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淺談海內外青少年福音事工的跟進

撰文/蕭榮燦|聖靈月刊392期-2010.05|主題/教會中的事奉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一16)。



 
不抱怨的心

近十幾年來,因為生命教育的實施,校園對宗教團體開放、接納,我們因此多了許多推動青少年福音的機會,因為這些作法是教會過去成長經驗所沒有的,必然引起一些關心、詢問的話題,有人可以歡然面對,將喜樂的心得、經驗與大家分享,也有人會引起一些不愉快的感受,或認為我們辛苦的付出,也看到一些成果,為何仍得不到認同而被批評?

聖經記載彼得因為聖靈啟示,傳福音給哥尼流一家之後,教會中有人質疑,問彼得為何做傳統不能接受的事,就是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與他們一同吃飯?(徒十一1-3)。

以今天的思維來看,這不是不可思議嗎?為了傳福音而與未信者相交吃飯,是如何不對?聖靈如何向彼得啟示,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彼得不但沒有抱怨、反駁,反而有耐心的將這福音工作,向問難、質疑的人解釋,最後終得到這些人諒解,一起歸榮耀給神(徒十一18)。

所以推動福音工作第一件要放在心上的,就是凡事不發怨言,要積極樂觀的面對質疑、問難,可以解釋的要努力去面對;有些解釋不來的,或因時間問題,暫時解釋不清楚,就交託給天上神。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傳七8),相信我們若內心真誠、為主所用,時間一到,事情真相終必明瞭。



 
積極開拓的心

教區只要一年一次設計大型撒種的體驗營活動就夠了吧?至於進一步的跟進活動到底是誰的責任?

保羅說他撒種、阿波羅澆灌,只有神叫它成長,所以有時我們會不經意的把福音工作認為各盡不同職責,我們只要負責撒種就好了,澆灌的責任交給他人,主耶穌會自有安排。於是教區設計各種大型的體驗營,讓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能參加就夠了,但是如何進一步帶進教會,後續動作卻看不到。

於是不同聲音就會產生,花這麼多人力、財力,成效在哪裡?當然主辦單位也心中坦蕩蕩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教會長期靈恩佈道會,花了多少人力、財力,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體驗營的朋友參加久了,福音種子栽種在心中,到了日子,就必收成;更重要的是主內福音人員的造就,是無可限量的,這樣的福音事奉執行後,一定會帶動觀念作法、人才栽培等無以限量的改變等。

以上這些說法都對,但經上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賽五十四2-3)。

神要我們擴張,不限止,向左右開展,所以推動青少年福音工作也要有宏觀的氣度,既然有機會實施大型的撒種工作,理當設計持續的轉回至教會的小型澆灌工作,不要自滿於設限在一年一次的大型活動就夠了,更應有密集的跟進當作我們擴張的責任。

問題是如何牧養這批青少年學子?體驗營的學生名單資料,交給地方教會跟進後,有的學生沒空來教會;有的只來一次宗教教育,因為整體上課老師和上課型態與體驗營不同,學生就不想再來;有的是宗教教育老師認為外面孩子不熟又不好帶,拒絕接受。

「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可四28)。要將體驗營的孩子轉介進入宗教教育需要循序漸進。

慕道班型式的跟進栽培是首要的,北區有間教會曾為了關懷國中生,花了兩年時間以慕道班方式做特別牧養,才將這些學生轉介進入初、中級班。

在辦完大型體驗營之後,我們可以設計轉介性質的「想家活動」,將願意繼續參加的學生帶回教會。又有一教會曾在某國中辦體驗營後,接著於父親節,及年末特別聚會活動,利用教會連續辦了兩次的想家活動,型式可以像福音茶會。有時在學校辦音樂營之後,就可以邀請進入教會辦想家音樂會,讓宗教教育的師生與外面學生有更近距離的互動。

中南部地區的高中生因曾多次參與中南區、南區的體驗營,所以地方教會利用寒暑假舉辦想家活動,內容有訪問教會、四層次提問的聖經營和英文查經等活動,更積極推薦部分學生參加高中生、大專學生靈恩會。

所以先是大型體驗營,接著是於地方教會的小型活動、經營課輔班,或學生需求的專長訓練班(如英語、音樂、體驗營志工帶領班等)。前列活動可交替執行,最好能善用暑假時間多辦活動,讓外面孩子與教會宗教教育師生多些互動,轉介進入宗教教育體系的成功機率才會高;反之,餵奶的時間若硬是餵乾糧(參加一、二次體驗營後,就要求體驗營學生踏進宗教教育上課),是很難融入的。



 
耐心尋求和睦共識

中南區於發展體驗營福音事工過程中,曾因財力、人力的不足,走出新的路線:一是經費以參加學生的報名費作為主要活動支出;二是增加未信主高中生來當助理輔導員,也藉機會向這些助理輔導員傳福音。以前這些工作,一來由教會編預算支付,二來是由主內大學生訓練後,用來協助推動各型青少年聖工。

目前讓未信主高中生當助理輔導員,有人會擔心未信青年如何協助傳福音聖工?感謝主!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這些高中生也在穩定的被牧養中,因此有多位受聖靈,高三畢業後也轉介進入大專團契慕道。

更積極的是在兩個高中學校成立喜信社(生命教育性質的社團),藉著每星期一次兩小時的社團時間,進行喜信精神介紹(傳福音的主要內容),唱詩歌、團康性質的體驗教育,或影片欣賞等活動。

又因為每學期都有召集高中生到偏遠地區的小學,做課業輔導的育樂營,所以我們就再藉機會邀請高中生進入教會。以慕道班型式經營這個班級,依照中級班聚會模式,5點到6點是唱詩、讀經時間,接著有一小時的晚餐時間,餐後本著志工精神分工合作洗碗、擦桌椅,認識教會長輩、青年。

7點到8點是福音課程,最後是一小時的團康體驗教育,藉這些課程,我們一來積極傳遞福音信息,二來讓高中生認識教會人事物以及教會文化,三來訓練這些高中生能帶領營隊各種詩歌歡唱,以及帶作體驗教育方法。一切志工的理念精神都是建立在主耶穌教導的命令「彼此相愛」觀念中。

因為高中生反應熱烈,學校也重視這些社團,所以有一學校特為高二生舉辦每年一次的體驗營,而另一學校則希望每年請本會體驗營團隊,為當地舉辦高中、職學校社團幹部志工服務訓練營。

看似一件平順的福音工作,但是最初要帶進教會做跟進時,也曾引起一些擔心和討論。有人認為將學校社團帶進教會是不當的,因為名稱性質不同;也有認為不同高中,都有各自的轄區教會,應該由各自教會去關懷,不適宜帶進同一教會;也有認為福音人力單薄,自身教會青年不是很堅強,會不會本末倒置;外來青年較活潑,帶壞本地教會青年;又人力不足,怕帶不動等等擔心的聲音。感謝主!這些問題得以在逐漸尋求和睦、共識的前提下,職務會和教員們開會通過,欣然接受這些未信的孩子進入教會,積極的跟進栽培!



 
合一服事的心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最後離別前的禱告,一再為門徒的合一祈求(約十七11-24)。教會在台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八十多年;教牧工人平時就很忙,福音工人又有限,大家更要同心做開拓和跟進牧養的工作。

甚至延伸到海外也要合一,如在泰北青少年福音事工上。宣道處長期關心這一區塊,成立志工團,2008年起每年到曼谷和泰北舉辦音樂營、英語營,推動福音工作。因為利用當地寒暑假舉辦(每年三、四月是暑假,十月為寒假),台灣的大學生無法前往協助這樣的聖工,於是就有一些國際志工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一起來支援這事工。

感謝主的是,2009年年底竟有十位青年一齊受聖靈,在志工們討論下,鼓勵於學生家裡作安息日聚會點,並且志工們分別作網路查經,有些人還自己買機票,從海外飛到泰北與他們做當面的周末關懷跟進。

此外,台灣及馬來西亞的傳道們,也按著各自的巡牧時間,到這些區域做點點滴滴的澆灌工作。這種種努力都是教會福音事工合一的美好畫面,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己棉薄之力,只求造就主內慕道友,讓主聖名得榮耀!



 
結論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若不是神親自打開海內外的屬靈天空,宗教團隊根本進不了校園,我們也就沒有今日生命教育和體驗營等各種青少年工作;若不是神給我們機會和知識,我們就辦不了各種福音營隊,既然大型的可以辦,我們就要針對小教會的需要,多策劃各種小型的營會,把未信青年循序漸進的試著帶進教會,熟悉教會文化、人事物後,才進一步與宗教教育結合。至於福音工作人員追求同心和睦,則是最重要的功課,不可氣餒,若不喪志,到了時候,就必彰顯神的大能。






文章標籤:  #蕭榮燦  #392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