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主掌我舵(上)

撰文/謝順道|聖靈月刊383期-2009.08|主題/分享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我們大家所敬愛的林從道長老(添福先生),1919年6月出生於台北市。2009年4月16日清晨蒙主恩召,歸回樂園安息,享年91歲。5月3日下午2時,在台北教會舉行追思禮拜。

六樓大會堂的席位,專為長榮集團與淡江大學而設。在座有長榮集團總裁張夫人,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航太公司、長榮空櫥公司、長榮國際公司等,各單位主管,以及淡江大學校長、「淡江菁英金鷹獎」得獎校友等,人才濟濟。

本會的同靈,則除了來自台灣各地教會之外,也有從美國、紐西蘭、澳洲、日本等各國,千里迢迢趕來赴會的。與會者眾多,從地下室至六樓大會堂,各樓都擠滿了人,總數大約一千人。由此可見,林長老確實是社會上各界名人,以及海內外各地同靈所敬仰的長輩。

林長老的一生有許多嘉言懿行,值得我們永遠懷念,並做我們終身效法的榜樣。茲誌其中數項於下:



 
一、成功者的典範

林長老是一位成功者,無論就家庭建設,或教育事業,或信仰生活而言,他都堪稱為毫無瑕疵的成功者。


1.他是家庭建設的成功者

有些企業家雖然事業經營成功,成為社會上的名人,卻因為無暇照顧家人,致使家庭破碎,令人惋惜。

林長老既要經營教育事業,又要協助台灣總會與各地教會的聖工,夜以繼日地忙碌,卻能將家庭、事業和聖工等,調配得很恰當,而始終保持平衡。因此,不但事業和聖工都進行順利,並且不忘撥冗培養家人的親情。

林長老運用神賜給他的智慧,如此努力經營的果效是: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信心都很單純,品德也都甚好;職是之故,他的兒女都能蒙神喜悅,並得眾同靈的敬重,乃是意料中的美事。

尤其是林長老和長老娘,夫婦恩愛情深,終身如新婚;凡事互相信任,彼此幫助,家庭溫馨。更可貴的是,他們都知道「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一二七3),並知道該如何照著主的聖言教導他們(弗六4),使他們從小就習慣於走在主的道上(箴二十二6)。

依據聖經的教訓,丈夫當盡的本分是,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甚至甘心為妻子捨己;妻子當盡的本分是,凡事順從丈夫,如同教會順服基督(弗五22-25、28-29、33);兒女當盡的本分是,在主裡聽從父母;父母當盡的本分則是,照著主的教訓養育兒女(弗六1-4)。任何一個家庭的成員,若都能如此各盡本分,彼此切實相愛,家庭和樂,便是基督化的家庭。而林長老夫婦同心經營成功的家庭,便是這種基督化家庭的典型。


2.他是教育事業的成功者

林長老所參與的事業,原先是航業。日據時代,他曾任職於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也曾在台灣海員養成所擔任過海員訓練隊的教官。台灣光復後,曾任台灣航業公司船長、行政院漁管處副處長兼總船長,並經營漁業公司。後來接受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之邀請,擔任長榮海運公司顧問多年。

1950年代,林長老和他的家人曾經住過羅東,二樓是他的住家,樓下便是會堂。有一次我受總會差派,前往羅東教會去工作。某日,林長老帶我去參觀他的書房,書桌上有一艘模型船,室內的裝潢宛如船艙。林長老說:「這是仿照船長室設計的,室內的一切陳設品和結構,都與船長室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林長老多麼懷念既往航海生活的日子!

林長老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曾輔佐創立淡江英專,並促成英專升格為文理學院,再升格為大學。1962年擔任淡江文理學院董事會常務董事,1979年擔任淡江大學第一屆董事長。為鼓勵校友獻身於國家、造福社會、回饋母校而計,任內曾創設校友至高榮譽的「淡江菁英金鷹獎」,每年選出傑出校友,獎勵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目前世界各地已有171名校友獲此榮譽。

愛海愛船的熱忱,豐富了林長老的生命和思想。因此,在淡江大學創設全國首座「海事博物館」,並且不惜將他一生所珍藏,極其名貴的各國模型船,全部慷慨捐贈,讓沒有圍牆的校園更添自由開放之風,由教學研究而推廣至社會教育及社會服務。淡大學生活動中心旁的「鳳凰池」,以及商管大樓前的「福園」亦為他所捐贈。

如今,林長老已經走了。但他為淡江大學所付出的心血和捐贈,卻將永遠長存。淡江大學之所以能造就不少菁英,造福人群,奠定今日的社會地位,林長老的豐功不可沒。


3.他是信仰生活的成功者

雅各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一22)。《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但是你們不要欺騙自己,以為只要聽道就夠了;相反地,你們必須行道。」這就是說,誰都知道基督徒必須行道(太七21;羅二13),也知道行道必蒙福(約十三17);因此,若有人以為只要聽道就夠了,那便是欺騙自己的想法。

林長老當然明白這項真理,因為對他來說,信仰乃是一種愛神和愛人的生活(太二十二37-40),而不是以熟悉教條為誇耀的(羅二17-23)。事實告訴我們,無論在聖工上或在生活上,他所呈現出來的都是有生命的信心之活見證(雅二26),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就聖工而言,林長老是東山區(以後分為東南區、東北區)和西山區首任的區負責。為了巡牧並開拓,他經常出入東、西部山區,卻不畏交通不便,路途坎坷;爬山越嶺,走一趟要費幾小時,甚至10小時,並不足為奇。

後來林長老轉任北區區負責,而東山區和西山區區負責則改由蔡牧夫執事接任。林長老不但是北區首任的區負責,而且是任期最久的區負責──前後共歷二十年;任內既要策劃區內的各項聖工,還要巡牧各地教會。

北區教會今日的興旺,固然是歷屆的區負責與區內各地教會聖工人員共同努力的積效;但林長老既往盡其職責,為北區眾教會所付出的愛心和辛苦,卻是令人深受感動,沒齒不忘的。除此之外,林長老又一直連任台灣總會負責人,以及國際聯合總會負責人等要職,終日忙碌,備嘗艱苦。

就信仰生活來說,林長老的美德更是多得不可勝數。茲僅舉出其中幾點如下:

第一、林長老明白在教導兒女的事上,「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凡事以身作則,使兒女們從小耳濡目染,養成了和藹可親的人格。今日他的兒女之所以有單純的信心、善良的品德、優雅的氣質,乃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要常常喜樂」(帖前五16)。林長老實踐了這個教訓,一生一世,心裡時常充滿喜樂。無論出現在甚麼場所,人未到,他的笑聲總是先到;直到人走了,他的笑聲還留在那裡。他開懷的笑聲與可親的笑容成為他獨特的標幟,留給人深刻的印象。因此,原住民同靈都稱他為「喜樂長老」,時至今日,他們依然深深地懷念著他。

第三、正因林長老的人生觀是如此樂觀,所以對人總說鼓勵的話,使人重新振作,邁步走向光明的未來。也因為如此樂觀,所以在病中肉體雖然受盡煎熬,卻不但未曾發出一句怨言,反而一直關懷周遭的人。置身於患難中,他之所以能如此堅強,滿心喜樂,乃因他明白「在苦難中要忍耐,但忍耐也要成功。」的緣故(雅一2-4)。

第四、《雅各書》第二章14至16節那段經文,林長老不但永遠銘記於心,而且隨時付諸行動。他知道,對一個貧窮的人說萬句安慰的話,不如給予一些生活上的幫助。舉例說,數十年前山地的衛生和醫療設備都甚差,生活也極為困苦。因此,林長老每次去巡牧原住民的教會,都會攜帶很多醫療藥品、維他命等,去供應他們。在政府尚未實施全民健保的時代,那些藥品都是他們所需要的。

第五、更可貴的是,林長老明白「給予原住民同靈魚吃」,並非長遠之計;惟有「教導他們如何捕魚」,才是一勞永逸之良策。於是帶了幾個會裁縫和烹飪的姊妹去教導她們,使她們學會了裁縫和烹飪的工夫;此外,又帶著農業專家去輔導他們,使他們學會了耕種五穀,以及各種水果的技巧。之後,蒙神賜福,東山區和西山區的同靈便漸漸富裕起來,生活品質也大獲改善了。

第六、早在20年前,林長老已經看出社會上的老人問題。於是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使老有所養」的理念,向台灣總會提出「設置埔里基督仁愛之家」之建議與規劃。1996年,這個構想終於實現。除此之外,每逢農曆過年的時候,他都會偕同家人前往彰化縣「崙尾仁愛安老院」(1963年設立),與院內老人一同聚會敬拜神。聚會後,邀請老人共享過年愛餐,並贈送紅包和禮物給每一位老人,使他們滿心喜樂和感謝。

第七、聖徒每月或每年,收益的十分之一是「神之物」,必須「全然送入倉庫,使神家有糧」,乃是我們當盡的本分(瑪三8-10;太二十三23)。林長老當然知道,所以他向來都實行「什一奉獻」,而從未間斷。除此之外,每逢教會要建築新會堂時,他也樂意奉獻崇拜聚會用的椅子;諸如台灣、日本、新加坡、美國等,海內外好多會堂的椅子,都是他所奉獻的。

第八、1995年1月,林長老第一次中風。蒙主憐憫,垂聽各地眾同靈的代禱,不到兩個星期就復原,令美國的醫生嘖嘖稱奇,視為神蹟。2000年10月,第二次中風。這次比第一次更嚴重,幾度在生死間徘徊。兩個月後出院,卻無法站立、坐正、言語、吞嚥,視線不能集中,思考記憶力弱……。

然而,林長老並沒有失去信心和盼望,意志力相當堅強。他每天的功課是,學習起立、坐下、拉滑輪、扶床緣彎腰。神回報他的努力,使他日日進步,恢復了嚥食能力,視線也恢復正常,並且可以坐正了。更奇妙的是,神幫助他恢復了書寫的能力。由他留下來的筆記本可以看到,一開始是筆觸顫抖、疊成一坨,不成字形的字,而進步到筆劃清晰、字跡工整的文字;並且不只是一篇,而是十幾本,寫的全是經文。

林長老與病痛戰鬥這個過程顯示,他確實堪稱為「生命的鬥士」,令人欽佩;並不是因為怕死,而是因為熱愛生命。「活著是一種責任,為家庭、教會、社會應該負起的責任;只要責任完成,隨時都可以死而無憾!」這是林長老用盡一生的歲月,對生存的意義所要作的詮釋。

正如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所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腓一23-24)。惟有明白自己的使命,並且終身為完成使命而生存,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九、苦難並沒有擊倒林長老,也沒有讓他對信仰產生懷疑,反而令他與神更親密。每天早晨七點半起床,家人就播放讚美詩,使頌讚和感恩的歌聲彌漫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梳洗過後就晨禱,禱告內容充滿了讚美和感謝;除了為興旺福音禱告之外,也為出門在外的傳道者代禱,求神使他們出入平安,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晚上由家人唸一段經文,林長老就逐字寫下來;寫完,再一起禱告,然後就寢。每天都是如此。回來探望林長老的子女、媳婦、孫子等,都有這樣的讀經機會,而從其中學到了林長老渴慕神話語的精神。林長老素常的處世、信心、靈修、事奉等,長久以來都是家人學習的榜樣。沒想到在病痛中,他仍然是他們要效法的模範。

如今,林長老已經完成他的責任,安息於主的懷裡。但他所留下來的許多教訓,以及敬神愛人的美德,卻將永遠銘記在他子子孫孫的心裡,照耀他們的未來!

第十、17歲那一年,林長老在真耶穌教會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加三27)。2009年4月16日清晨安息,享年91歲。前後共歷74年的信仰生活,必然遭遇了不少試探和試煉;但蒙主保守,他都逐一過關,堅持起初確實的信心。

尤其是晚年重度中風,對他或家屬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林長老處身在那不尋常的火煉中,靠著來自上頭的力量,竟然能存得住他自己的信仰工程,顯示了那工程誠然是用金銀寶石所建造,而經得起任何考驗的(腓四13;林前三11-14)。

林長老的房間貼著他病中最喜歡的經文: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

他們奔跑,卻不困倦;

行走,卻不疲乏。

──以賽亞書四十章31節

由此可知,林長老在病中雖然受盡了煎熬,但心靈上卻仍舊充滿了喜樂和平安。身體安康時,他是喜樂長老;身體不適時,他依然是喜樂長老。無論遭遇任何事,處身任何境地,他都是永遠不變的喜樂長老。正因如此,所以肉身雖然失去了自由,靈性卻如鷹展翅上騰,飛翔於無邊無際的天空,逍遙自在;四肢雖然無力,器官雖然老化,靈命卻日益強壯,終日奔跑也不困倦。(待續)

參考資料:陳豐美姊妹的大作〈林從道長老生平略歷〉






文章標籤:  #謝順道  #383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