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退而不休 老而有用

撰文/陳光照|聖靈月刊351期-2006.12|主題/天國與地獄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退休的老人,給人刻板的印象就是收入少、無聊、疾病、孤獨、無用。社會對老人的評價也是負面多於正面,以致使大部分的老人覺得失去尊嚴,也自覺無用,這是因為邁入工業化的時代之後,凡事講求效率,在功利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價值觀的改變,使老人成為弱勢的族群。

由於年紀愈大,記憶力衰退、反應慢、工作效率減退,又趕不上時代巨輪的推進,適應力低,導致這時期成為他們人生最苦的階段。在古代,老人備受尊敬,於國中稱為「耆老」、「大老」,專門提供國是建言;在鄉里則扮演排難解紛的角色,所以才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勸世警語。

可見老人的智慧與經驗,日積月累,成為社會無形的財富。如何善用老人的人力資源,鼓勵他們貢獻所長,不但是社會的福氣,也能使老人重拾自信自尊,回復以前被尊重的地位。

一.退而不休

人生每一階段,各有其意義和追求的目標。我們不知道神給我們多少時日,但若以現在國人的平均存活歲數,算一算退休後的日子,可能還長達十幾二十年,若不積極規劃,會把大好時光給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

耶穌所講的「葡萄園的比喻」,儘管已是下午三點,太陽偏西了,甚至到了下午五點,距收工的時間僅剩一小時,主仍叫站在園外的工人進入園內工作。從這個教訓知道,耶穌要我們把握得救的機會,也告訴我們,不管還剩多少時間,只要我們把握時間,盡力去做,所得的工價將是一樣的。

即使年紀大,也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對前所未知的生命持續用熱情的態度去探索、發現。一個已完成職業生涯、退休下來的老人,如何繼續有用於社會呢?

1.不斷學習

生活並不會因你的退休就靜止,老年生活是一段新的成長過程,須靠不斷的學習,使老年人不致自絕於社會,且能有再參與社會服務的機會。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妨參加長青學苑、社區大學、老人活動中心的終身學習,藉以不斷地吸收新知,了解世界的脈動,不管是學電腦、上網、學外國語言、或保健常識、助人技巧、理財知識、科學新知……,藉學習提昇我們的適應能力,增加生活多元化,常保一顆年輕活潑的心,繼續關心社會、服務人群,不僅使自己的生活內涵增添無盡的生機,也可使自己的生活有目標。

2.聽演講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專家學者替我們整理、歸納,將他們的專長或畢生鑽研所得,藉淺顯的語言、肢體動作,深入淺出的闡述成果,對我們而言,不但可增廣見聞、啟發建言,更可運用於生活上,受益良多。

因此,聽演講也是一種進修,當存謙虛的心,尊重別人的看法,可使我們的精神糧食,不虞匱乏。就像老人團契時,精心安排的專題講座:有關醫學保健、音樂欣賞、休閒資訊、訪談技巧、藝術賞析、人際關係等的主題,都是別人花許多時間、心思來搜集、準備,要存著感謝的心熱烈參與,會後交換心得,可得集思廣益的效果。

3.心靈自我成長

老人的個性都比較固執、一成不變,脾氣大,稍不順遂就容易生氣,常會因一點小事就與家人發生爭執,糾纏不清,常常往事重提,讓晚輩覺得無奈、心煩,所以保羅勉勵我們的「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也可用在老人的身上。

摩西到了晚年,雖受到百姓的違逆、背叛,仍然默默承受,從內心完全饒恕,且在神面前一再為百姓求赦免,使他們得以存活。難怪神提到摩西的為人是「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十二3)」;能讓神來肯定,是多麼有福氣啊!

希望退休的人也能如此,藉著聚會、禱告、讀經、遵行主道等靈修的工夫,涵養自己的性情,追求內心的成長,不斷提昇個人的修養,不輕易發怒、性情溫和、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充滿慈愛,在靈性上不斷追求長進和品德完美,正如彼得所勉勵:「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後三14),如此,相信不管在家裡、教會中、社會上都將成為眾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長者。

二.老而有用

約書亞從摩西手中接下領導權、繼續帶領百姓進入迦南地時,已是七、八十歲;迦勒八十五歲,老當益壯,仍親自請纓作戰,攻打亞衲族人,奪取希伯崙,成為他的產業;但以理也是以八十多歲的高齡,站在巴比倫王伯沙撒及眾臣的面前,義正辭嚴地責備年輕的王心高氣傲,擅自取用聖殿的器皿,飲酒作樂,褻瀆天上的真神,等到巴比倫滅亡後,仍以國之大老的身分,輔佐大利烏王治理波斯瑪代帝國。

孔子是位博學多聞的人,在六十八歲才回到魯國定居,著手刪詩書、訂禮樂,魯國的君臣經常向他請益,被尊為國老,德高望重,他的學生也紛紛出來作官,依照老師的政治理念施政,造福百姓,是他最感欣慰的事。可見年紀大,仍有揮灑的空間,並不全然無用。

1.負起薪傳的責任

老人的智慧是人生歷練所累積經驗的結晶,對社會、教會都有極高的價值。所謂「家有一老,猶如一寶」,退休老人不但在家中有穩定的作用,在社會上,協助年輕人在職場上、待人處事方面,指導他們縮短跌跌撞撞、摸索的時間,所謂「江湖一點訣」,老人若能不藏私,以寬闊的胸襟,傾囊相授,社會將更進步、更和諧。

在教會中,屬靈前輩更是無形的資產,尤其在一般的事務上,長期親自參與其中,懂得比年輕人多,處理方式也較熟稔,加上閱歷豐富,常可適時協助年輕的負責人作正確的決策,使聖工前後連貫,不致停頓。

在教會推進的歷史中,老人則是一部活字典,由於親身經歷,對信仰的體驗,同靈從主所領受的恩典,許多美好的見證,都能了然於心,成為不可或缺諮詢、查證的對象。

退休的人,若能將自己屬靈的經歷、研經心得、蒙恩見證,藉文字發表出來,使下一代知道家族信主的經過、屬靈的爭戰、熬煉的過程,更能使後代激發固守信仰的心志。

本會退休傳道更應留下福音的腳蹤,把從神而來的啟示、傳道生涯經驗談、查經指南,彙整成冊,提供晚輩有遵循的方向,維護真理的純正,對整個真教會影響至鉅,也是無價的智慧財產。經云:「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祢不要離棄我!等我將祢的能力指示下代,將祢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七一18

2.主動服事

舊約時代的利未人是神特別揀選在會幕中服事神的支派,他們從30歲起正式任職,有的當祭司,替百姓獻祭;有的抬約櫃、聖器,有的抬會幕的帳幕、幔子、板、柱子……,各有職司,且不可稍有閃失,到了50歲,從工作行列退了下來,但並非就此告老歸鄉,他們還要負起訓練年輕一輩利未人的重責大任,除了教導本身的職責外,一定也包括自潔及進退秩序等職前訓練,直到熟悉會幕辦理的工作,才能正確無誤地執行會幕的事務。

我們也是神揀選的「利未人」,應時時省察自己,「神留我的生命,到底要我做什麼?」,「以前所追求的目標,是否符合神的旨意?」,「教會中還有什麼事工,可讓我參與?」,衡量自己的體力,主動去尋覓,只為了要報答主恩。

在教會中,粗重、勞動的工作就讓年輕人來做,但還有許多適合老人的事工。諸如:接待、訪問、發傳單、醫院佈道、福音拓展的工作、老人團契、關懷同靈、代禱……都是我們能做的事,只要有心去做,正好彌補年輕人因上班在白天無法去完成的事。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由於我們以身作則,更能激勵年輕人多做主工,當看到教會聖工的興旺,會使我們內心充滿喜樂、生命更加豐盛。

3.回饋社會

基督徒的人生觀是入世的,應該踏入社區,把基督的愛散播出去,發揚到每一個角落。雖然老人的行動力減弱,但對生命的熱忱並未稍減,生活仍然可過得充實、愉快,若不把自己侷限在家裡,大可踏進社會,參與服務工作。

許多愛心媽媽,自願當交通指揮義工,保護學童上學、放學的安全,也有許多老人參加社區勞動服務,美化鄉里、守望相助,營造祥和、安定的居住環境,經由無私的付出,大家都得到益處,何樂而不為呢?工作不必只是為了賺錢,有時純粹是為了回饋社會而做,反而讓我們得到友誼,內心喜樂、充實。

「施比受更為有福」就是這個道理。讓我們對社會貢獻出一分心力,成為有用的社會一分子。

三.結論

「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利巴嫩的香柏樹。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裡。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九二12-14)。在神的保護之下,老人要竭力追求完全,結出聖靈的佳果,有好的品德,作為晚輩的模範,不管在教會、社會上都能為主發光,如此,神必祝福我們,老而彌堅,多得賞賜。






文章標籤:  #陳光照  #351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