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挪亞傳福音

撰文/黃洸洋|聖靈月刊412期-2012.01|主題/成敗一念間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創世記》第六章記載,洪水毀滅世界前的世代,是一個充滿罪惡的世代,當時的人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六5),所以神要將當時的世界毀滅。但是挪亞卻是那個世代的例外,因為他是個義人,是個完全人,與神同行(創六9)。神吩咐挪亞要造方舟、準備食物,並且將地上動物帶進方舟,以便保全生命,讓各種動物能夠延續下去。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創六22)。然後《創世記》第七章記載,神在洪水之前告訴挪亞全家都要進入方舟,而且要帶著預備的動物進入,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創七5)。

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見挪亞是一個堅守道理的人,雖然他所處的世界極不適合正直的義人生存,但是他不與當時的世代同流合污,也沒有被外在環境所影響,所以被神揀選,作為建立「新世界」的工人。並且他也不辱使命,在沒有別人相信的世界裡,照神的吩咐預備了方舟,而且在神吩咐的時間,帶領全家和各種動物進入方舟,使全家得救、物種得以延續。

後來在新約的《彼得後書》裡,又記載挪亞的事蹟:「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彼後二5),作為古時候惡人遭審判的例子之一。這裡提到「挪亞傳義道」,雖到最後也只有他自己一家八口遵命進方舟,其餘的所有人類全被洪水毀滅,主要是表明挪亞不但敬神,也愛人,盡他的力量傳警告,就是到最後一天也不放棄。但也有人再延伸解釋:「既然挪亞傳福音,除了他家八口外沒人相信,所以他是個失敗的傳道人。」這種推論,本就不是聖經記載此事的意義,且這推論難道是好嗎?是正確嗎?



績效指標

在現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工商時代,時間、空間、金錢、人力等各樣資源都需要斤斤計較,因為企業與個人的競爭力、執行力、策略、指標都是成敗關鍵。許多公司隨時都用數字、圖表來展現目前的狀態,以便由現況的診斷對未來做出有利或所謂正確的決定。我們在這個社會中,受到這些風氣的影響,也會更現實地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用」、教會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為了得到一些數字,我們也會運用一些指標,來展現績效。所以挪亞也可以被拿來舉例說明,並且得到前面的失敗推論。

可是我們從前面的敘述中看見這個推論的盲點,就是用偏差的指標來評估績效。《創世記》的記載,已經將神對挪亞的看法與計畫說得很清楚了,就是他是個與神同行的義人;神要他執行的工作是造方舟、帶領全家及預備的動物逃過洪水。而挪亞的表現也是符合神的期望。既然如此,怎麼不用這些作指標,卻去另外想出用傳福音作標準,來論斷挪亞的績效?

我們都知道以考試領導教學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最明顯的結果,是許多在校英文成績或考試分數很高的人,面對外國人開不了口的窘境。同樣的,偏差的指標讓一個教會作虛工,讓一個信徒不知自己真實的信仰狀態。

例如教會若以受洗人數為聖工成敗的指標,有時造成急功短利,看不見信仰品質,重量不重質。又如信徒個人若以聚會次數為信仰指標,容易以持續聚會為滿足,忽略自己真正與神的關係。這些以可量測的量化指標為評估標準的方法,往往是過度簡化。我們教會使用好幾份的季報表、年報表,這些報表到底能反映出多少教會的狀況?



恩賜不同,情況也不同

其實聖經早已告訴我們,個人恩賜不同,不要把適合其他人的標準,套在不同的人身上。像《哥林多前書》就講得很清楚:「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18-22)。

我們都是不同的肢體,各自都從神領受不同的恩賜,為要完成神為我們安排的獨一無二的計畫。這個計畫可能非常的不同,例如彼得和保羅雖然都是使徒,但是他們的背景完全不同,主要的工作一個是在猶太人中,一個是在外邦人中(加二8),他們各自為主做了許多的工作,我們會不會用彼得的績效和保羅相比較?當然不會。

《希伯來書》十一章提到許多舊約人物,他們的生命各自不同:有的是家族的族長,帶領全家族的信仰;有的是民族、國家領袖,靠著神的能力打退敵軍;也有人卻是為信仰受盡苦楚:「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來十一35-38)。

若要用檢視挪亞的嚴苛方式來看待這些人,那這些人恐怕都要被稱為失敗者了,不過聖經對這些人的評論是甚麼?即使他們只是無名英雄,即使他們並沒有把敵人打敗,也沒有帶領甚麼人信主,聖經卻說:「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來十一39),神的標準顯然是跟人不同。「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不要論斷人

馬大和馬利亞都是愛主的兩姊妹,但是他們愛主的方式不太一樣。《路加福音》第十章記載當時耶穌在他們家講道,馬大忙著接待的工作,馬利亞卻是坐著聽道。因為工作繁多,馬大心裡忙亂,所以要耶穌吩咐馬利亞去幫忙,而耶穌卻告訴她,馬利亞的選擇是上好的福分(路十38-42)。

在教會中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而我們因為所在位置的關係,常以為自己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別人都應該要配合自己。當人力資源不足時,當場地、時間安排需要協調時,我們是否會像馬大一樣著急?我們是否會去抱怨別人不準時出席、不幫忙發傳單、不進廚房準備飯菜?讓我們學著用教會整體的觀點來看各樣聖工吧,不只是從所屬的班級、團契,我們甚至要跳脫地方教會、教區,因為整個教會是主耶穌的身體。

我們都是這身體的一部分,每一件工作的完成,都是眾人和神同工合作的結果,正如《哥林多前書》所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三6-7)。所以主耶穌和保羅都教我們不要論斷人(太七1-2;路六37;羅十四13;林前四5),因為我們怎能知道別人所做的工作是否已經盡力?



願做的心、當跑的路

「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八12)。對於自己,我們應該更了解神給的恩賜和所託付的使命,努力去完成,不要因同儕壓力或大家的觀點而勉強去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因為神悅納我們願意去努力、去嘗試的意念;對於別人,我們多看他們長處,而不是挑剔他們的缺點、不足之處。

保羅最後在《提摩太後書》中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既然神對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計畫,美好的仗、當跑的路和所信的道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較,只要靠神盡力而為,最終我們也能和保羅一樣沒有遺憾。






文章標籤:  #黃洸洋  #412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