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紐西蘭教會事工觀摩有感

撰文/Abigale|聖靈月刊397期-2010.10|主題/聖工 伴我成長(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距離台灣千萬里之外,有個美麗出了名的國家,就是紐西蘭。2008年初,我與剛退伍的丈夫準備好行李,帶著期盼的心情搭上飛機,前往紐西蘭北島大城──奧克蘭。

感謝神,Justine全家人為我們夫妻安排了一間靠近教會的屋子,使我們平時可以步行到教會參加聚會,而且前往學校的公車站牌就在門口,交通便利舒適。

當初選擇來到紐西蘭遊學,除了學習英文的便利性(奧克蘭大學語言中心每週都可入學),就是為了到奧克蘭教會觀摩教會事工,了解當地教會成立起訖、信徒蒙恩見證、教會聖工與事奉導向、以及青年傳福音的路徑等等。雖然只短暫停留數月,卻幾乎見識到了教會中的各式聚會與活動,感謝主!停留在奧克蘭教會的這些日子,真是難得的美好經驗。

奧克蘭有「帆船之都」的美稱,因其位居海港,許多大小不同的船隻紛紛停駐,包括郵輪、貨船、大小漁船、雙體船、小帆船等等。也許是因為當地居民愛好假日的休閒活動,有習慣存錢購買屬於自己的小船,所以海岸旁與橋下的船隻數量之多,令人稱奇。當地氣候溫和清涼,沒有颱風,但是下雨刮大風時,感覺就像颱風一樣聲勢浩大!

奧克蘭的地形也和我們的想像完全不同,屬於丘陵地形(火山區域),所以在市區散步時就像在爬山,倘若迷了路想回頭之時,往往讓我們累得說不出話來呢。記得第一次去尋找學校,我們就在陡峻的上下坡路段來回行走,嚇得我們以後不敢不帶地圖了。有次下課後,我在街上看見一輛公車欲轉彎上坡,結果公車的下巴被卡在轉角處,進退不得!

奧克蘭的房子非常美麗有特色,幾乎都以木頭所建造,窗戶玻璃也相當大片,並且沒有加裝鐵窗,房屋周圍的籬笆也僅以低矮植物作為裝飾,並無阻隔的實質作用,使我們對於當地的治安環境感到不可思議──真有如此安全嗎?在台灣連十幾層樓的大廈都會加裝鐵窗呢!

奇特的是,紐西蘭人非常熱愛陽光,所以房屋建造不得超過一定的高度,也不能擋住鄰居的陽光,因為每個居民都擁有「陽光權」,真是有趣!行車至幽靜湖畔遊憩,我們有時會看到一種特別的房子,那是可以搬到車上、移動到別處的房子;經友人說明之後才曉得,原來這種小房子是要作為屋主假日休閒的度假小屋。

走在街道上,薰衣草、茴香隨處可見,來自中國的朋友說:倘若缺了菜蔬可到山坡上去採雜草──雜草往往是非常好的藥草或香草。居民都一致認同此地真是肥沃,無論種什麼都會開花哩!蘋果、羊肉超級好吃,但是超市裡的青菜很硬,讓我們好想念台灣口感甚佳的菜葉。

印象深刻的是,商店裡所陳設的衣服、襪子等物品選擇性較少又很昂貴(但品質似乎較佳),電影很慢才會來到南半球,媒體上可選擇的頻道也不多。但仔細一想,無繁雜媒體的干擾,也是我們可以享受單純生活的原因之一吧:下課返家能夠專注於陪伴家人的時光,聚會時間一到就攜伴上教會。寧靜的家居生活,使人能夠安靜面對真實的自己與他人。

在市區逛街時,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很多,耳邊可聽見各國語言摻雜使用,反而很少聽到英語交談;但購物、搭乘交通工具時仍以英文溝通為主,只是當地的商家與司機都相當習慣為觀光客和外國學生服務,所以無論英文程度如何,人們都照樣生存良好。

紐西蘭公園有個令我們稀奇的現象,就是裡頭的鳥禽類都是「走地鳥」,像是主人一樣大搖大擺走在路上,對人類毫不懼怕,我們經過都要讓路喔!在郊區旅行時,沿路上的牛、羊、馬比人還多!一望無際的草原,給予人廣大遼闊的視野。

紐西蘭當地原住民是毛利人,他們的傳統戰舞HAKA非常出名,舞蹈與傳統藝術中也顯露出毛利人對於多鬼神崇拜的觀念。我們在奧克蘭並沒有機會看到太多毛利人,因為他們相當受到政府的保護與照顧,幾乎都聚集在中部以南的地區居住,我們只在博物館裡看過毛利人跳HAKA而已。

紐西蘭人(無論是白人、島民、或是許多他國移民)大多溫和善良、樂於助人,不過到了週末夜晚就呈現了另一種景象──在街道上喝酒、大聲喧嘩、砸酒瓶。是否在這好得無比、如天堂般的環境中生活,仍然無法滿足他們空虛的心靈?

感謝主,在星期五夜晚、以及星期六的安息聖日,我們都能夠蒙主保守來到教會,在神的保護中安歇。記得有一位來自鄰近海島的同學,因為見識到了週末夜晚的狂亂景象,心裡感到非常不舒服,說那天晚上一直想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帶他來教會喘口氣呢!

提到安息聖日,奧克蘭教會每週六也有多采多姿的各種聚會。安息日下午聚完會,慕道者造就班都坐滿了人,傳道與長執負責人也都列席陪伴,悉心答覆慕道朋友與初信者的各項疑難雜症,可見教會相當重視信仰跟進的工夫。此時也有英文查經班同步舉行,成員分別來自英國、馬來西亞、台灣,偶有來自斐濟的信徒,大夥兒一面查考、一面提出信仰生活與見證來互相勉勵造就。

在這段時間內,孩童與青年的宗教教育課程、中文班,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之後上場的就是婦女團契,聚會也以婦女崇拜靈修為主,每月有一次《聖靈》月刊的討論時間,大家會很認真地分享閱讀心得!最後還有高級班聚會。當地大學生因為就業機會,幾乎都選讀醫科相關學系,也有人雙主修音樂系等等。

看見當地青年一代人才輩出,語言上幾乎是溝通無國界,想必日後在世界宣道上定有神的恩惠與賜福。當我們即將離開奧克蘭之時,社青班也開始聚會了,相信這個班級對於社會青年的造就必定甚大,對教會事工也大有幫助。

奧克蘭青年詩班涵蓋各種年齡層,使婦女、社青與青少年有機會一同唱和,詮釋了令人動容的美好詩章,使我們來自大溪地與泰國的同學在聆賞時都非常感動!令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翻譯班,這是針對青年在翻譯事工上有計畫的培訓,過程嚴謹、訓練內容廣泛,大家相當認真看待翻譯人才的傳承。奧克蘭青年的語言恩賜,實是有目共睹。

我們也曾短暫參與插花班,對於媽媽們驚人的藝術天分與學習能力,真是自嘆弗如。以上參與各項班級的感想就是:這裡真是要什麼專業人才都有!詩班需要制服,就有專業裁縫的姊妹挺身而出;教會需要建築人才,也有專業背景的信徒義不容辭;教會需要點心,善於糕點的信徒都將拿手甜點擺上。許多教會聖工的需要,都是信徒一手包辦,無須假手他人,真是讚嘆神奇妙的安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奧克蘭的家庭聚會。根據我們在奧克蘭參加家庭聚會的觀察,如果聚會當中沒有慕道者,傳道可是會當場提出來勉勵的,信徒也會感到不好意思,這個現象讓來自台灣的我們非常驚訝!原始的家庭聚會,原來就是建立教會的起源,也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來向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傳福音。

何時開始,我們竟失落了這樣的觀念?這是否成為家庭聚會沒落的原因?在這裡讓我們重新看見:家庭聚會,除了提供本會信徒互相交流的機會,更是向外擴張福音的根據地。談到宣道,感謝主讓我們參與了奧克蘭教會的秋季靈恩佈道會。當我們邀請來自各國的同學到教會中坐席,信徒都非常熱情的接待,傳道們與傳道娘也讓我們見識到「福音無國界」的震撼──只要敢講(用英文解釋聖經)就會有人注意聽!

也相當感謝教會的安排與信任,使我們夫妻倆有機會與信徒一同參與事奉工作,雖然我們能力不足、所做的實在有限,信徒們卻給予我們最好的協助與最大的鼓勵,使我們能在教會聖工上有分,感謝神!其實我們在語言學校上課時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我的銀行卡不見了!那時我們被困在餐廳沒法結帳,趕緊打電話求救李榮恩執事娘,她的及時雨化解了我們在異鄉的困窘。

怎會發生這種事呢?回家反省禱告,想起該奉獻的錢仍在手邊,還是馬上奉獻的好!隔天到了學校,感謝主,已經有人將我的銀行卡拾起,交給服務台了。奧克蘭教會給予我們夫妻的美好回憶太豐盛,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信仰上的支援與關懷,當我們在此地被熱情接待時,真實體驗到主內一家的精神!願主記念奧克蘭教會的愛心!

結束語言學校的課程,我們來到了南島旅遊,並且造訪可愛的基督城教會。南島有著與北島完全不同的風情,從飛機窗口往下眺望,其山勢雄偉險峻,白雪覆蓋其上、遼闊壯觀,冰河、冰原一覽無遺,許多極限運動都在此發跡,例如高空彈跳、快艇等等,甚至降落傘、直升機觀景在這裡也比較刺激,是否因著此處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自然,激起人類挑戰體能極限的慾望呢?

當時季節適逢秋轉冬,氣溫真是冰冷無比,遊米佛峽灣時寒風陣陣,臉部肌肉冰得僵硬,險些凍傷,夫妻兩個人都笑不出來了!廣大的南島,有許多令人驚奇的動植物值得一看,例如體型最小的藍眼企鵝、以及鳥類中最巨大的信天翁。

南島主要城市基督城為平原地形,也是我們基督城教會所在之處,環境清幽恬靜,有花園城市的美稱,是丈夫想像中可以騎腳踏車的地方。當地有許多帶有蘇格蘭特色的公園,地土範圍相當大且美麗;動物園是開放式的,溫馴的羚羊可自由來去。

感謝基督城教會的接待,不斷向我們侃侃而談基督城教會早期歷史,以及信徒們在傳福音事上的各種見證,可感受到信仰前輩們愛主事主不遺餘力,其精神令人感念,並成功傳承給積極接待我們的弟兄姊妹,感謝神。幾次參與家庭聚會,信徒的見證不斷,言談之中,發現原來有人認識我們的父母呢!

提及父執輩的往事,有些與我母親熟識的姊妹笑中帶淚、頻頻問候,甚至拿出他們青春年少時的合影,這些反應在在使我驚嘆:教會中的弟兄姊妹,就算是分離至天涯海角、抑或蒙主恩召,在聖靈裡真的是永遠的肢體!也再次提醒我們:家庭聚會就是傳福音、建立教會的開始,也是弟兄姊妹互相關懷的橋樑。

在基督城教會巧遇兩位台灣青年,他們來到紐西蘭打工遊學,也在教會裡參與聖工,向信徒作見證。他鄉遇故知,真是一份難以言喻的歡喜!這次的巧遇,使我們心中有很深的感觸:在教會中成長茁壯的青年們,若是到世界各地都能秉持為主見證的精神,真教會的未來值得期待。

除了基督城之外,南島其他的小城市也有許多沒落的教堂,偏遠地區曾有人表示希望來教會聚會,只是與基督城教會距離遙遠、接送不易,實為可惜。紐澳附近海域更存在著無數的大小海島,無論是英語區、法語區,島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卻不曾聽聞真理聖靈的可貴。

返回台灣之後,我們有時不禁會這樣思考:世界很大、天地遼闊,作工、收割莊稼的人可真是少!反思我們眾教會在宗教教育上特別用心栽培出的小羊,隨著年紀與身量的增長,靈性上是否也跟著日益堅強?真教會的家長們,在領受了主耶穌極大恩惠之後,可願意將一生呵護的孩子毫不保留地獻給神?

殷勤參與聚會的眾信徒,是否也重視自我靈修,在福音事工上能夠獨當一面,為主征戰?倘若有一天,主耶穌出聲呼喚:「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多少人能像以賽亞挺身而出:「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遊走異鄉山水,見到許多生活在絕望空虛中的人們,無論是物質或心靈上的貧瘠,只有多而不會少。「傳福音、救病苦」需要真教會青年的身體力行!






文章標籤:  #Abigale  #397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