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愛上哲學──戀戀柏拉圖

撰文/伍仁正&邱品硯|聖靈月刊323期-2004.08|主題/七二水災特別報導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哲學」也者,「愛智」(love of wisdom)之謂也。

看倌請注意:並非「知道」(to know)智慧而是「愛好」智慧。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在其著作《形上學》(Metaphysics)開頭說:「人有求知的本能」,和吃、喝、睡等生理機制一樣,人類的天性對於未知事物充滿了詫異、好奇,這也使得人類在自然界的萬物中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然則「智慧是什麼?」誠然古今大哉問,依筆者淺見,乃「認識你自己」(to know thyself)的智慧,亦即常言的「自知之明」。也許有人會嗤之以鼻:世上還有誰比我更了解自己?這需要去唸哲學嗎?但事實上多數人的確對「我是誰?」這樣的問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何況人的腦袋並非生下來就具有推理、組織、邏輯的能力,也就是說思維方式必須透過磨練與雕琢才能成形,並且熟能生巧。

「讀哲學有什麼用?」相信這是在台灣的哲學系學生,面對家人或朋友所遭遇的共同質疑,相對於國外從高中就教授哲學課程,且往往是頂尖學生的入學首選,台灣的大環境確實不利於哲學的風氣。例如:同樣是台大文學院,哲學系的分數可說在8個系中敬陪末座,難怪有教授感慨:「連哲學系學生都瞧不起自己,又怎麼教別人瞧得起你?」

更離譜的是,有人誤以為哲學系乃在學習算命或訓練風水師,可見國人對哲學認知的缺乏。其實哲學的應用廣泛,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若能在大學四年期間將哲學唸好,畢業後不愁就業問題,因為不管在各行各業都將勝任愉快。這絕非高抬哲學身價,君不見所有學科的博士學位都稱為Ph.D.,也就是哲學博士(Philosophiae Doctor=Doctor of Philosophy),在西方人的觀念裡,哲學是科學之母,也是諸般學問的源頭,所以尊稱到達學術的最高境界者為哲學博士也不足為奇了。

宗教哲學更是每個哲學系學生必經的訓練,不管你有沒有信仰,「神存在」的證成問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章,素有「近代哲學之父」美稱的笛卡兒,甚至以他全部哲學的出發點,連小學生都琅琅上口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去論證出神的存在。

然而,哲學訓練可能會讓異教徒成為基督徒,但也有可能讓原本的虔信者變成敵基督者,提出「神已死」的尼采來自牧師世家,他的「主人道德哲學」被後來的納粹政權濫用,為世人帶來近乎毀滅性的災難。豈可不慎哉!

可見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不是槍砲彈藥,而是深邃的思想,哲學就是那把幫助你打開人類精神堂奧的鎖匙。

× × × ×

親愛的高三同靈們,在煩人的功課壓力下,其實你(妳)們也正站在一個希望的起點上,你(妳)是否能想像在漫長的夏季尾聲,與秋天涼意相偕的時分。一個豔陽高照,卻風梢涼爽的上午,你(妳)正站在新校園裡,以一個大學新鮮人的身分,開始你(妳)新的生活,周遭的每件事物都美麗,而你(妳)每一口呼吸都叫自由。這是我曾有的經驗,很快也會是你(妳)的。

在正式進入主題前,必須先強調一下我的學校特色,因為,學校的特色深深影響了我的大學生活──包括所學的內容。

我就讀東海大學──非常地強調自由。以學術而言,教授的學科領域,是非常豐富且具變化性的,充滿了一切所需的機會,無論是課業或其他的成就,這意味著你(妳)會來到一塊滿地都是寶藏的地方,但也可能無功而返,來到這裡如不把握自己,你(妳)很可能會不及一個高中生,因為這裡真的太自由。但若你(妳)把握自己,擁有的機會不會比國立大學少(少數學生分享多數機會資源)。

此外,來東海需要學習一項很特別的東西──「氣質」,這一樣特質很難確切形容。在四年中會很緩慢地自然改變,耳濡目染漸漸從適應到學習,無形中成為你(妳)大學生活態度中的一部份。

如果有心的話,你(妳)也會發現這裡是個浪漫的地方,很美、很優雅、步調緩緩,對於同學而言,是一個相當適合調整心情、心態、想法的環境,這是優點。而缺點,則是容易和外界資訊較不同步,倘若你(妳)的所學很需要新資訊,而你(妳)又不能把握機會的話,將會是很大的傷害。

哲學是什麼?

(1)總體而言,哲學是一種非常龐大的世界觀,是人類用來看待生命的角度,尋找答案的方向,包括精神的追求,與屬世實踐方式的探討。(在西方來說,一些非常特別的哲學思想,如康德、培根、笛卡爾、盧梭,他們所提出的想法決定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及後人生活的態度和理想。)

(2)基本專業科目:一般的基礎中西哲學史、倫理學、形上學、知識論,將來還會有新儒家與科學哲學。其他的專業科目則由你(妳)自己接觸嘗試後,配合老師的進度,自發性選擇的,範圍從古希臘悲劇思想,到中國古代,到中西方近代發展。(因為範圍極大,故個人只能挑一部份來專修)

心理準備:

(1)記得上大學第一堂課的時候,老師問我們上大學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案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分析、批判,找出矛盾與答案。我本以為這句話應是每個大學生的座右銘,但在後來的大學生涯裡,發現多數的科系並不在乎此能力的培養,可是哲學系卻非常地重視這項目,甚至絕大多數課程的上課方式、內容都是依此目標而設計的。(如果不擅於思考,又不想花心力在學習思考上,讀哲學將會非常地痛苦)

(2)一般而言,哲學系的教授,因為經過長時期嚴密的思想訓練,所以上課時即使個人不算有口才,都能夠給你(妳)不同凡響的感覺,尤其是受過嚴格、完整辯論訓練的老師,口才和思維的速度都令人咋舌,可以讓你(妳)每一堂課都印象深烙。但是,相對的,老師對學生也會有所期待,如果一直不能在口才及思考的深度、廣度、精確度上漸漸提升,是可能會有些困擾的。

(3)因為思考是自由的,所以哲學也強調自由,加上同學的程度也很難在一時間拉高,所以老師的要求也循序漸進。因此哲學系的生活怎麼過是自己決定的,加上大一的生活並無太多責任,便有許多同學在一開始不謹慎,整天放縱、玩樂,將課業完全荒廢。總之,想讀哲學要有自知與自覺,不然會死得很慘。

(4)讀哲學有時會覺得迷惑,必要時記得找團契學長姐談談。另外,多讀聖經,了解聖經中真正的精神,對學習哲學是大有助益的。

(5)也有些哲學系的老師滿怪異的,所以,請不要抱持太美好的幻想。

(6)絕大多數歷史悠久的學校,都是以西洋哲學為主要教學內容,也就是說哲學訓練以西方模式為主,東方思想為輔。(另有少數例外者,如新興的華梵,以佛學為特色。)

需具備特質:

(1)活潑、安靜都可以,程度會慢慢提升,但需要能長久深度思考者。只看表面意義就不再想了,或常想不懂的人,那麼哲學可能對你(妳)助益不大,甚至沒有幫助。

(2)比較需要求知的渴望。對求知沒興趣的人,讀哲學絕對會很痛苦,且一無所獲。

將來的出路:

1.任教於專科學校或大學(本所之碩、博士生)。
2.升學:哲學系畢業生每年均有升讀國內外大學的哲學或其他學系的研究所。
3.從事於文教工商等工作。
4.其他。如記者、翻譯、傳播業、編輯等職。

對信仰的影響:

多數老師都不會完全認同純粹的信仰,至少會對信仰中的看法立場有所批評分析,因為他們不了解聖經中所含的神的旨意。但哲學有大部分的發展,是起源於基督教信仰,所以認識哲學的發展,多少對信仰有所幫助。尤其學到了分析的方法後,面對聖經裡的內涵往往能看得更深,想要親近神時將更有用。我之因緣進入東海際會哲學,衷心感謝神的引領。






文章標籤:  #伍仁正&邱品硯  #323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