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5.你快樂嗎?

撰文/謝宏惠 |聖靈月刊362期-2007.11|主題/珍惜神的創造--談環境與心靈保護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你相信將要怎樣,事實往往會發展成那樣。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利用集中營的戰俘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戰俘的手腕血管割破,使鮮血滴在盆中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後來這個人在滴漏聲中失血而亡。而另外一人則在旁目睹這全部的過程,然後把這目擊者的眼睛矇上,用冰塊在他的腕部劃一下,接著用水龍頭的自來水滴入盆中的聲音顯示他的失血情況,經過一段相當的時間後,這個戰俘,一個完全好好的人居然也死了。

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事件告訴我們:是誰在控制我們的情緒與想法?

一.聖經中的情緒管理原則(弗四26-27):

1.「生氣卻不要犯錯」──每個人每天都有情緒,這是正常而且自然的,生氣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刻意加以壓抑,但也不要暴怒到 傷人傷己,給魔鬼留下地步。
2.「不可含怒到日落」──情緒須適當地紓解,不要強忍壓抑。

二.何為情緒?

情緒是當生理或精神上受到外在刺激,而引起心理的感受,有正負之分。不是只有脾氣不好的人需要情緒管理,反倒是常常壓抑、強忍的人需要適度紓解壓力,一般人更是需要了解自己習慣的行為反應模式(衝動型、追求完美型或壓抑型等),當情緒來臨時,便可掌握自己可能的反應,加以適度的管理。

心理學家哈克博士(Dr. Paul Hauck)提出一個「快樂ABC」理論。他認為快不快樂,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決定。(摘錄自《讓我們更快樂》)

哈克把A當成某件事情的起因,C是那件事情的結果。例如: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手指,刀便是A,手指流血便是C。因為交通阻礙而遲到,交通阻塞是A,遲到是C。

哈克認為相同的A導致不同的C,哈克認為這是因為想法B不同所造成的。

對於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想法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反應。哈克認為:「快樂的想法使你快樂,平靜的想法使你不會生氣,而你不認為可怕的事情,就永遠嚇不著你。」

凡是那種會讓自己不快樂,讓自己生氣,或讓自己害怕的想法,心理學家都把它稱作「非理性想法」,哈克認為這些沒有道理的想法,就是煩惱的根源。

大多數的人遇到不快樂的事情時,都忽略了B(個人想法)的重要,而一心一意的想要改變事件本身A。

哈克認為改變環境、改變運氣,乃至於改變別人,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當你不快樂的時候,你真正能做到的事情只是改變你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看到,任何困苦的環境,仍有人過得很好,安然度過,反而那些令人羨慕的生活,可聽到滿腹牢騷。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是否想過?

胡適之先生有一句名言:「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套用哈克的ABC理論,或許我們可以說:「要怎麼快樂,就怎麼想。」

三.情緒對生活、健康的影響

1.情緒與生活

美國德曼斯歐博士(Dr.Antonio Damasio)針對人類情緒與大腦變化的研究所得之PET scans(正子斷層造影掃描)中呈現。(摘錄自《學習大革命》)

(1)快樂的PET scans中,智慧中心──前額葉1閃閃發光,表示快樂的人,他的學習特別有效。
(2)憤怒的PET scans中,可看到杏仁體2與小腦3、腦幹4的活動量提高,前額葉的活動量降低。所以盛怒的人,往往是用他原始的本能作反應,而沒有用他的智慧中心──前額葉作思考。
(3)憂傷的PET scans中,可見到整個情緒腦子──小腦和腦幹的活動量增強。所以憂傷鬱悶的人,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一天到晚只是鑽牛角尖,走不出自己的象牙塔。
(4)恐懼的PET scans中,除了腦幹與小腦的一部分有活動力外,全腦幾乎呈現靜止狀態。難怪當人害怕、焦慮時,腦中往往一片空白,什麼都想不起來,也記不起來。學生常見的數學(或其他學科)恐懼症即是一例。

2.情緒與健康

情緒與憂鬱症有著重要的關係,神創造人類,賜予人有個奇妙的機制,當人的情緒波動時,身體中會有一個平衡機制(大腦皮質醇、血清素)穩定人的情緒,但是當人負向情緒不斷的湧入時,平衡機制就會出現異常,憂鬱症狀就會出現。

此外不當的情緒過多時,也會反應在身體,例如胃痛、拉肚子、腸躁症、心臟不適或皮膚過敏等,都是一般常見的心身症(心理因素影響生理的症狀)。

四.別讓情緒左右你

1.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感覺身體或情緒的變化,覺察到你的情緒已經快爆發了或身體有不適的徵候(胃痛、拉肚子、心悸、皮膚過敏、憂鬱情緒等),提醒自己先深呼吸並注意自己呼吸的方式,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
2.接納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反應是正常的,不要過度苛責自己。
3.找出引發情緒的原因:事情過後,找出觸發情緒的因素,是個人價值觀的不同、誤會或個性使然。
4.建立人際支持網絡:「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四9-12)。無論是同事、朋友、家人、教會同靈等,您可以將您的情緒透過相互談心方式得到舒緩。
5.暫離情緒的刺激情境:「眼不見,心不煩」,讓情緒不再繼續加溫,避免導致更大的傷害。
6.紓解方式:「靠主常常喜樂」、「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4-6)。負向情緒的累積會使人過度疲勞和心智提早老化。找出適合自己的紓解的方式,例如:禱告、唱詩、運動、逛街、聽音樂、冥想、深呼吸、肌肉鬆弛法5等。
7.正面思考:凡事一體兩面,且看你如何看待,結果將是截然不同的。
8.人格方面:情緒的反應因人而異,如果您是事事要求完美的A型人格,適度的放慢腳步,調整對事情的彈性看法及做法,避免給自己過大的標準與壓力,將可減少心血管與腸胃方面的疾病。
如果您是凡事忍耐的C型人格,透過溝通適度地表達您的意見,減少生悶氣或壓抑情緒,會有助於壓力的舒緩。
9.幽默感:常幽自己或別人一默,以開玩笑或誇大對方優點方式化解衝突,將可減少負向情緒產生。

參考書目:
1.吳麗娟,《讓我們更快樂》,心理出版社,民85。
2.王秀園,《學習大革命》,宇宙光出版社,民94。

註:
1.前額葉:主宰人類思考、推理、策劃、學習、記憶、高EQ。
2.杏仁體:掌管安全、掌控生死亡的崗哨。
3.小腦:負責儲存所有肢體技能的記憶,例如:游泳、打電腦、彈鋼琴、舞蹈……等。
4.腦幹:位於腦子底部,脊隨的起點,默默地從事身體裡無意識功能的運作,例如:心跳、呼吸、血壓等。
5.肌肉鬆弛法
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著或躺下,釋放全身的壓力或負面情緒。

a.調整呼吸:腦袋放空、專注呼吸,深呼吸、摒住氣,再慢慢吐氣。反覆自然呼吸吐納(呼氣與吐氣大約各5秒,與血壓10秒波動一次的節奏相吻合,人會感覺鎮定,心血管系統更健康), 直至呼吸平順有節奏感。並告訴自己:「放輕鬆」 、「冷靜下來」 、「深呼吸」、「呼出鬱悶(生氣)、吸入快樂」……等。
b.鬆弛各部肌肉:反覆幾次
手:先握緊拳頭,再慢慢放鬆
肩:聳肩直至幾乎碰觸耳朵,再慢慢放鬆。
胃:將腹肌往內縮,再慢慢放鬆。
背:讓背部緊靠地板上或椅背,再慢慢放鬆。
腰:吸氣、摒住氣、緊縮腰部肌肉,再慢慢放鬆。
頸:低頭,直至下巴碰觸胸前,再慢慢放鬆。
眼:緊閉雙眼,再慢慢放鬆。

配合喜歡的輕柔音樂、教會歌曲,深呼吸及冥想(想像自己躺在草地、海邊,或神的懷抱等愉快的情境),進行完全的肌肉與心靈放輕鬆。






文章標籤:  #謝宏惠   #362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