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羅馬記遊(三):保羅上告該撒──如何看待屬靈的呼召

撰文/杏仁子|聖靈月刊395期-2010.08|主題/八八快樂 幸福久久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往返競技場的途中,有一排該撒的銅像,就在該撒故宮舊址的廢墟旁。該撒或拿書,或拿劍,種種姿態顯得神情舒坦自若,不像個霸氣的皇帝,倒像個溫文的哲人。看來羅馬人心中永遠的該撒,是允文允武的呢!我還留意到,銅像所鑄的該撒,非常的年輕。這個人,就是當年使徒保羅,執意要上告的羅馬皇帝呀!我與外子特意與該撒合照了幾張。

聖經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保羅見過該撒與否。其實,誰都知上告該撒是保羅的藉口。當時的法體制度多番數次要放保羅自由,但他冥頑不靈像顆石頭般,口口聲聲要上告該撒。這被許多人視為癲狂的藉口背後,有一個,只介於神與保羅之間,無人能理解的屬靈呼召!



 
屬靈體驗確認屬靈的呼召

特殊的屬靈呼召常伴隨特殊的屬靈經驗。原先,保羅服事的熱情全在他的猶太族人身上。他的能力,他的口才,他所行的神蹟奇事,雖能駁倒猶太人,卻得不到他們的心。一腔熱血被當成人渣般的被唾棄。他氣得跺腳,去了塵土(徒十三44-51),誓言要往外邦沒人傳過的地方去傳基督的名。漸漸地,他看出神對他的揀選與呼召,真的是在那遙遠的外邦。正如主在他初受洗回到耶路撒冷見的異象中所言(徒二十二17-21)。

往後,他或從特羅亞過到馬其頓(徒十六6-10),或停留哥林多一年六個月(徒十八9-11),都有主的異象明確指示他作工的目的地。他篤定的到這兒到那兒。除了異象的帶領外,事實上,在他的心裡早有一個屬靈的呼召,這些異象都與這個呼召相應相符。一步一步地將他帶上上告該撒的羅馬路!

當神指示亞拿尼亞為保羅施洗前,就向他交代了對保羅的選召。「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九15-16)。保羅也自述了亞拿尼亞的轉述:「他又說: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叫你明白祂的旨意,又得見那義者,聽祂口中所出的聲音。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徒二十二14-16)。

往後保羅所見的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更加地明確這個呼召:「保羅是神所預備為外邦人福音的執事」(西一25-27);而「向以色列人傳福音」,本就是他自覺的使命(徒十三46);因此,對於神的指示:「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其中有兩項都實現了。而在保羅執意上告該撒之前,保羅多年的傳道旅程中並沒有甚麼機會,能「在君王面前,宣揚神的名」。奇怪的是,這麼一個重要的訊息,他也從未在傳道過程中的見證裡提起。



 
不能與人說的呼召──神放在保羅心裡的意念

如此重要的事,亞拿尼亞絕對不可能漏掉、忘了跟保羅講。也就是說,保羅一直將這個站在君王面前屬靈的呼召擺在心裡反覆思想,但卻不與人道也(腓二13)。當亞迦布預言保羅在耶路撒冷必被捆綁時,所有在旁的人,因愛護他而警告他,流淚規勸他(徒二十一7-14);然而保羅心裡雪亮明白自己要做甚麼,那個呼召似乎越來愈清楚了。

他心意變得越發的堅定,因他知道,身為羅馬公民,既不做犯法的事,根本不會因政治因素被捆綁。上耶路撒冷如果會被捆綁,那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與主耶穌相同,被猶太人用誣告的方式進行宗教迫害,提交予羅馬政府。這樣,他心中這麼多年來的呼召可能就要成就了。

他雖不知道主下一步要如何帶領他,心中卻急切的要上耶路撒冷(徒二十22-24)。果然,在公會前見了大祭司後,「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徒二十三11)。

他心中的想法再次得到神異象的確認肯定。他要上羅馬去!他要上告該撒!這件事他不能對人講,若說出來了,藉口就不再能成為藉口。他根本沒犯甚麼罪,若大聲的說,這是神的呼召,「我要見該撒!」;沒來由要去見皇帝,誰會理他?一旦被釋放,就見不到他心中認為要見的君王「該撒」了。

顯然,神要保羅見的君王並不一定是該撒。但藉著保羅這樣的理解,與定意要上告該撒,福音傳到了羅馬,其實也傳給了亞基帕王(徒二十五13)。神要成就的計畫與保羅的理解是有差距,但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三11)。祂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無所減。神這樣行,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傳三14)。我們所有一切的謀算,都剛剛好在祂永存的計畫裡,不多不少。



 
直接聽到呼召的古聖徒們

古聖徒面對呼召時的反應,並非人人都與保羅相同。摩西一聽到神給的job descriptions(職務說明)是要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領出埃及,慌得忙推說自己拙口笨舌(出四10);年幼的撒母耳是完全不懂呼召是怎麼一回事,只好求助於老祭司以利(撒上三1-9);約拿聽到神吩咐他要去惡名昭彰的尼尼微城傳悔改的警告,當下不敢推辭,其實心裡早有盤算──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逃之夭夭(拿一1-3);

耶利米則是邊作工,邊哭泣,淚漣漣無法可止(哀三49);以賽亞摀口自覺不潔(賽六5);以西結害怕(結二6-7);掃羅王先是自卑而後自大(撒上十21-22,十五30,十八8);大衛王則是完全預定論的實踐者(詩四十7,三十一15);彼得三次不認主,丟下呼召重操舊業做打漁人,被耶穌逮到了,羞愧的赤身跳海(約二十一7)……。

我們若是認為,只要神開口,呼召是那麼神聖、尊榮、確定,要是發生在我身上,只要順命去做就好了,還不簡單。真是這樣嗎?事實上,從古聖徒的各種反應來看,並非是這麼一回事喔!設想我們下指令給創造來服務人類的機器人,他們不僅不聽話還花招百出,我想我們一定要氣炸了。不難去想像神千古以來呼召祂的僕人時,各種狀況百出的精采對話有多窘了!

耶穌基督是唯一不需要特殊體驗,而明白自己一生使命的人。然而,神的呼召從來不容易。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要賠命的!主在客西馬尼園裡汗水像血水一樣流,他迫切祈求。求的不就是「若能,讓這杯離開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聖靈加添主力量,主耶穌毅然背起了十字架走上了各各他山的路。保羅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死了也願意!」是他對這個「上告該撒」屬靈呼召代價的認知。決絕地,他走上了羅馬路。



 
反思當事者保羅回應呼召的方式與態度

保羅回應呼召的方式與態度有三個特點:1.鄭重小心的驗證他還不甚肯定的呼召(徒十四、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三)。2.熱情堅持,實踐他已經明白的呼召(徒十三-二十二)。最不容易的是,3.他想盡一切辦法,要設法去實現他心裡深信許久卻還沒發生的呼召。不以性命為惜──他要站在君王面前,宣揚基督的名!(徒二十二-二十八)。

在服事時,小心驗證重複取得的屬靈證據,是許多人在回應不尋常呼召時都會有的作法(如獻身當傳道),士師基甸也這麼做(士六36-40)。其次,有毅力地持定對神呼召的允諾,並在所不惜,難度就更高些了;在面對誘惑、患難,中途棄甲的大有人在。再來,因為心裡已長久思想,對那呼召的肯定,獨排眾議,謹慎布局,主動積極地讓呼召實現,就非常非常的困難了。

首先得面對不解的群眾壓力,有好意關懷的,或規勸,或出其他主意阻止的,有因納悶懷疑而保持距離者,再糟一點的,批評論斷,根本認定這是自大顛狂的舉動。在完全沒後援的狀況下,「神會同工嗎?」可能是所有座上觀的人想得最多的問題。

我們現在看保羅那樣的小心驗證是理性,也能感受到他不惜性命的那股熱情,更可以客觀的分析他的策略,是為了設法實現心裡那個相信了多年的等待,了解到他其實是經過謹慎等候,才逐步行事。歷史用時間考驗了保羅面對屬靈呼召,證明他是用理性、熱情、謹慎布局的特性,來回應神的呼召,表現在事工的各樣服事上。

可是當時的人怎麼看他呢?他的理性被看成是氣貌不揚與粗鄙,人們說他用理性寫的信是又沉重又厲害(林後十10);看他為著族人所起的憤恨,勇敢的心不是熱情,是憑血氣(林後十1-3);看他明知在耶路撒冷有捆綁與鎖鍊等著,卻迫切前往,一付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搞烈士似的,弄得眾人哭得心都碎了,也只能說願神的旨意成全,心裡想不懂,保羅為何這樣不明事理,硬要飛蛾撲火(徒二十22-38),搖頭冷眼旁觀,嘀咕他狂妄的絕對是不少。



 
思想旁觀者因應的態度

俗話說:「馬後砲容易放,事後諸葛並不難!」但同工間對屬靈的呼召或像保羅堅持,或像約拿、馬可臨陣脫逃,或像摩西一再推辭,或說基督在這裡,在那裡,其實卻是與神為敵者(帖後二1-4),或是以屬靈的呼召做幌子,卻是專為伺候自己的肚腹,為自己的權位勢力或今生的利益盤算的(腓三17-19),我們要如何面對?雖然我們只是旁觀的第二者,第三者,四者……。

有時往往因為我們不同的態度,有了關鍵的影響。一個呼召,考驗的絕對不只是當事者,也是所有在旁者的課題。判斷呼召是否來自於神,或是來自於各人的私意,或是來自於魔鬼的工作,我們或支持(彼後三15-18)、或警惕(帖後二1-5)、或勸勉(腓三13-16)、或抵擋(猶3-4)、或跌倒(太二十七3-10)、或逃脫(太二十六56),神都要我們有所學習。



 
呼召是否來自於神?

重要的第一步是判斷呼召屬靈與否。呼召,往往因為當事人個人的描述中,有特別的屬靈體驗或神啟,旁人因為不敢據此論斷,很難做出適當的回應。不過,特別的呼召通常違反常情,被當做鬧事、譁眾取寵,往往是人性的第一種反應。也因為末世裡邪靈的工作在聖經中早有預言(帖前二1-11),害怕逃避、惱怒攻擊是兩類本能的反應。

這裡有個例子:使徒們因福音被囚,出了監不怕大祭司與公會的人,仍然繼續講道,他們再次被抓到公會,就要被殺了,迦瑪烈出來勸說:「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徒五38-39)。

迦瑪烈因敬畏神,懂得讓事實來證明一切。但從另一角度講,他的智慧之言,也有可能成為一種消極態度的藉口,讓並非出於神的呼召,又因為挾帶著煽惑群眾號召力與影響力的事件,釀成棘手難題。



 
判斷屬靈呼召的關鍵

其實,判斷呼召是否來自於神並不難。我們尋常的觀念是神若是同在,必有恩典隨著,做的事也必順利(迦瑪烈理論延伸)。諸事順利,表示這個人是神所悅納的,用這個方法很簡單就將信徒分類了,跟著對他們因呼召而從事的事工也就做了一個程度的判斷,成見就此產生!

這個觀念其實有點膚淺,因為惡人在世享盡榮華富貴,壽命又長又壯的實在不少(傳八12),更何況主耶穌與使徒們的下場都不在此類。主耶穌各各他山之路,是犧牲生命的呼召;保羅上告該撒的羅馬路,也是鞭打、船難、毒蛇、監囚、性命威脅的呼召!

不過,把患難全都美化成屬靈呼召的代名詞也恐怕太泛神聖化;有些患難的確是出自於神的不悅與教訓。判斷屬靈呼召的關鍵在於:1.檢視當事人面對患難的態度(太二十六-二十七)。2.患難逼迫中卻滿有神的恩典(林後六9-10)。3.每個思考,每個決定,每個反應完全不以自己利益考量為出發點,背後總有神特殊的引導(如保羅看見的異夢)或是經訓作根據。4.榮耀父的名為唯一目的(約十七1-4)。

患難在一個獨特的屬靈呼召裡,常常是完成這個呼召不可免的途徑。深刻明白自己屬靈呼召的人,知道自己必須通過這些患難來讓神的計畫實現,面對這些導向神旨意中目的地的患難,會異常的冷靜,完全沒有抱怨,甚至有不合常情急切要去承擔的態度。

他知道因為破碎自己,神將會得榮耀。面對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毀謗攻擊,他都不認為需要去作解釋。人的同情對他的呼召沒有多大的幫助,人的蓄意打壓或背叛,也不能阻止神旨意的成就。他是孤單的,神的愛卻藉著聖靈澆灌他(羅五3-5)。

他是被逼迫、心靈憂傷、肉體憔悴的,神的恩卻堅固他的腳,讓他平安康健。他是窮困、沒有財富可仗勢的,神的機會卻臨到他。他是安靜、忍耐等候的,對神的信心讓他忽視險惡環境的威脅。

「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9-10



 
結語

夜深人靜,捫心自問。但盼無愧見主面,好似是今世承擔屬靈呼召壓力時,唯一的報償。其實,他還有個祕密,那就是在患難中不住的高歌,無人能夠禁止!(徒十六25)。阻擋好似愈來愈多,神的道在他沉默不為自己分訴之中,成為唯一的聲音。神的工愈來愈明顯,他的心得到安慰,也愈來愈安穩平靜!

至於,周遭面對這屬靈呼召的人呢?

有部電影敘述耶穌背著十字架往各各他山的路途中,有一個曾經受到主恩的人,盛了一杯水給主喝。這是個虛構的故事,然而,這杯水之於各各他山的呼召,宛如馬利亞為主葬身所備的香膏。馬利亞的香膏是一個亙古以來最最重要的屬靈呼召,耶穌基督受難前的美事!千古傳頌。想必,有導演認為患難中的一杯涼水,更美,才拍了這樣一部電影。

我們一生的際遇真像一齣戲,戲棚搭在今生,觀戲的有天父真神、天使、魔鬼也入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角戲,同時也在別人的主角戲中任配角。保羅執意上告該撒的羅馬路上,之前之後,有同工哭泣不捨,有預言勸戒不果的,有離他遠遠的就不必說了,當然還有那惡意加增他捆鎖之苦的(腓一17)。

面對同工特殊的屬靈呼召,我們是迦瑪烈嗎?還是加增同工捆鎖苦楚的那一個?還是像彼得見主被抓了以後,馬上裝作不認識主?相信保羅在羅馬待審的那兩年裡,一定特別懷想,當眾人都還厭棄他時,那內心被神屬靈的智慧充滿,向他伸出友善支援的手,稱為勸慰子的巴拿巴吧!






文章標籤:  #杏仁子  #395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