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徒有信仰的貪僕──基哈西

撰文/王雪芬|聖靈月刊424期-2013.01|主題/當個好僕人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以利以謝是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忠僕」,遵從吩咐,謹守分際,做事不折不扣,堪稱伙計中的極品。

以賽亞是真神耶和華的「良僕」,其一生年日,耗盡半個世紀,歷經四位主子,遺命託孤,忠心耿耿。雖有時被賞賜,有時被排斥,仍謹守召命,死而後已,堪稱僕人中的典範。

神子耶穌也曾自取奴僕的樣式,拿手巾束腰,為門徒洗腳,囑咐門徒謹慎自守,達到得救的地步。

而基哈西是個異類,乃神人以利沙門下出色的「貪僕」,算得上是「徒有信仰的貪僕」代表。




基哈西屬助理秘書


基哈西是以利沙的僕人,以利沙卻是得著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的先知(參:王下二9-15),基哈西有幸成為蒙神重用的先知之僕人,這是頗值得引以為榮的。

當書念婦人求以利沙救她的兒子時,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說:「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臉上。」(王下四29-31)。由此看來,基哈西雖作以利沙的僕人,卻不是普通的奴僕,而是位階助理的層級,頗似以利亞和以利沙之間的師徒關係。

可惜身為這樣一位神人先知的助手,竟然在金錢的試探中失敗,實在令人惋惜。從基哈西的鑑戒,可見貪財又不守僕人本分是如何危害屬靈的生命。




感言


俗云:「金錢可使鬼推磨」,錢財在這個世界裡是最有用的東西,但對基督徒來說,也是最厲害的試探。

許多基督徒或可戰勝「情慾」這個誘惑,但大多抵擋不了「金錢」的試探。而貪財常起因於內心的不安分,不安於僕人的本分,終使內在的「貪」和外在的「財」掛鈎,導致萬劫不復的地步。

我們生長在一個受罪惡詛咒的世界裡,現實生活壓力的確帶來內心許多的掙扎。但,如果落在貪財的試探中,便可能在最明顯的罪上,做出最愚昧的選擇。罪使人失去判斷力,失去基本生活常識,因為貪財的心是會鬼迷心竅的。




思慮主觀、凌駕欺主


神人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心裡說:「我主人不願從這亞蘭人乃縵手裡受他帶來的禮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王下五20

誠然,按照基哈西的想法,若從乃縵手中接受餽贈也是天經地義,「禮」所當然。但其主人以利沙是神所重用的僕人,他的一切行事,自然都以神得著最大的榮耀為目的。主僕兩人的想法南轅北轍,殊途不同歸。

以利沙認為:亞蘭國是一個敬拜偶像的邦國,常常欺壓以色列人。乃縵是亞蘭國有名的元帥,雖因病得醫治而認識了真神,但我們相信他對真神的認識仍然十分膚淺。此番帶了這麼多貴重的禮物來求醫治,乃經亞蘭國王寫推薦信來的,顯然還要回去覆命。

以利沙的用心,要乃縵看見「神的恩典」和「人的幫助」截然不同;「神的僕人」也和「一般的醫生」迥然不同。神樂意白白賜恩惠給人,只要人憑著信心,謙卑地接受拯救,卻不要人倚賴世間的金銀財寶。

以利沙分文不取,是要在乃縵面前作一個美好的見證。

基哈西若沒有貪財之心,理當也能慢慢地領會主子堅不接受禮物的用意。

但,起了貪念的基哈西,便將神的榮耀置諸腦後,不管神的名將受何等大的羞辱?眼睛裡只向「錢」看,勇往直「錢」!




感言


有不少信徒或傳道人,由於環境惡劣、經濟拮据、生活艱難,眼看許多人用不法的手段,在世界上取得了更多的名利財富,心志便動搖了。就像基哈西一樣,只顧追尋金銀財寶,而生出種種貪念了。

他們或許暫時還沒走上不歸路,但心已經跟了世界去,所以按外表看來,仍是熱心的基督徒,但可能頃刻之間仆倒失敗,重蹈基哈西的覆轍。

基督徒生活的終極目標──活在世上的目的,是讓神因我們得著最高的榮耀,而不是求自己在今生享受榮華。

保羅說:「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




騙取愛心 罪無可逭


貪財是萬惡之根,從這根所生的惡果之中,必有欺騙和說謊的罪性在。

看!基哈西處心積慮所編造的謊言,巧妙而周全。

第一步:心想以利沙既然堅持拒絕乃縵的禮物,若再用以利沙的名義向乃縵要些禮物,豈不前後矛盾,惹人猜疑?

第二步:若不用以利沙的名義,憑自己的立場向乃縵求討,乃縵不一定肯給,縱使肯給,也太沒面子了。

所以,編個既有面子又有裡子的兩面謊言,既不會引起乃縵的疑惑,又可以不必丟臉而發財。

於是,把要禮物的人推給捏造出來的兩個少年人身上,既使以利沙有面子,也使自己有裡子。

絕啊!不得不佩服基哈西的聰明,可惜這種投機取巧的聰明,不是從「神」而來,乃是從「魔鬼」來的,因為魔鬼是說謊者之父。




感言


基哈西用虛謊的手段騙取乃縵的愛心,千方百計地壓榨單純的初信者──乃縵,實在過分!

有許多慕道者,好不容易決志了、受洗了,卻因為窺見事奉者的行為或品德有瑕疵而絆倒,且對神的形象大打折扣,真是令人痛心啊!

信徒在今生活著的時候,似乎都可以任憑自己的喜歡,就像基哈西般地唱作俱佳——說謊、貪財、犯罪,但當面對末日的審判,神要追討我們罪惡的時候,便揭穿我們的「小聰明」和一切掩飾的藉口。

因祂鑒察人的肺腑心腸、知道我們一切所行的(詩一三九3;耶十七10)。




求上進V.S.不知足


貪財常起因於不知足。從以利沙責備基哈西的話中「……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王下五26

可見基哈西的內心必然早植這種意念:想著更多的錢財,便可以築夢世界。心中籌算如何脫離以利沙所走的窄路,像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而離開保羅。

以利沙雖然出名,但兩袖清風;雖受許多人敬重,卻過著服事神的清貧生活。基哈西不想過這種窮苦的日子,盼望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好不容易逮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必』追上去,向他『要』些。」




感言


人有求上進的心是好的,想改善自己的處境也是人之常情。但「求長進」和「不知足」的心思相差十萬八千里,求長進是在自己的本分中求進步;不知足會有取巧的心理,用非法手段,企求意外的收穫和利益。基哈西正是這種不知足所衍生的貪心。

從以利沙的責問看出端倪,顯見基哈西在接受乃縵的禮物之前,其心早已傾向世界,早已給試探開了門。




自欺欺主的惡僕


當基哈西再度站在主人面前,已經吃了秤砣鐵了心,準備一票幹到底,鎮定地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基哈西,你從哪裡來?」以利沙不捨同靈之情,再給一個回頭的機會吧!於是和顏悅色的問。

「僕人沒有往哪裡去。」可惜基哈西放棄了悔改的良機,裝蒜回答。

「那人下車轉回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以利沙痛心地立即揭穿他的謊言。

基哈西以自己的詭詐為聰明,殊不知他的謊言只能瞞過乃縵,卻瞞不過神和主人以利沙。




感言


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現在發生的事,以前也發生過,歷史總是不斷地重演。

舊約時代,人們也在牆垣邊、房門口「議論」神,「弟兄對弟兄彼此說:『來吧!聽聽有什麼話從耶和華而出。』……他們聽祢的話卻不去行;因為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結三十三30-32

人們戲謔著先知,把愛主之人當傻瓜;把神的話語,當茶餘飯後的八卦。

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信徒祈求神保祐他們中彩券,或賜福他們的非法買賣,然後就將所得一部分金錢奉獻給神。不要以為自己絕不會有這麼幼稚的想法,當一個人未受錢財迷惑時,對錯分明,正路或歧途一目了然。但當內心起了貪念,進入試探之後,就會盲目迷糊,心眼昏花了,為圓謊而醜態百出。




要命的優越感


基哈西「心裡」說:「……這亞蘭人乃縵……」,多輕蔑的口氣,我想,是優越感作祟吧!就像早期台灣平地人把山上的原住民叫「番仔」一樣。基督徒也不宜把未信者,喚作「外邦人」,言意中似乎有藩籬阻隔般地陌生。




感言


身為事奉者,若對被事奉的人產生高高在上的心態,忘了自己也是蒙恩的罪人,那麼,以這樣高傲的姿態來作事奉,終究注定要失敗的。




墮落到忘了自己是誰


以利沙拒絕乃縵的禮物,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王下五16)。

基哈西起意索討禮物時,也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王下五20)。

乍看之下似乎沒有差別,然而,其實以利沙多說了「所事奉」三個字,這三個字乃關鍵的玄機。




感言


以利沙多說了三個字──「所事奉」,這顯示以利沙清楚自己僕人的本分,自重自愛,以榮神益人為最終考量。

基哈西在利慾薰心之下,居然妄稱神的名。「指著永生神起誓」含有在神面前立志,並求神鑒察幫助之意。基哈西竟然指著永生的神起誓去騙人的財物。如此拿神來當賭咒發誓,堅定勢在必得的貪念,事奉者淪落到這種地步,真是太悲哀了!




悲慘的結局,莫此為甚


基哈西說:「我必跑去追上他,……」這正是許多貪財者的心聲。

以利沙卻說:「因此,乃縵的大痲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王下五27

基哈西以為追上了錢財,其實是追上了大痲瘋,追上了終身的痛苦與遺憾,甚至禍延子孫。貪心之人豈能不引以為鑑麼!




感言


基督徒必須謹記,我們是神的兒女,世人能行的事,我們未必能行。倘若不顧神的榮耀,照著世人行事,貪圖今生的富足,便像基哈西那樣,陷進更大的痛苦中,比眾人更可憐。

「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奴婢的時候呢?」這句話對今日的基督徒如同一記響鐘,在這「黑夜已深,主來日近」的世代中,豈是我們醉生夢死、貪愛世界、爭名奪利的時候呢?




末了,由衷的分享


有些信徒自己的靈性不長進,卻老是埋怨教會不屬靈,同靈沒有愛心。

但,且讓我們留意聖經中的事實──主耶穌的十二門徒中,出了一個貪心賣主的猶大;在大先知以利沙的門下,也有一個基哈西這樣的助手。試想,他們曾經擁有何等信仰的環境和立場,最終,卻成為徒有信仰的貪僕。

如果我們對主的心志不夠堅定,沒有魄力斷然拒絕世界的試探,那麼,不論在怎樣的屬靈和教會,都可能跌倒,成為有信仰的罪僕,神的名亦因而受到褻瀆。

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十二15)。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

願我們,「吃下」聖經,然後,有所頓悟,效法撒母耳回應神的召喚:「請說,僕人靜聽」。






文章標籤:  #王雪芬  #424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