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從不和諧中追求主恩永偕

撰文/涵|聖靈月刊461期-2016.02|主題/信仰再復興(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霧霾可說是今年冬天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曾否聽過一個關於霧霾的笑話:最遠的距離就是站在愛人的面前,卻看不見愛人的臉。這則笑話有點冷,卻很真實地反映出人與人之間,不論是情侶、夫妻、親子關係,甚至是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最遠的距離不一定是地理上的距離,而是明明近在眼前,卻無法感受到對方的心理距離。明明是彼此相愛的人,卻因為「愛」的表達或領受方式的差異,而造成生活上的不協調、爭論、誤會與衝突。

或許愛自己的家人會感到辛苦,有時覺得愛的包袱好重,好想放下卻割捨不下,不禁讓人感嘆,關愛人真是門深奧的學問;要怎麼愛才能夠適得其所呢?或許曾想以愛神的心來愛家人,以神的愛來面對生活中嚴峻的挑戰,若單憑自己的熱血,很快就發覺信仰的力量只有三分鐘熱度,不久後,信仰變得有重擔,愛主的心變成憂慮的來源。明明知道主的恩典就在家裡,主的恩典就在身邊,內心卻無法感受主恩的甜美,心眼也看不見主奇妙的帶領,為什麼明知道主恩永偕,自己的內心卻似乎永無寧日?

每當我因生活上的挫折,引起信仰上灰心失望的時候,常常回想在生命轉彎處,生命中第一次面對主直接回應我內心質疑神的時刻。那一次砰然心動的感受,宛如離家孤單一人的雅各,在曠野枕石而睡,夢見天梯,驚覺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二八16)。又好比耶穌比喻中的浪子,覺悟自己得罪神與父親,內心無法釋懷的罪愆愧疚,竟被父親連連親嘴的慈心融化,竟被父親歡迎自己回家的大愛所激勵,竟能夠再次成為兒子(路十五20),回到神的家裡。

行走在世,自己常像「沙灘上足跡」詩歌的作者,看見理當與神同行的沙灘上,由二雙變為一雙,又由一雙變為二雙的腳印。屬靈生命的眼光,看不出人生低潮中的那一雙腳印是誰的腳印?誤認為那一雙孤單的腳印,是自己在苦難中孤獨的腳跡,而辨別不出是神抱著自己,與自己一路歷經患難所留下的蹤跡。

生命中,不記得有多少次,曾像約伯忍受苦難後,對神說:「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見祢」(約四二5)?但有更多次,在操練中,再次陷入人性思維的窠臼:「主啊!祢在哪裡?為何向我隱藏?」

如果「主在身旁!主在身旁?主在身旁。」是信仰成長的三步曲,要如何停止信仰成長第二樂章的「反覆記號」?面對永恆的過去與未來的永恆,只能活在當下的我,要如何調整屬靈生命的眼光,才能夠進入信仰成長的第三樂章,一路與神和諧同行信仰天國路呢?



為何看不見主在身旁?


在個人的小家庭或教會的大家庭生活的操練中,自己曾如《瑪拉基書》中的選民,心懷不平地質問神:「公義的神在哪裡呢?」(瑪二17

當時的以色列百姓體會神公義的懲罰──亡國,與神慈愛的帶領──歸回,得以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雖歷經尼希米和以斯拉的宗教改革,卻再次重複歷史的軟弱。在安逸生活中,信仰走向形式化,宗教行為惡質化,社會道德墮落,民心與神疏離。惡人當道,百姓以為神是個善惡顛倒,沒有公義的神,覺得行善沒有意義,所以發怨言煩瑣神(瑪二17)。同時,百姓心存功利主義的事奉態度,因無法得到相對付出的利益回報,滿足表面事奉底下的私慾。偏差的信仰價值觀,讓選民覺得事奉神是徒然的,守道理是無益處的,故此頂撞神(瑪三13-15)。

神發聲回應百姓,當神再來的日子誰能擔當得起?站立得住?選民必受熬煉、審判,憑公義將祭物獻給主神(瑪三1-3)。神有紀念冊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祂名的人,在神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別出來」(瑪三17-18)。

或許自己的心常被末日真教會面臨的人事是非紛擾所動搖,看不清誰是善人或惡人,分不出誰是存私心或敬畏的心事奉神,看不明事奉的方向與目標,不確定教會的活動是否開始變成表面的形式,逐漸失去實質敬拜的意義。覺得在事奉中,似乎得不到心中渴望的益處或長進,開始質疑神是否與我們同在,開始不確定是否要投入教會的事奉,開始察覺自己與神的關係在教會的生活中逐漸式微。

但神是公義的神,神在天上側耳而聽,祂的聖目察看。當神的審判大日臨到時,神將「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太十三49)。我們要存敬畏神的心,在教會繼續正面的事奉,不必負面的憂慮或心懷不平。教會是神的身體,神豈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呢?信仰的最大價值,不就是在世界流浪的心靈,因為認識全知全能的神,得以重修神與人之間創世以來的父子關係?不就是漂泊的心回到天父的身旁,可以得享靈裡的安身立命?全知全能的神將一切敬畏神的人,都記在祂的紀念冊裡,努力讓自己「榜上有名」才是正途。



如何看見主在身旁?


摩西與大衛可說是聖經中與神親近的代表性人物。摩西是神的朋友(出三三11),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徒十三22)。摩西和大衛與神保持親密關係的祕訣,在於他們能夠看見那看不見的主。摩西與神面對面說話(出三三11),大衛則「我看見主常在我眼前;祂在我右邊,叫我不至於搖動」(徒二25)。

《希伯來書》記載,摩西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離開埃及,是因著信,想望所要得的賞賜,恆心忍耐(來十一24-27)。《詩篇》記載大衛能夠常看見神的關鍵,是將神常擺在他面前(詩十六8),即將神放在生活優先順序中的首位。從此可見,摩西與大衛乃是將神本身與神的應許具體化、活化在他們的心裡。所以他們與神的關係不是虛無飄渺的空想,而是歷經外在患難困苦考驗,無法將之擊垮的具體穩固關係。

若要像摩西和大衛能夠看見那看不見的主,若非憑靠信心的心眼,豈能看見?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禱告文告訴我們一條路徑:「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祂,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並知道祂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弗一17-19)。因此,我們要求主耶穌開啟我們的心眼,讓我們能夠看見神。

有位姊妹見證,她因為心裡有罪,自覺不配為主做工。雖然一再被教會選為負責人,內心卻常感不配。內心的罪惡感,宛如隔絕她內心與神親近的高牆。在2015年美國的成人神訓班的一次禱告會,在異象中,主讓她看到屬於自己的那件又髒又破,不再完整潔白無瑕的白袍。她看了內心分外傷痛,明白自己的罪污穢損壞了神所賜的白袍,不住祈求神赦免她的罪。接著在異象中,她看見主耶穌的寶血一一塗抹袍子上各處的罪污,更修補原已破碎的袍子。最後,神讓她穿上被寶血洗淨修補,潔白發光的白袍!神的愛拆毀深藏在心底的罪之高牆,她滿心感恩與喜樂,靈命得到復興,更加甘心樂意服事神!



屬靈生命眼光的立眼點


是否端詳過少婦與巫婆同體、天使與魔鬼共存的多義圖(ambiguous figure)?因為立眼點的差異,背景與圖形的轉換、局部與整體的切換,甚至圖片角度的旋轉,都夠讓人清楚看見一幅畫中兩個同時共存的圖形,從不同的立眼點可見到不同圖型的呈現。

生活中的苦難操練與神的祝福之間,豈不是立眼點之別?活在永恆的過去與未來的永恆之間,屬靈生命的眼光要放下短視近利的立眼點。從人世間的當下,將立眼點放遠,觀看神國的永恆,再從永恆看回所處的當下,才能看清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試問,您是否看到主在身旁?是否在心中看到神具體活化的榮耀應許?當下的生活,是否因主在身旁,進而活出與神永恆價值連結,更豐盛活潑的屬靈生命呢?






文章標籤:  #涵  #461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