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1.工作的樂園與失樂園

撰文/呂日星|聖靈月刊371期-2008.08|主題/點燈在職場(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很難想像,在三百年前,全球99%的人都務農,而且工作方式相同,都靠牛馬與人力從事農業活動。但是人類的工作環境,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產生鉅變。因為蒸氣機的發明,產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它為幾千年來以農業為主的工作方式畫下了句點。一百年後,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因為電力與內燃機的廣泛應用、新通訊工具的發明,又觸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上班」變成工業國家主要的工作方式。

從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正恭逢其盛,親眼目睹此天翻地覆的改革,這場革命包含六項科技的交互作用:微電子、電腦、通訊、設計材料、機器人、生物科技。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方式都深受其影響。

譬如,我這篇文章,是用筆記型電腦打出來的;Skype的網路語音通訊,取代了大部分的國際電話與長途電話;Google查詢資訊的強大功能,讓網路使用者,比古時的所羅門王更聰明。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大影響,是讓大部分的工作人成為知識工作者。

雖然人的工作型態經歷近代三百年天翻地覆的演進,但其改變的幅度,仍不及上古時代,因為單一事件,所造成人類工作本質的遽變,讓我們參照《聖經‧創世紀》,來回顧這段歷史。

一.工作的樂園

1.人以王者之尊管理萬物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一27),關於這「神的形像」的解釋,傳統上都對照「弗四24」,把神的形像解釋為「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其實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對照上下文:「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一26)。從人管理的陸、海、空生物的事實,我們發現人在萬物之上,神的形象其實就是指王的形象。換言之,在伊甸園,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以王者之尊統管萬物。

2.人與人的融合

當時亞當稱夏娃為「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23),夏娃是亞當工作的幫助者,整個工作環境,看似兩個人,其實已融合為一人,只見和諧的團隊,並無被孤立的個人。這樣理想的工作環境,人當然樂在工作(伊甸乃快樂之意)。

3.人與環境的融合

亞當夫婦二人犯罪之後,他們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創三7)。很顯然的,人在犯罪之前,外在無毒蛇猛獸之威脅,內在無孤單之侵襲,他們與整個大環境是融合為一體的。自覺裸體所產生的羞恥感,並非來自身體的三點被看見,而是因為人與環境分離所造成的覺醒。

4.人以工作彰顯生命的尊貴性

亞當留下的唯一工作記錄如下:「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牠的名字。」(創二19-20)。

參照後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命名」這項工作,是長輩對晚輩的給予,或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賜予。伊甸園顯然是最佳的工作環境,亞當在伊甸園中,藉著工作展現王者之尊,在無懼之中,充分流露的創意,彰顯生命的價值與尊貴性,工作自然成為生命的享受。

二.工作的失樂園

1.人失去王者的地位

亞當與夏娃的犯罪,徹底翻轉了整個人類的工作環境,他們被神逐出自己的工作王國──伊甸園。人喪失國土之後,也自然失去了王權。「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羅五17);「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取代人類王者地位的,是死亡與魔鬼的聯合執政(來二14)。

2.人與人疏離

亞當犯罪之後,意圖把罪行推卸給夏娃,人與人的融合狀態一去不回,人與人疏離了。「罪作王,叫人死。」(羅五21),死亡作王的背後原因是罪作王,也因為罪作王的緣故,人際關係從此充滿了敗壞:「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羅一29-31

又因為魔鬼成為世界的王,邪靈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弗二2),使世人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權力的濫用,成為古今中外各種工作環境最可怕的殺手。

在軍隊中,老兵欺負新兵的事件時有所聞;在公私機關的職場中,善良的人常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任人欺凌、宰割。死亡與魔鬼的聯合執政的結果,在職場之中,人際關係充斥著防備與對立,從權力來的壓迫,成為人工作中永遠的痛。

3.人與環境的對立

離開伊甸園,人與環境的融合,一去不復返,人馬上面臨嚴苛的環境對立:「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創三17-19)。

從此以後,人的工作與謀生的勞苦,畫上了等號,人人必須為五斗米折腰。即使現代都會人已遠離農耕生活,但是工作環境充斥「荊棘和蒺藜」的本質並無改變。譬如今日社會的知識工作者,面對自動化與網路化所造成的失業性成長(jobless growth),終生學習的壓力遽增,工作人的求職壓力更甚從前。

4.惡劣的工作環境,使人喪失基本尊嚴

第一次工業革命已被遺忘的歷史慘劇,就是大量失業工人自殺;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僵化單調的工作內容,產業外移造成的失業潮,基層工人的尊嚴是相當低落的。今日許多第三世界的童工,艱苦工作的所得,只能換得每日的三餐。

2008年6月8日,日本東京秋葉原瘋狂殺人事件,造成七死十傷。主角25歲的加藤智大,就是日本2,200萬臨時工中的一員,他們的收入只有正職員工的四分之一,生計無法保證,掉入M型社會底層的結果,就是喪失基本生存的尊嚴。

總之,人離開伊甸園之後,人與人對抗,人與環境的對立,工作環境的惡化,人的工作成為極重的勞苦(傳一13)。

三.建造新工作樂園

古時的伊甸園已經成為往事雲煙,人想再嚐伊甸甜美日子,只能順著歷史進步的軌跡努力邁進。耶穌基督的救贖,就是讓人類重返工作的伊甸,成為可能。

1.人性的更新

人類犯罪之後,人的良心被罪污染而缺損,反映在職場的,就是權力的濫用與對人權的壓迫。奴隸制度已是人類史的永恆污點;扭曲的人性,成為工作環境的新荊棘,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人要重建工作的尊嚴,人性的更新,是最基礎的工程。

「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前三21)。當人擁有無虧的良心,經過聖靈的更新,結出聖靈的果子,「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二16)。藉著更新的人性,破除人類合一的障礙,職場人際關係能以接納與包容為主軸,新工作樂園必然再現。

2.營造安樂的工作環境

M型社會的出現,威脅國家社會的安定。關懷工作環境的改善,是基督徒不能迴避的社會關懷之一。無論是直接參政(擔任政府官職、競選民意代表)或間接參政(踴躍投票、和平手段提出改革訴求、為國家代禱),人的工作尊嚴,永遠應當是關懷重點。當國家邁向自由、法治的民主社會,透過活潑的市場機制與經濟成長,人民的就業率自然提升;制定適當的勞工政策,就能保障工人的安全工作環境與合理的報酬。

以教會而言,目前各種忙碌的聖工,多走短線,而缺長效。譬如,缺乏一本真正實用宣道手冊的結果,就是教會歷代福音組人員浪費生命的辛苦摸索。用心編寫的實用工作手冊,不但可以減少很多講習會,也是留給後代的寶貴遺產。

四.結論

優良的工作環境,是人性提升、社會進步的指標。「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十四13)。今日現代人享受的文明果實,都是前人辛勤工作的成果。人既然藉著工作展現其生命價值與尊貴性,透過人性的提升,建造新工作樂園的願景,無論是社會、職場或教會,都值得我們付出與獻身。使我們在各種工場上,也能展現、享受「在生命中作王」的美果。






文章標籤:  #呂日星  #371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