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榮耀離開以色列--從撒母耳記談起

撰文/聆諸|聖靈月刊350期-2006.11|主題/前言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以利的兒婦、非尼哈的妻懷孕將到產期,她聽見神的約櫃被擄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產;她給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說:「榮耀離開以色列了!」(撒上四19-22


這是以色列百姓的一段悲慘史實,見證了神的榮耀離開殷戒,雖然距今已逾三千多年,但這不是選民歷史上的唯一或偶然,因為誠如一句名言所云:「歷史的教訓,就是人類都沒有從歷史中得到教訓」,所以我們要以歷史為鏡,以往事為鑑,不讓神的榮耀再遠離祂的家。
 

神的榮耀離開的時代背景與環境


那是士師時代的後期,這個時代的特性就是「國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沒有秩序,沒有倫理,自高自大,唯我獨尊的時代。茲舉幾個《士師記》裡記載的實例:


1. 治安敗壞

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士五6-7),村民棄村而去,官長無法執行法律,自動停職。以屬靈而言,也可說是沒有行走在正路大道上,另闢歪斜的旁門左道,神的律法無人理會,選民不敢面對爭戰,遂投機取巧,拐彎抹角以達到目的。鄙視神的家庭中最可貴的慈繩愛索牽引,真理的教導,處心積慮去尋覓各種人為制度、法律條文來規限家人生活,家中哪再有榮耀!?


2.信仰有名無實

宗教生活混亂,常假藉耶和華之名,行祂所憎惡的事。像米迦偷竊母親的錢,非但不認罪,還責怪母親發咒,為了想恢復宗教的敬拜,就妄自鑄造偶像,且私設神堂,指派自己兒子為祭司,後來花錢僱用了一個利未人,他更是理直氣壯,實在是十足的信仰商業化,祭司職業化(士十七-十八)。

教會是聖徒的營,蒙愛的城,不是階級統治,或分爭結黨的態勢,否則,神的榮耀是不會長留,教會應思想起初確實的信心與愛心,不要墜落,才不致讓神把燈臺挪去(啟二4-5)。


3.容讓罪的滋長

便雅憫支派基比亞人淫亂、殺人的惡行,姦殺利未人的妾,引起全以色列人同仇敵愾,但便雅憫人仍罔顧公義正直,縱容罪惡,包庇罪犯,堅不認罪,一味維護顏面,驕傲蠻橫,糾合群眾,準備以武力解決,這是讓罪在心中作王。

而以色列全會眾則舉兵攻伐,導致便雅憫支派被殺僅存六百人,險些亡族,又未免失之血氣,泯滅理性與人性,這是處處順著情慾行事,至終收取敗壞的結果(士十九-二十一)。今日世風日下,淫亂、貪慾、寡情……,形成社會寫照(提後三1-5),教會要留住神的榮耀,就要除酵務淨(林前五6、11),否則將沉淪與社團無異。

駱駝終於倒下——神的刑罰預言應驗


前述背景讓我們知道,神的刑罰臨到之前,都給人留下一段寬容的日子,期待人人悔改,末日的刑罰不也是這樣的嗎?(彼後三8-9

但冥頑不靈的百姓卻視而不見,這段選民慘痛歷史有如駱駝不勝重荷而倒地,但最後的一根稻草何在?

我們認為當時祭司以利的家庭是一個關鍵所在,由一個個人到家庭到整個民族,產生漣漪或說是蝴蝶效應。

1.以利的兩個兒子不認識耶和華,行為乖張

(1)不守神的教誨

百姓的獻祭尚未完成,他們即自行用三齒叉取走,毫無規矩禮數;更甚者,是干犯了律法所賦予的權限(參:申十八3;利七31-34)。完全無視這是要獻給神的祭物,只以自己肚腹為神,以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這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腓三18-19)。

一個從小在服事神的家庭中成長,耳濡目染諸多規矩,說不認識神實在是極大諷刺,只能說這是愚頑人,心中思想寧願沒有神(詩十四1-4)。今天我們宗教教育工作是否落實,就關係到將來信徒是否認識神。神和人都喜愛的人,必有榮耀相隨。


(2)公然行淫

他們作惡的魔爪竟伸到了會幕前作伺候工作的婦女(士二22-24;出三十八8),實在是狂妄至極。百姓見狀,上行下效,也紛紛犯罪,或說見領導人不聖潔,不道德,失望之餘,即不再到會幕敬拜,因而犯罪惹怒。會幕前置洗濯盆,讓祭司供職前洗手洗腳,免得死亡。

神一再要求,三令五申者,即「聖潔」一事。「祭司手冊」──《利未記》的主旨即聖潔,去除罪污,追求聖潔,才能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善事,作貴重器皿(提後二21),欲作神的祭司,當以此為靈修目標。社會對聖潔的要求日逾寬鬆,甚至鄙視,若教會的信徒也如此隨流失去,則是令人憂心。


(3)踐踏祭司職分

祭司的尊榮是來自神的託付,而非人自取,是眾民所尊崇的,可惜他們太不自重,踐踏尊貴職分,如同破壞神的殿一般,結局自然是被神破壞(林前16-17)。今日吾人乃被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尤應品行端正,才能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二12)。


(4)使神的名蒙羞


他們二人的失敗,敗壞了神家的芳香,今日神對教會中的兒女們,不也是期待他們按真理而行,使祂的喜樂滿足嗎?(約貳1-2;約參3-4
 

以利的失落儆醒


1.神人的職責是警戒人的罪行,但常常忽略自己最親愛的人所犯的疏失。所以保羅堅持宗教領袖必須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是有其必要的(提前三5-7)。

2.疏於警告,知道了神多次的警告,卻只是消極無奈的哀嘆,無法嚴厲指責,有失當守望者的責任(結三17-21,三十三1-6)。他在屬靈、屬肉上都罹患年紀老邁、眼目昏花的毛病。今日教會的聖職人員,教牧人員豈可不謹慎儆醒,善盡主所託付的恩賜與責任。

3.因他一人的軟弱,導致家庭、教會、社會接連的受累。承受職分越大,恩賜越多,責任也越重,所以古人謂「風俗之厚薄悉自乎?悉自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帶領者當自慎。
 

百姓屬靈知識的貧脊


戰爭失利,敗在非利士人手下,被殺四千人,結果長老提議,眾民附和,抬約櫃再出征,最後導致步兵被殺三萬人,約櫃被擄,逆子何弗尼、非尼哈都死了,這幕不忍目睹的悲劇終告上演。

百姓以為神同在的是指物質的約櫃,這與拜銅蛇一樣的無知(王下十八4)。神的百姓若不在真道上追求長進,不靠聖靈明白真理(約十六13;猶20),將因無知識而滅亡,被神棄絕(何四6)。

務要追求榮耀大於先前


神的恩典永存,雖有一夜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祂的憐憫,不致斷絕(哀三21)。

追懷歷史,為的是仰望未來,我們不只是不能讓榮耀再度遠離神的家,應當確信這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該二9),願共勉之。






文章標籤:  #聆諸  #350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