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越老越喜樂

撰文/吳明真|聖靈月刊353期-2007.02|主題/信心扎根磐石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一.前言

據媒體報導,2004年台灣的「民生痛苦指數」1,7月份飆高至7.94(物價年增率3.32%、失業率4.62%),創下1982年以來的最高點;1至7月的指數總和為5.70,也創下1993年以來的最高點,反映出市井小民的疾苦。加上近年地震、水災連連,又逢國際油價上漲,民生痛苦指數恐將只升不降。

經濟不景氣,一般中老年人不快樂,連帶著也影響了青少年。根據向陽基金會的調查,2004年「台灣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2,總得分61.56分,創五年來新高。

調查結果指出,最令青少年痛苦的是「政府作為因素」,指數高達71.6分,主要包括環境汙染嚴重、政治紛亂無章、法律缺乏保障、教改無所適從、未來就業不易,是青少年生活痛苦的五大因素;其次是「社會情境因素」,令青少年痛苦的指數為62.4分;痛苦指數最低的是「家庭影響因素」,痛苦指數為53.8分。

相對於痛苦的揮之不去,快樂是人人都希冀求得的,但是現今不快樂的人似乎比較多,甚至有人因活得不開心,而以自殺提早結束生命。基督徒的情況如何?有沒有比非基督徒快樂?基督教的信仰能否帶給我們快樂?屬世的快樂與屬靈的喜樂有何不同?如何可以越老越喜樂?以下擬探討此方面的問題。

二.老人真能越老越喜樂?

人世間真的可以有恆久的快樂嗎?一般世間的樂有兩種,一是「享樂」(pleasure),著重外在、感官上的滿足。例如希望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雖然可以得到短暫的興奮,卻不一定有持久的快樂。如果不幸沉迷於賭博、喝酒、吸毒、性慾的誘惑,常會越陷越深,而無法自拔,使自己及家庭受到傷害。另一種是「快樂」(happiness),係出自內心的欣喜,比較能持久。例如夫妻婚姻關係良好,家庭和樂;能幫助有困難的人;或讀了一本感人的書;聽了一場優美的音樂會;取得博士學位等等。

屬靈的喜樂(joy)是從神而來,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五22)。我們要常常喜樂,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不但在順境中要喜樂,縱使遭遇逆境,落在百般試煉中,仍然要能喜樂(雅一2)。一般人比較難達到「苦中有樂」的境界,但是基督徒靠著信仰產生力量,常能超越苦難。

例如使徒保羅在傳道時,多次下監牢,受鞭打,甚至將被殺害,但他心中仍充滿著喜樂(腓二17),因他深知,若能在世上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生命結束時就能唱出勝利的凱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7-8

1993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已達7%,正式進入人口老化國家;2004年,躍升為9.4%,人數為213萬人。根據經建會推估,在2121年的老年人口將倍數成長,增加到392萬人。

隨著老年人口暴增,而社會安全體系遲未建立,使得老人無法得到妥善的照護,老人真的可以越老越喜樂?通常他們歷盡風霜,嚐遍人世間的冷暖,藉助一般的物質很難使人越老越喜樂;基督徒需藉著信仰所產生的力量,才可能超越痛苦,達到越老越喜樂的境界。

三.越老越喜樂的方法
                          ──身體方面

歐美先進國家,有較完善的老年設施及福利制度。近年來,台灣也漸漸注意老年的福利措施。老人除了期待社會關懷外,本身也要懂得自我成長。如何才能越老越喜樂呢?以下擬依序從身體、心理與心靈三方面,來談論此一問題。

老年人由於身體的變化,或是疾病的產生,常使身體慢慢衰退。例如視力模糊、白內障、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急慢性腦症候群、各種精神症狀。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讓疾病能在早期發現,即早治療。各種慢性疾病,應定期到醫院門診,定期服用藥物,以免病情惡化。

老年人要使身體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續的運動。要活就要動,要動才能活。經常運動,肌肉、關節才會靈活,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進身體健康。年紀雖然日增,仍要天天運動,風雨無阻;運動不在多,貴在有恆。運動的項目,可以依照興趣、體力來選擇。如散步、快走、體操、打拳、游泳、打球、騎自行車等。只要能活動筋骨,增加呼吸量,並且能流汗,對身體總是有幫助。

其次,應注意飲食。熱量過高,會引起肥胖,誘發高血壓、糖尿病;而熱量過低,會使人消瘦,削弱抵抗力與免疫力。所以老年人的飲食應均衡,定時、定量地進食。飲食要清淡,低鹽、低糖、低脂肪。飲食要多樣化,多吃豆類、奶製品、魚、瘦肉等;可補充鈣、磷、鐵。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他命C和纖維質。

有不少的醫學研究顯示,基督教信仰對人體的健康相當有助益。像美國哈佛大學的賓遜博士指出,許多精神壓力大的病人,即使以最簡單的方式向神默禱,也能使心跳、呼吸、腦波減緩,肌肉也能放鬆,影響情緒的荷爾蒙分泌也隨之降低。而失眠者,有75%的人數透過默禱獲得改善。

1996年,美國老年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經常上教會的人,其患心臟病或血管疾病致死的危險性,比不上教會的人少了一半。而1995年,美國達資茅斯學院的研究顯示,在230名心臟開刀的病人當中,凡是認為從信仰中得到安慰及力量者,其存活率比無信仰者高三倍。3

經云:「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四8),不論如何細心地照顧身體,隨著年紀日漸增長,身體會漸漸衰敗,逐漸向死亡邁進。

使徒保羅勉勵我們:「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6-18)。基督徒如果在生活中能充滿盼望,知道將要到那更美的天家,則身體雖然漸漸衰敗,還是能不喪膽,可以越老越喜樂。

四.越老越喜樂的方法
                           ──心理方面

由於家庭制度的變遷,導致老人無法與子女同住。如果老伴突然去世,將面臨一個人獨居,或被送到安老院,內心感覺孤寂。眼見友人日益減少,體力不如從前,加上心情沉悶,較少出外訪友。而子女可能較少關心父母,如果經濟情況又不穩定,常造成心理的悲傷,連帶也產生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

長者雖不喜歡被憐憫與同情,但又需要家庭的照顧與安慰,家人應多關心長者的日常起居,並鼓勵他們參加長青學院、社區及教會的老人活動,以建立新的人際互動,增進其歸屬感,減低其落寞感。

長者雖已退休,可以安排園藝、手工藝或家事幫忙等;在家庭中仍有事做,可以增強其自尊心。此外,如能在年輕時培養一些嗜好、娛樂,可以讓老年生活更多采多姿。

長者在人生的晚年,難免會經歷苦難,使內心產生憂傷與失望。經云:「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4、6-7),基督徒有主耶穌成為倚靠,可以藉助信仰產生力量。凡事藉著禱告將憂慮卸給神,常能去除煩惱,化悲痛為喜樂,保持內心的平靜安穩。

五.越老越喜樂的方法
                           ──心靈方面

經云:「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八11)。人帶有肉體,需要藉由吃喝得著飽足;人也有靈性,需要藉由神的話語,使心靈得到充實。在中年時期,常處在靈命的高峰,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敗,靈命也逐漸退步。

彼得長老勉勵我們,要結出聖靈的果子,不斷的追求長進:「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後一5-8)。靈命的長進,是基督徒一生要追求的功課。

剛退休的長者,身體狀況較佳,可以參加安息日聚會、家庭聚會、迦勒團契聚會、迦勒團契靈恩會等,並參與教會的訪問、烹飪事工,在聖經知識及靈命方面,都能積極的追求。

隨著年紀的增長,長者的體力、記憶力或視力逐漸衰退,此時,應從追求「聖經的知識」轉向「聖經的應許」,珍惜人生的最後時刻,把握天國永生的盼望。若因中風、截肢等重病纏身,無法獨力行動。到教會參加聚會,此時,教會應安排人員訪問、代禱;如因獨居而無人照料生活起居,也可請教會提供照顧服務,使長者能經歷神豐盛的恩典。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世上一切榮華、富貴,都將過去;世上一切悲傷、痛苦,也將過去。經云:「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十一1-4)。

我們的盼望是在天上,那裡可以永遠與主耶穌同在,不再有痛苦、悲傷、死亡。基督徒因有永生的盼望,因此在世上活著的時候,靠著信仰產生力量,能夠超越苦難,可以越老越喜樂。

六.結語

經云:「我是你們的神,我要看顧你們,直到你們頭髮斑白的時候。我造了你們,也要養活你們;我要幫助你們,拯救你們。」(現代中文譯本,賽四六4)。我們是神的兒女,神是信實的,雖然我們頭髮斑白,神必養活我們;雖然遭遇困難,神必幫助、拯救我們。因此,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五3-5)。

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黑暗面,有很多不能抗拒的傷害,生命總有它的限制,我們要多看人生的光明面。不要看人,看人會傷心;不要看環境,看環境會灰心;不要看自己,看自己會痛心;只仰望神,看見神就歡心。4年老之後,體力漸衰,縱有美食、旅遊等享受,也不覺得喜樂,更何況還要忍受身體衰敗的折磨。但若能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使內心日日更新,縱使遭遇生命的傷痛,仍然可以保持內心的平安與喜樂,便會得到真喜樂。

註:
1 「民生痛苦指數」是將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加總。
2.「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是針對全國各縣市青少年,抽取1,200份問卷調查,以了解全國青少年的 生活經驗及對社會事件看法。
3. 黃碧珠,「多敬拜神,少生病——談聖經的健康觀」, http://www.mmh.org.tw/taitam/psych/ChinaTimesDocument/CTD08.htm
4. 蔡興士編,《樂齡者的心聲》(馬來西亞︰書花書室,1996年),頁7。






文章標籤:  #吳明真  #353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