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悌愛的養成

撰文/黃基甸|聖靈月刊362期-2007.11|主題/珍惜神的創造--談環境與心靈保護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徹底解決人的問題,有一個重大的主題,就是對於「愛」的認識。自古以來,人對愛的追求沒有改變,但思想潮流卻複雜了這件事,越來越開放的思想,使原本想要更快速地促使人滿足心中對於愛的渴望,誰知卻造成更多傷害。

原來愛的成長,因年齡有一些階段性,在不同的階段中,都有必須造就的內涵,擁有這內涵的人,在主張愛的需求中,比較容易經歷生命的感覺,享受生命的價值,「悌愛」是這個大主題中,第一個轉捩點。

「悌」意為敬重兄弟的,「悌愛」即兄弟妹妹間相處的道理,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悌愛在倫理的立場如此堅固,更展現出其價值。
如何養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句話是學習相處的大原則,兄弟姊妹在家庭生活中,各有不同的角色,因家庭生活沒有現實的得失、利害衝突,在倫理的引導下,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價值,這是家庭生活很微妙的地方。

1.主導者

父母,是引導兄弟姊妹間學習悌愛的主導者。悌愛的表達,在每個家庭中多多少少總會有些差異,父母親在主導這件事上,不要用比較的觀念來處理,它是一種生活,當父母親彼此間的關係正常穩定,自然會散發影響力,主導兄弟姊妹間的相處。

若父母親身上有一些虧欠,或隱藏一些罪惡,很容易在夫妻互動中敏感地反應在另一半的感覺上,長久下來又不能改變之後,父母親就不容易在家庭中扮演起這個角色了。這時候,物質的彌補,只是搪塞自己心中的歉疚,對家庭關係實質的需要無益,不過這時候也不是絕望的,反而更要懂得在信仰上造就自己。

父母在主導兄弟姊妹之間相處的事情,宜恩威並存,單純回應,不偏心,使每個角色定位清楚,在做不好的一方身上,要注意引導做錯事該有的感覺和反應。這個情況若能呈現出來,是更美的成長。

物質的獎賞是一個過程,務必適切,並漸漸提升精神層面的意義,免得物質的利益得失存在家庭中。

約伯有十個兒女,這些兄弟姊妹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裡設擺筵席(伯一2-5)。筵席過後,約伯聚集這些孩子,要他們自潔,並按他們的人數獻燔祭,因約伯擔心這些孩子得罪神,而遠離神了,約伯常常這樣行。家長在這些孩子的相處中,主導著他們和神的關係,免得這些孩子的相處只侷限在物質中。悌愛的養成要永續,就必須和神建立關係。

2.兄弟姊妹之間

悌愛是兄弟姊妹在相處中,把同一個血脈那種感覺、那種情懷,化為具體的行動,而使親情有進一步發展的軌道。

神的旨意是讓人藉著彼此相愛、彼此聯屬(骨中骨、肉中肉的關係),來體認什麼叫作:有靈的活人。在這個主體中,人要經過親情、友情,最後藉著合神旨意的婚姻,來領受有靈的活人這個奇妙的恩。悌愛是親情轉介入友情的關鍵,也藉著悌愛使親情有行動上的印證。在時代的變遷中,這個環節已經漸被疏忽遺忘,然而我們是世上的鹽和光,當靠主來學習這件事,以成就神的工作,過程中須注意幾個要點:

(1)秩序的關係

「悌」是兄弟姊妹間彼此的敬重,倫理中也提出長幼有序,我們當以「天職」來看待這句話,誰能決定他要生幾個孩子?先生誰?後生誰?這都是神的產業,是神的安排。以「天職」的觀念面對這件事,會幫助我們提升兄弟姊妹間站在秩序中的態度問題,畢竟態度會改變一切事的價值,而天職這觀念,也會在我們身上慢慢造就出:面對神的心。若如此,在兄弟姊妹相處中就成了體驗神工作的機會。

波阿斯要贖回以利米勒的產業,也是遵循秩序的原則,所以他告訴路得,在親屬的關係上,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得三12-13)。波阿斯這時候為路得出面,找到這位與路得關係更近的親屬,徹底完成贖回以利米勒的產業。我們也清楚看到神的祝福,神的工作存在波阿斯的行動中。經訓:神的靈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又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33、40)。這裡告訴我們,在秩序中會讓我們容易得神同工。

兄弟姊妹的相處是為了什麼?一個氣氛、一個關係、一個玩樂的機會嗎?不是只有這樣,是為了分享神的恩典,得到生命的造就,這才是神的工作,故我們當留心兄弟姊妹相處中的秩序。

(2)責任的觀念

愛裡面一定要有責任的修養,兄弟姊妹的相處,是整個人生旅途中,學習責任最單純的空間。很多時候如何讓責任的教育存在其中,是一種遊戲,像以前很通俗的「扮家家酒」。原來在悌愛中,可以拿掉很多現實衝突,讓責任的學習成為一種生活。

愛裡面一定有責任的觀念,何謂在愛中挑起自己的責任?有時候要馬上行動,做自己該做的事,有時候是沉著忍耐,有時候是讓步、是聽憑主怒,有時候是等待,像《聖經》說: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承擔起愛裡面的責任,是一種很精緻的藝術,不同於社會中因現實壓力而形成的那種機械式的往來。在兄弟姊妹相處當中,可以很單純地擁有這個空間來造就愛裡面關於責任的觀念,長輩要懂得引導這件事,使愛在這個家庭中,很積極地背負著使命,向前邁進。

時下的人常說:我就是吞不下那一口氣,或說:我就是忍不住那時的衝動,結果常常因愛彼此傷害,軟弱的是,又不知如何挽回?輔導工作者普遍覺得,形成這個局面都從以前家庭的生活導致的,可見重視悌愛的養成多麼重要,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當靠主得勝,挑起這個時代的重任。

(3)互動中的感覺

人是有血有肉的,不像機器,沒有油就加個油、哪個配件壞了就拆掉修理一下。人總會自然地、敏感地從互動中的態度,回應該行動的價值,烙印在心中,成為印象,成為滿足。

在社會上常把「媽媽的味道」稱為營造家庭天倫之樂的行動(力量),為什麼這樣?因為看到媽媽臉上充滿了愛的情懷,在肢體間表達著迫切要滿足一家人的心。雖然工作中很忙碌,汗流滿面,但因為愛忙得很踏實(歌八5),當料理好之後,看到一家大大小小和樂地在一起吃飯,這就成為媽媽心中最好的回饋,在這一幕中,留在下一代、兄弟姊妹心中的印象,常是無比的情懷。不少人甚至一想起,淚水就濕透了眼眶。

今天在愛裡頭有很多僵化,常感嘆著:我已經怎麼做了,還能要求我什麼?人所要的是一份心的感覺,是態度的問題,絕非呈現在外表的這些動作,若能在年輕的時候,在兄弟姊妹相處的互動中,多方的去注意其中的感覺,以後才容易有實際的經驗來掌握互動中的感受,很根本的,我們的言行,總要注意對方的反應吧!

3.信仰的空間

以前常說:「兄弟姊妹能同心,門前泥土變成金。」讚美出兄弟姊妹間的情誼多麼可貴,奈何時代變遷中,人的思想變了,人的性情也和以前大不相同。如今:愛是何物?這麼一句話,就有數不完的故事。《聖經》也說:不法的事增多,愛心漸漸冷淡(太二四12),兄弟姊妹的相處,能不能單純正面地造就悌愛,這已是今天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但在信靠真神的信仰中,萬事皆互相效力,故在混亂逆境中不需灰心,一切不好的環境反而更助長我們歸向神的心。

神的帳幕在人間,讓我們有和神建立關係的地方,帶給我們領受神的安慰、神的愛的機會,並且一切都要更新了(啟二一3-5)。因此我們若願意重新和神建立關係,領受神的愛,必能在聖靈的工作中得著更新的恩典。

一件事情能不能改變,和心靈的更新關係非常重大,內心更新了,才有力量做自己必須去做的事,聖靈的更新能讓受損的心靈得醫治,所以我們要學習真實地面對自己的軟弱,使靈修的操練確實地成全在自己的身上。去體會何時軟弱,何時剛強(林後十二9-10),建立得聖靈更新的見證。今天在愛裡頭或許有太多軟弱,但在信仰中,則是有更多體驗神的機會。

看以賽亞先知說:懂得愛慕教會的,要一同歡喜快樂,樂上加樂,那個快樂像什麼?像在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像被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又像母親對兒子的安慰(賽六六10-13)。這段經文說出了一件事,能關心教會的人,他將從神得到如同親情一般的快樂。

末後的日子,人無親情、不解怨,這是世代中很可怕的危機,也因此使很多軟弱無法挽回,而懂得愛慕教會、作屬靈學習的人,他要得到親情的補足,這是神在我們的信仰中所成全的應許,故我們真的要有屬靈的智慧來看待一切的軟弱;不要忘了今天的局面,是能讓我們更多方得到信仰體驗的時候。

愛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我們務必活化信仰的空間,以見證顯在神的救贖中,在這奇妙的恩典裡。
結論

在兄弟姊妹的相處上,能學習著不同的角色在責任承擔的搭配,也從中體會互動中的關係,這些體驗在愛的成長中很必要。經訓:不能愛眼睛看得到的弟兄,怎能愛肉眼看不到的神呢?(約壹四20-21),故我們要學習倚靠神得勝這事,以見證信仰的寶貴。






文章標籤:  #黃基甸  #362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