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來鴻


&

搜尋&分類

神的作為在英國

撰文/羅真聲|聖靈月刊394期-2010.07|主題/所羅門王的寶藏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英國的面積約台灣的八倍,人口六千多萬,主要是當地人,也有不少是非洲及亞洲的移民。行政區域分為北部的蘇格蘭、南部的英格蘭、西南部的威爾斯,以及北愛爾蘭(西邊的另一個島,與愛爾蘭共和國相連)。英國曾是世界強國,移民分佈世界各地,統治很多國家,號稱日不落國。

我們的教會在英國有八間,及多處的聚會點,信徒二千多人。2009年9月4日至10月29日我與傳道娘第二次造訪英國,願將在英國所見所聞,及神的作為與大家分享,榮耀主名,激勵對主耶穌、對教會的信心。



 

倫敦教會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世界古老的城市之一。1950年起,就有馬來西亞的信徒到此求學、工作,1960年以後就有家庭聚會。1972年4月15日在倫敦附近,車程約一小時的劍橋,於劉約翰弟兄的家,成立祈禱所,他是從沙巴移民來的。

1977年倫敦成立祈禱所,信徒不斷增加,1983年成立教會,會堂是向救世軍買的,後來,又不夠使用,1992年就另購現址,1997年獻堂。現今信徒二百多人,來自世界各地如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沙巴、汶來、台灣、非洲、中國、羅馬尼亞和當地人……。

2009年10月9-11日是靈恩佈道會,有二、三十位信徒為了參加靈恩會在教會過夜,猶如台灣早期的靈恩會。雖然偌大的教會硬體建設,並沒有管理會堂的人,但很多信徒配合負責人幫忙教會整理、接待的工作,自動自發,如同教會一家,其中有許多年輕人,也讓我們看到教會的未來。

10月11日星期日下午,靈恩會結束。該晚半夜,就是10月12日12:45至03:45有三小時的中國同靈聚會。因為中國福建省福清縣有一批信徒到倫敦工作,平時他們沒有時間聚會,很多在餐館工作,只好利用晚上十一、二點餐館歇業,才找時間聚會,所以,他們常利用星期日的半夜聚會約三小時。

不能來的同靈,也常打電話進來,就不關機,利用手機聽道。而聚會內容常是聖經導讀,就是鼓勵平時多談聖經。聚會前後,各約二十分鐘的禱告,看他們聚會的精神,真的很感動,所以,雖然靈恩會整天的勞累,半夜再參加他們三小時的聚會,也是很值得。

星期一上午,大部分半夜聚會的信徒都已回去上班,留有二位青年在清理靈恩會睡過的寢具;原來他們從福清來到倫敦已找到工作;就在教會附近,星期一休假,所以,他們心存感恩,自動幫忙教會的工作。



 

鴨洲教會


英國的教會,除了倫敦教會之外,其他七處教會都與鴨洲教會有密切關係,在此,值得一提。

鴨洲教會就在鴨洲這個小島上,位在香港北邊的最小離島──沙頭角(香港新界與中國大陸交界處的城市)以東,吉澳島以西,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形狹長,形狀如半浮於水面的鴨,故名為鴨洲。原為無人島,後來島上居民曾有一千多人,都是真耶穌教會信徒,其發展過程非常奇妙,甚至成為今日英國福音工作的橋頭堡。

1928年真耶穌教會福音傳到馬來西亞不久,同年就有一位丘瑪利亞執事從馬來西亞到香港九龍傳福音。1934年丘瑪利亞、丘磯法兩位執事到新界傳福音,神蹟隨著,1938年就成立了沙頭角教會。

當時的信徒可說是社會上可憐的人,以船為家,居無定所。現今在英國的信徒回憶早年的生活,就曾有人小時候有落海的經驗,但蒙神眷顧、化險為夷。捕魚為生的日子,三餐只夠溫飽,若再有病痛就沒錢看醫生了。

當時福音傳到沙頭角,他們所捕獲的魚主要也是拿到沙頭角賣。遇到病痛,走投無路,聽到福音,他們就相信,神也憐愛這群人,因此神蹟隨著。而他們感念主恩,平時在海上工作生活,安息日就會到沙頭角聚會敬拜神,教會就這樣成立。

1949年中共統治中國,當時的政策反對宗教信仰,成立才十一年的沙頭角教會聚會受到影響,只好另覓他處。但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神的意念非同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非同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賽五十五8-9),在人看來是對教會不利的事,卻是成就將來的美事。

信徒發現他們生活、工作的海域有一座無人島,島上無水無電,他們偶而會到島上休息,為了聚會自由,大家決議在島上蓋會堂,因此,1952年就成立了鴨洲教會。平時無人居住,但安息日信徒就從各地開船而來,有數十艘停靠岸邊,蔚為奇觀。他們本居無定所,但因每個安息日都來聚會,漸漸地,就在島上蓋了簡便的住所。

人越聚越多,都是信徒,大家和睦相處,不像附近島嶼的居民,賭博、喝酒、打架,所以,香港政府對鴨洲島民的印象很好,常主動關懷協助。1953年,也就是教會成立的隔年,就設立了鴨洲漁民子弟學校;1960年引水入島,之前,他們都需要開船到附近取水,可見他們生活的清苦。

1961年政府蓋了四座兩層高的水泥屋,他們的生活也漸有改善。有人以為他們的背後有高層官員撐腰,其實他們的背後就是有天上的真神在眷顧,而他們也聽主的話,表現不錯,才得政府的歡心。



 

漁民移民


1960年有首批三位青年離開鴨洲,到英國餐廳工作,因當時香港為英國統治,到英國很方便。而且,捕魚的生活困苦,魚獲量又漸少,而到英國工作待遇較好,所以,以後就有許多青年陸續離鄉背井,到遙遠的英國工作。當時的青年非常辛苦,語言不通,為了家人,只好日以繼夜在餐館的廚房工作,很少出門。

工作穩定了,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改善,他們就攜家帶眷移民到英國。進而開了外賣店,當了小老闆,賣華人特有的炒飯、炒麵……,而當地人又喜歡吃,因此很多生意都不錯,也賺了一些錢,但是常常要工作到半夜超過十二點。

移民的路很辛苦,雖然改善了生活,但卻缺少了那根本的,就是真正的信仰,和與神的關係。以前在鴨洲,教會就在島上,生活與信仰結合在一起,而今,信仰不知跑到哪裡去了,沒有教會、沒有人牧養。但工作再忙,總是有休息的時候,閒暇時不會讀經、禱告、家庭聚會,只好相邀打牌,消磨時間,這樣下去,不只是靈性出了問題,生活因賭博也會出問題。

神說:「因無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我必從萬民中領出牠們,從各國內聚集牠們,引導牠們歸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邊、境內一切可居之處──牧養牠們。」(結三十四5-13),這段聖經應驗在他們身上。



 

紐卡素(Newcastle)教會──英國第一間教會


Newcastle是英國中北部的大城市,1972年聯總希望從台灣到德國進修的蕭時雄弟兄(台北教會蕭榮光執事)回台之前,能探訪英國同靈,同年8月他到Newcastle與鄧保羅執事及十多位同靈座談,並勉勵守安息日,感謝主,後來他們就開始家庭聚會;不久,同年11月12日就在Newcastle附近,車程約半小時的城市山打崙(Sunderland)成立祈禱所。

再過幾年,他們就在Newcastle買下其他教會的一座副堂,1976年7月12日舉行獻堂禮,成立英國第一間真耶穌教會,也是歐洲第一間真耶穌教會;當時,參加獻堂的人數有四百多名,那次有七十多名受洗。

這次的獻堂對整體英國福音的工作有指標性的作用,猶如號角吹響,信徒被吹醒,所以,分散全英國南北各地的信徒也紛紛起來成立教會。1979年成立愛丁堡教會、山打崙教會,1981年成立澳魯景教會,1983年成立倫敦教會,1984年里斯特教會,1989年成立樸茨茅斯教會。



 

愛丁堡教會


愛丁堡(Edinburgh)是蘇格蘭的大城市,也是世界知名的古老城市。所以,鴨洲信徒早期也有很多人移民,但為了生活,忙於工作,疏於聚會。直到1973年,石二妹姊妹(石非比執事)的丈夫離世,他們於1966年就移民此地,為生活打拚。

工作穩定後,想不到丈夫卻離世,希望幻滅,又留下三個幼兒及肚子裡的胎兒,三十歲左右的年紀,怎能經得起這樣的打擊,憂傷、灰心、絕望。當時,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女執事來此探望她的女兒,知道非比執事的景況就安慰她,並勉勵要家庭聚會,於是就從她家開始聚會。

感謝主!藉家庭聚會得到安慰,聚會人數也有二十幾位,原本此地有一百多位信徒,從此,信仰有落腳的地方;信仰覺醒,信徒聚會越來越多。本來,曾與其他教會合併聚會,但因教義、道理不同,又無法放心用靈言禱告,於是就分開。此時,大家更覺得需要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會堂。

後來購得一棟兩層高樓連接一大副堂,經過整修之後,1979年5月7日獻堂,成立教會。有四百多人參加,20人受洗。

教會成立時,信徒有二百多位,獻堂禮後,信徒不斷增加;1983年又購得在當地相當著名的百年老教堂。1990年改建完成並獻堂。如此,在愛丁堡我們就有二間會堂,1994年就分為二間教會,原先的教會就稱為迦福園(Gifford Park)教會,新設的地標明顯,就稱為愛丁堡教會。

而今,信徒人數,在迦福園教會有二百多名,愛丁堡教會有三百多名,總共在愛丁堡城市我們約有六百名信徒。



 

澳魯景(Elgin)教會


Elgin位於愛丁堡北方開車約四小時。當地的華人很少,我們卻有約一百位的信徒,在那裡熱心愛主。

石天送弟兄1962年就到英國,1967年到Elgin,那年27歲就開了餐館當老闆。因沒有教會、無人牧養,又不會讀經、禱告,有空就打牌,又邀請軟弱的信徒一起打牌,如同彼得邀請門徒捕魚去。

但感謝主,妻子是特地回故鄉娶來的,而妻子婚前就被按立為女執事,所以,長期沒有聚會,讓她很掛心。1976年,得知Newcastle要獻堂,她就與幾位姊妹前往參加。回來之後,大發熱心,排除困難,家庭聚會,1977年成立祈禱所。

然而,聚會的只有姊妹,弟兄已打牌習慣,不願聚會,甚至一邊在聚會,另一邊在打牌。而姊妹也不灰心,聚會時常常唱讚美詩307首「回來罷」!聽在弟兄耳中,心酸酸的,但也沒有禁止她們不要唱。時候到,1978年天送弟兄一場車禍,化險為夷,終於醒悟過來,開始參加聚會而不再打牌。

不久,英國在1978年第一次組團到台灣訪問,在神學院也住了一段時間和上課,這次對英國同靈及整體教會有很大的造就,石弟兄也在其中。以後,英國同靈也有好幾次與台灣交流,所以,英國教會今天的發展,台灣也幫忙很多,主內一家,不分彼此。

由於石弟兄的回頭,其他的弟兄也紛紛回頭,1981年就成立了教會,是目前真耶穌教會全球最北方的教會。

而石弟兄的生活、工作已深入當地的社會,他認識了一位五旬節會的牧師,牧師說:「本地有一位熱心的基督徒是地主,只要是建會堂,他就會奉獻土地,我們教會的土地就是他奉獻的。」石弟兄就很高興去找那地主,然而地主已死,找到了他的兒子,說:「我不像我父親把土地全部奉獻,但可以很便宜的賣給教會。」就這樣用一萬英磅買了半畝地,後來蓋了會堂,就在那五旬節會的隔壁。1985年獻堂,甚至當地的報紙都報導。

今日,在陳呂底亞執事餐館的地下室,就是教會早期聚會的地方,仍保留當時的許多文物,見證教會發展的歷史,讓下一代信仰得以傳承,真是用心良苦。

有一天下午,我們去訪問信徒所經營的外賣店,看到教會負責人的老闆在每分外賣的餐盒再附上教會的傳單,因為再過不久,教會就要舉開類似台灣的福音茶會,可見,他們不只是保守信仰,也積極的將真道傳給當地的當地人,因有許多當地人對主耶穌、對聖經已失去信心。



 

樸茨茅斯(Portsmouth)教會


Portsmouth位於英國的南端,是重要的港口,人口眾多,甚至有華人物品的專賣店。

1971年開始有信徒,1977年第一次家庭聚會約有二十名。1978年在廖馬可執事的外賣店成立祈禱所,1985年購得現有會堂,整修之後,1989年獻堂,成立教會,現有信徒約一百名。

2009年9月4-12日,我與內人在此將近二星期的時間,有兩位姊妹負責接待的工作,她倆是親姊妹。妹妹1972年移民此地,靈性也曾軟弱,1977年有了聚會之後,開始熱心,現已退休。而外賣店租給中國同靈,住家就在教會附近,夫妻同心關心教會。姊姊1975年移民,原本尚未信主,經妹妹介紹之後,1985年信主,雖然先生反對,但是她仍帶領五個孩子在教會長大。

2000年先生病了,帶領他信主受洗,在病中常陪丈夫唱145首「倚靠耶穌」──「倚靠耶穌在世間,到老離世即歸天,與主同在好無比,只靠耶穌此就是。」後來先生雖然離世了,但想到他能信主,有天國盼望,得到很大安慰。孩子也長大了,一方面關心孩子的信仰,另一方面與妹妹一起事奉神。



 

英國的福音工作


1.本地當地人

1853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Yorkshire)的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離開英國,經過了約半年的時間到達中國,為的是要將耶穌及聖經介紹給中國人認識,因而創辦了中國內地會,後來死在中國。

透過戴德生知道近代幾百年來,英國有許多熱心愛主的人,所以在英國也到處可以看到有幾百年歷史的大教堂。但是近代幾十年來,當地人的信仰起了很大的變化,受到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的衝擊,很多年輕人不再上教堂,所以有許多教堂無法維持(因奉獻不夠開銷),只好收門票開放為觀光古蹟,甚至賣為餐館、賭場,


2.我們的信徒

保羅說:「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

捕魚的無學小民,曾經迷失在社會的洪流之中,被主的靈喚醒、被主的愛激勵,如今,卻肩負起向紳士的英國人傳福音的使命。

由內而外,先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如今,很多迷羊歸圈,又帶領同是移民的親朋好友歸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十幾年來,英國的福音工作繼續發展。2009年10月17日我在Newcastle教會安息日領會,看到會堂坐滿了人,猶如靈恩會,超過五百人以上,這是英國第一間教會,福音歷久不衰。

在山打崙教會三天的靈恩佈道會,有幾位當地人來參加佈道會,有一個在英國長大的青年,帶領他的外國朋友,那人竟然表示他信不下聖經;石約瑟傳道的妹妹帶領她外賣店的幾位員工(外國婦女)來參加,以前,在台灣所看到的國外女子很多是向人傳福音的基督徒。而今,我們竟向她們傳福音,而她們也看到神的作為,因她們的老闆娘佈道會之前生病很嚴重,後來竟康復得很快,所以老闆娘一邀請,她們就來看來聽。

早期,英國當地人猶如施洗約翰,而今,面對社會的大衝擊,若不被聖靈充滿,不熟練仁義的道理,信仰是無法站立的。感謝主!真耶穌教會具備這個條件,所以,有使命,也必有能力把真理、聖靈回傳給當地人,也算是回饋百年前他們對華人的貢獻。


3.福音的工人

1976年英國第一間教會成立時,尚未有專職的傳道;後來,神感動從香港到英國留學的徐西門執事獻身,1978年他從台灣神學院畢業後,就回到英國牧養教會,教會剛萌芽,從南邊的Portsmouth到北邊的Elgin,可以想見當時的艱辛。

感謝主!徐執事雖然功成身退,留在愛丁堡;如今,英國有五位傳道、一位志工傳道、一位即將畢業的神學生,又將招募一位神學生。也有一位青年告訴我:他準備將來當傳道。

目前,他們除了牧養英國本土的教會以外,也常協助國外的聖工:每位傳道每年約有一、二個月的時間在國外,範圍包括愛爾蘭共和國(首府都柏林聚會點人數約70人)、俄羅斯的莫斯科(信徒約一百人,2009年8月買了會堂)、荷蘭、比利時、德國,以及非洲(約二十個國家有真耶穌教會)。若不是被主的愛激勵,何必這麼辛苦常常到生活落後的非洲工作呢?

所以,藉著傳道的工作可以知道他們觸摸到神,而傳道僅是代表多數的青年,猶如在倫敦半夜聚會的中國同靈,多是二、三十歲的青年。反觀英國當地的青年,體會不到信仰與自己生命的關係,迷失在社會洪流之中。也因此,我們更看到了教會的希望及使命。


參考書目

1.史蒂亞著,戴德生──《摯愛中華》,香港:福音證主協會出版

2.《鴨洲教會57週年紀念特刊》,2009出版。

3.《英國教會傳教25週年紀念特刊》,2001出版。






文章標籤:  #羅真聲  #394期  #海外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