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這是天父世界

撰文/歐偉成|聖靈月刊538期-2022.07|主題/友誼(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前言

讚美詩第5首「萬有讚美天父」,英文版詩歌曲名是“This Is My Father's World”,是由長老會牧師巴柏考克(Maltbie D. Babcock)作詞,曲調改編自英國兒歌;這首頌讚天父奇妙創造的詩歌,曲風輕快,充滿喜樂。詩歌自1915年出版以來,至今已經傳唱超過百年,也收錄在我們的英文版讚美詩中。

根據記載,巴柏考克非常喜愛大自然,經常在清晨到附近的山上漫步,遠眺湖光景色;某天散步途中,深受眼前的美好景色所感動,激發他的創作靈感而寫成的。


 
宇宙浩瀚無邊,來自天父奇妙創造

太空科學界最近的一件大事,就是去年(2021)底發射的韋伯天文望遠鏡,為要取代已服役31年的哈伯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說,目前可以觀測到134億光年距離遠的星系。這個光,飛一秒的距離達到30萬公里,但竟然有星星距離我們是光要走134億年之遠;宇宙的浩瀚無邊,實在是挑戰人類的想像極限。

聖經告訴我們,萬物是由神所造,生命、氣息都來自祂(徒十七23-28),為要彰顯祂的大能與榮耀(詩十九1;羅一20)。這是神對全人類的普遍啟示,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要被神喚醒:當尋求神、敬拜神。這是神在我們心中所埋下的種子。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不願尋求認識神

然而,仍有許多世人不願意相信有神,也不願意尋求祂。原因有許多,其中一個是認為神的問題太深奧,而採取「不可知論者」的態度。愛因斯坦就曾說:「我是個『不可知論者』1,不是一個『無神論者』,……關於神的問題,對於我們有限的思維而言,實在太過深奧了。」

另有一種人,是遭遇苦難,或認為世界上充滿不公義與壓迫,放棄相信有公義的神存在。

還有一種人,認定世界為我預備,理所當然。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霍金就是其中之一。他說:「宇宙在結構上的精巧程度非常驚人,……證明宇宙是特別為了人類而設計出來……」;但卻又說:「我相信人本原理……,如果這個宇宙不適於生命發展,那麼就不會有我們的出現,來詢問或讚嘆這個宇宙為何設計得如此精巧」2。他的意思是,正因為宇宙設計的剛剛好,才會出現人類,也才會去詢問或讚嘆世界的美好。也就是說,人類會出現,剛好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正如聖經所說,這樣的人的思想是虛妄的、是無知的、自以為聰明,卻沒有真正的智慧(羅一21-22)。



科學與信仰並不對立

儘管今天科學界普遍接納宇宙大爆炸理論,為宇宙起源的最合理解釋;然而就像霍金自己也承認,要成就大爆炸的理論,必須先接受「有負能量的存在」3的假設,十分困難理解。而科學理論日新月異、昨是今非,即使愛因斯坦也曾經被「教導而修正」4

然而,我們可以把握兩個原則:一是科學跟信仰,是兩個層次的問題。聖經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因相信耶穌基督,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我們的信仰來自對真理的認識,並不建立在科學的根基上;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到漠視科學、敵視科學的另一個極端。我們相信科學與信仰,不會有真正的衝突,因為二者都來自天父的賞賜,因此我們心存盼望:如今知道的有限,到見主耶穌的那時,就必全知道了(林前十三12)。


 
善盡責任管理天父世界

環境破壞是現在進行式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臺灣」紀錄片中,同為導演的吳念真這麼念著旁白:「踩過同樣沁涼的田水,用同樣謙卑的姿態彎著腰,用他們的汗水滋養出飽滿的稻穗。」

第一次看到從高空拍攝臺灣的山川美景,真的頗受震撼。一方面覺得自己對於這塊土地了解太少、關心太少,也從心裡產生對神的頌讚跟歌頌。接著他紀錄臺灣山川河流,所遭受的破壞污染,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不適合人居。包括砍伐樹林、開墾土地變更成農田來種植蔬果,又或者不斷抽地下水從事水產養殖造成地層下陷,使雲林嘉義一帶海岸線不斷退後。

2021年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疫情,應該就是缺水。4月份的臺灣,遭逢56年來最大乾旱,甚至引發全世界關注;同年,7月份的西歐,遭遇破紀錄的暴雨,河流潰堤,僅德國死亡人數就超過100人;南歐包括希臘、義大利,則在8月份經歷48度C以上的史上最高溫熱浪襲擊;靠近北極圈的格陵蘭因為冰層不斷融化,北極熊襲擊人類住所的新聞也時有所聞。這些訊息,讓人聽了不免膽顫心驚!



人類應該覺醒,盡快做出改變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提出警告:極端氣候導致的災難是現在進行式;持續暖化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極端熱浪、野火乾旱和洪災。2021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環境會議,達成史上首次減煤的協議,算是跨出一大步,但是仍不足以達成科學家「氣候增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大家庭的一份子,自然應該愛護環境,承擔該有的責任與義務。聖經也提醒基督徒應該體認神的心意,善盡良善管家的職責。



當留意錯誤的信仰觀念

然而我們也當留意,在某些支持環境保護的理念中,所隱含的錯誤信仰觀。2009年賣座影片「阿凡達」,劇中描寫人類的貪婪,發現一個美麗的烏托邦,卻只想要搶奪其中的珍貴資源。這樣的關懷與反省當然是好的;然而影片中帶有強烈的「萬物有靈」的概念,或者說把大自然「神格化」,這都是我們應當謹慎提防的。



人有神的形象,受託管理全地

回想創世之初,神在第三天創造植物(創一11-13);在第五天創造魚類、飛鳥(創一20-23);第六天神造地上的昆蟲、牲畜、野獸(創一24-26),然後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並要他們治理這地(創一27-28);神看祂一切所創造的都甚好,祂非常滿意這樣的安排。



從創造與律法,體察神的心意

神將野生的(野獸)與畜養的(牲畜)分開來,各從其類(創一25);於是我們曉得,神原本就計畫有些動物可供畜養,有些則是屬於野生;這次影響人類社會非常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起因之一是,人將蝙蝠這種極度野生的動物,拿來滿足口腹之慾。聖經上有提到一個地名──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慾之人的墳墓),應該作為我們的警戒。

進一步,神透過頒布律法,規範人與環境、鄰舍的關係。在安息年,耕地、葡萄園、果園都必須休耕,「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吃」(出二三10-12)。即使是耕作的土地上,也必須讓野獸有機會存活。聖經提醒我們,合神心意的管理,應對整體自然環境予以尊重與保護。


 
努力進入永遠的天父世界

末日臨近、黑暗勢力猖狂

我們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來十一13),所仰望的,是將來靈魂可以得救(來十39)。然而我們信仰的仇敵魔鬼,不但極力阻擋耶穌的工作(路四3-9),更想吞吃我們(彼前五8)。因此使徒提醒我們,末日快要臨到,必須要謹守儆醒,提防敵基督者,與屬靈氣的魔鬼爭戰(約壹二18;弗六12)。


耶穌基督降世,顯明神深愛世人

今天,基督徒之所以走上與世人不同的道路,是因為我們明白自己蒙了揀選(羅三24),進而認識神的大愛,是透過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得以白白稱義,進到神的面前(羅五8-9)。耶穌來,是要尋找、拯救每一位失喪的人(路十九10),但世人卻多存心驕傲、看輕十字架的救恩,以神為愚拙,自絕於神的救贖恩典之外(林前一18-21)。


進入真教會,地上屬神的國度

耶穌用自己的寶血將我們救贖出來,在地上所建立的屬神的國度,就是教會(徒二十28),是神的靈所充滿的(弗一23)。因此我們具有屬天的尊貴身分,是神家裡的人(弗二19-22),應當彼此和睦(彼前三11)、互為肢體(林前十二1-27)、彼此顧念(林後七12);我們也要擴張神的帳幕,往普天下傳福音(賽二六15;可十六20)。


遊牧人生、苦難中學習喜樂

約伯記告訴我們,人生在世必定遇到患難。有多「必定」呢?就如同火花一定會往上飛竄一樣地必定(伯五7);意思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基督徒也是一樣。連耶穌面臨極大的屬靈爭戰,也會心裡憂愁,也有「無言」的時候(約十二27-28)。

然而彼得告訴我們,遭受苦難、試煉有其正面積極的意義。首先是經歷試驗的信心極為寶貴(彼前一5-9);其次是與基督一同受苦,我們沒有被丟棄(彼前四12-13)。


進入永遠的天父世界

能夠通過苦難的考驗,就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隔絕我們與基督的愛(羅八37-39);凡得勝試煉的,就如同預備整齊的新婦,等候丈夫就是耶穌基督的再臨(啟二一2)。曾經流過的眼淚、經歷的悲哀、哭號、疼痛都要過去(啟二一4),也不再有黑夜,因為有神的光照耀,得以進入永遠的天父世界做王,直到永遠(啟二二5)。


 
結語

願主耶穌幫助,讓我們在思想天父奇妙的創造、歸榮耀給神之外,也能體會神看顧、愛惜祂所創造的所有生物;盡力扮演好管家的角色,更進一步努力追求進入永遠的天父世界,得享安息及永遠的榮耀。願一切榮耀、頌讚,歸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註:
1. 維基百科:愛因斯坦的宗教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愛因斯坦的宗教觀。
2.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蔡坤憲譯,《霍金大見解:留給世人的十個大哉問與解答》第三章,天下文化,2019。  
3.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蔡坤憲譯,《霍金大見解:留給世人的十個大哉問與解答》第一章,天下文化,2019。
4. 最先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比利時物理學家——喬治.勒梅特,是天主教神父;他成功說服愛因斯坦改變看法,接受宇宙不是無始無終的。
(維基百科:喬治‧勒梅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喬治.勒梅特)
 






文章標籤:  #歐偉成  #538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