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走向神的山:霓虹燈的世代

撰文/東山|聖靈月刊562期-2024.07|主題/進天國要回轉像小孩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雅一9-11)。

這個時代,我願稱之為霓虹燈的世代,不管什麼樣的人都在汲汲進取,與其說他們在追求什麼,不如說他們不敢停下來。人們逐漸迷失在五花八門的世界裡,這個世界燈光如晝,但人心惶惶如在黑夜,患得又患失。人們發現自己的追求無窮無盡,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細,於是出現了「內捲」這樣的流行詞彙。事實上,即使不與他人對比,人們也會有「自我內捲」的情況,真正的原因不僅僅是社會問題,更為本質的問題是人心的虛空、靈魂的貧窮。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神派存在主義哲學重新開始盛行,人們開始主張沒有絕對的本質,人自己的行動決定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人應該學會活在當下,學會自救。2020年的電影《心靈奇旅》(臺譯:靈魂急轉彎)火爆全球,被稱為治癒人心的電影,就是基於此哲學基礎上的藝術作品。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年代,這種主張當然有它非常積極的意義。

聖經中也有類似的主張: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六27)。

關注當下的生活,會讓生活變得更有質感,人對事物也更有把握,因此產生的安全感,能讓人平靜安穩。但事實上二者卻有本質的區別,聖經的角度是主張在神愛中的交託;存在主義哲學則沒有這樣的源頭,人就是自己的源頭,但他們並沒有否定人的侷限性和對抗生命的無能為力,因此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悲劇英雄抗爭的色彩。

在文章開頭寫到雅各書上的這段經文,表面上在討論富足與貧窮,但更為深刻的教訓是看待世事的角度。聖經中看待世事的角度似乎有個共同點,就是將時間和空間拉伸到永恆,把存在提高到絕對的高度,即用屬靈的眼光來看待,用神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讓人不再拘泥於人肉體與思想的侷限。

這段經文也在暗示這樣的方法,它用了神創造之自然萬物的變化來講述這個道理,跳脫出來連接神的生命,形成一個階梯式的思維,人、自然、神,三維結構的模式。當然,聖經裡的三維結構是有機的統一體,是在神的旨意下,具有神印記的人和自然。

但,如果斷裂著來看,首先是從人具有動物性的存在角度,人的富足和貧窮都在肉體,要不停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當人被置於整個自然中,我們處在一個更廣大的空間,思考人的特殊性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有精神上的需求。精神滿足時能夠享受生活,能夠感恩和珍惜,但卻還是感受到空虛,因為人有追求絕對理性的本能。精神不滿足時,表現出更多的,則是非正常性之動物慾望的汲取;只有當萬事萬物置於神之下時,我們才會和雅各長老一樣,發現人生的起伏都是同一,因為它們不是目的,而都屬於成聖的過程。

真正在神屬靈世界裡的人,能在其中發現神的旨意,也從中更加知道人生的目的;心靈也不會因世事所困。與神的動態連結,意味著靈魂的逐漸充盈,也意味著我們在逐步地成聖。保羅給我們做了成功的榜樣,他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2-13)。這樣的感慨在當今這個霓虹燈的世代,簡直就是一番「凡爾賽式」的發言(指一種「不明顯的自誇」、「低調炫富」的技巧),誰人不說他是一個真正富足而自由的人呢?

因此,只有每日用心體會從神來的恩典與喜樂,才是對生命富足真正的讚美。

願我們的生命福杯滿溢!






文章標籤:  #東山  #562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