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我的兩位父親

撰文/林慧貞|聖靈月刊335期-2005.08|主題/父言父顏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感謝主,2003年5月先生退休,半年後,我也能在教書滿25年時如願的退休,並且到多倫多重享失散七年的天倫之樂。(1996年時,16歲的老大與14歲的老二獨自先來此求學)。

目前一家六口,同住一屋簷下,過著「坐以待幣,度日如年」(天天等新台幣──退休金,過著新年般的快樂生活),夫妻兩人的重責大任,即是監管四個孩子的信仰、課業與生活。

另一個讓我們提早退休的原因,是思想自幼信主迄今,不管學業、事業、婚姻、育兒、移民等家庭重大抉擇,皆蒙神步步指引,施恩祝福和眷顧,希望趁著還有體力時,把握機會盡量做聖工,報答主數不盡的鴻恩。

我與先生現在之所以能如經上所云:「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傳九9),這一切除了是神格外的憐憫與恩寵外,得歸功於我生命中兩位的長輩──父親與公公,他們信仰的傳承與訓勉,影響了我的價值觀。
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林奉來長老,今年83歲,目前與母親住在洛杉磯,屬博恩教會,婚後育有四女三男。父親在我出生前五年時,捨棄世上高薪的工作,獻身當傳道。印象中,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個沒父親的孩子,因為一年難得見他幾次面。

記得父親曾告訴過我一件好笑的事,有一回他難得在家,所以媽媽請他送便當去學校給孩子們吃,他拎著便當站在那兒,突然有一個小孩跑出來叫聲爸爸,就搶走他手上的便當跑掉,他居然認不出誰是他的子女!

18歲以前的我,被經年累月不在家的父親嚇壞了。19歲上大學時,曾經很欣賞教會一位很優秀的弟兄,後來暗中得知他將來想當傳道,便埋藏了心中那份感情,而那位弟兄目前的確是一位很模範的傳道人。回想30年前的往事,是自己不配當傳道娘,反觀現在看到先生,4個孩子們大大小小在教會中皆能參與事奉的工作,心裡真是愈事奉愈甘甜。

這幾天為了這篇父親感言見證,特別重讀他以前寫給我的家書,厚厚的一疊,(其中一封是1994年,我生老四前10天寫的。我們家每個兄弟姊妹都是如此受父親以書信關愛長大的,大姐甚至將這些信件按順序,整理成一大本),我摘錄其中一段與大家互勉:

「我回顧我的一生,蒙主極大的恩典,十七歲能去日本唸書,二十歲在氣象台工作,又被任判任官,二十三歲海難蒙神拯救,以後去夏威夷住一年半,以上諸事都是神的安排,這些事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礎。我的學問、經驗全在這少年、青年時期完成。這是第一人生,最幸福的。

二十八歲至六十九歲,四十一年之久,擔任傳道工作,這是第二人生,它雖苦,但最有意義,因是服事主做聖工,離鄉背井,全台灣到處跑。在四十多歲時,兩次去南洋工作,每次半年以上,這也是值得回味的事。

1991年工作告一段落而退休,傳道的工作成為我真正的終身工作。

現在是第三人生,蒙主看顧生活有保障,總會每月給我生活費,足夠維持生活,目前兒女獨立,夫妻兩人都健在,使我不孤單,如詩篇ㄧ二七、ㄧ二八篇是蒙福家庭的圖畫。」


十一年前,我之所以有勇氣生下么兒,全靠父母以聖經的話勸勉、鼓勵我。尤其是父親深怕我生完後將孩子送人(我本有如此的想法),常在書信、電話中提醒我「兒女是神的產業,一定要感恩的生下來。」我現在終於嚐到享受屬靈產業甜美的滋味了。

每天晚上時間一到,先生只要一搖鈴,全家大小就分別從地下室或二樓直奔餐廳,飯後每個成員各盡其責,有負責洗碗的、擦地的、澆花草的……,原本四個甜蜜的負擔,如今終於能為父母分憂解勞了。

夫妻偶爾因細故鬥嘴,孩子們更是以聖經上的話或是回房禱告的方式,來充當父母的和事佬,讓我們夫妻倆體認到身教的重要。

回憶年少時,父親雖不常在家,但父愛卻不曾缺乏。(從他天天給兒女們寫信,便知父親關愛孩子的程度)

大學階段,因在台中唸書,而爸爸住在神學院,我們父女幾乎天天可以見面,培養了無話不說的感情。父親以信仰第一,健康第二,學業或事業第三的價值觀,及他的好學精神,潛移默化了我,使我一生一世,不論工作、信仰、婚姻都受益無窮。
我的公公

我的另外一位父親(吳明哲),目前與婆婆住在竹南,屬新竹教會。

他的祖父,吳道源長老是真教會第一粒種子。公公退休之前是奉公守法,做事嚴謹、認真,且待人仁慈的公務員。他擔任過好幾屆財務負責人,凡事力求完美,盡忠負責。

公婆育有三男,先生是長子,公公很疼兒媳和孫輩。1979年初我與先生訂婚之後,我在新竹教書,故獨自在外租房子,公公當時在新竹縣政府上班,下班後常過來探望我,每次不是帶可口的點心來,就是帶我外出品嚐美味的佳餚。

猶記得,新婚不久,有一回家人一起享用晚餐,聊天中,公公談及「手心向下比手心向上好」的人生大道理,意指「施比受更有福」。

他述說他的祖父原是台南的一位名醫,非常富有,後來因不堪日本人的恐嚇,只好移居廈門,在中國接受真教會的道理後,隨即返回故鄉傳福音,他一面行醫濟世,見到困苦無依的患者,不但免費且自掏腰包的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另一方面用心傳道,救人靈魂,又開放自己的家裡招待信徒。

(註:吳長老原是長老會的長老,曾奉獻大塊土地供長老教建堂。當他改信真教會後,長老會信徒很不高興,在他過世時,幸災樂禍的說:「真教會的台柱死了,真教會一定撐不久」)。感謝主,真教會依靠的是神,不是人,反而愈傳愈廣。

婚後26年來,發現公公承襲祖先愛心的美德,凡事以身作則,見貧苦人家慷慨濟助,不為人知。因為他也曾為傳道人的子女,所以對傳道者有一份特別的憐愛知情,每次安息日、靈恩會,對外地來訪的牧者,總是想盡辦法招待。

在教會中,不論奉獻、助人,一定竭盡心力,頗獲好評,是左右鄰舍,同事眼中的模範父親,更是老人會中的開心果。公公今年80歲,蒙神祝福,身體狀況很好,每年出國旅遊探親好多回都不覺得累,還能開車到新竹教會。因此我常取笑50多歲的先生,精神、體力都不及公公呢!

每次回夫家,他總是熱情招待我們這些晚輩,擺滿整桌兒孫們愛吃的水果、零食。時常計畫著,等我們回國後要帶我們去哪裡遊玩。有一回,讓我印象待別深刻,大家在閒聊中突然發現公公不見了,不一會兒,卻見他氣喘吁吁的兩手各捧一堆冷熱小吃走上樓,當時內心好感動,像這種和藹可親,毫無長輩威權,充滿愛心的長者,真是我們全家兒、孫、媳的福氣。

去年我一人留在台灣,等待退休的那三個月,時常竹南、台南兩地住(父親正好從美國返台),有機會再次聆聽兩位父親的寶貴經驗與教誨,更感謝主賜給我恩典與福氣。

如果說,每個做父母親的都想給孩子預備一份最好的產業,是何其有幸,而我已深知父親、公公未來所留給我的遺產將是最豐富的信仰傳承,即是信、望、愛。






文章標籤:  #林慧貞  #33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