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憂鬱症病人的家屬如何扮演好一位陪伴者的角色

撰文/紫砂|聖靈月刊338期-2005.11|主題/憂鬱症與躁鬱症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憂鬱症」是一種非特定於某一年齡層的人才有的病症,也就是說,此病症在人生的每一時期或每一階段皆有可能發生(包括孩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

其中女性患病的比率是男性的2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平均每百人就有3-5人罹患憂鬱症,且終身盛行率1達20%。台灣憂鬱症協會也曾對一般民眾作憂鬱症篩檢的調查,結果顯示6成以上的民眾有憂鬱症的傾向,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民眾不知道要就醫治療,由此調查可知民眾對憂鬱症的認知明顯不足。

「憂鬱症」對一般民眾普遍的認知或解釋為「情緒低落」、「悶悶不樂」……等。對基督徒來說:因對此病症不了解,覺得也許是神的考驗,所以沒有就醫治療,導致病情加劇。
憂鬱症發生的可能原因

憂鬱症發生的可能原因,有下列幾個因素:
1.個性內向孤僻。
2.遺傳因素。
3.個人體質。
4.生活事件,例如:重要他人2的離世、感情受挫、父母離異、暴力家庭、被強暴、受虐等。
5.抗壓性差,例如:小小挫折猶如天塌下來、問題解決能力差、過分依賴等。
6.身體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失調等。
7.物質濫用,例如:藥物、酒精。
8.產後或內分泌失調等等。

種種的原因和疑惑並非我們三言兩語就可以處理或解決,因此身為憂鬱症病人和家人應有共同的認知: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但必須經過一定的療程,也許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或一年以上,所以需要家人陪伴,讓病人完成治療及耐心等待。

除了治療身體的病症外,心靈治療更有其困難之處,但,很感謝神,「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並且祂要我們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祂,因為祂顧念我們(彼前五7)。
家人的疑惑

當家中出現一位憂鬱症病人時,剛開始家人都無法接受,且通常的反應是:會不會診斷有誤?家裡又沒人給予施壓力(例如升學、找工作),又不需要負擔家計……等。雖然心裡有諸多的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已無法改變,只好硬著頭皮面對「它」並接受「它」。

說憂鬱症需要治療,請問憂鬱症該看什麼科?答案是:精神科(目前已有醫院將精神科改為身心科、甚至較大型的醫院已設立憂鬱症門診或憂鬱症衛教門診等)。但一般民眾對精神科的印象仍停留在舊有的觀念:覺得精神科應該是會攻擊人、傷害人、大吼大叫、胡言亂語……等的病人才看的門診。
家人V.S.憂鬱症病人

在憂鬱症病人的治療過程中除了病人本身,最重要的陪伴者是家人,所以家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也會遇到以下的困難:

1.擔心帶病人到精神科門診時遇到熟識的人。
2.害怕親朋好友知道後,招來異樣眼光,成了拒絕往來戶。
3.也許是犯了罪得罪神,神的懲罰。
4.家中有人信仰墮落受牽連。
5.擔心嫁不出去或娶不到老婆。
6.害怕一日得病,終身得病。
7.真倒楣,怎麼會遇到這種病?!
家人應如何排除困難並幫忙病人

1.病的認知

首先家人必須確定病人問題及診斷(非屬靈的爭戰),再則家人和病人對此疾病要有正確的瞭解及認識,並觀念上的修正。若有機會可以和親朋好友分享,讓他們因此改變舊觀念接受新知識,既可減少異樣的眼光又可多些人來關心病人,造成雙贏局面。對疾病的認識,一方面要清楚憂鬱症是可治癒的,當然就可減輕對嫁娶之擔心;但另一方面,當查不出原因或重複發病時,則要三思而後行。

2.規則的服藥

憂鬱症的藥不同於止痛藥,需要持續服用3個月以上,此時家人需督責病人是否有定時服藥,以降低重複發病的機率。

3.了解病人發病原因以利對症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尚有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人際互動團體、個別會談及宗教輔導……等,這些皆因個人的狀況給予不同的治療,在做以上治療若需家人陪伴時,應全力配合。

4.營養的補給

協助病人準備其喜歡的食物(三餐)、陪病人用餐、給予鼓勵,若病人胃口差,可採少量多餐方式進食。

5.睡眠問題

和病人討論白天的活動,維持規律的作息、減少白天睡覺的時間、睡前沖杯溫牛奶喝、佈置安靜舒適的臥房。

6.轉移注意力

協助病人培養1、2項興趣或活動,減少沒事時發呆而胡思亂想的機會。依個人的能力及程度,可在教會中安排簡單不複雜的工作,除了轉移注意力外並增強其責任感及自信心。可安排加入志工的行列,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別人之餘,自己不知不覺之中也跟著成長。

7.社交功能維護

鼓勵其加入學校社團活動、社區活動或教會活動,增加病人跟人群接觸的機會;再進一步學習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這必須要慢慢學習。

8.宗教的力量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五7)。是的,我們的憂慮、痛苦、煩悶祂都知道,神也說:只要有兩個人以上,奉我的名求,我必應許。因此藉著教會弟兄姐妹愛心代禱,必能將危機變轉機。

9.保持心情愉快

這或許有些困難,但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病人已經夠愁苦了,如果家人也跟愁苦,那真的是:「苦上加苦!」聖經上也提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所以歡喜快樂可以改變一個人。

10.增強記憶力的方法

一次不要給太多東西(例如:交代事情時、上課時),教導其記筆記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並且可重複複習。

11.不要事事求完美

試著讓病人改變原有的完美主義,讓其接受缺陷也是一種美。

12.自殺的預防

注意病人的言行舉止,當有自殺之意念、想法或企圖時,需要24小時陪伴病人,並收藏周遭危險之物品。

病人雖於生病後很多事皆須家人的協助,但非因此喪失自己的決定權。在病人自己的事務上應給予其責任及積極的態度,避免任何事都為他做主,應一起討論一起合作來完成。勿將他當病人看,應該像其他人看待康復病人一樣,給他一些時間及多一點正面的鼓勵,讓他更發現自己的重要。
家人如何說安慰的話

家人該如何對病人說安慰的話?先簡單解釋說話的方式分兩種。有聲說話:有語言、有聲音、有抑揚頓挫、有高低起伏……等;無聲說話:表情表達、手語、肢體……等。所謂:「無聲勝有聲」在憂鬱症的治療上發揮了極大的功效。

家人對病人說安慰的話,有下面幾種方法:

1.無聲的陪伴:病人不明原因的哭泣,家人可在旁陪伴他、擦擦淚,讓他感覺到安全感及讓他知道我們是在同一條船上。
2.若關係夠好,可採漸進式深入話題,試圖讓他說說內心的感受。
3.運用同理心:嗯!嗯!我可以感覺你現在很不舒服。
4.若可以,拍拍他的肩,讓他感覺你的存在。
5.若同性別且關係夠好,可互相擁抱,讓肢體說話。(也許病人會用力抱你,可能是因為害怕。)
6.以激勵鼓勵的話告訴他:你今天表現的很棒,相信你會愈來愈好,加油!
7.以彼此相愛的態度告訴他:我們都在為你禱告,你也要為自己禱告,信心的祈求神必垂聽。
8.只要有一絲絲的改變就要給予鼓勵。
9.傾聽病人說話,不給建議或意見。
10.陪伴病人作他想做的事情:例如畫畫、跳舞,並中發現病人的問題或想表達的意思。
11.家人要有足夠的耐力和體力,接受病人重複的病症。

總括以上的方法,其中以「傾聽」和「陪伴」在病人的初期症狀上,比較沒壓力也比較受用,希望這樣的經驗分享對病人的照顧上有些幫助。

隨著時代變遷,大環境的改變,人們於生活、工作及經濟上壓力大增,導致憂鬱症的人數有日趨上升的情形。相對的於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也日新月異,除了藥物的研發更新外,加上合併其它的治療方式,團體動力的相互影響,及宗教的支持與關懷,並家人從頭到尾的陪伴,使得憂鬱症病人很快的走出陰霾,也藉此改變一般人對憂鬱症刻版的印象。

註:
1.終身盛行率:指一生可能罹患疾病的機率。
2.「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意指與個案主相關之重要人,包括父母、配偶、師長、朋友等,對其可發生重要影響的可能人士。






文章標籤:  #紫砂  #338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