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信仰生活:遠離慾、誘、怨

撰文/茁石|聖靈月刊571期-2025.04|主題/絕境中的翻轉(上)

  • btnPlay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使用設定 btnPlay



圖/累得

前言

光陰似飛刀,刀刀催人老。人活在當下,除了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外,每個人也有各自追求的人生目標。生命的珍貴,在於人有神賞賜的「靈」,即生命的氣息。因此,人被稱為萬物之靈長,且不同於一切受造之物。人類屬靈生命的尊貴,在於洗禮時領受主的寶血,洗淨了罪身,靈魂得潔淨,而成為蒙福的人。如聖經所言:「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便為有福的」(羅四7)。

主耶穌是天上的真神道成肉身,成為人(奴僕)的樣式,又帶著神性來完成救恩,讓有罪的世人得以依賴主的拯救。因與神產生「永恆的連結」(即永生),在世過著尊貴的生活,不孤單於塵世,也不獨行於人生的旅途。從此,當內在有了活潑的生命,不再只是平凡度日,而是可乘駕生命的高處,改變生命的內涵,真真實實地擁有豐富的人生歲月。

但自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後,即得知魔鬼對「神的兒子」不會善罷干休,牠如猛獅巡行各地,尋掠軟弱、離群、生病的主的小羊;牠的一貫伎倆是見可吞噬者絕不放過,設陷、加害、折磨,使人落入牠的圈套,遠離神的眷顧。

使徒老約翰提出警語:「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6),以上都是屬世界和屬魔鬼的產物。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叫人貪愛世界,當然,愛父的心也不在人裡面。

耶穌的降生,專為人類「除罪」,使受洗後成為祂兒女的每個人得享主豐厚的恩典。但若有人短視近利,不專心跟隨主,而再陷於罪的污泥中,也絕非主樂見的。我們當勇於面對挑戰,遠離影響生命的枷鎖,時時提醒自己,設立有效的防護牆,打造靈性的「護城河」。因此,遠離罪擔的三大難題是當務之急:



一、治死情「慾」

情慾往往發自內心,悄悄地在心靈深處滋長著,而人們總想要得著滿足,這實在是屬世生活中的難題。主基督曾在「雅各井」旁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論「生命活水」的道理。耶穌知道婦人落入情慾的波瀾,無法守誠、專情於一位夫婿。在對談中,主提議:「叫妳的丈夫來」,婦人回答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是!不錯,妳已經有五個丈夫,妳現在有的並不是妳的丈夫」(約四6-18)。想想,兩千多年前,人性不也與今日的男女並無兩樣?婦人的道德標準如此低落,一再被過犯所勝,所以耶穌用飲水的比喻告訴她,一般飲用水,喝了以後仍會再渴,但唯有主所賜的「生命活水」,方能徹底解決靈性的飢渴。

今日的世界,放縱肉慾之罪,已散佈至各個階層,社會早已性向錯亂、不守貞潔;合得來則同床、不合則分房,不拘婚約、同居就好。雜亂的性關係與行為,令人感嘆、搖頭,這世界罪惡充斥已到極致!放眼聖潔尊貴的「夫妻關係」已是稀世真品。

少男少女偷嚐「禁果」的年齡逐漸下滑,未婚生子的年齡也隨之降低。社會上正常的群體結構早已被破壞殆盡,而社福單位必須付出更多的成本加以解套,卻也無法釜底抽薪,問題一樣層出不窮。為了更容易尋得所謂的「幸福」,神聖的婚姻簡化至「登記」即可;要分開,當然更容易,註銷就好。此舉實在令人搖頭!

我們當反思,在教育、醫療、社福、諮商、心理等眾多因素影響之下,還有多少人懷有「純潔」的心思?「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來十三4),恐怕也被大部分的人認為不合時宜了吧!然而,聖經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林前三16-17)。這發自情慾的大罪,當然與神為敵,不容小覷;此「性慾」之罪重,乃遠超過「口舌之慾」。

當慾望接連侵襲,我們若不懂得分別與判斷而身陷罪的囹圄,終必進入永遠的黑暗。如大衛的長子暗嫩,性侵同父異母妹妹他瑪,在在顯示無法克制肉慾、性慾和貪慾下,所惹來的殺身之禍(撒下十三1-32)。



二、斷絕「誘」惑

「誘惑」,自古以來就出於撒但,牠引誘夏娃吃善惡果時,說:「你們不一定死」(創三4)。然而,夏娃心靈的「防罪軟體」失效,更改了神說「吃的日子必定要死」的嚴厲標準(創二17)。她越看越想伸手去摘取,因這善惡果「悅人眼目」、「可作食物」;其實夏娃是弱化了對神的高標準,而伊甸園裡多的是各樣可滿足食慾的果實,但她最終仍不敵誘惑而違背神的命令。

所羅門王定國安邦,統治了極盛一時的以色列國,但他收妃、納妾,「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王上十一3-4)。可惜了一代明君,最後卻留下「臭名」,實難與其「最有智慧之王」的美名相稱!所羅門晚年的人生失色,心靈充滿虛空與捕風,令人不勝唏噓。可見魔鬼的試探,是漸漸牽動人的私慾,而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5)。因此,一旦落入誘惑的深海,想要靠自己回岸,實在難上加難。

神造人原是美好,也滿有「智慧」,但若不加以防備,操練自我的敬虔,那邪惡的「錯謬」即成極大的誘惑,連原來堅守的信仰也終將不保,最終跌落萬丈深淵。當誘惑來臨時,如一道迷霧遮蔽前路,讓人看不清、辨不明。倘若心眼明亮,尚且能夠分辨,怕的是連心眼都盡喪,以非為是,最後棄真理而不顧。當我們「隨流失去」,惡者藏心,便會任意孤行;惡慾、敗壞隨之而來,夏娃不就是最好的寫照:「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十一3)。結局就是被咒詛、被定罪……,這將面臨的苦難,還真是自找的呢!如古人所云:「自討苦吃,自尋死路!」我輩當銘記在心。



三、慎防「怨」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互相提醒,要凡事謝恩,一些感謝讚美、造就人的好話也不會少。只是當情緒不佳,嘴邊祝福的好話隨之消散,反倒是咒罵、怨恨的心思意念馬上浮現心頭。心想,什麼「凡事謝恩?」「常常喜樂?」事後想想,這些言行對比著神教導我們的話語,都極為諷刺。因此,我們若常常靈修,接受聖靈的感動,就不會以惡報惡,而神的善良、基督的愛,便會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亮光。

該隱與弟弟亞伯分別獻祭給神,該隱拿土裡出產的為祭物獻上,弟弟亞伯拿「頭生的羊羔」、「羊的脂油」奉上為祭物。從中 可見很明顯的對比,該隱在祭物的準備上是隨興、隨意的,他其實可以做得更好,即獻上「初熟的果實」、「精緻的出產」,如同亞伯用心挑選、細心準備。

當神悅納亞伯的祭物,卻沒有看上該隱的,身為哥哥的他隨即「變臉」,心中滿懷怨氣:「為何弟弟的祭物蒙悅納,自己的祭物卻未被神看中?」嫉妒與不滿,認定是神偏心……。然而神卻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創四7)。內心怨恨填胸的該隱,在怒氣昏頭,罔顧手足親情之下,殘忍的打死了親生弟弟,還向神抗議:「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四9)。

如果該隱知錯、悔錯、改過,於下次獻祭時必定「精選」祭物,學習弟弟的用心,向神銘志,必得神悅。然而,他卻因怨恨殺人,也斷絕自己的靈命,實在不可取。人的怒氣來自「怨懟嫉妒」、「惱恨仇視」,聖經告訴我們:「人的怒氣不能成就神的義」(雅一20)。怨言、怨氣,是品德最大的殺傷力,埋怨神看中別人的祭物,埋怨別人做得比自己好,怨命運、怨時機、怨環境、怨天尤人,到最後害人傷己,還得罪神,何苦來哉!



結語

在信仰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罪性、罪怨,會帶來罪責。若是放縱情慾,撒但的誘惑立即臨到,當我們無法克制心中的不安,甚至咒詛、飆罵,最終將導致無法挽回的大錯。主耶穌傳福音時告訴門徒:「當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主耶穌也求父用真理使我們成聖,而我們當將神的道深植在心中,就能防備撒但的詭計破壞我們的靈命,並常常藉著聖靈的能力,遠離世界的「慾、誘、怨」,在奔走天路的過程中,努力持守,靠主剛強。

我們要以神的言語作為生活指引的最高標準,效法基督「愛人、付出、捨己」的精神,致力於福音事工。在領人歸主的過程中,靠著聖靈的幫助,將人帶到神的面前;平時也要熟讀聖經,才能回答慕道友的疑問,向其宣揚主耶穌是降世為人的神,並有奇妙的作為與恩典。

當我們的靈性改變,就得以摒除惡習而成長,有著以基督的心為心的良善;受洗後成為神的兒女,便有永生的盼望。在時刻記念主恩時,確實將世界連同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十字架(加五24,六14)。如此,必定、也不敢驕傲,因主的教導時時銘記於心。聖經記載,屬主的人必不犯罪,願主保守,讓我們今後的生活,能夠徹底與俗世的「慾、誘、怨」劃清界線。






文章標籤:  #茁石  #571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