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當親子之間有了衝突,長輩們總是引經據典、振振有詞地奉勸:「小子哪!吞了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記得古早有部電影「可憐天下父母心」,片中敘述「父母疼子長流水,子惜父母樹尾風」的意境。經過時代劇烈變遷,從純樸的古農村社會,演變成機器代勞的工業社會,再而進展成唯利是圖的商業社會。整個大環境的改變,雖然「天下父母心」沒變,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之陳腔濫調已被時代潮流淹沒了。
反躬自省,起死回生
原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屬於中國文化的思想,繼承這個古老又驕傲的民族傳統,太巨大、太沉重,如此根深柢固的觀念是需要多麼熾熱的信仰力量,才能反躬自省,起死回生!
假藉愛之名,行掌控之實
現代人一看到混亂的局面,只會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雖謙稱自己是「鄙人」,太太是「拙荊」,愛兒是「犬子」,但打死不承認自己是基督教義中的「罪人」,倔強地緊緊擁抱住幾近僵化的傳統,自認為冷靜而理性、固守倫常、長幼有序……。實際上是,假藉愛之美名,行使掌控之事實。古代的仁君會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君王能下詔罪己,證明他是個有擔當的王者,謙卑地做到了責人之前必先責己之令人動容的態度。
劫難源自妄尊自大
世界上的大災大劫,都起源於人性裡的妄尊自大、不知反省。若能罪己,才能證明自己是個明澈世情、洞燭先機的人。基督徒的父母們有神所設定的「天下父母心」做基底,然後反躬自省,應該從善如流吧!
父母也是孩子
聖經中有一段令人玩味的故事,記載參孫的父親瑪挪亞即將初為人父,不,可說「八」字頂多只有一小撇,是耶和華的使者向參孫的母親顯現,應允必懷孕生一個兒子。瑪挪亞就祈求耶和華說:「主啊,求祢再差遣那神人到我們這裡來,好指教我們怎樣待這將要生的孩子。」(
士十三8),換句話說:「請給我夫妻倆上一堂如何教養孩子的課程!」然而耶和華的使者,只吩咐即將出生的孩子,歸神作拿細耳人的生活須知,對於如何教養隻字未提。似乎神認為,父母只要照神的吩咐養育孩子,孩子長大無論好壞就讓神全權負責。
父母是天父的孩子
父母也是孩子——天父的孩子。參孫的父母,照神的吩咐養育參孫成人,並有耶和華的靈感動參孫。參孫的父母的任務到此告一段落,聖經中再也沒有記載神對瑪挪亞夫婦有任何微詞,表示神也認同參孫的父母已盡了本分。
父母只要盡本分
但以理被俘擄到了他鄉異國時,還是個年輕的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那麼有限,卻靠神表現得可圈可點。幼年負軛,被兄長出賣的約瑟,謹守誡命不敢為惡得罪神,神與他同在,賜給他力量,斬斷了家族的惡遺傳基因——謊言狡詐。參孫擁有這麼守本分撫養他長大成人的雙親,可是參孫的下場卻那麼悽慘。可見,父母與孩子關係的長短,仍在神運籌帷幄之間。因此,父母也是天父的孩子,父母不全知、不全能,不無不是,父母同樣要做天父的好孩子。
父母也會犯錯
父母們好像都會有錯待孩子的經驗,然而「不怕犯錯,只怕知錯不認錯」。認錯是人際關係中受尊重的行為,父母應當學習向孩子認錯。
父母總是放不下身段
我原是個很ㄍ一ㄥ的母親,記憶中從不曾鄭重地向人道過歉。一直到年過半百,有一隻名叫「帥哥」的西施犬來到我家,牠溫文儒雅,水汪汪的靈魂之窗,訴說著千言萬語,由於狗狗不會講話,我又沒有養狗的經驗,且對其肢體語言反應魯鈍,常常錯待了牠,會意之後總是深感愧疚,因此,「對不起」成了我和「帥哥」互動之間的口頭禪。直到有一天,兒子提醒我這輩子該說的「對不起」的額度全被「帥哥」用光了。其實,有時候也會覺得錯怪了孩子,內心感到抱歉,但沒有說出「對不起」,現在想來,我也是個思想被荼毒的那「無不是的父母」之一。
離間親子關係間的情緒
有兩樣情緒常常攔阻了父母謙卑下來,不去懇求孩子的原諒,那就是傲慢和懼怕。父母怕失去掌控的權威,以為若不強佔上風,就會被孩子比下去。實際上,孩子往往比父母所想像的還要成熟,如果父母採取威權教育,恐怕會使孩子逐漸產生敵意,徒然引發孩子與父母較量的心態。孩子一旦與父母對立,人格長成必定扭曲,更難達到父母期盼的形象。
父母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一切端看父母是否願意放下身段,率先讓步,鬆綁自己的權威,有錯就坦然認錯,不要以承認錯誤而覺得面子遜掉了。我那些已長大的孩子表示,我的願意道歉、坦承自己的錯誤,對他們而言是那麼地重要,我真後悔,沒有早些領悟這一點。神指派父母擔任培養孩子的重責大任,作父母真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父母也會失敗
有一位牧師,堅持不承認自己失敗的原則。然而兒子居然犯了法,使他倍感焦慮煎熬,總是恨鐵不成鋼。某晚,兒子終於忍不住爆發了,氣忿忿地說:「爸爸,難道您從來未犯過錯?難道您不曾失敗過?為什麼您不能將心比心?我真的那麼一無是處嗎?」頓時,這個作牧師的父親才領悟到他從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使兒子備受挫折。
父母的能力有限
承認自己是有限的父母,才能不以有限為虧損,反而看為助益。學習接受自己有限,唯一的途徑就是經歷失敗,然而不以失敗為結束,應視失敗為受教的機會,是蛻變自己如同浴火的鳳凰。
成功的君王、失敗的父母
古人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大衛是個偉大的君王,在神的眼裡,設立他為以色列歷史中列王的量尺,但大衛在為人父母的角色上,實在超級大失敗,居然養出了一個篡位弒父的逆子押沙龍。仔細想來,人生難能無憾,即使一個成功的君王,也敗在為人父母的角色上。所羅門晚年臨老入花叢,行神眼中為惡的事,使他富貴尊榮的一生,斷送在色字頭上那把刀。只是所羅門撰寫的《箴言》真是妙用,作為訓練父母的手冊,尤有助益。《箴言》第五章標題是「當遠淫婦」,所羅門在情色中慘遭滑鐵盧,對所羅門來說,真是後悔莫及,對後人來說,殷鑑不遠,如同當頭棒喝。
父母當勇於誠實面對
集智慧、尊榮於一身的所羅門,讓我們看到父母絕非十全十美,偶爾小失敗,或大失敗,甚至超級失敗,但孩子要求的,乃是誠實長進的父母。所羅門將其一生的敗筆,刻骨銘心的傷痛,撰述無遺。故父母切勿死要面子,可以在經驗上作檢討,並提出訓誨,讓孩子有正確的軌道可遵循。
父母也當改進
主內有位A姊妹,哭泣地向我傾訴委屈,說她即將進入大學的女兒堅決要離家獨闖天下,尋求自己所要的生活。「難道這個家沒有一絲值得她留戀的地方嗎?」A姊妹心結重重,說了再說,自問自答,糾結不已!
這事以後,每次她打電話給我,我只能傾聽,並陪她禱告,求主安慰引導。經過一年又一年,漸漸地,A姊妹終於發覺自己——「以令人窒息的愛,取代搖籃恬逸的愛」。於是A姊妹改進了,克制不再囉嗦碎碎唸,轉以靜默地關懷面對女兒的叛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女兒反而愈發願意自動親近她。A姊妹若不以退為進,她的女兒可能至今尚在尋找自我。幸好,A姊妹改變,讓女兒找到自我。結果,女兒建立了自信,與A姊妹成為好朋友,母女比以前更親密了。
從窒息的愛改變到溫暖恬逸的愛,首先就是承認自己需要改進。父母常常自以為是,這對父母而言,是困難的改變。不過改變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事,而是一點一滴、一步一步,慢慢改進,直到符合神的心意。
願意改變,永不嫌遲
若能從懷有寶寶開始,為人父母就不斷地改進、適應是最理想不過了,但亡羊補牢也永不嫌遲,只要願意開始學習改變,總有一天定會達成目標。忘了是誰說的:「畢竟,生命不過是一連串偉大的改變而已。」你認為呢?
從上頭而來的智慧
《雅各書》三章13-17節論從上頭來的智慧。當我們承認自己需要改變時,就需要有如何改變的智慧。雅各長老提到或有個人的見識,乃是屬地的知性;或來自世俗的紛爭結黨,乃是屬鬼魔的情慾。為人父母要非常小心,確定所得的智慧不是來自撒但。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清潔、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當父母甘心順服聖經的教導,讓神陶冶改變,孩子常是有樣學樣。當孩子看到父母以身作則,先甘心讓神改變,然後要求孩子也改進缺失,相信孩子必樂於接受。反之,若孩子只看到頑固獨斷的父母,他們就失去改變的動力了。
在禱告中改進
除了置身於聖經話語的鼓舞中,並從屬靈的源頭支取動力,禱告是改進的另一重要方法。「主,我願像祢!主,我願像祢!榮耀的救主,像祢聖潔!靠主的聖靈,行主的真理,願基督成形在我心裡。」(讚美詩244首副歌)。基督的福音,搭配了解與實踐,成了自我改變的有效動力。
父母也要學習
為人父母,因為社會的歷練,比年輕孩子佔優勢的地方,就是能夠深思熟慮。
聖經中有很多關於父母的故事,好的可以作為典範,不好的當作鑑戒。要從聖經中找出古聖徒的行為原則,運用在為人父母之道上,首先得認同那些人物的背景、難處及決定。就是說,站在同理心的立場——想其所想,感其所受,定其所決,這樣就能從聖經人物中擷取到生活的精隨。
歸納、思考、了解
或許文化背景不同,或許個性興趣迥異,但以自己做為立足點,對每段經文的記載、自忖:神要教導我什麼?我居中學習了什麼?別人因我造就了什麼?這樣歸納下來,就能理解神的本性,自我觀念及人際關係。
引申聖經的意義
某些傳道常感慨:「講台戰輸電視台」,聖經中不曾講過有關電視的事,卻提到電視影響甚鉅的「時間」,告訴我們當趁早醒悟,因黑夜已深,白晝將近(
羅十三11-12)。故矯正自己的思路,從聖經及永恆的角度去思考短暫寄居帳棚的人世,記取「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十二2)
學習放鬆,享受生命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詩一二七1)。
這一節經文是神要父母學習放鬆,享受生命。放鬆這門功課對我的性格而言,是必須刻意去學習的。我是個工作狂,且追求效率,追求完美,一生幾乎都處於備戰中,「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向來是我行事風格,所以我喜歡接受挑戰。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發覺生活周遭的朋友,尤其家人,承受頗大的壓力。有位晚輩曾對我說:「我真的很敬佩您,但您實在是個不好相處的人,調整一下下,放鬆自己吧!」現在,我感受人會老邁、衰敗是神莫大的恩典,幫助我放鬆自己,完全地信靠神。
唯一無不是的神!
父母是人,也是受造之物,父母難免有所不是,唯有造天地的主,才是唯一無不是的神。
神是萬有的源頭
作父母的絕對要謹慎,勿把自己的經驗當作標準模式,強行copy在孩子身上,copy錯誤的範本多麼可怕的事。錢伯斯(Oswald.Chambers)說:「不要把你的經驗當作原則。讓神在別人身上,也成為最初的源頭,正如,神是你的源頭一樣。」神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源頭,神的話語使父母和孩子共得造就。
神的話妙語如珠
神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羅八28),翻成白話文來說,就是「如果我們愛神,周遭萬事必互相效力,無論禍福皆於我們有益。」更精簡地說:「神絕不會犯錯」。
相信奇妙的結局
所以,好事來臨,滿心感恩;壞事降到,就仰望神,靠神勇敢面對,思想神在發生的壞事上有何美意?或許一時半刻看不清神的旨意,但「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是神的應許,必然成就。這樣確信著,你必會發現無論好壞都有奇妙的結局。
正面思考,獲益無窮
有時候期待太高,而事情發展不如預期,容易失望,焦慮甚或憤怒。然而轉念思想神要藉這件事教導我什麼?平心靜氣下來,開始仰望神,尋求至終的答案。至少經歷痛苦的好處,就是儲備能力,得以同理心去安慰深陷痛苦的人。
全然依靠,全然交託
如此培養在困境中尋求光明成為生活的習慣,必然會更加了解「無不是的神」,更加放心地全然依靠,過著在地如天的生活。神是始,神是終;祂自有永有,既是有始有終,更是無始無終。卸下「無不是的父母」之重擔,交託給「無不是的神」管理,在這初春的時節,兀自思索,兀自歡喜。感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