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聖經中的撒瑪利亞人

撰文/恩沛|聖靈月刊336期-2005.09|主題/愛你的鄰舍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一.撒瑪利亞人的由來

所羅門王死後,其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因為羅波安的愚頑,國家分裂為二,北方是以色列國,南方是猶大國(王上十二)。在猶大王亞撒31年,暗利登基作以色列王,他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就按著山的原地主「撒瑪」的名,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王上十六24)。後來撒瑪利亞就成為北國的首都,是北國的代表(結十六,二十三;何七1,八5-6,十5、7,十三16;摩六1)。

主前722年,以色列國被亞述國擊敗,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王下十七23-24)。部分以色列人並未遷徙,仍留在國內(代下三十,三十四9),不可避免地與移入的外邦人通婚,不但人種被同化,連信仰也被混合。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偶像,無法完全遵守神的誡命,專一的敬拜神(王下十七41)。撒瑪利亞本來是北方以色列國的首都,亡國後成為亞述國的一個省份,也稱作撒瑪利亞省,於是所有在那省的居民,都被稱為「撒瑪利亞人」(Samaritans)。1

二.撒瑪利亞人的信仰

撒瑪利亞人的主要信仰,與猶太人的信仰關係密切,但也有明顯的分歧,其信仰內容如下:2

1.一位真神:堅守「一神信仰」,相信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才是獨一真神。
2.一位先知:相信「摩西」是先知之首,為最蒙揀選的人,早在創造之先已經存在,替以色列人向神代求,且成為世界之光。
3.一部聖經:相信《聖經》前五卷(摩西五經)是透過神默示而寫成的,並以此作為教義與實踐的規範。
4.一處聖地:認為「基利心山」才是唯一獻祭的聖地,並認為它是亞伯第一個祭壇的所在地,是挪亞在洪水過後獻祭的地方,且是亞伯拉罕與麥基洗德相會之處,也是以撒被獻為燔祭之地。

撒瑪利亞人的信仰內容過於狹隘,因此神學思想與猶太人有所區別。他們對於彌賽亞的盼望,也反映這偏狹的思想。他們不認為彌賽亞會從大衛家興起,因為在五經中找不到證據。他們寧可根據《申命記》第18章的記載,等待一位「像摩西的先知」(申十八15-18),他被指為「他哈」(Taheb),即「復興者」,將在末後的日子中,在基利心山上,要恢復真正的祭祀敬拜。

三.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關係

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四9),彼此間充滿著仇恨。在耶穌的時代,巴勒斯坦由北到南有一百二十英哩,該地被劃分成三個區域,北部是加利利,南部是猶太,中部是撒瑪利亞。居住在北部的猶太人,如要到南部耶路撒冷聖殿守節期朝拜神,走捷徑要路過撒瑪利亞,只要三日即可抵達。但是猶太人寧可繞遠路,避開撒瑪利亞,經過約旦河東邊,這條路線長度是原來路線的兩倍。

而撒瑪利亞人,對於面向耶路撒冷去的猶太人,也採取不接待的態度(路九51-53)。雙方仇恨發生的原因如下:3

1.政治因素:

所羅門王死後,因為其子羅波安的愚頑,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立耶羅波安作以色列國的王,國家分裂為南北二國。撒瑪利亞是國土分裂後,北國的首都。後來,因為國際政局的不穩定,撒瑪利亞為了偷生,常常與猶太人劃清界線。在哈斯摩尼王朝期間,猶太國獲得獨立的地位,於主前108年,約翰許爾堪(John Hyrcanus)佔領示劍,拆毀基利心山的聖殿,攻破撒瑪利亞城,4因而種下更深的仇恨。

2.經濟因素:

撒瑪利亞人的祖先,多是國中最貧窮的人。如今,仍有撒瑪利亞人居住在巴勒斯坦,在2003年1月,共有656人。5假如你到巴勒斯坦去旅行,會看到一群撒瑪利亞人,長得至為瘦小,手裡拿著「撒瑪利亞五經」,纏著跟你合照留念,要點小錢。而猶太人擁有智慧,能透過創新,不斷的創造出利潤,因此較為富裕。貧富之間易生仇恨,富人欺壓窮人,窮人怨恨富人。

3.種族因素:

以色列國亡國後,留在當地的以色列人,和遷入的異族通婚,成為撒瑪利亞人。對猶太人來說,這是不可饒恕的罪,因為失去了種族的純正。在一個嚴格的猶太家族中,如果兒女與外邦人結婚,要為他們舉行喪禮,將這樣的人當作已經死了。6因此猶太人看輕撒瑪利亞人,視他們為雜種,禁止互相嫁娶。當猶太人被擄,從巴比倫歸回的時候,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撒瑪利亞人要求參與一同建殿,猶太人斷然拒絕。撒瑪利亞人就多次阻擾建殿的工作(拉四1-5),雙方怨恨愈結愈深。

4.宗教因素:

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有各自的聖殿,猶太人的聖殿在耶路撒冷,撒瑪利亞人的聖殿在基利心山,雙方均禁止對方進入自己的敬拜中心。例如撒瑪利亞人被禁止進入耶路撒冷聖殿的內院,他們所獻的祭物,被當作外邦人的獻祭。約在主後6年的逾越節,一群撒瑪利亞人將人骨散佈在耶路撒冷聖殿門廊與聖所內,為要褻瀆聖殿。約於主後52年,一群加利利的猶太朝聖者,在撒瑪利亞被屠殺。7雙方因宗教因素,仇恨愈演愈熾。

四.耶穌與撒瑪利亞人

猶太人視撒瑪利亞人為外邦人,耶穌有時候也很像一般猶太人一樣,對撒瑪利亞人不友善,例如稱長大痲瘋的撒瑪利亞人為「外族人」(路十七18);當耶穌差遣十二使徒出去傳道時,吩咐他們說:「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太十5

根據四福音書的記載,其實耶穌對撒瑪利亞人的態度,大多數相當友善,與當代的猶太人截然不同。當耶穌要往耶路撒冷去,路過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那裡的人不接待祂,門徒想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耶穌就責備門徒,告訴他們:「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九56)。

此外,耶穌並未拒絕醫治長大痲瘋的撒瑪利亞人,並稱讚他是唯一回來歸榮耀給神的人,甚至進一步拯救他的靈魂(路十七11-19)。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耶穌打破猶太人的傳統觀念,把被輕視的撒瑪利亞人,描述為是憐憫受傷猶太人的鄰舍;而將受尊敬的祭司、利未人,描述為是沒有憐憫之心的人(路十30-37)。

耶穌不僅在言語及行動上接納撒瑪利亞人,更將救恩賜給撒瑪利亞人。耶穌突破猶太人的傳統,經過撒瑪利亞城;並在敘加雅各井旁,與一位撒瑪利亞的婦人談道,使她明白祂就是彌賽亞;又在當地住了兩天,讓人知道祂真是救世主,吸引更多的人來相信祂(約四1-42)。

五.門徒與撒瑪利亞人

耶穌要離世升天前,交付門徒傳揚福音的大使命,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大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門徒原來一直在耶路撒冷傳福音,有許多人接受福音,後來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大逼迫,門徒四散往各處去傳道。

其中,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宣講基督,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因為有許多人被污鬼附著,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徒八4-8)。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並為他們按手禱告,因為聖靈尚未降在他們身上。當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證明神與撒瑪利亞人同在,救恩也臨到非猶太人身上(徒八14-17)。

六.結語

自從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後,世界充滿著罪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仇恨。當時的世界,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充滿著仇恨;現今的世界,人們亦因政治、種族、宗教、經濟等因素,而彼此為敵;而且有罪的人類,也與聖潔的神為敵。我們原是外邦人,與基督無關,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活在世上沒有指望。

我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為我們承受一切的咒詛,使我們的罪蒙赦免,能與神和好、親近,從此不再作外人與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弗二11-22)。同時,藉著聚會、讀經、禱告,讓我們有屬靈的豐盛生命,能有好行為,為主發光;能化解仇恨,與人和好。

註:
1.卜魯斯著,張永佳譯,《以色列與列國史》香港:種籽出版社,1983,頁80。
2.Tsedaka,Benyamim,"Who are the Israelite Samaritans?"http://www.mystae.com/reflections/messiah/aboutsamaritans.html;陳惠榮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頁988-989。
3.康來昌著,《喜從何來》台北:道聲出版社,1999,頁20-21。
4.同註1,頁233。
5.Tsedaka,Benyamim,"Who are the Israelite Samaritans?"http://www.mystae.com/reflections/messiah/aboutsamaritans.html

6.巴克萊著,胡惠荊譯,《約翰福音注釋》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1,頁155-156。
7.陳惠榮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頁988。






文章標籤:  #恩沛  #336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