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愛是理解的包容加上等待

撰文/阮琦雅|聖靈月刊362期-2007.11|主題/珍惜神的創造--談環境與心靈保護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保羅認為:言語若失去真理的愛,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林前十三1)。

如同保羅所說的,對於對方的不是或冒犯,懷抱的只是消極地壓抑情緒,用修養的外貌隱藏內在的猙獰,那樣的修養就像鳴鑼響鈸般,散發出的並不是愛。修養,絕對是包容的起點,並且只有走在主的道上,方是到達愛的終點的途徑。

在與孩子我追你跑的長期壓力下,常常覺得自己的愛被刺傷、被丟棄。但是當氣餒地想停下自己的腳步時,又被責任心所譴責。似乎愛,不再是主動的問題,更是兩情相悅的事。然而在主動的愛尚未熄滅前,如何走過等待對方真心接受的漫長,那真不是「煎」與「熬」兩個字說得那麼理所當然。

拖著疲憊的腳步走下已站了十一個半小時的講台,內心或有收穫的快樂,但絕對無法彌補離開孩子十一個半小時的不捨、無奈與自責,那種心情,非為人母者是無法理解的,面對神又只更加挑起自己的痛與不安,想要趕緊回家擁抱孩子,然而又得面對現實我追你跑的沉重,如此承受的,豈只是地獄般緊緊的鎖。

今晚不同昔日,我想,九點多,你該聽聽音樂、睡覺去;然而神似乎不離棄躲避祂的靈。孩子等著我回家,陪我坐在書桌前,要求做平日拒絕做的練習,感動的我想放下手邊正讀得起勁的《聖靈》月刊幫他,他竟然說:「媽,您做您的功課,我自己來。」

做完一整本練習後,上洗手間,服了藥,上床晚禱、舖床、蓋被,睡前問了一聲:「媽,您還不睡?」知道我還想讀一下書,便自己先睡了。

平日以上的一切,我得從溫柔提醒到勸說,到警告,到捉拿,到發怒,到跪在神面前告狀,到筋疲力盡還未必落幕。今日我只坐著讀手邊剛收到的《聖靈》月刊,享受與弟兄姊妹空中的心靈交流,在神面前分享、擘餅,在一切歸回平靜中,享受孩子表現自理成長的喜樂。

沒想到整天和我玩不膩我追你跑遊戲的五歲孩子,突然在我疲憊得不著安慰的時候,拿掉了我所有的「煎」與「熬」。此時我除了感謝神,還是感謝神。感謝的不光是兒子的改變,更是神站在身邊安慰著:「我知道。」祂理解的包容與等待中所付出的愛,讓修養的榮耀啞口無言。

接著在佈道會期間,有位慕道者談到自己的雙胞女兒感嘆道:「終於體會到孩子不是強迫他們做他們該做的事,而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關懷,去激勵他們自己做到自我約束與督促。」真是好感人、好實在的一句話,只有用愛走過包容、等待路徑的人,才能悟出其中的讚美。

神告訴我,人見證給我聽,「耐心等待、包容」,這是在愛的路上靠主習得的寶貴特質。






文章標籤:  #阮琦雅  #362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