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鹽巴降價了

撰文/拿俄米|聖靈月刊403期-2011.04|主題/發自內心的尊敬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小萍的公公是一位幽默的長者,在教會更是個模範長執,他從未與任何人有正面衝突,總是笑臉待人。有一回在教會喝了小萍做的魚湯,聽到隔壁桌的同靈反應說太鹹,此時為了不讓小萍太難過,他捧著手上正品嘗的魚湯,笑瞇瞇到隔壁桌溫馨地說道:「今天鹽巴降價啦!大家別客氣,多喝幾碗喔,味道如果太濃,自己隨意到旁邊稀釋稀釋!」聽到小萍的公公這樣一說,大家莞爾一笑,之後,現場就不再有任何人大驚小怪了。

小萍內心感謝她的公公。這位長者不僅懂得拿捏事情的輕重,也可以在不得罪人之下,透過幽默的方式讓對方感到不好意思,同時也肯定了小萍的苦心。

其實,小萍的公公也可以私下告訴小萍,鹽巴放太多了,下次注意些。但他當時並沒有這樣做,或許是因為知道這樣不會帶給小萍溫暖的感覺,而且他既已看到有人反應,小萍已經知道,也感到難堪,所以不需要再告訴她「湯太鹹了」。

魚湯過鹹,有修養的人應該是心照不宣,並且當事者事後也會知道自己調味過重,只是有同靈一時未能顧慮到小萍的感受而加以批評,這種直接的反應,也是人之常情,但為人長輩的,若能選擇另一種方式,私下告訴或指導當事者,應是能帶來更好的造就。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二十五11)。與人交談,都需學習說話的藝術與技巧,尤其是婆媳或岳婿之間,更要格外用心,其中必須加倍顧及對方的自尊心。當然,長幼有序,晚輩更是要呵護長輩的尊嚴。因此,彼此以禮相待,說話的風度與口氣,成為雙方一起長期學習的功課。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得知,對於當事者已經知道的事,可以選擇不必再強調,尤其是對方「漏氣」的事。舉凡,安息日聚會聽見晚輩司琴不斷彈錯,或翻譯時不順暢,倘若我們事後不再向當事者強調這些心照不宣的事,相信晚輩也會銘記在心的!如果他們有心,下次一定會多作事前的準備。



 

不在已成事實的事上做文章


剛才的例子中,小萍的公公並沒有在已成事實的事情上過度作文章。雖然事件中並未提及究竟小萍的長輩是否事前給予調味的建議,或是她採納長輩的建議與否,但知道的是,小萍的公公從未「追問」究竟魚湯過鹹是怎麼一回事。因為「過度追問」似乎意義也不大了。這時候若可以選擇保持安靜,讓當事者好好反省整個「事發經過」,效果或許更佳。求神賜下智慧,讓我們在與人相處上,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同得更多的造就。



 

不對外述說家人的短處


小萍的公公並沒有對別人宣揚自己晚輩的短處。姑且不論他是否了解小萍做魚湯的過程,他就是沒有對外講一些不必要的話。當然小萍的事件看似簡單,但這也提醒我們,盡可能不要在對媳婦、女婿(或婆婆、岳父等)一知半解之下,向別人述說他們的不是。

沒錯,婆媳(岳婿)雙方在理念、想法等有很大的的差異,我們應該是彼此接納、彼此包容,盡量不要在別人面前談論一些是非。畢竟這種傷害,很容易破壞家人彼此和諧的關係,之後若想再補救,恐怕就難上加難了。

與其猜測對方的想法或動機,不如有禮貌地詢問當事者,如此,很多誤會是可以避免的;一旦有疑慮,就不要讓這個疑慮在內心「發酵」,更不要在家族中「整團發起」。相信小萍的公公如果很在意魚湯調味的過程,對於媳婦當時的想法有疑慮,一定會直接私下詢問當事者,並且在知道小萍的想法之後,也很有可能選擇把這個答案放在心裡。






用心了解對方


晚輩用心了解長輩的個性,才得以慢慢琢磨出如何與他們互動。相同的,懂晚輩的心,長輩才知道如何與他們說話。因此,倘若大家可以對彼此的感受靈敏一些,多了解對方一些,將心比心,這樣,在相處上就皆大歡喜了。小萍的公公很了解她的個性是屬於較敏感的,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因此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或不該說什麼),以化解當時尷尬的場面。

又例如有些年輕人喜歡吃乳酪,比較少接觸乳酪的長輩,也許不了解乳酪的好吃,但因為了解晚輩喜愛乳酪,就不會在無意間說出突兀的話。對於個性較敏感的人,長輩也好,晚輩也好,諸如此類的小事,如果大家都可以一起留意,相信一家人的關係必定可以更圓融,也可以大量減少彼此誤會、猜測的一些惡性循環。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也都有個別差異。既然大家都是獨一無二,我們就更該放心,客觀的去好好了解自己的家人,勿用主觀去評價。至於要了解對方的做事風格,可以嘗試先認識他的成長背景,彼此用愛心接納,多一些體貼、多一些包容。



 

有正確的態度


現代的長輩與晚輩說話比較不會「倚老賣老」了。因為這樣容易產生反效果,倘若大家願意遵行聖經道理(弗六1),必能以互相尊重的態度,促進兩者的關係,產生更美好的果效。

要如何說話,首先要看態度;態度影響一個人說話的風格,說話風格相對地,也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我們若能以正確的態度,互相溝通彼此的看法、意見,一定能促進雙方的了解,減少許多的誤會、衝突,增進彼此的情感。這樣,必能實踐聖經愛的道理。



 

一視同仁


現在大部分的人在態度上較能認同媳婦(女婿)與自己的兒女一樣,沒有誰比較尊貴,因此對他們說話,也盡量一視同仁。有不少婆婆做的很好,對自己媳婦說話的時候,不會只有媳婦問一句,她答一句,而是會踴躍的與其互動或製造話題。

不是說長輩不能與自己親生兒女聊得開心,而是,當媳婦(女婿)絞盡腦汁製造話題想與長輩聊天時,表示他(她)願意與您拉近彼此的關係,這時候的您,不妨試試,把握機會,與晚輩有朋友似的互動,分享您的經驗與看法(不是倚老賣老喔),或是至少笑一笑也好。

一視同仁不僅指與媳婦(女婿)製造話題,而是在態度上也一視同仁。舉凡,當兒子進廚房幫忙洗碗,倘若對他「感謝萬分」,建議您也可以對女婿一樣的表達謝意。倘若這樣感覺很誇張,那就不要動不動對兒子「感謝萬分」啦!如果與自己兒女之間會說「不好意思」,那對待孩子的另一半也一樣,自己若有失禮之處,也要道歉喔!



 

有禮走天下


晚輩當然要對長輩有禮貌,說話的語氣委婉、親切、誠懇,即使溝通的時候發現與長輩有代溝,也不可忘記要有十足的風度。

而做長輩的也能時常以說「請」、「謝謝」或「對不起」來回應晚輩的服務、請益,或以肯定的態度,讚許晚輩所做的事,必定可以使晚輩得到更大的造就。前面的文章我們也談過,禮貌是國際禮儀。

因此有涵養的人會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即使是對我們的兒女,也要知道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都是傳遞態度的重要管道。故此,可以試試,如果能在要求晚輩為你做事以前加一個「請」字,搭配臉上的笑容,或是事後說聲「thank you」,筆者相信,晚輩的意願會提升不少。



 

適時鼓勵晚輩


另外,適時的給予晚輩鼓勵也是拉近關係的小祕訣。這不僅能讓晚輩建立自信,也有正面強化的效果。〈打一針強心劑〉作者分享了不少不錯的點子,也提到「正面的誇讚,勝於負面的批評,而且可以促進夫妻感情以及鼓勵對方的雙重效果」。當然這一段是針對夫妻互動方面,不過也適於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相處。

在〈數不盡婆婆的好〉文章一則,作者也提到「婆婆也不吝在眾人面前稱讚媳婦。過年時,甚少碰家事與烹飪的我,所能幫的忙實在有限,但婆婆看到我有心,就在眾人面前盛讚媳婦的優點。這一切雖然讓我很不好意思,卻真切感受到她的肯定,也激勵我在各樣家事上盡力學習。」看來,不吝嗇讚美媳婦(女婿),得到的效果,是不可小看的喔。



 

晚輩如何在言語上善待長輩


晚輩其實在經營雙方的關係也應當盡心。就此篇呈現的許多標題而言,一樣也適用在晚輩與長輩的互動中:尤其是長輩失去面子的事,為人晚輩的,應當事後一字不提,若長輩自己向你主動提及,反倒要正面鼓勵、安慰他。

相反的,對於長輩高興或感到光榮的事,例如,婆婆煮的晚餐很好吃,或是頭髮剪的很好看等等,晚輩可以嘴巴甜些,該事件多提幾次都沒關係,甚至對外人誇讚自己的長輩,述說他們的優點,也可以造就人。

長輩與晚輩的想法與觀念,難免有不少差異或是有代溝。因此,為人的晚輩,要多多體諒長輩,嘗試站在他們的立場看事情。倘若長輩有做出令人不解的事,記得喔,如上述所說,不要對外傳講。有任何誤會,可以委婉的向當事者請教、溝通,並且了解其想法之後,只要把這件事放在心裡就好。

與長輩說話的態度,也是一門重要課題。有些長輩喜歡與自己子女進行平等的對話,有些則比較喜歡長幼有序。倘若自己的長輩為前者,與他人說話就可以放輕鬆些,但同時不忘記應有的禮貌。倘若自己的長輩為後者,我們就依照他喜歡的方式與他互動。當然,交談內容依然可以隨機創新,也可以在某些話題上嘗試交換自己的看法,與長輩彼此切磋,拉近兩代之間的距離。

禮貌,是增進彼此關係最大的橋樑。禮多人不怪;倘若在一些小事上,晚輩可以時常表示對於長輩的感激,相信長輩會非常高興。即使只是父母送的一把菜,或是菜市場購買的雞蛋,如果你的另一半也可以在收到東西時打通電話說聲「謝謝」,長輩會相當欣慰!



 

結論


親子關係、婆媳或岳婿之間,都是需要用心經營。綜合上述所言,我們了解當事者已經知道的事,不必再對其強調,尤其是對方「漏氣」的事,但對於長輩的優點或者感到光榮的事,晚輩甚至可以對外多多誇讚;不在已成事實的事情上作文章;不對別人宣揚家人的短處;不隨便猜測他人做某件事的動機或是想法,而是有禮貌的詢問當事者;多多了解對方的心,對家人的感受靈敏一些,多些包容;長輩與晚輩之間的對話,盡可能一視同仁;最後,學習不吝嗇給予對方適時的鼓勵。希望文章中的建議,能帶給大家一些靈感與幫助。願主賜福,賞賜我們與人互動的智慧與愛心。






文章標籤:  #拿俄米  #403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