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我往


&

搜尋&分類

[宗教教育]吾家有女初長成

撰文/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聖靈月刊257期-1999.02|主題/[青年團契]風雲變色──末日的兆頭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漁夫您好:

小女自從升上國二後,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不但脾氣暴躁,情緒也相當不穩定。身為家長的我們完全不了解她在想些什麼,甚至不知該如何與她相處、溝通。請問我們該怎麼辦?

憂心如焚的白爸爸 敬上




哈利路亞,親愛的白爸爸平安:

欣慰您的女兒有這麼關心她的爸爸陪她一起成長。從來信可看出:女兒的改變不但讓您擔心,且令您感到徬徨、無助。但請您在閱讀這封信的一開始,先告訴自己:女兒這樣的改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因為她正處於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隻刺蝟,令人碰不得卻又不得不碰。到底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環境上,有那些變化?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並對待這樣的孩子?


一、生理狀態

這時孩子體型會快速成長,但由於各部位的生長順序、速度不同,所以會造成身體上各部位比例的不協調。而第二性徵也在這時期出現,讓他們的「性」觀念逐漸建立,並對「性」產生好奇;加以臉上又不時冒出惱人的青春痘等,這些生理的變化,對重視自己形象及打扮的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大困擾。


二、心理發展

相較於心理層面,生理層面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這時期的孩子「獨特自我」意識抬頭,漸漸了解自己有別於他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於是他們開始學習「自主性」。

而他們也開始與別人發展互動及照顧的「親密關係」,並且逐漸使自己在周遭朋友間成為受肯定的一員,也享受這種改變所帶來的成就感。這些心理層面的發展交叉不定地出現在整個青少年時期,加以在信仰、價值觀及理想等方面均一再修正,於是他們就顯得更加捉摸不定了。


三、大環境的壓力

其實現在的孩子說幸福也沒錯,說不幸福也不為過;因為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精神生活卻貧乏得可憐。每天面對的不是具有壓迫性的水泥森林,就是超快節奏的生活步調,以及台灣社會(甚至家長)所賦予的升學競爭壓力;在在都讓孩子心中那股與自然融合的天性遭受壓抑,社會問題於焉形成且層出不窮,我想這也是您所以寫這封信來最擔心的問題吧!



 

如何陪青春期的孩子成長


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與上述這些情況似乎是大同小異的。所以不需太擔心,其實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陪孩子度過他們生命中的青春期。


一、作個「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家長

孩子都是父母親心頭上的一塊肉,割捨不下。孩子之於父母,就好像我們手裏握著一隻鳥兒一般,握得太緊,怕捏死牠;稍稍鬆手,又怕牠振翅飛去。其實孩子到了這個階段,已經是個小大人了,而家長也該「信任」孩子;放心也放手讓他們學習成長及獨立,把他們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非我們的附屬品。

另外,表達我們的關心時,不要24小時緊迫盯人,只需與他們一同訂定合理的規則來依循。一來不會造成他們的壓力,二來他們也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及信任感,同時可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信任父母親。


二、作孩子的朋友

父母關心子女,但切忌總是聊些使其感受壓力的話題。例如:「今天考得如何?」或在瑣事上的嘮叨及責怪,如:「你怎麼還不去唸書?」、「你到底洗澡了沒?」,這樣的問話,只會讓孩子的心情更煩亂,他可是一點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

與其這樣,倒不如找些孩子有興趣的話題來聊,或試著和他聊聊我們的興趣、嗜好;使其在繁忙的課業壓力下有舒解的一刻,也可以和他談談理想及抱負,必要的時候可幫他稍微做個「客觀」的分析。身為家長,也要作孩子的朋友。


三、孩子情緒的處理

當孩子在發脾氣時,不要也陷入孩子的脾氣漩渦中,而和他正面起衝突,這樣是無濟於事的。應該稍微給他一個緩衝的時間及空間,讓彼此都能冷靜下來,待孩子的情緒較平穩時,再行溝通。


四、多鼓勵少指責

身為家長,不要吝於給孩子讚美,然我們該給的應是鼓勵而非稱讚。這兩者的差別在於:鼓勵,是父母針對孩子所做的努力及付出而給予肯定;稱讚,則是當孩子達到父母的期望後,所給予的獎勵。例如:當孩子第一次數學考60分,第二次考65分。懂得鼓勵的家長,會在第二次成績公佈時告訴孩子:「我知道這科目很難懂,但你很努力而且進步了,爸媽感到很高興。」

而只懂得稱讚的父母,可能心裏期望的分數是80分,因此他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只看到孩子並沒有達到他所預期的「好」;可想而知,這孩子只有挨罵的分了。因此,須知如何鼓勵孩子,使其在這樣的鼓勵下,能獲得自信,並產生更上一層樓的積極心態。


五、用禱告托住孩子

我們的神是全知、全能的神,祂知道孩子們的心態,所遭遇的困擾,甚至遍及專家學者們都不了解的層面;而我們亦亟需藉著從祂而來的智慧,知道該如何去陪伴孩子們長大。祂更是個可以改變人心的神,所以,當將孩子交在神的手中,使之不偏左右。



 

結語


家,是一個讓人可以放鬆的地方,切莫讓家成為另一個壓力的來源。以上淺見供您參考,也願神帶領您闔家滿有神的慈愛與恩典相隨。願您平安。


(原[宗教教育]156期,1999年2月號)






文章標籤: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257期  #你來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