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父親與他的信仰之路

撰文/恆炘|聖靈月刊335期-2005.08|主題/父言父顏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惠阿!來!來!搬張小椅子過來,坐這兒。阿爸講故事乎你聽。」阿爸邊說邊翻聖經,還有一本對三十幾年前的我們而言,是很先進的兒童聖經故事輔助教材。

一本薄薄的,25開,黑白圖畫還有中英對照的「約拿的故事」,爸爸總有門路找一些當時在鄉下難得一見的「舊書」。在我們還未接受宗教教育之前,我家的家庭祭壇就在阿爸喜歡為我們說聖經故事的動機下先起跑了。

總在吃過晚飯後的黃昏,就著餘暉,阿爸為我們依著經卷順序,述說一篇篇奇妙的聖經的故事,日復一日地。
因戰火休學的童年

阿爸不是個飽讀詩書的文人,也不是受過中、高等教育的學者,他甚至沒受過任何正統的中文識字教育。出生於日據晚期的父親,是受了幾年的日式教育。大戰期間,台灣的天空並不安寧,土地更是屢遭空襲,在在影響了當時兒童的受教權,父親就在這躲躲藏藏的日子裡,斷斷續續地讀了幾年日本書。

1945年後,十來歲的爸爸被安排到離家五公里外的東鎮當童工,他學習木工、竹編技藝,也自習漢文,在坊間購買硬筆習字本,在工作閒暇之餘自學,時日一久,也練了一手鋼筆楷體字,認識了一些常用漢字。日後,他常常因此感謝神美好的安排,這一段年少的自學生活,似乎是在為數年後蒙主揀選,成為神的子民而舖路。
村裡的第一顆福音種子

一張傳單開啟父親認識耶穌的大門。

正值弱冠之年的父親,因病求診於基督教醫院,趁候診的空檔,隨意拿了一份醫院的宣傳單閱讀,以打發時間。這是一份福音傳單,除了宣揚福音的文章外,並附有問答題,希望藉此與讀者互動,讓讀者更認識耶穌基督。父親既感興趣又好奇,傳單中的十二道題目中有一題父親不知答案為何,便想求教於人,冀能得到正確答案。

有一位從西鎮來的杉仔伯,常到村裡賣「雜細」(銷售日用品的流動攤販),父親與他閒聊中不經意的問起傳單上的問題,杉仔伯解答後便趁機向父親見證、傳福音,並說:「真耶穌教會有聖靈及寶貴的真理,你不妨到鎮上的真耶穌教會聽道。」自此父親才知道賣雜細的杉仔伯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

父親久病未癒,身體孱弱,曾為此四處尋求協助,盼得以治癒,故無論求醫、求偏方,甚至求助於各方神明──廟宇、天主教、基督教,一概全盤接收,卻無效!所以父親也將杉仔伯介紹耶穌一事放在心上。

到了星期六,也就是杉仔伯告訴父親教會崇拜的日子,他懷著一顆好奇的心,騎腳踏車到八公里外的鎮上,尋找真耶穌教會,卻不知教會在何處,還不懂得奉主耶穌聖名禱告的父親,便用自己的方法向神祈求:「天神阿!求祢能讓我找到祢的門路。」

很奇妙地,父親竟不知不覺地走到真耶穌教會的門口,父親又照著以前到天主教聚會的經驗,用手在胸前畫十字架後,才進入會堂。一到會堂,聽到禱告的的聲音,誤以為大家在朗誦英語,阿爸心裡又想:「大家英文都講得這麼好,我又不懂英語,可能不適合信這種教。」本想離去,後來經弟兄姐妹說明後,才瞭解那就是得了聖靈後所說的靈言。每每聽到阿爸的這段尋找教會的敘述,真叫人忍俊不禁,直笑阿爸單純得可愛,而神就喜悅這樣的人,揀選了單純得可愛的父親。

至此,父親便前往教會慕道並遵照同靈教他的禱告方法,在家一有空就禱告。在1961年深秋的凌晨,父親起床禱告,從二點到五點,直到得著寶貴的聖靈,心中非常喜樂,慶幸自己終於找到真神了。

父親慕道期間,常將自己對神的體驗講述給自己的母親、兄弟姐妹及鄰居聽,父親受洗後,村莊內及鄰村共有十三名親友,也繼父親之後陸續歸入主的名下。感謝主,在當時宗教信仰封閉的村莊裡,爸爸成了傳揚真耶穌教會真理的第一顆福音的種子。

歸主名下的父親心中自是喜樂十分,逢人就說出他對神的體驗,以當時只有傳統民間信仰的村人而言,父親的積極見證不免遭排斥,時常受人詆毀,村人以「下狗仔」(以輕蔑的語調稱呼當時的入教者)稱呼他及他的家人。

教會兄姐夜間騎腳踏車來參加家庭聚會時,停放在屋外的腳踏車也屢遭鄰人破壞,……諸如此類,父親都隱忍下來,甚或自勉要「用好贏歹」(以善報惡),時日一久,父親的宗教信仰在鄉里間漸漸被認同,也不再被排斥了。
家庭宗教教育的推手

信主後父親用著年少時期習得的,有限的中文字,學習讀聖經,配合著一本小小的字典,逐字逐句的研讀。第一回先認字,第二回瞭解意思,第三回讀出教訓。父親本著耐心讀出聖經每一段記載,最後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當時還是幼兒的我們聽。

三十多年前並沒有全人宗教教育或家庭宗教教育這些名詞,如今回想,爸爸不就是家庭宗教教育的推手嗎?不但他自己能更加熟習聖經,也因此認識更多的字,同時提昇家庭成員的信仰,今日他的子女皆能保守在神裡面,父親的教育功不可沒。

父親極重視我們的宗教教育,每到星期日一定要我們參加兒童聚會,即使對一個小孩而言,上教會的路是如此的遙遠。因為從村裡要先走約二公里的路程到車站,再搭客運車,行駛七公里到鎮上,最後再走五百公尺到教會,但父親總要我們不辭辛勞的參加。

曾經,因惰性讓我們視聚會為畏途,但由於他的堅持,我們才能完整地完成宗教教育的課程,並且擔任教會聖工,父親也因此感到欣慰。

我們鍾鐘情音樂,是受了父親的遺傳。他愛唱詩,但他從未受過任何的音樂教育或訓練(除了在教會唱詩),不過他唱歌絕不走音,沒有樂器當音準,他教我們唱讚美詩,教我們「呼音」(唱詩譜之意),用他那不太標準的國語發音帶我們唱ㄉㄛ、ㄌㄟ、ㄇㄧ、ㄏㄨㄚ、ㄙㄛ,一首又一首,在我們還是童年時就愛上了唱詩。無論工作或閒暇時,父親總會旁若無人的哼唱幾首讚美詩,保持愉悅的心情。
恩典中平凡而平安的一生

家庭是父親生活的重心;虔敬的信仰是父親一輩子的依歸。

未尋求神之前的父親,或許會在病痛的糾纏中度過不平安的歲月,也或許會正值少壯之年就因不敵病魔肆虐而撒手人寰,但因神的揀選和憐恤,讓他雖然身體孱弱,心靈卻有所交託,心中喜樂勝過疾病之苦。

他為我們料理三餐、聽我們童年時叨叨絮絮地述說學校與教會中的生活;他是家具的DIY高手,家裡許多大小椅子、高矮櫃子……都出自他的巧思創意自製而成。除此,要兼顧店裡的生意,也擅於利用與顧客聊天之際,適時「插播」聖經的故事、道理及親身的見證,他總是不屈不撓的向人介紹真神,我們打從心底佩服爸爸的勇氣與對傳揚福音的使命感。

這就是父親平凡而充實的一生。他的生命中沒有大風大浪,亦無大起大落,神給他的是一生平靜、安穩的生活。在一般人眼中,他或許軟弱卑微、無大成就,然而在兒女眼中,父親是個積極傳福音的工人,是我們生活中最佳的照顧者,也是家庭中的重要支柱。

父親常常自謙又自信的用一句台灣俚語自勉:「爛爛馬(指虛弱的馬)嘛有一步踢」,意指天生我才必有用;神所造的器皿各有所用。他以著這樣的意念,一步一腳印的耕耘他的日子,直到生命的盡頭。

爸爸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在加護病房,平靜地度過二個星期沒有痛楚的臥床日子。在一個冬日的上午,因心肺衰竭,蒙神恩召,走完他六十三載平凡的人世生涯。

這短短的14天,我們在禱告中學會交託、學會仔細體會神的恩典,所以我們沒有呼天搶地的哭泣,沒有傷心不能自已的絕望,反而體會到神給父親的恩典,讓他從容地、沒有痛苦地、擁有安詳面容地,回到天父的懷中,也安慰了頓失父愛的我們。

在這屬於父親的節日裡,在寧靜的夜中,再一次緬懷父親的身影、摭拾他以身作則的點點滴滴,還有值得後人跟隨的信仰腳蹤。






文章標籤:  #恆炘  #33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