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絕境也是神的仁慈——你在這裡做什麼?

撰文/NZ小恩|聖靈月刊571期-2025.04|主題/絕境中的翻轉(上)

  • btnPlay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使用設定 btnPlay



圖/Dora

談到聖經中的以利亞先知,我們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他那些驚心動魄的事蹟,特別是他在迦密山上的一場壯烈對決。當時,他孤身一人挑戰850個假先知,並在神的幫助下獲得了勝利,隨後又毫不留情地將所有假先知一一處決。

在假先知被殺後,以利亞再次對亞哈王宣告:「有多雨的響聲了」,帶著信心預告旱災將結束,雨水即將降臨。這些不畏得罪亞哈王的果敢行為,似乎成為了以利亞先知的標誌。他憑藉信心,無論在何處、面對何種挑戰,都勇敢地傳遞神的訊息。

單單從列王紀上十八章所記載的事蹟來看,我們不禁會將以利亞視為一位英勇的信心戰士,無所畏懼地挺身而出。然而,讓人更為驚訝的是,這位顯赫人物的依靠並非來自雄厚的家庭背景,亦沒有皇權作為後盾。相反地,他的最大挑戰正來自當時的國王亞哈和邪惡的王后耶洗別,他們甚至不遺餘力地追捕他,欲將他置之死地(王上十八9-12,十九2)。

我們往往在第一時間忽略的細節,其實正是以利亞處於絕境的事實,也就是他在那段日子裡,不斷面對極大的困境和挑戰。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神如何透過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和人物,來支撐以利亞在這絕境中的生命。

一開始,神吩咐以利亞去藏匿於基利溪旁,並從那裡飲水,還有烏鴉在早晚叼來餅和肉供他食用(王上十七3-6)。這是自然界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烏鴉這種鳥類,天性是貪婪的,怎可能將食物送給他人?而且,這些烏鴉並非單單一隻,而是集體行動,每天遵從神的命令,將食物送到以利亞手中。

接著,神又安排了一位撒勒法的窮寡婦來供養以利亞。這位寡婦和她的兒子同樣面臨絕境,所剩的食物寥寥無幾,她甚至準備好迎接自己和兒子的死亡。然而,神通過以利亞的出現,改變了她的命運,神使她瓶裡的油和麵粉沒有枯竭,直到大旱結束(王上十七8-24)。

這些事蹟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真理:當人面臨絕境時,神常常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來保守我們。這些方法,往往超出我們的理解和邏輯,甚至顛覆了我們對常規的認知。神的方式不僅獨特,還深具智慧,表明神時刻與我們同在,並在我們看似無助的時候,伸出祂的援手。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五8-9)。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

最近,筆者一直在反思一句話:「絕境也是神的仁慈」。

我始終堅信,當神關上一扇門時,祂必會為我們打開另一扇門。也深信,神開路時,絕不會只開一半。然而,關鍵在於,我們必須盡自己的本分,去「成就」神在絕境中為我們預備的恩典與仁慈。

如果仔細研讀列王紀上十七章,我們可以看到以利亞如何在自己的絕境中,藉著順服神的指示,走出一條充滿恩典的路:

「於是以利亞照著耶和華的話,去住在約但河東的基利溪旁」(5節)。以利亞聽從神的話語,憑著信心,盡心盡力地走到基利溪旁。正因如此,神便安排了烏鴉在早晚為他送來餅和肉,並讓他喝基利溪的水(6節)。

當基利溪的水乾涸後,神再次指引以利亞前往撒勒法,並吩咐一位寡婦來供養他。

「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10節)。

其實,神一開始就已經向以利亞揭示了撒勒法寡婦的處境(14節)。

即便如此,先知依然聽從神的指示,毫不猶豫地去尋找這位寡婦,沒有懷疑寡婦是否真的有辦法供應他的生活。

這些經文所揭示的不僅是以利亞對神的信心,還表明了他對神話語的順服。信心不僅是內心的相信,更是要付諸行動。在聽到神的應許後,撒勒法寡婦同樣展現了信心,「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行」(15節)。正因為她的行動,她的家才得以在大旱之中存活下來:「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15-16節)。

這些事蹟告訴我們,神的恩典並非隨意降臨,而是在信心和行動的配合下展現出來。當我們處於絕境時,神的仁慈常常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而我們要做的,是聽從祂的話語,並在信心中付出行動。

因此,從這一章的事蹟中,我們可以學到兩個寶貴的教訓,特別是當我們處於絕境時:

1.相信神的話語。2.在相信之後,立即付諸行動。若我們繼續讀本卷十七章的內容,並延伸至十八章,我們可以看到,以利亞先知毫不顧及自己處於何種困境,唯一專注的是順服神要他去做的事、執行神的旨意。

因此,我們還能從中領悟到另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去聯想神要你做的事是如何可以拯救你脫離絕境,而是單純的把焦點放在神要你去做的事。

當然,在面臨絕境中,要做到完全的相信神、賦予行動,並長期堅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在接下來的第十九章,我們可以看到,王后耶洗別放話要殺以利亞的時候,他就起來逃命,並且還向神求死。這與先前為神征戰,奮勇抗敵的信仰戰士,判若兩人。

以利亞之所以向神求死,是因為王后要殺他,加上他自認不如自己的列祖。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一個人信仰軟弱的時候,很可能會拿一些無關緊要的藉口或理由(如以利亞說自己不如誰),使自己陷入一種精神上的絕境。神賦予每個人的任務,與所分配的恩賜,都不一樣。沒有必要去互相比較然後自嘆不如別人,甚至為此憂鬱到不想活。有一些絕境其實是我們自己施壓於自己的。

以利亞向神求死之後,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神派天使連續兩次給他提供水和炭火燒的餅,並告訴他:「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以利亞吃了之後,便有了體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何烈山(5-8節)。

從這一段,我們可以領悟,要奔跑天國路,必須要有屬靈的體力,畢竟我們當走的路甚遠。水象徵聖靈,餅象徵著真理,我們不能久久才吃一次、喝一次,而是要持續、不停的滋養自己的靈命,被聖靈充滿。有這樣的屬靈體力,才能不斷的在困境中,堅定不移的抓住神。

當我們經歷人生不幸的重大事件,痛完一定會覺悟: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不過每當夜深人靜回首、細細數算,也都可以看出原來主耶穌是如何帶領我們經過這一段曠野路。

十多年前,在臺灣生完雙胞胎兒子後,筆者一家五口回到紐西蘭定居,但不久後,筆者便獨自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由於三個孩子都還不到四歲,我無法正常上班,唯一的經濟來源是從事鋼琴的家教。當時,政府提供一些育兒津貼,不過為了多一些收入,筆者將租來的房子分租給留學生。生活十分困難,省吃儉用是基本,孩子們又因為早產頻繁生病住院,大兒子更是因一歲的時候燙傷,持續做了幾次植皮手術,令人感到身心疲憊,彷彿眼前的一切毫無希望。於是,每晚孩子入睡後,我就開始讀經禱告。

某一天在洗衣服時,突然意識到好像很久沒買洗衣粉了。翻看帳目和收據後,驚訝地發現,在每天洗兩桶衣服的情況下,洗衣粉竟然用了九個月!這使我勾起腦海裡撒勒法寡婦的故事,她那用不完的麵和油。

筆者突然明白,很多恩典是神在我們還未察覺之前就已默默賜下的。就像撒勒法寡婦在困境未得到緩解前,神早已知道她的處境,而且刻意吩咐她供養以利亞。

在不久之後,筆者的雙胞胎兒子滿五歲時,被通知社會福利局給予的單親津貼很快就會停止。算了一下,這真的更是把我們逼向絕境,畢竟出去上班所賺的錢,根本不夠支付三個孩子的保姆費用,而且還要倒貼。

在壓力下,筆者在教琴以外的時間開始積極尋找工作,希望找到能夠配合孩子上下學時間的工作,這樣就不用額外花錢雇人照顧孩子。然而,無論是零售店、珠寶店還是餐廳,沒有人願意給予面試機會。時間一天天過去,我感到無助和焦慮。於是,便決定每天早上禁食禱告,祈求神幫助。

某個晚上,筆者做了一個特殊的夢,夢見自己站在一間寒冷的房間裡,試圖選擇外套卻無法解開衣櫥中的衣物。此時,一位毛利男子走進來,遞了一件黑色豹皮外套,極為漂亮,並鼓勵我試穿。

我看了看他,說:「這怎麼可能,我穿不下。」

「你試試。」

他說完就離開了,一踏出門外便消失無蹤。

我想了想,反正試穿也不用花錢,索性慢慢地穿上了外套。

出我意料,照鏡子一看,怎麼這麼合身?這簡直就像是量身訂做的,而且還很暖和、漂亮。真不可思議!

夢醒的第二天早上,筆者再次回到現實,被社會福利局刁難。當天下午開車去接孩子放學時,學校辦公室的辦事員又說些冷言冷語的話。正當我低頭流淚走出來時,一位來自臺灣的老師邀請我到他的教室。在那裡,筆者向他訴說了自己的困境。他聽完後,建議我趕緊申請一個能更新教師證的密集課程,而這個建議打破了我的迷茫。

這位老師說,奧克蘭大學有一個專門針對超過六年沒有教書的老師的重溫課程,只需密集三個月就可以重獲更新的教師證。他透露,儘管目前這個梯次的名額可能已滿,但還是可以試試,看看是否有剩餘名額。感謝主,筆者打電話詢問得知名額還未滿,於是立即報名。

然而,學費需要4,000紐幣(約10萬臺幣),所以我到銀行試圖解除定存凑學費,但銀行要求必須提前一個月通知,無法立即提供資金。回家經過禱告後,當天下午筆者再次向銀行申請。這回銀行經理透過提高了我的信用卡額度,半年內無息借貸,讓我順利支付學費。付完學費的當晚,課程的報名截止,神讓我滑壘成功。

隔日,筆者再次向社會福利局申請在我讀書期間延長津貼的補助。然而,辦事員並不看好我的前景,並嘲笑我不可能順利找到工作。我當下激動地說,神會開路,說完立刻走人,放棄爭取。

我禱告的更加迫切,我跟主說:「祢把三個孩子委託我來養育,我相信這是祢要我做的事。現在遇到生活困境,祢一定要開路,為我們解開這個局面。」

就這樣,在禱告完畢,上網找教育相關工作的時候,看到一所高中正在招聘老師,不過他們只要一個學期。筆者心想,先試試再說,因為就算真的中了,被錄用一個學期之後還是可以再另尋工作,所以就索性投了履歷。

過了幾天,筆者被通知去面試。

當面試官出現時,我吃了一驚,因為看到了夢中給我外套的那位男子(他是副校長),還有一位女主任。

我非常誠實地告訴他們自己的處境,也告訴他們自己可以如何貢獻這所學校。

這位毛利副校長睜大了眼睛說:「妳真的非常誠實,我很少見到這麼坦誠的面試者,而且,妳非常堅強,我對妳感到無比敬佩。」

他看起來非常誠摯,但我知道,沒有最新的教師證,其他面試者成功的機會更大。然而,神若允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雖然當時還未拿到更新的教師證照,但他們依然選擇了我。

就在被正式聘用的那一週,社會福利局的單親津貼停止,因此很剛好的,當次所領的薪水就無縫接軌的補上。感謝主,神沒有讓我們的生活出問題,而且,也讓我可以在半年內,還完信用卡刷的4,000紐幣的學費。

很快的,筆者在研究所的密集課程以第一名的成績結業。這讓校長非常滿意,薪水很快就又加了40%。事後,學校不僅僅只聘用筆者一個學期,而是又用了好幾年。

感謝主,神帶領我們與孩子們接二連三度過新冠疫情的那些年,保守筆者的收入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減少,並且教書至今,已購置了自己的房屋、車子。

回首一看,除了充滿感謝,筆者也感到,絕境也是神給人的仁慈。

神要我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與軟弱,而更加的抓緊祂。

同時,神也要我有足夠的同理心,去感同身受處在絕境中的人,好像處在絕境中的以利亞,在窮寡婦死了兒子之後,能夠感同身受她的痛苦與絕望,並為她代求,這是神喜悅的事,因祂應允了以利亞的祈求(王上十七19-23)。
以利亞一直知道神要他做什麼。

即使面臨軟弱,當神兩次提醒他:「你在這裡做什麼?」然後告訴以利亞,事實上還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以利亞似乎才恍然覺悟,原來他所面臨的「只剩下他一人的絕境」,其實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王上十九9、13-18)。
因此,不論是否身處困境,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神到底要我做什麼?

耶和華(對以利亞)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1-12)。

「火後有微小的聲音」是最後筆者一直提醒自己的一句話(王上十九12)。因為只有在自己的心靜下來,沒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或者受外面天崩地裂的影響,方能聽得見聖靈在內心所要說的話,才知道神要自己做什麼。

聖靈,如雨。若要放下周圍一切的憂悶煩躁,不妨離開信仰的「洞口」,讓如雨的聖靈洗滌疲憊的身心,並安靜聆聽自己內心深處那「微小的聲音」。相信再面臨相同的狀況時,便可以享受難以言喻的寧靜時光。

願慈愛的主耶穌,施恩幫助,親自帶領我們度過困境,讓我們重新得力。






文章標籤:  #NZ小恩  #571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