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上好的福分

撰文/淥杳|聖靈月刊383期-2009.08|主題/分享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猶記得小時候,爸媽為了養活我們六個孩子,他們總是忙於工作。加上附近沒有教會,要到最近的教會還須搭公車約二十分鐘,然後再步行十分鐘,真所謂千里迢迢。在物質缺乏、交通不便利的年代裡,聚會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時對教會的感覺,只是一處陌生而遙遠的地方,更談不上成為什麼倚靠的力量。

在六○年代,大部分的家庭經濟環境都不好,要上幼稚園也是有中上的經濟才能負擔得起,於是學前教育的時光,就轉移到跟著大人們忙裡忙外的。當時的家長們都將客廳當工廠,全家投入手工業,不論家中老小,個個卯足了勁極力衝刺,分工合作,賺取微薄的工資,貼補家用。

雖然小童工邊玩邊聽指示跟著做,對於大人來說倒也是多少派得上用場,諸如用強力膠糊皮子、轉毛線、磁鐵貼音符、包裝餅乾糖果……,我們都做過。原本童年就可能和一般的小孩一樣在瑣碎重複的加工過程度過的,沒想到在我國小二年級的時候,這種生活模式有了重大的改變,那就是我們租屋附近來了一戶同是我們真耶穌教會的信徒。

自從張姊姊一家人與我們比鄰而居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聚會是很重要的,並不是像我們以前遇到過年或是靈恩會才要去。透過張伯父伯母的身教,我們對神、對教會弟兄姊妹模糊的印象,似乎有著漸漸對焦的機會。

張伯父是幫人送米的夥計,以往每日所用的米,都是請米店送來家裡或是到米店去糴的。因為爸爸的工作不穩定,家裡的環境實在捉襟見肘,常常月初領錢,月中就已經用罊了。

媽媽每次都等到米缸見底之後,才叫我到隔壁去跟張伯父說要幾斤米,我依稀記得媽媽拿不出錢,腆靦說著要賒帳那番窘困的模樣……,而每次張伯父總是汗流浹背的將身上所馱的米倒進米缸裡,不因我們欠債而讓我們的肚子餓著。

米缸的米甚至比媽媽原本叫的米數量還多,其中多的部分是張伯伯幫我們補上的。張伯伯氣喘呼呼的佯推著有許多家還等著他送米,隨意記帳讓媽媽簽名後,技巧的迴避收不到錢的窘境,然後快速的騎上腳踏車離開……。

而張伯母對我們的好也是不遑多讓:她總是藉著各種名目帶著我們愛吃的爆米香、麥芽糖、炸年糕到家中轉轉,甚至她家中小孩穿不下的衣服送給我們,仔細一看雖說是舊衣但是保養縫補得宜,讓我們都捨不得穿呢!

張伯母停留的時間與媽媽話家常,順道將上星期傳道所說的講道內容重點摘述一遍,其中我們最喜愛聽蒙恩見證了,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媽媽常說我們欠張伯伯一家人的恩情實在太多,不知哪年才能還的了?只求耶穌能幫我們回報了!接著耳提面命地要我們認真讀書、做個有用的人,我也聽話的考到了全班第二名,還因此獲得一個張姊姊已經不玩的塑膠洋娃娃。

以前洋娃娃的眼睛是用畫的,而這個洋娃娃它的眼睛是會隨著躺下而閉上,起來又會張開的那一種,那是我長那麼大一直夢寐以求的玩具呢!真是愛不釋手。當時因為大家的物質環境普遍都不好,雖是舊衣舊物,仍然分外珍惜,成為那段苦澀歲月中重要的支持力量。

已升上國二的張姊姊,因為自己也要參加初級班聚會,與我們情同手足的她願意在每個星期日和張哥哥帶我們去參加兒童聚會。當時的宗教教育聚會都是安排在星期日的早上,不像現在因應現代人忙碌生活步調,於是都將兒聚排在安息日的下午。

有了可以忙裡偷閒的時光,不用一直趕加工,我們這一群小蘿蔔頭可樂了,還可以搭公車到教會聽好聽的故事、學唱詩、剪剪貼貼、塗塗畫畫的,還有可以和教會的小朋友玩遊戲……等等,真的好開心哦!我們苦苦央求媽媽讓我們可以每個星期都能去聚會,我們想要獲得有著個人榮譽感的「全勤獎」,想要將老師所設計的葡萄樹都貼滿出席的果子,因為老師說主耶穌喜歡每個小朋友快樂的唱詩、到教會敬拜祂。

媽媽最終拗不過我們,就勉強答應,但有一個附帶條件就是我們自己賺取車費及感恩奉獻金,也就是要我們有空時要更認真做手工,不可以有邊玩邊做這種不負責任的心態。此種訓練造就我們認真、刻苦耐勞的性格,大家都迫不及待星期日的來臨,饑渴慕義的心是那麼單純與熱切!

幾次跟張姊姊張哥哥搭車下來,我也觀察到如何買車票、到哪一站下車、之後要往哪條路步行到教會……,這都難不倒我。唯一讓我不知所措的情形是我那年僅五歲的小妹,她常常走沒多久就說腳痠,最後索性就賴在地上不走了,甚至哇哇大哭……。

路人異樣的眼光惹得我心浮氣躁的直想揍她,而張姊姊見狀總是很有耐心的背起小妹,緩步的哼唱兒童詩歌,張哥哥會在旁邊逗弄小妹,原本哭哭啼啼的小妹,說也奇怪就安撫下來,有時破涕為笑,有時還睡著了,真的好神奇哦!我們更佩服張姊姊張哥哥了。

就這樣我們接受了正規宗教教育的薰陶,對於《聖經》人物──亞伯拉罕、摩西、約伯、大衛、約拿、路得、以斯帖……等等我們都耳熟能詳,豐富了我們的童年生活,自小更以此為人生學習的標竿。生活當中不再只有跳格子、騎馬打仗、史豔文、苦海女神龍相伴。

我們也在其中接觸到各種樂器,比如風琴、鋼琴、響板、三角鐵,在輕鬆的學習下,還略略學會一些彈奏的技巧,殊不知日後都成為我當兒聚教員一個重要的才能,而且有助於日後專科學校音樂選修科目,能輕而易舉辨識各種曲調。宗教教育的教導是多元的,並不亞於幼稚園教育,我們是多麼幸運的一群啊,有神的看顧及人的慈愛相伴!

主內張伯伯一家人,就像是神所派來幫補我們、扶持我們的弟兄姊妹,他們奉獻時間、金錢與愛心,像在土地撒種般辛勤努力灌溉,呵護我們家中幾株的幼苗,雖然當時並不知是否會被鳥啄,或是被屬世的蔓荊遮住,不見得有開花結果的一天,但就是靠神感動他們願意付出與分享,使原本不起眼的我們,有了新妝的樣式,讓我們看起來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啊!

看看我們家中的景況,所有的成員都保守在主裡,個個愛惜自己的羽毛,努力從事聖工,在經濟上也能自給自足,謹遵主命……。想想,這一切若不是神巧妙的安排,怎能如此美善與周延呢?畢竟與我們處境相仿的鄰人與同學,在當時就有許多人可能迫於經濟的壓力,早早就輟學,甚至被花花世界給迷惑,喪失自我的也大有人在,遑論其他!如今回想起來只有更加感謝了。

後來張伯父一家人搬至南部,他們也同樣深耕當地,輾轉聽爸媽說起張伯父已被立執事,張伯母依然關心教會中弱勢的弟兄姊妹,張姊姊遠嫁至海外,張哥哥當了傳道……。我知道張伯父一家人是明智的,選擇最好的福分「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羅二7)。






文章標籤:  #淥杳  #383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