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臨終探訪之感

撰文/銘涵|聖靈月刊331期-2005.04|主題/天使對我說明天我帶你離開世界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經訓:「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七2)。一方面訴說眾人的結局,讓群眾在行事為人中,對「死」(生命)能有警惕;另一方面也說必將這事放在心上。這句話是一個人,能否得到「智慧的心」來面對問題,很重要的關鍵。

「一樣生,百樣死」、「棺木裝著死人,不是老人,也不是體弱的人」。有時候神用死結束惡人的惡,有時候神用死來保守屬祂的百姓,有時候神也用死向世人宣告祂的訊息……,一切都在神手中,也有神各種不同的旨意。因此,得著智慧的心是很重要的,神是力量,幫助人穩定的站在其中。

在臨終探訪裡。末有幾則感言,願在此與讀者交通:

一、謹記:「不可代替」的事實

臨終,是一個人徹底面對神的時刻。他不能再用健康、才華、成就……來粉飾藏在心裡的事,此時由不得人的,須坦蕩蕩的把自己擺在神面前,那種心情,那種感受,是任何人都沒辦法代替的。此時好像看到自己整個生命的過程,所有的「對」和「錯」,事情的真相,都不必再爭辯了。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這是神所定的,是一場審判,專屬於自己和神之間的關係,無法代替。在傳統中,此時「他」最大,都要講一些好話,其實複雜了臨終者的心情。也常因此,使他失去講最後幾句話的機會。

二、在自然中,讓他表露最後的心情

中區曾有一位臨終者,流淚痛悔自己過去所做的不對,但當時在意氣中並不這麼認為,到了此時,不能再逞著自己的意氣,才發現錯了。他痛悔的心,說了這些話,感動了旁邊所有的人,也激起了大家追求「真實」的心,成為喪禮上很大的追憶與造就。

人性光明面被激發的一刻,臨終之言,也常是最有力的。約瑟的遺命(創五十24-25),看出為父的雅各遺言的影響力(創四十九章)。當前的醫療普遍的剝奪了這時刻,這是人在生命旅程中一大憾事。我們當學習平坦、安靜的心,維護環境的單純,好讓「臨終者」有此機會。

三、平靜、單純的完成,常是對家人的幫助

傳統的習俗,讓此時很不平靜。有時候哭不出來也要裝哭,有時候犯沖、煞,不得接近親人,那份難耐的心,不知如何安撫。

睚魯的女兒死了,耶穌去探訪,除了彼得、雅各、約翰,不許別人跟隨。到了睚魯的家,有很多人亂嚷,哀號,耶穌把這些人攆出去(可五37、40)。把場合安定下來,神的聲音就清楚的存在其中,神的恩典也顯明了。我們在「臨終」、「喪葬」的場合,在表達什麼?又當追求什麼?

拉撒路死了,在墳墓中四天,耶穌來到這家庭,馬大、馬利亞憂愁的迎見耶穌,哭訴著:祢若早點來,我的兄弟就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祢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祢。馬大在憂傷中,仍不失對耶穌的信心,主耶穌和他對答後,耶穌哭了。

馬大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但不是耶穌問題的答案。為何如此?或許忙亂了,或許心中衝擊太大,或許敏感,不敢面對耶穌的問題,可見「喪家」不能平靜自己的心,造成後來的遺憾。

四、「關係」在此刻的影響

在臨終、喪葬上一切的複雜、亂相。其中有個很單純的原因:「關係不好。」如果和臨終者、和家族的關係穩固和諧,即使信仰不同,或有突發狀況,都可很自然、穩定的處理好。關係好的,也不必在此時,刻意去做什麼動作。

若關係不好,長輩常在此刻「刁難」,此時怎麼做,都做不好,心中倍生怒氣。神要我們以信心生活,絕不要我們有信心卻不懂得做人。信主之後,要學習調和家族的關係。

結語

親情的難捨,是此刻的人性。但隨著思想潮流的變遷及物質化、現實的影響,此人性已漸失,如此也大大的減少告別式的造就性,對臨終者遺族的勉勵,也就形式化了。

在輿論上,信仰本來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可有順服經訓,並在生活中實行出來?難怪體會神奧秘的能力那麼薄弱;願臨終者將自己坦蕩擺在神前;願遺族得智慧的心度日。






文章標籤:  #銘涵  #331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