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聖靈與我們

撰文/呂日星|聖靈月刊368期-2008.05|主題/教會與資訊時代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大學畢業那年,直接去高雄縣大寮鄉的一家木業公司上班。那是神所賜一段難得的清心時光。每天下班之後,除了去高雄教會或鳳山祈禱所參加聚會,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宿舍大寢室裡,讀經、禱告。

漸漸地,我開始感受到一些小小的變化,先是在上班時間,一陣一陣的喜樂,如春風吹襲心頭,後來我才明白這是聖靈的感動。接著讀先知書的時候,我沉浸在先知義怒的情緒裡面,艱澀的先知書讀來,竟然也變成一種享受。

《以賽亞書》說:「所有的默示,你們看如封住的書卷,人將這書卷交給識字的,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能念,因為是封住了。」(賽二九11)。《聖經》這本奇書,雖是人的作品,卻是說神的話,因此帶有雙作者的特性。若無神的憐憫、聖靈的幫助,《聖經》確實是封住的天書。單靠人間的智慧,一定不能體會《聖經》的真理。因此耶穌才這樣應許:「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進入)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

又是一個尋常的晚上,我選擇去鳳山祈禱所聚會。當時我除了偶爾被安排會前領詩,可說只是一個單純的聚會者。但是那次聚會之後的禱告,我被聖靈感動,竟然對二樓會堂空間的窄小非常憂傷。關於這莫名其妙的經驗,神讓我自己找到答案。不久之後,祈禱所增購連棟隔壁住家,最後終有舒適的三樓大會堂。我這教會行政的局外人終於領悟,原來連教會硬體的建設,都有聖靈的帶領。

這特殊的體驗,讓我想到《聖經》的一段話:「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徒十五28)。《聖經》真理的特色是雙作者;而教會發展的理想狀態,應該是「聖靈和我們」──雙決策者。換言之,真教會的發展,其理想狀態,無論是教義、信條的形成,或是各種會議決議與行政決策,表面上是人的決定,其實應當也是神的旨意。

當今教會各種事工人員忙碌的程度,絕對不輸前輩。但是,當週曆手冊內容擠滿各種會議與各種講習會的時候,我們不禁捫心自問:為何整體教勢還是積弱不振?是不是無形當中,「聖靈和我們」已經變成「我們」,讓我們只能看見人的軟弱與教會的缺失。我深信,只要我們願意回歸《聖經》的真理,重新舉起聖潔禱告的手,當「我們」又回到「聖靈和我們」的時候,我們將親眼目睹神的榮耀。






文章標籤:  #呂日星  #368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