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

搜尋&分類

至死忠心的士每拿教會

撰文/恩沛|聖靈月刊389期-2010.02|主題/神是罪人的朋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一.前言

在《啟示錄》中,主耶穌吩咐祂的僕人約翰,寫信給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其中第二封信是寫給士每拿教會。士每拿是僅次於以弗所的第二大港口,有馳名的競技場、圖書館、公共劇院。士每拿有戴安娜女神的廟,而且他們熱衷推動皇帝崇拜,視君王為神,因此建立一座皇帝提比留斯(Tiberius,14-37)的廟。

基督徒身處其中,若要持守信仰,難免會遭受迫害。「士每拿」的希臘文為,意思是「沒藥」。這一種藥材,壓榨後會發出香氣;表明教會將遭受困苦、逼迫,在神面前會散發馨香之氣。

經云:「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士每拿教會雖然遭受逼迫,卻能對神至死忠心,因而得到主耶穌的讚美。在七個教會中,只有士每拿與非拉鐵非教會是沒有被主責備的教會。為何士每拿教會能成為主所喜悅的模範教會?這對今日的教會有何值得效法的地方?以下擬根據《啟示錄》第二章的經文探討士每拿教會。



 
二.主耶穌的屬性

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啟二8)。

這封信的受信者是士每拿教會的使者。「使者」的希臘文為,意思是「使臣、報信的、差役」。他可以指人類的使者,例如施洗約翰是神的使者(太十一10);他也可以指靈界的使者,包括天使(啟一1)、耶穌(啟十八1)或魔鬼(啟九11)。這裡「使者」是指教會的聖職人員,藉由他們傳達信息給眾教會的信徒(啟二7)。

書信中首先提到主耶穌,代表基督在教會應居於首位。這裡主耶穌自稱是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這是描述主的屬性。主是「首先的、末後的」,表示祂是獨一的創造者,是先於世界而存在,世界是祂所創造,世界廢除後祂仍然存在。

祂是自有永有,是永恆的存活者(啟四10),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一8)。主是「死過又活的」,表明祂是生命的主宰,死亡無法拘束祂;祂曾經死亡,又從死裡復活,將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一18)。這對於正在受苦中的士每拿教會,可以得到很大的安慰。

因為最令人害怕的,不是肉體的死亡,而是無法勝過死亡。主耶穌已經勝過死亡,祂在掌管生命。只要我們能信靠主,肉體雖然為主殉道,但靈魂要得著永生;而且末日祂要使我們的身體復活,成為靈體。有主成為依靠,我們必不至於羞愧。



 
三.主耶穌的稱讚

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啟二9)。

主耶穌兩次親自宣告「我知道」,對於正在遭受患難的信徒,將帶來極大的安慰。「患難」指由逼迫所帶來的苦難,「貧窮」指物質上的一無所有,「富足」指屬靈上的富有。士每拿有許多的廟宇,會有祭祀的活動。他們效忠羅馬政權,推動君王崇拜,以皇帝作為神來敬拜,用獻祭來表達對羅馬君王的忠誠。士每拿教會的信徒為了堅守信仰,不參與這些活動,結果被囚禁在監獄裡,這是因信仰而遭受的「患難」。

當時在小亞細亞的環境下,任何人要從事商業活動,須要加入商業公會。因為公會的活動在廟宇中舉行,因而在宴飲中,常常導致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違反《使徒行傳》第十五章的規定。所以他們為了維護信仰,不願意加入公會,因而導致物質上的「貧窮」。

但他們積極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雖因逼迫、患難而暫時憂愁,當能夠從大患難出來,成為得勝者,就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因為在神的眼中,靈性的富足是勝過物質的豐裕(提前六11-12;雅二5;彼前一6-7)。

有些猶太人居住在士每拿,擁有公民的身分,他們敵視基督徒,聯合地方官員迫害基督徒,甚至有信徒因而殉道。例如使徒後期的教父坡旅甲(Polycarp,約69-156),他因拒絕承認凱撒是主,在安息日時,被猶太人與異教徒用火燒死。

出於神的人,必聽從神的話。從肉體上而言,猶太人是神的選民,但他們不認識耶穌是彌賽亞,所以想要殺耶穌。耶穌說他們是出於魔鬼,因魔鬼從起初是殺人的,是說謊的,是不守真理的(約八40-44)。

後來猶太人不但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對於傳揚福音的門徒,他們也滿心嫉妒,加以毀謗(徒十三27、45),將信徒關入監牢,甚至加以殺害。可見外表的猶太人,不是真猶太人;惟有相信耶穌的人,才是屬靈的真猶太人(羅二28-29)。

「撒但一會」的人,「撒但」的希臘文為,意思是「毀謗者、控告者」;而「會」的希臘文為,意思是「會堂、會眾」;所以「撒但一會」是指撒但的會堂或會眾。

原先是供神的選民崇拜的猶太會堂,現在竟然成為撒但的會堂,因猶太人要聚集殺害基督徒;原先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神的兒女,現在竟然成為撒但的兒女,因他們要毀謗耶穌,殘害信徒。雖然信徒會因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會保守看顧,神的道卻不被捆綁(提後二9)。



 
四.主耶穌的勉勵

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二10)。

主耶穌沒有應許我們不會遭遇苦難,但祂應許會與我們同在(約十六33)。士每拿教會雖然多受逼迫,卻對神至死忠心。主安慰他們,雖然會遭受患難,但不用害怕,主會施恩眷顧與保守。

患難的範圍,是臨到「你們中間幾個人」,並非是全面性的;患難的期間是「十日」,這是象徵性的數字,代表一段可以忍受的期間。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苦過於所能受的,總要為我們開路,並使患難的日子減少,使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太二十四22)。所以在遭遇患難時,心中仍要充滿喜樂,並且要學習忍耐的工夫,使我們能完備,毫無缺欠(雅一2-4)。

患難是神的僕人必須經歷的,只要我們能堅持到底,祂就把生命的冠冕賜給我們。當時一般人在競技場上比賽,得勝者可以獲得冠冕,是用花圈編成,是會朽壞的;但對於至死忠心的信徒,神要賜給生命的冠冕,是不會朽壞的(林前九25)。

初代教會信徒為了信仰,能視死如歸,甘心為主殉道,因他們深知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將得著那生命的冠冕。正如使徒保羅在人生結束前所唱的凱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7-8



 
五.主耶穌的應許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啟二11)。

這封書信是主耶穌和聖靈寫給「士每拿教會」的,但該信結束時卻說向「眾教會」說話;可見就空間而言,該信既是地方性的,也是普世性的,適用於全球各教會。這代表神的話語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能普遍適用於全世界。

而且就時間而言,神的話不會過時;士每拿教會的正面模範,不但適用於當代,也適用在今日的世代。「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耳」的希臘文為,是名詞單數,象徵要徹底和專心的聆聽,因為神的話是超越時間和空間,是人人都應聽從的信息。

主耶穌的應許是要賜給得勝者,而「得勝的」是指屬靈戰爭的得勝者。雖然士每拿教會的信徒信仰遭受迫害,但他們能至死忠心,主耶穌應許要賜給他們的福分,是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第二次的死」是指被扔進燒著硫磺的火湖裡,承受晝夜的痛苦,直到永永遠遠。魔鬼和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是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啟二十10、14,二十一8)。

有時我們與魔鬼爭戰,信仰遭受逼迫,甚至肉體被害死;但在主的眼中,我們仍是得勝者,靈魂要進入新天新地,也就是聖城新耶路撒冷,與基督一同作王,不必受第二次死的害(啟二十一1-7、27)。



 
六.結語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

面對財產的損失,信仰的逼迫,甚至死亡的威脅,為何士每拿教會仍能至死忠心?因為他們知道主是死過又活的,祂必與信徒同在,並會賜給他們生命的冠冕,他們必不受第二次死的毒害。

教父坡旅甲也是一樣,面臨被火燒死的危機,他寧可選擇基督是主,而拒絕承認凱撒是主,因他知道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他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就是靈魂可以進入天國,享受神要賜給他永遠的生命(林後四14-18)。

倘若我們也面對死亡的威脅,究竟要回答凱撒是主,或是基督是主?我們會選擇什麼呢?


參考書目:

1.黃以利沙,《啟示錄的研究》,台中: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2006年6版。

2.曾思瀚,《啟示錄:狂波浪濤唱凱歌》,香港:明道社,2007。






文章標籤:  #恩沛  #389期  #靈修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