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開創新局的典範──懷念林從道長老(上)

撰文/許恩得|聖靈月刊384期-2009.09|主題/我的家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1985年,筆者剛到台北就讀研究所,意外受邀擔任北區大專聯合團契課務組的組負責。當時的契負責是今邵銘恩執事,副契負責是今姚家琪傳道。他們的決策是基於信心或資訊,不得而知。但是筆者基於對信仰的執著及「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便欣然接下此任務。這個決策牽動筆者認識林長老的機緣。

筆者在忙碌的研究生生活中,積極為主內的大專生規劃課程,其中影響較深遠的工作是規劃了「思潮講座」與「聖經講座」。開會時大家一致推荐林長老擔任「思潮講座」中〈基督徒的前程規劃〉之講員。只是筆者對林長老毫無印象。經過介紹之後,筆者很高興教會有林長老這樣的人物,也了解林長老是邵執事的伯父。

筆者認為由邵執事出面邀請林長老,事情容易辦妥,因為邀請林長老這樣的人物(當時擔任淡江大學董事長),對大學剛畢業的筆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戰。但是邵執事堅持筆者應基於職責出面邀請,因為事情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這個從懷疑、興奮到壓力的過程,是筆者擔任北區大專聯合團契課務組組負責的第一項收穫,不但學到不自我設限的經驗,更體會到邵執事具領導能力與教育理念的決策模式。

筆者回到宿舍,鼓起勇氣,拿著零錢,走向附近的公共電話亭。第一次的電話交談,筆者就被林長老的謙虛、和藹與慈愛所吸引。林長老疼愛年輕人,在了解情況之後,欣然答應擔任講員,並親切表達關懷。這個從壓力、緊張到興奮的過程,是筆者接受組負責的第二項收穫,不但體會到自我激勵的力量,也見識到偉人的典範,更得到終身受用的生命導師。

在台北讀書的期間,筆者在教會常常聽到家長要孩子學習林長老的佳範,林長老也是最多教會青年立志追隨的榜樣。坦白說,筆者也有這樣的想法。感謝神的恩典,讓筆者有機會聆聽林長老的人生經驗、信仰見證、社會關懷與辦學理念,得以觀察其言行,並見識其規劃前程、經營人生與面對挫折的智慧與風範。

2009年4月16日清晨,林長老在睡夢中安詳蒙主召回,享年91歲。在懷念林長老之際,除了不捨與感恩,筆者覺得自己不應獨享從林長老身上學到的寶貴智慧。藉由本文的分享,若能激發更多的後進學習「林長老」,將是社會的福氣。



 
一、善於教導

就在林長老答應擔任〈基督徒的前程規劃〉的講員之後,筆者便寫一封信並附了一些人力資源管理中有關「前程規劃」的資料,寄給林長老參考,還「希望」林長老可以運用這些資料。在林長老演講的前一週,筆者又利用林長老到景美教會領會之便,告訴林長老「應該有」與「不該有」的演講內容。現在回想起來,在與林長老互動的過程中,筆者有許多不禮貌,甚至得罪的地方。

林長老不但沒有馬上當面責備,反而是多加肯定,引導筆者更努力上進。除了有包容,林長老仍希望主內的信徒不要犯類似的錯誤,便利用在演講「舉例」的適當時機,先稱讚筆者的毛筆字,再誇獎筆者的用心提供資料,並肯定筆者的努力規劃,最後強調為讓所有的聽眾都得到幫助,所以舉筆者的例子供大家參考。最後林長老才說:「要有好前程,禮貌很重要,而且要注意細節的地方。例如寫信或說話的時候,下對上要用『請』,上對下才可以用『可』。」

筆者很感激林長老的教導,更感激其教導方式,因為在給林長老的信中用「可」,是筆者對林長老最細微的不禮貌。林長老用愛心包容筆者其他重大的不禮貌,而且其關心與愛護的語氣,讓筆者見識到教育家的典範。

筆者與林長老較熟悉之後,便利用機會請問林長老:「如何可以像您一樣兼顧信仰、家庭與事業。」林長老哈哈大笑,點點頭,說幾句「感謝主」,沒有正面回應筆者的問題。直到在筆者得到碩士學位時,林長老請筆者去當時台北最有名的法國餐廳「羅曼蒂克」吃飯,並以一本燙金版的《聖經》做為畢業禮物,強調:「這是我留下最後一本的《聖經》,預備送給你的。」林長老並在《聖經》首頁抄錄了二段經文:

「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為完全的,祂是神。」(詩十八32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詩二五12、14

林長老又說:「只要敬畏神,努力研讀《聖經》,遵行《聖經》的教訓,就能體會到神的力量,並使行為完全。願主耶穌施恩祝福你,亦帶領你走平坦的路,出入平安,所行所做盡都順利,阿們!」

筆者收到林長老的禮物與祝福,如獲至寶,就立志要研讀《聖經》。後來筆者對讀《聖經》逐漸由興趣到熱愛,並比較各種中英文的譯本。筆者發現林長老經營信仰、家庭與事業的原則,都是來自《聖經》中的教導。對林長老不會單純說教,而是在時間、氣氛與意義都配合的環境下,給予當事人適當的啟發並持續成長的激勵,印象深刻。

林長老回答問題非常有啟發性,其方法具有智慧。有一次筆者請求林長老介紹幾本好書,讓筆者可以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林長老的答覆,出乎筆者意料:「每個人有不同的讀書偏好與需要,只要不斷地閱讀,就會知道自己該讀甚麼書,也會知道如何選好書。所以長老還沒想到要推荐你甚麼書。」

林長老的教導讓筆者了解:只有不斷閱讀的人,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筆者後來也發現,從一個人的選書的方式可以判斷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筆者更體會到訓練獨立思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學習(聽或讀)→實踐→驗證→修正→再學習,直到有自己的看法。

筆者在學校已二十年了,往往因學生的無知或無禮而感到生氣與挫折。但是每當回想林長老對筆者的耐心與愛心,感恩的心就油然而生,自然激發持續教育的熱忱。林長老真是善於教導的偉大教育家。



 
二、樂於助人

林長老非常樂於助人,只要向他開口請求幫助,幾乎都得到正面的回應。林長老助人都是針對其需要,而且不會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例如台灣光復前後,海運界有一個規定:女人和其他非航海駕駛人員不得到駕駛台,那是一個神聖的地方。然而,當時擔任船長的林長老看到張榮發(目前長榮集團的董事長)平時非常認真讀書,就特別准許他上駕駛台,並讓林泰山教導其航海實務的操作。由於林長老的協助,造就了張榮發這一位世界級的企業家。

林長老都是讓與他交往的人得到幫助,而且不求回報。例如筆者與林長老相識二十多年,努力想回報林長老,反而一直得到林長老的幫助。由於林長老在筆者碩士畢業時,請吃飯而且送禮物,筆者滿心感恩,便向林長老說:「等到我會賺錢,一定要請長老吃飯!」林長老面帶微笑點點頭說:「感謝主!神會安排機會。」退伍後,筆者回逢甲大學會計系任教,林長老持續以書信或電話給予觀念的指導,百忙中撥冗南下嘉義的六合教會為筆者證婚,並送一幅親題「靠主常常喜樂」的畫。

有一天,邵銘恩執事在大同教會舉辦進修會,要筆者為其主持討論會。藉此北上的機會,筆者打電話給林長老:「但願能得長老的成全,實踐我畢業時的承諾,請長老吃飯!我想地點就您四年前請我的那一間法國餐廳『羅曼蒂克』吧!」林長老笑著說:「那一家餐廳已經結束營業了。」

筆者回答:「台北我不熟,能否請長老選擇您最喜歡的餐廳,由我來請客。」經過討論之後,林長老又笑著說:「好!長老來決定餐廳,並且在中午你下課時,我到大同教會門口接你一起去餐廳。」林長老帶筆者去的餐廳是淡江大學的招待所,因為這是他最喜歡的餐廳。因此,筆者又沒機會請客了。

林長老不是純粹吃飯,而是另有教育目的:「人必須有體會才會改變,所以經驗很重要,趁今天吃飯之便,長老要讓你認識淡江大學將成立的國內第一所海事博物館。希望藉今天的經驗,對你日後的教育工作有幫助。」林長老的生日是6月6日,海事博物館將在1992年6月6日落成。林長老一邊帶筆者參觀海事博物館,一邊檢查海事博物館落成的準備工作。

林長老一一介紹各國的模型船,如數家珍,這些是他一生的珍藏。林長老談到其人生經驗:「航海就是人生,須要敏銳、堅忍與勇氣。」並指著一張船員爬高的訓練照片說:「船員常要爬高,所以勇氣與謹慎的訓練很重要。沒有勇氣,不敢爬高;不謹慎,容易在爬高的過程中摔下來。人生追求成功的過程也是一樣。」

一趟海事博物館之旅,讓筆者體會到求學就像航海,要有自己的目標與航道,不是只追隨別人的行徑。只有不斷探索目標的人,才會了解適合自己的目標。只有能獨立思考的人,才敢走自己的道路。筆者在東海大學積極推動「國際職場專業實習制度」,也是受這趟海事博物館之旅的啟發。

林長老助人常常是周全而且精緻。1992年筆者在逢甲大學任教滿三年,自不量力,向學校提出升等副教授申請,而且順利通過外審。就在同時,指導教授沈均生博士受東海大學阮大年校長之邀,將擔任管理學院院長。沈老師希望栽培筆者,便邀筆者轉到東海大學任教,並擔任管理學院秘書暨企業講座執行秘書。

決策前相當猶豫,因為離職就必須放棄升等,便向林長老請教。林長老為筆者分析利弊得失之後,說:「人生得失很難判斷,只要努力盡責,到處都有神給我們的舞台。如果你無法判斷目前的抉擇,不妨安靜交託神,時候到了,神會指示你該選擇的道路。」果然,後來情勢不斷發展,筆者轉到東海大學會計系任教。

1995年5月17日,林長老寫一封信給當時東海大學阮大年校長:

主內所敬愛的阮校長 平安:

感謝主的憐憫,神的慈愛是何等的慈愛。我於今年一月二十三日來到L.A.長子敬恩家,這裡有四所會堂,每安息日均安排我領會證道。我中風是發生於一月三十一日傍晚,好像大地震臨到,沒有預兆,幾秒鐘也沒有方法預防的倒下去。幸好敬恩家有媳婦在家,兩人馬上聯絡醫生。醫生看到我的情形即刻送我到加護病房,全身已經不能動,尤其左側的手腳。

舌頭都捲起來不好說話,想到內人在美患中風,我始終在她身邊照顧她,很清楚中風人的痛苦,及周圍的親人的苦悶。我在加護病房第一晚上,暗中祈禱主:『祢的大能大力,奇妙的作為給我的兒孫看,給他們仰望祢,不忘記祢的無窮恩惠;不然,使我安然去世。』半身不覺溫暖,又覺得很冷。

就這樣在加護病房過了一夜。第二天白天,雖然仍然全身,尤其左側手腳均不動。但是好像心靈真平安、喜樂。到了第二夜醫生來看我,突然要我手舉起來看看,我也沒有想到左側手腳不能動,突然將手舉起來。醫生又要我將腳舉起來看看,我也好像很自然地把左腳舉起來給他看,他甚為驚訝的說:『太奇妙,是奇蹟。』本來要準備住院十天的,結果當晚就吩咐護士,次日一大早就移去普通病房。

感謝主的極大恩惠,使我在普通病房再過兩夜,次日二月四日(星期六)中午就退院了。回家後醫生吩咐二月七日(星期二)再去受診。醫生再看到我的情形,問我:『你是吃了仙丹嗎?』我說:『不是!是神的恩惠,使我好的timing來到長子家,又遇到你這位好醫生。』他後來就要我隔兩星期去看一次,又再改為一個月看一次,他還說,他來美國有三十多年做醫生,至今未曾看到我這樣的奇蹟。

神一切的恩惠、奇妙的作為,詩篇103篇及139篇均提到,使我不能忘記的,從小至老,神的意念、關愛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們每日時時刻刻的生活中都是主的恩惠,祂的恩典真是夠我們用的。願一切的稱頌、榮耀都歸給又真又活獨一的真神,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以後醫生吩咐六個月內不要坐飛機,要好好靜養。主給我有更多的時間默想聖經裡的話,尤其詩篇103篇及107篇23-32的大衛的詩,好像為我寫的。哈利路亞讚美真神。

很想念你們。若主允許,秋天回去。

順頌

以馬內利

林添福敬上


一九九五、五、十七


信已寫完,但是林長老再留一段話:

如果校長認為此信是主恩的見證,希望copy給許晴美老師。又有貴校服職的企管系老師許恩得,他是主所愛的親愛的兄弟。

希望讀者亦能體會林長老愛心的寬廣與手法之精緻。



 
三、善用資源

1996年1月3日,林長老要在長榮桂冠宴請總會負責人及在總會服事的主管,邀筆者一起用餐並要筆者提早到長榮桂冠1001房聊天。筆者剛好趁機送林長老拙作《品質成本會計學》,林長老送筆者許多本長榮公司的記事本,並勉勵筆者:「每個人的出身都不同,但是神會為每個人安排其所需要的資源。只要善用神所賜的資源,就可以為自己開創出偉大的局面。」

由於受林長老贈送《聖經》的影響,筆者不斷地研讀《聖經》,也從不同角度詮釋《聖經》的故事,發現任何人在任何層次或處境讀《聖經》,都可以得到啟發。例如《創世記》的四個人物可以代表不同的典範:亞伯拉罕「開創新局」,以撒「由弱轉強」,雅各「持續成長」,約瑟「公義兼慈愛」。

從林長老身上也可以發現這些特質。因此立志再讀一次英文《聖經》,林長老送的這些記事本就成了筆者的讀經筆記本。這些記事本目前還放在筆者研究室的書架上,每當看到這些記事本,就想起還有許多在林長老面前談的目標還沒有完成。

談到資源,一般人比較重視財富或物質資源,但是林長老認為「時間」是人生最寶貴的資源,他說:「神很公平,讓每個人都有二十四小時。任何人只要善用時間,就能為自己開創光明的前程。」讓筆者想起林長老接筆者到淡江大學的招待所用餐途中,曾指著他在淡江大學題的字:「善用時間」,對筆者說:「古代的人就知道時間的寶貴,鼓勵世人要『愛惜光陰』,因為太陽下山就不能做事了。現代的人可以享受電燈的好處,所以觀念要改為『善用時間』。」

林長老又說:「基督徒的生命成長中,最偉大的歷程乃是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最重要的功課是適應社會變遷。因此,我們當學習如何善用時間,調合不同的生活空間,讓生命在充滿喜樂中長進。」

筆者因此留意時間管理的知識。「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的觀念是1966年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其《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書中首先提出,目前「時間管理」已經成為管理學教科書的重要主題。筆者讀了坊間「時間管理」的相關書籍,也從《聖經》中歸納「時間管理」的觀念。這些觀念大部分來自林長老的啟發。

摩西說:「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摩西不是只求神指教「我」,而是求神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隱含摩西認為自己無法決定運用時間的效果。

當團體的成員都具有善用時間的智慧,自己就更能提高善用時間的效果。林長老說:「無論在求學中或已走出社會,交往朋友是不可忽略的。在人群中生活,受朋友的影響也不能輕視。我們應該慎選團體,慎交朋友。人生無論在哪一階段,都要愛惜光陰,善用時間,努力學習,因為學無止境。」

所羅門王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九11)。所羅門王認為機會比智慧、能力或努力重要。如何得到機會?林長老談到他的經驗:

「時間就是機會,是神的賞賜,善用時間的人就會創造機會。只要我們善用時間提升自己的智慧與能力,遲早會等到屬於我們的機會。」

「機會比較喜歡知足的人。任何事都不要貪,貪會讓人失去平衡的生活。不貪就不會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例如你有一百萬元,只能投資五十萬元。隨時留一些空間給機會立足。」

「了解自己的人比較容易得到機會。先了解自己的能力,才看得清楚自己的機會。」

「懂得施捨的人比較容易得到機會。如果不能施捨,至少不要有負債,負債是很重的東西,有負債一定要還。負債有很多類型:物質、精神與人情。神的賜福是讓人來愛你,而且讓你不會感覺是負債。沒有負債的人比較敢把握新的機會。」

「向別人學習也是得到機會的好方法。不斷學習的人,就不斷得到機會。例如比別人多學一種語言,就比別人多一個機會,根據統計,持續投入500小時就能學會一種語言。」

保羅認為「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所以時間就是生命。一般人設法延長生命,努力增加可用的時間。但是林長老說:「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善用神所賜的時間,完成有意義的任務。工作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勝過待遇。工作的目的不是用時間換金錢,而是服務與奉獻。」

筆者發現林長老在每次的證道或上課,他都會引用《歌羅西書》第三章23節勉勵大家:「無論做甚麼……,像是給主做的。」他特別強調:「基督徒如果局限在某種事才是為主而做,有時候會產生錯覺,不易選擇當走的路。神給每個人的恩賜都不同,為每個人安排的環境也不一樣,無論做甚麼,都要照著主給我們的恩賜為主做。」

耶穌說的「分錢的比喻」(路十九12-27)是時間管理的最佳教材。首先,時間管理要從反省成果開始:「耶穌設一個比喻,說:有一個貴冑往遠方去,要被冊封為王。在出發之前,便叫了他的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一人一錠銀子,說:『你們去做生意,直等我回來。』這一個貴冑被冊封為王回來,馬上就吩咐那領銀子的僕人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耶穌在比喻中的銀子就是時間。

每個人都一樣多,而且都是「被分」,白白接受的。這位貴冑被冊封為王回來之後,馬上就吩咐那領銀子的僕人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這位貴冑並沒有問這些僕人「如何」去做生意,而是要知道做生意的「效果」如何。「賺了多少」是指「創造了多少價值」。評估運用時間的能力,就如做生意一樣,重點是「創造了多少價值?」林長老說:「我們必須時時反省自己的工作需要改善的地方,反省之後就忘記背後,努力前面的。」

其次是善用微少的時間:「頭一個上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第二個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五錠。』主人說:『你也可以管五座城。』」耶穌在比喻中提示「忠於小事」是「用一錠銀子賺十錠」的祕訣。林長老說:「世界上沒有大事,所有的大事都是許多小事構成的。同理,再漫長的時間,都是一分一秒累積而成。」能善用自己的微少時間,就能管理眾人的大量時間。

第三,要避免讓藉口成為進步的障礙:「又有一個來說:『主啊,看哪,你的一錠銀子在這裡,我把它包在手巾裡存著。我原是怕你,因為你是嚴厲的人;不屬於你的,還要拿走,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割。』主人對他說:『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嚴厲的人,要拿走不屬於我的,要去收我沒有種下的,為什麼不把我的銀子交給銀行,等我來的時候,連本帶利都可以要回來呢?』」我們發現去做生意的僕人,或多或少都會賺錢。

唯一沒賺錢的是那位將銀子包在手巾裡存著、又找藉口搪塞責任的僕人。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只要將時間加以運用,或多或少都會有成果。浪費時間的人都是那些忽略目標,並以藉口推卸責任的人。沒有時間只是推卸的藉口,因為只有死人沒有時間。林長老說:「藉口或理由不能改變事實,為什麼不把找藉口的時間,用來想改善成果的方法?」

最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就對旁邊站著的人說:『奪過他這一錠銀來,給那有十錠的。』他們說:『主啊,他已經有十錠了。』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時間管理也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時間管理的能力是強者愈強,就如林長老說:「愈善用時間的人,愈有機會得到權柄,進而去運用別人的時間。」

林長老從小就懂得善用時間,認真向學,所以品學兼優,雖然是台灣人,但是他在學校一向被推選為級長(班長)。

除了時間之外,林長老很重視「興趣」。他說:「選擇職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興趣,每個人的興趣是神特殊的恩典,其中包藏著優於一般人的能力。一般人忽略自己的興趣,只追求『熱門』行業,往往不容易成功。成功的人都是因為他『熱愛』自己投入的行業。」

林長老就是以興趣選擇職業。林長老就讀台北工業專科學校電氣科,由於喜歡海洋,繼續就讀台灣總督府水產講習所,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即任職於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的「富士丸」擔任三等航海士,跑台灣-日本定期客貨航線。之後一直從事和海運有關的工作。(待續)






文章標籤:  #許恩得  #384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