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我勞所以我能

撰文/張廷成|聖靈月刊315期-2003.12|主題/馬太vs.馬利亞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共習興起─該理髮了


前不久,有個星期天,我心血來潮,看到兩個小孩前不久才在家庭理髮店理的小平頭(為了打桌球方便)已經長長,似乎又到了該上理髮店的時候了。

心想,這樣的小平頭,對我來說,應該不是難事,因為打從牙牙學語開始,兩個小傢伙的三千煩惱絲,可就是我練就一手理髮功夫的最佳素材,只是這樣的「共習時間」(註:通常是教會宗教教育的第三節課程),維持到幼稚園畢業就暫時停止,因為顧念到他們上小學時的形象,所以也不再忍心要他們繼續捧場了。

第一個難題─兒子若是不捧場


可是這一次,想到那麼簡單的動作卻要花上三四百元,心裡頗為不甘,所以就順口問他們,「你們的頭髮已經長了,打起桌球容易流汗,容易長青春痘,洗頭又費勁,需多用洗髮精,又需吹乾頭髮,實在是很麻煩,可不可以讓爸爸簡單修剪一下,可以省下一些錢哩!」

他們是否願意理?是否願意讓我理?這是我心裡思考的第一個難題,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上理髮店,而且還只對某一兩家有興趣,萬一拒絕了我,豈不是很沒面子。只是沒想到,隔了近五年的時光,他們居然還一口答應,我太感動了。

第二個難題─太久沒用找不到


於是趕緊去找那十幾年前買的電動理髮刀,可是遇上了第二個難題,就是找不到,歷經家裡兩次的小裝潢,任憑我翻箱倒櫃就是找不著。等小孩子放學了,我問哥哥說,「你知不知道那支電動理髮刀放在哪裡?」「知道,我去拿。」孩子很快的拿給我,我也高興他頗有乃父之風,總是能有條理的記住每一樣東西﹔這一次,我只是忽然「突槌」而已罷?!唉!年紀。

第三個難題─不動如山猛裝死


這是一支交直流兩用的電動理髮刀,心想好久沒充電了,電池鐵定已經沒電,需要插電使用交流電。於是插上電,指示燈也亮起,很高興的上推作用開關,沒想到第三個問題來了,這個小東西不動就是不動,一點反應也沒有,甚至只要一推啟動開關,連顯示通電的指示燈也熄了,任憑我搖阿搖,甩呀甩,叫小孩先吃飯等充電,先做功課等充電,甚至先洗澡等充電,一樣「最高品質靜悄悄」,就是沒反應。只好告訴兒子們,先睡覺了,這個東西太久沒用,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等它充電,明天吧!

於是大家睡了,只有它忙著被充電,我們都仍是滿懷希望。第二天醒來,迫不及待的去探視這個小東西,興致勃勃的推上開關,天呀,這第三個問題還是無解,它就是不動了,不知道為什麼,既不吃電池的直流電,也不吃插上插頭的交流電。頓時,我們都失望極了。

「沒關係,爸爸試著修理看看,若是真的壞了,就算了,就去給人家理。」於是我把它給拆了,心想,反正它若是真的不想再動了,也只有丟掉一途,像主耶穌處理那不結果的無花果樹一樣。頓時,我好像很有同主耶穌一樣的認知與氣慨。

既然要丟掉,不如把它拆了,就算修不好,也可以了解它的內部結構,這時我又很有門徒替無花果樹求情,先挖開土再施點肥,再給它一次機會的慈悲,單單這兩種又像主耶穌,又像門徒等風範的感覺,就已經讓我完全忘卻修理東西的麻煩與無奈了。

第四個難題─怎麼拆修傷腦筋


備妥了一字型、十字型螺絲起子、潤滑油、擦拭布、小刷子等等,沒想到第四個問題來了,這個外表光鮮亮麗的小東西,連個螺絲孔也沒有,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著力的小插槽,到底要如何把它給拆開呢?有智力靠智力,沒智力靠耐力,沒耐力靠暴力,還是把它給硬敲開了。

天呀,內部結構怎麼這麼簡單呢,才一個充電電池,一個不起眼的小馬達,推動著只需要左邊右邊快速移動的鋸齒狀小塑膠片就可以賣錢了,還不便宜咧,千把元,真是令人心痛!對這個太久沒用的充電電池,我已經不抱希望,讓它息了勞苦吧,它做工的果效應該已經足夠。

第五個難題─忽快忽慢不順暢


經過一番努力,耐心地拆卸所有的內部零件,又是擦拭,又是上油,終於幸運的讓它給動了起來,只是第五個問題來了,它運轉的情況並不順暢,有時快,有時慢。心想,這樣的理髮工具,理起頭髮來一定會不定時的夾到人家的頭髮,理髮過程中只要發生一次,就足以讓被理頭髮的人又痛又恐懼,所以雖是小問題,也需要盡力解決。

猜想,應該就是太久沒動的原因吧,又想起「戶樞不蠹」的古聖先賢智慧,所以就索性打開開關,讓它轉動個夠。連續五分鐘,還是不夠﹔連續十分鐘,還是不夠﹔連續二十分鐘,也是不夠﹔反正用電不多,乾脆給它再轉個半小時,中午讓它轉,下午也讓它轉,就發現它好多了。

第六個難題─有勇無謀急上陣


小孩子放學了,「兒子們,爸爸已經修好了,走,去樓上理頭髮吧!」「爸爸真的好厲害哦!」對於兒子的稱讚,我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心想,萬一再來個「突槌」,不就糗大了。勇敢的哥哥先上,第六個問題緊接而來,急著試試看的心情,讓我失去理性的先行「策略分析」。

按理說,哥哥的頭髮比較長,比較密,也比較粗,對於這支久未上場的電動理髮刀來說,應該先理弟弟的頭髮,讓工具有更多的時間潤滑才對。但是哥哥已經坐好,耐龍衣也披好就緒,爽身粉也抹好了,電動刀咿咿作響,頗有磨刀霍霍的情境,只好開始了。令人擔憂的第六個問題,不久真的發生了,「哦─,好痛哦!」儘管我已經小心翼翼的、慢慢的、甚至還帶點祈禱心情的推移著,還是夾頭髮了。

「對不起,對不起,很痛對不對?爸爸再理慢一點,快好了。」真的快好了嗎?其實跟爬山時,體力好的人總是安慰後面的人「快到了」沒兩樣。

終於,在哥哥的體貼忍耐與我的奮鬥不懈下,完成了我這次的上半場任務;緊接著,換弟弟上場了。為了讓他安心,我極力的向他說明:「弟弟,你的頭髮比較短,比較疏,也比較細,應該可以更快理好,所以,別擔心。」奇妙的是,此時的我居然想起舊約聖經創世紀裡,亞伯拉罕獻上獨生子以撒而產生「耶和華以勒」(主必預備)的故事,素來溫馴的弟弟此時不但像乖兒子以撒般的順服,更像那替代以撒的羔羊。

再度啟動開關,原本類似撕裂聲的「咿──」,卻變成渾厚深沉的「嗚──」聲,又猛又悍,令人有所向披靡的震懾,連關門在浴室裡洗澡的哥哥都發出驚嘆聲,幸運的弟弟就這樣順利的理好了。

再擦拭、再上油、收拾所有道具、拿吸塵器吸取地上毛髮,結束這場意外的奮戰。我勞,所以我能,心中為此欣慰不已。

第七個難題─聖靈月刊有學問


上面的故事才結束,《聖靈月刊》辛苦的編輯又來催稿,看到《聖靈月刊》本月份的主題稿規劃,內容大綱把「能」者多勞,與「勞」者多能加以分開,乍時,我昏了,有何不同呢?去問有博士學位的傳道,他一聽,就給了我一個非常非常滿意的答案:「所謂『能』者多勞,就是像你一樣,又聰明,又已經讀了許多書,也已經有許多的社會歷練,是難得的人才,所以需要多些勞苦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主耶穌多作些工。

相反的,『勞』者多能,就是像我一樣,才能不多,需要從事奉中漸漸學習,領略主耶穌所說『有的還要加給他』的意涵。」唉!博士就是博士,見解果然精闢,可惜的是,《聖靈月刊》未能即時有這樣的機會,分享博士傳道的見解,以至於要我寫的是「勞者多能,怎麼辦?」真是有那麼一點把我與博士傳道歸為同一類,嚥氣呀!

《聖靈月刊》在「能」者多勞的大綱中,希望探討在大教會中,人才濟濟,聖工常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落得大部分人常無聖工可做的窘狀(筆者:這個大教會很幸福,好像大部分信徒都很想做聖工,卻不得其門而入,羨慕哦!)因此希望再談到適度授權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勞」者多能的大綱中,則希望作者探討小教會能做事工者少,以至常一人身兼數職,再談到應重視能力分配,適才適用的課題(筆者:小教會也會有這麼多事,那我們教會何必把教會依人數分成大中小,分別選出人數不等的負責人?更何況,教會既小,人數不多,分配給誰呢?)看了編輯群們絞盡腦汁對這兩個綱要的期待,讓我委實迷惘許久。

但是上面的敘述也道出一個不爭的事實,似乎現在無論大小教會,都會有少部分人承擔絕大部分聖工的情形,很符合前一陣子盛極一時,有關80/20法則的種種延伸話題(柏拉圖法則,The Pareto Principle),意旨在多數的團體裡,通常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會由百分之二十的人來完成的弔詭情況。

似乎,也不管是「能者」或是「勞者」,經過若干時間的擺蕩,在學習與付出交互輪替下,好像到了最後,人生的喜劇是,成了人所恭維的「能者」,但人生的悲劇是,也都成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勞者」。

教會與企業的難題


誰不想重視能力分配,誰不知道要適才適用,誰不追求專業分工,就像每次辦活動,當護士的姊妹總是責無旁貸的要背急救醫藥箱一樣,也像筆者理頭髮的上述情境範例,一股熱忱竟能呈現這麼多缺少效率 (Efficiency) 與有限效果(Effectiveness) 的循環。可是,在家裡也要導入這樣的管理理念嗎?

如果這樣,誰來作羹湯?誰來教育子女?誰來洗滌衣物、擦拭地板與窗櫺?誰來評估合理的家庭收支與理財?同樣的,在教會也要導入這樣的管理理念嗎?對企業來說,清楚的職能分工下,可用能夠即時給予的高薪高職位等利基,來找到切合的人才,然後仍然不斷的給予相關教育訓練,好則重用,不好則炒魷魚。

但是教會的難處是,儘管也可用將來來自於神豐盛的獎賞為利基,但是我們的信徒群不是用像企業募才般找來的,各教會也不見得有足夠人力、物力與財力等資源,給信徒作充分的教育訓練,更不可能用「好則重用,不好則炒魷魚」的方式對待信徒﹔更何況,屬靈的經歷也是我們無可忽視的重點。所以,這就是教會與企業在人力應用上基本的差異與難題。

不專業的專業使徒


主耶穌傳福音時挑選了十二使徒,耶穌曾對捕魚為業的「候選人」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9)好一個「得人如得魚」理念,再放眼看這12位使徒,又有誰是專業服事於聖殿相關工作的案例呢?把捕魚、為病患看病、耕種等等經驗轉換為福音開拓的事奉,對主耶穌與被揀選者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一種全新的體驗。

在使徒的事奉記載中,讓主耶穌頻頻掛慮的,反而不是傳道專業技巧的問題,而是使徒們爭寵、爭排名、容易動怒、不明白信仰真意、甚或缺少信心等有關情緒與靈性問題(Emotional Quality and Spiritual Quality)。

美國電腦巨擘IBM公司在1994年,創下人類歷史上單一企業一年虧損金額之後,所新聘請的經營總裁(CEO)路‧葛斯納(Lou Gerstner),也不是在電腦領域的專才,甚至被描述為「是一個100%的科技門外漢」,曾賣過煙草與餅乾(在RJR Nabisco擔任CEO),但他卻令人跌破眼鏡的讓IBM很快的就轉虧為盈,甚至在2000年就變成一家賺最多錢的公司。

他所提倡「讓IBM回到顧客身邊」的主動意念,對我們傳福音的態度有很好的再提醒,他所揭示的「工作更努力,思考更聰明」(Work harder, Think smarter),也很符合勞者多能,能者多勞的思考。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專業事奉可以是個管理大纛,也可以是個管理大盲點,對管理學上所謂「情境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更廣泛的思維,或許會讓我們在家庭、在企業、在教會、甚或在社會,有更多遊刃有餘的釋然。

馬大熱情,馬利亞熱心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就進前來說:

「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麼?請吩咐他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 十40-42)

這樣的場景,其實在當今的教會事奉裡,真是所謂見怪不怪,尤其對許多長執傳道負責人等更是俯拾皆是。回顧上述馬大與馬利亞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其中部分的重點,乃在主耶穌希望點出在事奉上對數量與認知的迷思,是「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還是該為「不可少的也不能奪去的那一件」重點經營。

馬大的問題是出在過度的接待認知,還是出在處事能力的不足,為什麼不能從容的處理許多事呢?馬利亞看見姊姊如此忙碌,卻視若無睹般的坐在耶穌腳前聽道理,是馬大寵壞了馬利亞,還是馬利亞素來就不喜歡做家事?馬利亞是事先就知道要選擇這上好的福分(那又為何不勸姐姐也坐下來,或是請主耶穌也叫姐姐來?)還是因為未幫姐姐做事而不小心選到的?

這實在是個有趣又耐人尋味的話題,但是往者以矣,馬大的熱情接待與馬利亞的熱心聽道,都值得我們效仿。亦即,若能從容不迫,多能適勞,竭力加上節制,謙卑不忘學習,認清事奉的本質與真意,則將讓我們的信仰生活更顯均衡與紮實。






文章標籤:  #張廷成  #31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