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成為母親

撰文/May|聖靈月刊428期-2013.05|主題/春暉寄思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從受孕的那一刻起,「成」「為」母親,自此成為一生的課題。其中,有太多等待母親克服的挑戰,更是一條無法反悔、不能後悔的路。既然如此,一旦成為母親,就當勉勵自己勇敢接受挑戰,靠著神的愛與恩典、憑著對神的信心與盼望,用心管理神所賜的產業,讓養兒育女之路成為不會後悔的選擇。



前言

生命之初,一般人無法用肉眼察覺其存在;生命本身,卻會透過身體上的變化與種種不適感,強制地要求母親為肚子裡另一個生命的存在,調整、預備他(她)未來要生長的地方。即便母親對懷孕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其生活作息、飲食起居,甚至是外貌健康,依然會作出一定的犧牲,即便不小心流產,都必須承受難以形容的痛苦與傷害。

因此,在母親還不認識她的孩子時,她必須先為孩子付出、犧牲,承受相當的痛苦,才能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生兒育女,是女兒成為母親的關鍵,是僅次於婚姻大事的重大決定,也是學習犧牲、學習去愛的正式開始。

一.成為母親,何以「願意」?

在性觀念開放、初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層逐年下降的現今社會裡,「成」了母親,容易;「為」人母親卻日益困難。容易的原因是,越來越多少女因為無知、偷嘗禁果而受孕,在身心不夠健全、成熟的狀況下意外成了母親;困難的是,即便母親願意承受生產的痛苦,也願意當好母親的角色,要能將家庭、工作各方兼顧得宜,並且好好教養下一代,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卻是越來越困難。

過去的人將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涯之路;現代的人卻會問:「為什麼一定要結婚?」「結婚又不一定要生小孩!」對他們來說,進入婚姻,已需要相當的勇氣;願意生兒育女,更是不容易的決定。

那麼,什麼樣的原因,可以讓一個女兒「願意」成為母親?

身邊當了媽媽的同事,聽見這樣的問題時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因為是家人和自己共同的期待」、「因為可以豐富自己的生命經驗」、「因為年紀差不多了」、「要傳宗接代啊」,但是最多人的共同答案是「因為小孩很可愛!」

當我接著問道:「可是萬一小孩不可愛,怎麼辦?」

同事們立刻異口同聲地說:「怎麼可能?哪個媽媽會覺得自己的小孩不可愛?」

可是,明明就有許多小孩常惹父母生氣、屢勸不聽又可惡非常,不是嗎?原來媽媽對子女的愛,根本不是因為子女本身可愛,而是在子女不可愛的時候,依然願意教育他、陪伴他,用一生的時間來愛他。

「願意」成為母親,答案只是因為「愛」。那麼母親的愛,到底從哪裡來?

有充分被愛的經驗,會讓人願意接受挑戰,成為付出愛的一方;夫妻間彼此相愛,會讓人更有勇氣面對生產的苦楚、學習教養下一代;一份從神而來的託付與責任,會讓人在承受壓力與痛苦之時,靠著神加添的力量,繼續堅持忍耐。

二.母親的路,任重道遠

為人母親的路,任重而道遠。這路說難很難;說簡單,也簡單。

簡單,是因為母親的世界,就在孩子身上打轉。養兒育女之路,無法容許母親有太多屬於自己的空間。有多少母親,既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貌,也沒有工作,更沒有高學歷,她的生命就在家庭當中,只為了成就子女、讓孩子衣食無虞;即便沒有太多人認識她,她卻是子女眼中永遠的好媽媽。

困難,在於這是一條犧牲自己、只為成就家庭的路,只有付出、不問代價。從新生命臨到開始,就是一連串的操煩,母親總要一次又一次地將自己的想望放下、將孩子的需要時刻放在心上。

曾經接觸一位學生媽媽,長期照顧罹患罕見疾病的女兒,從飲食、盥洗、如廁、就寢,無怨無悔地照顧女兒,數十年如一日。

即使孩子身心健全,母親掛慮操心的事依然未曾間斷;從孩子的身體健康、飲食起居、學校課業、人際關係、到升學工作、選擇伴侶,甚至是孫子孫女們出生,母親的愛,未曾更改,對家庭的關心與責任,至死方休。

三.教養子女,考驗極限

教養子女,不論是對父母的體力、耐心、愛心、還是教養的智慧,常是挑戰極限的考驗。

從孩子出生開始,一舉一動不斷牽動著父母親的作息,嬰孩總在父母親最疲憊的時候,為他們出考題:肚子餓、尿布濕、生病發燒,到莫名原因的哭鬧,一次次地挑戰新手爸媽的能耐與應變能力。

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在緊湊忙碌的生活中,要挪出時間給予孩子相同的關懷,很難;需要不同、個性不同、管教時的反應也不同,如何讓孩子覺得公平?如何在管教時讓孩子服氣?如何讓孩子知道父母沒有偏心?有限的時間如何滿足每一個孩子對愛的渴望?有限的財力如何滿足孩子對物質生活的需要與慾望?

等到孩子長大,到了愛面子的年紀,從父母親開的車、住的房子、日常飲食到穿著打扮,都不希望輸給同儕,對他們而言,面子常會重於親情;然而,他們的父母親,卻是願意為了子女省吃儉用,只為減少生活開銷,提供孩子充足的學習機會,因為對父母來說,孩子的一切比面子更重要。

當最愛的孩子向自己抱怨:「不要來學校接我,我們家的車很舊很髒,你會讓我覺得很丟臉。」父母親該如何回答?當叛逆期的子女不服管教,反問爸媽:「誰叫你要生我?我有要你把我生下來嗎?痛苦當然是你自己自找的!」父母親該如何回應?

即便孩子讓自己傷透了心,父母親的愛卻未曾更改;父母親能做的,也只有忍痛管教、含淚等候、默默忍耐,甚至為了孩子迫切代求,期盼孩子回轉或懂事的那一天到來。

四.學習付出,「先」愛子女

寫這篇文章的時機,是自己轉換身分,從女兒成為母親之際。回想過去的成長過程,到今日角色,許多過去做過的事、說過的話、給父母親出過的難題,一一映入腦海;角色轉換以後,才知道為人父母需要多少犧牲與忍耐!

懷孕期間的不適,曾經讓自己難受不已;因而問過自己好幾次相同的問題:「為什麼要生兒育女?」最後只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在生養子女的過程中,體會父母親的心,進而明白天父的美好旨意。」

在我們不認識神的時候,祂已經為我們安排一切,甚至是以生命為代價,將我們從惡者權勢中贖回;祂如此愛我們,卻要容許、忍耐我們對祂的質疑,甚至是長期的否定。

我們的反應,常讓天父備感傷心;祂卻仍耐性等候我們認識祂、相信祂,進而愛祂的那一天到來。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

因為神的愛與恩典,讓自己勇敢邁步向前;「腹中的孩子!雖然你還不認識我,但我已經開始學習……,先愛你。」






文章標籤:  #May  #428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