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獨負一軛 信愛相隨

撰文/家宏、線卿|聖靈月刊345期-2006.06|主題/愛與罰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幼年班的黃媽媽來信:「孩子的父親不讓小安與我同去教會,甚至阻撓小安在家中禱告、讀經,難道當初一個錯誤的決定,就讓這孩子與神隔絕了嗎?」

●無助徬徨的章爸爸:「最近工作、家庭都出現問題,小如的功課也一落千丈,心中幾次想求告神,卻深感無力,雖然家庭完整,但無奈的是,在信仰路上單身,難道注定了獨負一軛的宿命嗎?」

●著急的吳媽媽:「小強從升上五年級開始,便不願再與我參加安息日的聚會與宗教教育,寧可與他那未信主的老爸在家看電視、睡覺。現在的他連禱告也常省略了,看著下一代的信仰危機,我卻孤掌難鳴,教會能給我幫助嗎?」

上述三個沉重的問號,背後都代表一個個無奈單信父母的軟弱。當教會長執傳道於台上大聲疾呼嫁娶主內的重要性時,單信家庭的信仰危機,卻已隨著主內青年的婚姻問題,在下一代的信仰扎根期,浮現難以著力與輔導的問題。

家庭祭壇並非只存在於高談闊論的理想國裡,在道德界線逐漸模糊,是非黑白不再絕對的末世洪流裡,能夠維繫家庭信仰的關鍵力量,取決於夫妻間對信仰的堅持,與對孩子的身教。然而從幾位家長的來信,單信家庭的父母又當如何獨立肩負起下一代信仰的責任呢?

一、堅立起初的信心

若您正處於徬徨無助的當口,首要之務便是先堅定自己的信仰與最初的信心。不論您的另一半是否接受這份信仰,皆不應該影響您與神之間的關係。畢竟這條信仰路途的孤單難行,緣於人的軟弱,決於一念之間的取捨。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天父的看顧在孤單軟弱者的身上,更顯慈愛。孩子的信仰扎根,如同學校教育般,需要長時間的澆灌與施肥,但在此之前,若風箏斷了線,那風箏將消失於狂亂的風中。

單信的父母如同這條牽引孩子的風箏線,雖然拉得辛苦,只要一線希望尚存,信仰的果實定能開花結果,您的心中是否仍保有對這份應許的信心與期待呢?

二、尋求同靈的協助

教會的功能在連絡肢體,不要獨自面對與承受困頓挫折,信仰的路途上還有一群關心您的弟兄姊妹陪伴。勇敢地向親近的同靈或負責人道出問題所在,讓身旁的人清楚知道您家中的癥結。

這是除了向神獨自禱告外的另一條宣洩管道。也許您的問題異常複雜難解,別人無法給予實質的協助,但分享痛苦與煩惱常是減輕壓力的第一步,也許一番長談或一次分享,就能讓您有了豁然開朗的心情。

三、以柔克剛、恆心等待

若您的另一半強烈地反對孩子接受這份信仰,建議您不要與其正面衝突,摩擦只會讓糾結的情緒或觀念更加封閉。俗諺「柔能克剛」,我們不知道神的時刻何時來到,要讓硬心的人軟化,或許「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而恆切的祈禱是讓安慰與變化同時產生的最佳催化劑,所以不妨請弟兄姊妹長期為您家中的另一半代禱,這是基督徒特有的權利,卻常常不被我們重視。

四、把握每個可帶孩子接近神的機會

不要放棄每一個能帶領孩子走進教會的機會,也許阻撓與反對會讓您喪失鬥志,但這是一場攸關靈魂的拉鋸戰,輕言放棄,損失的不只是信仰的抉擇,更是靈魂永恆的沉淪。

讓孩子體認且深刻的感受到您對這分信仰的堅持,在他幼小的心中必定留下痕跡,也建立起他對信仰的基本概念。也許輪廓模糊不甚清楚,但撒種、澆灌的工作不可省略,至於讓他萌芽生長的力量,往往出乎人所測度。

儘量製造機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教會結交朋友,因為同儕與朋友的牽引是幫助孩子維繫信仰的重要媒介。尤其對兒教組或青教組的孩子來說,一位信仰路上的益友,影響力有時更甚父母或教員。

五、相信交託,凡事出乎神

危機往往就是轉機,這是管理的哲理,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在基督徒面對磨難的當口,亦常相互印證。掃羅對門徒的迫害,看似無可轉圜的大石頭,但在神的巧妙安排下,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您在信仰上所遭遇的阻礙,以人的眼光無法參透,但持守信仰有時需要如同電影「阿甘正傳」中主角阿甘的傻勁,一味的相信與交託,在工作或家庭發生困難的時際,您對神的信心與執著有時也能感動身旁的人們,發揮人所不能預測的功效。

雖然「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基督徒的樂觀與積極,就是見證,就是力量。隨著時間的累積,神的能力亦必點滴感染您的另一半。

六、教會與教員適時適地提供協助

單信家庭的問題日益嚴重,治本之方仍應由嫁娶主內問題著手,惟由本案例觀之,未免緩不濟急,但治標之法卻需即起而行。對單信夫妻的輔導與關心,應建立常態性且有計畫的長期牧養,此部分屬教會教牧方針,本文不多贅述。

但宗教教育體系的教員應對單信的學員建立輔導訪談計畫,透過教員會議讓每一位教員清楚知道學員的家庭狀況,避免在單信家庭的學員到班時,於言語上刺激到其家庭的問題,對其他學員亦應多加教育,鼓勵他們主動積極關心班上單信家庭的同學,甚至可鼓勵一至二位同學與他建立更深一層的友情,避免因出席不穩定而導致彼此相處上陌生或致使他被孤立。

另外,可透過小卡與不定期的寒暄問候,讓單信的孩子感受到教會對他的關心,但若其未信的父母阻擋的情形較為嚴重,則須注意關心的方式,莫讓孩子受到責難或壓力,以免適得其反。

關心與帶領的工作需長時間的跟進,若孩子升班,班級教員務必將其情形與輔導計畫完整的傳承與交接,莫讓未盡之功中斷,與家長亦須保持聯繫,時常對孩子的信仰與學校生活進行了解,以便在出席不穩定的情況下,仍能充分掌握孩子的情形。

結語

不論您的孩子是處於國小或國中的年紀,信仰的扎根都極其重要,不要因為挫折就退縮,讓一株幼苗失去了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亞伯拉罕帶領以撒的教育方式,讓小小年紀的以撒,對神、對父親都承接了堅毅的信心。

身教極其重要,因為這是烙印,是足以刻畫在幼小心靈中的傳家之寶,亦是其建立與神關係的無形資產,不論世代如何變遷,家庭關係如何變化,牽引風箏的線都能在神的手中,讓風箏無所顧忌的徜徉浩瀚天際。






文章標籤:  #家宏、線卿  #345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