞靜靜的在耶穌面前聽,馬大則是到廚房忙碌,雖然我們聽到耶穌說馬利亞的選擇是上好的福分,好像就是說應該兩人都到耶穌腳前聽道,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耶穌之所以會出聲制止馬大,不是因為廚房的事不重要,而是馬大沒有了解分工的意義。

耶穌每次講道理時,都會考慮到聽眾飲食的問題,著名的五餅二魚就是來自於此,耶穌講道未完,但天色已晚,耶穌見群眾都還沒有吃飯,心中不忍,要求門徒去為這些人找尋食物,這就是一個好例子。門徒去找食物,那他們勢必聽不到耶穌的道理,但是門徒終日在主身邊,他們聽到道理的機會一定比這些一生可能只見到耶穌一次的普通民眾來得多,所以耶穌會下這樣的判斷。突顯的不是靈修與服事有衝突,而是要有分工。

回到馬大與馬利亞,兩姊妹住在一起,耶穌對馬利亞講的道理,她可以再告訴馬大,道理就是在一個人一個人的傳遞當中慢慢傳開的,馬大聽了馬利亞轉述的道理,一樣可以得到那上好的福分。

如果大家都在耶穌的腳前聽道,靈性上固然都增長了,但是肉體的需要又該怎麼辦?這其實是一種管理上的分配,耶穌把聽道理與事奉的工作分開,其實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我們一般可能會認為,應該要像馬利亞一樣選擇聽道才是對的,但是不能每個人都「只」要聽道不作工。當我們以為許多工作(錄音與膳食等),都是自然不過的時候,其實是已忽略了別人不斷的付出與辛勞。

馬大要求馬利亞來幫忙,但是耶穌不同意馬大的要求。這是因為馬大在廚房裡心中忙亂,我們可以注意到耶穌對馬大的回答:「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馬大的問題是她忽略了分工的目的。馬大的工作在廚房,顯然的,許多人都在等待廚房送出的餐飲,不然馬大不需要忙亂,但是耶穌知道馬大可以處理這樣的狀況,祂不會為難馬大,如果有所需要,耶穌也會要馬利亞去幫忙。

耶穌信任馬大的能力,也了解馬大可以一個人完成,祂需要馬利亞聽道理,這樣才能轉述給馬大及其他家人聽。耶穌的制止一方面是讓馬利亞可以完成她的規劃把道理聽完,一方面也提醒馬大她的任務是什麼?

在教會中聽道與靈修的分工是必要的,兩者都不可偏廢。我們在教會當中,也一樣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各按各職,照著個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教會)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同時也建立教會。不要貿然的去指責,因為別人也正在盡自己的本分工作。從馬大的要求中,也讓我們思考到當自認忙碌時,看似輕鬆的旁人,其實也正專心致意的做事,只是方式不同。

試想,如馬大與馬利亞全家都在廚房準備膳食,耶穌講的道理都沒人聽,那她們忙碌的意義又在哪裡?重點是,耶穌的道理不會因為耶穌離開村莊而跟著離開,馬利亞可以告訴她的家人,甚至可以傳給村莊的人聽,而耶穌與門徒也得到了適當的招待,這才是真正達到目的。
主動做聖工

如果馬大不挺身而出,耶穌是不是又要開始擘五餅二魚?要耶穌行神蹟不是不好,但我們必須先捫心自問,是不是沒有能力做到服事耶穌與眾信徒的工作,如果這是事實,那我們可以直接把奉獻箱撤掉,因為什麼事都等待耶穌行神蹟即可。在聖工上面,我們必須主動,教會的工作實在太多太繁雜,或許俯身一看,就可以看到垃圾落在地上,放眼教會,有多少事情是還沒有人去做,為什麼不現在動手去做呢?是真的忽略,還是認為「我」不應該做這些事?我應該坐在耶穌腳旁聽道理,廚房永遠都是別人的工作。

我們不能期待教會負責人去分配每項工作,他們不可能看到教會裡所有的事務,信徒要去做負責人的眼睛、耳朵,甚至是手腳,幫負責人看,幫他聽,甚至幫他做,這樣教會才會越來越好。美國總統甘迺迪曾經說過:「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作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我們為教會、為神做了什麼?

嚴厲的問自己,當我們看到其他教派或社會慈善團體,在每一個危難時刻,站在第一線燃燒他們自己,彰顯其宗教愛的本質時,號稱為真教會的我們做了什麼?當我們看到其他教派的傳教士跋山涉水拋棄傲人的學歷、羨人的工作,脫下華服,選擇到花蓮的一間小醫院終身服事一群智能或身體有障礙的孩子時,目的卻是單純的希望發揚耶穌的愛,身為台灣人、身為真耶穌教會信徒,我們真的敢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嗎?

我們是不是很被動?是不是做聖工就一定要人陪,一個人就嫌太無聊?是不是讓主耶穌服事眾人的形象在我們的身上彰顯?我們願不願意像馬大一樣走入廚房,端出飯菜,或是還在睜眼期待馬大的出現?

許多問題,不用耶穌在末日問我們,現在就可以捫心自問。我相信耶穌也期待我們的答案。
工作的指南針

身為基督徒,所求所做的最終目的便是上天堂,得救是有屬靈層次的途徑,這不是光在世上做善工就可以達到的。信徒應該要把靈修放在第一位,因為沒有屬靈的內在,外在的行為終究缺少了靈魂。畢竟我們不是單純的工人,也不是義務的慈善家,我們的定位是基督徒,並且願意為主耶穌發光發熱,所以信徒要做好靈修的基本功夫,並不是單單在聽道或聚會就能完成,而是日常生活便要常常思考與準備,就好像耶穌一離開門徒,門徒就要接下傳道的棒子。

靈修與工作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我們要像馬利亞一般的渴慕道理,因為這是得救之道;但也要如馬大一樣起而行,去服事所需要的人,沒有傳道的人便沒有信道的人。無論如何,我們基督徒的目的便是叫人能得到「上好的福分」,我們用口傳福音,用筆寫見證,用愛心服事窮人,一切目的都為上好的福分,當我們真心去實踐時,我們會發現馬大與馬利亞的形象,似乎在我們的眼中慢慢的合而為一,而聽道與服事也不再矛盾了。






文章標籤:  #又晴  #31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