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2018年沙巴第二梯次文宣雜誌編輯教學營 ◎撰文/迦瑪列 ◎期數:492期 ◎2018.09號


改變生命的文宣營


憶起2017年,在臺總與林淑華總編輯談及為沙巴再辦第二梯次的「文宣營」時,就希望這是一個能讓生命、生活、事奉相輔相成,靈力、筆力、眼力、體力、創造力平衡發展的學習工作坊。

林總編輯曾對筆者說:「臺總辦文宣營的目的,在於建立每個參與者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有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新的事奉觀點與方向。在文宣營中所學的,不僅是寫作的技巧、排版的方法,更是一種屬於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為大家都能把所學的放入生活之中,再置入今日的事奉,使本會的文字事奉才可長可久。」她,真的好有信心、好有遠見!

感謝主,2018年我們依計晝,於6月13日至17日假兵南邦教會繼續開辦採訪班、編輯班,以及藝術班(三合一模式)。一切都秉持同樣的原則,在文宣營中,展開為期三天的裝備造就與速成班的學習課程,除了講授原則與技巧,也當場操練、現場作品賞析,務求與會的25位同工都能「知行合一」。



共同傳遞文字異象與負擔,一同為神國擴展疆界


總會辦文宣營,表面上看是在塑造「文字人」,其實是傳遞對拯救靈魂的異象,並藉著參與文字事奉,提供屬靈環境給響應文字事奉呼召的人,也裝備文字工人書寫各類帶有本會訊息或價值觀的作品,冀影響社會、文化,建立教會,裝備信徒,拓展神的國度。

要走向普世,「發掘神國資源,結合蔚為主用」,肯定是你我當務之急。不能否認,藉著文宣,這些集體創作的過程,就能把大家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無形中,這次的文宣營也給了我們正確的文字事奉基礎教育,讓我們學習靠主、學習向神敞開,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為祂謳歌,向祂歡唱。

課堂上的一句「真教會最珍貴的是什麼?」讓我們動容:那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一18),足以叫我們深受感動。續換個角度思考,這開墾文字疆土的理念,的確觸動我們日後經常思考著該如何突破體力、意志力及屬靈爭戰的瓶頸,成為極艱巨的挑戰。筆者常想:自己到底有沒有文字的恩賜?若有,而不去行,豈非是惡僕?(太二四48-51;路十九22)

當我們上了「採訪與寫作──見證篇」及「報導文學與撰稿」的課後,深深覺得做為文字工作者,對生命傳遞要有熱情,正是提供讓我們再思生命的深度與廣度的機會。這豈止是教授寫作技巧的文宣營,更多是如何活出信仰生命、見證基督的異象傳遞!(尼二17-20)



惺惺相惜的主內甜美友誼


經歷了這次的文宣營,我們強調建立長遠的關係。因為,要成為一位有果效的文字工人,必須多從別人身上觀察學習,與神與人都建立起美好的關係。因此,能結識一群懷抱愛主、愛人情懷的同好而滿心感恩。這三天,大家都一起追求靈性、見識、文字的高度,一同成為基督國度爭戰的勇士,真是人生下半場最有價值的事!

我們除了學習撰寫不同文體的技巧外,更能與來自沙巴各地志同道合的弟兄姐妹彼此交流、彼此砥礪,那是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年已是第二屆文宣營,同樣邀請的講師皆為目前臺灣總會文宣處的總編輯與美編,以其在文字寫作上的經驗與技巧,與學員們分享,拿起筆獻給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寫出真理、寫下見證,留下一篇篇美好的生命故事(耶三十2;啟十四13)。

參加的學員在三天營會中收穫豐碩,並在依依不捨的離別聲中寫下濃濃的感動,甚至連兵南邦教會的炊事同工都願意與我們一起學習。期望未來更多弟兄姐妹都能拿起筆,為神寫下美麗的篇章。

真誠相交,傾囊相授;年年回爐,學而不倦?

因老師認真的指導,在寫作上達到一定程度,加上與會者在文字事奉上亦有相當程度的委身,所以她倆教起來特別有「傳棒」的熱情。看見與會者的文字作品有明顯改變與成長,是神激勵我們繼續辦下去,並不斷擴展我們的課程,希望日後繼續提供彼此切磋、互相激勵的平臺。

此外,文宣營的教材量豐而質精,活動多姿;兩位老師雖不算年長,卻都於文字工作從事寫作、編輯、排版、教學將近三十年。他們以本身無比豐富的經驗,佐以精湛的學理,剖析、解釋,毫無保留地傾授予與會者;對學員疼惜,更以身作則在前領路,提攜扶持文宣新人。

眼見每位在此接受呼召,生命肯定不斷被更新,也從他們的筆觸讀出靈魂的迴響、時代的脈動。而且每位敬虔筆耕的腳前都有上主的燈火光照(詩一一九105)。這些例證不但堅定了彼此的信心,也肯定大家在這生命傳承的搖籃裡一起成長。



在時代裡攜手辦文宣,於時間裡信仰傳承


這無疑是沙巴總會的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則是希望鼓勵所有的信徒,每個人都有見證文字的發表,不僅僅寫給基督徒看,更能讓未信者閱讀。藉著舉辦文宣營,我們鼓勵全民寫作,用生動、鮮活的語言,把神的恩典寫下來。

無可厚非,每個人也都有「從上而來的筆」,可以描繪出信仰落實生活的景象。筆者鼓勵大家都找回自己的文字筆桿,只要有信仰的見證,就應該對這個世界有話可說。更要透過筆耕,將基督的馨香之氣傳給外界,在這烏煙瘴氣、急功近利的世俗文化中成為一股清流、一束光明(路一78-79)。

奈何,因著時移世易,社會環境不斷改進,科技日新月異,人的思維也改變了,文工的新路向也有不少轉變。從生命見證到專題探討,於命題、寫作、編輯、傳遞等方面,都跟以前大不相同。今日的文字工作要扮演一個多層次的角色,故此,我們需要「以文字為主,輔以多元媒介」來廣傳福音,造就信徒(西一28)。

此外,今天的文字工作,不能只停留於寫作、印刷、出版,反而需要多元化的動靜配合,即多元化又立體化。換言之,有靜態的書刊出版,又有動態多元化活動配合,例如舉辦書展、閱讀計畫、讀書分享會,甚至藉助錄音帶、錄影帶、DVD等多元化影音活動。因此,這次的文宣營,我們也有一整天上「手作課」,讓大家體驗動手的樂趣,日後也可以應用在宗教教育的共習課上。



擺脫「見證」模式的窠臼


「見證」,多半是要敘述自己得救的經過,或在生活中遭遇艱難,或在困窘中蒙恩的記述。有些見證讀來十分感人,但有些一讀便覺似曾相識,並且能預知文章的結尾。因此,我們悚然憬悟:見證的報導文學,要竭力避免落入一貫模式的窠臼。

「報導文學」(journalistic literature)與新聞學的「文學性報導」(literary-journalism)其實是一體兩面,在西方文學有悠久的歷史。可以這樣說,「報導文學」是一種具有新聞特點的敘事性文學。它以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富有教育價值的人事為題材,並用文學的角度和技巧來表達、報導。的確,報導文學是現今平面媒體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大小報刊或雜誌,都佔了最多的篇幅。

課堂上,林總編輯讓與會者以「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探討如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塑與成長中,來觀察、記錄、回應、採訪,分享自己和家族成員,或同工所親歷的家庭蒙恩見證。把這些蒙恩事實穿插連貫起來,展開情節,應為可行的敘事手法。這就是所謂「虛實」又有「主客觀」的拿捏程度。

一個感人的見證,使用的文字要自然、要平實,不能做作,也不需特別強調,言詞不必刻意修飾,每一句話都掏自內心,自會引起聽眾的共鳴(約二一24)。別忘記,本會有聖靈同在,自有聖靈親自感動,不是嗎?看看彼得在耶路撒冷向猶太人見證,他那篇簡短有力的見證,直指心臆,能讓猶太聽眾都感到扎心。這豈不是最好的報導文學傑作嗎?(徒二11-36)。藉著這個見證,聖靈當場感動三千人接受了主耶穌親自的呼召,並隨即接受了悔改的洗禮而歸主名下(徒二41)。

若仔細的分析,從彼得的見證,並沒有濃豔的筆觸或冗長的情節,但寫來卻結構綿密,層次分明。敘事說理,又以從容不迫的文字,寫得濃淡適度。最重要的是,寫出最想知道的內容──得救的方法與步驟(徒二38)。



文字也是一種創作


此次的文宣營也有增設了一整天的手作課,稱為「蝶古巴特」(Decoupage)。它源自於法文「拼貼」的意思,剪下自己想要的圖案,黏貼於傢俱或其他生活物品上,只要簡單的工具,經過美編連珠老師的指導,再加上個人的巧思與創造力,大家就能創作出獨一無二,擁有個人風格的美麗作品。

寫作,其實就是創作的一部分。但是,本會的寫作不是憑空想像,尤其是「見證」與真理部分。因此,惠琬老師曾說:「創作,是一種屬靈的經歷。」她指出,創作不只是舞文弄墨,更是屬靈(spiritual)層面的經歷。因此我們一生的創作,必是來自於內心的呼召。而創作所需要的想像力跳躍,與我們信仰中用想像力來進入聖經故事,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她繼續說:「創作也是創造力(creativity)的發揮與語言的創造(creation)。屬靈的創作更是一種信心的經歷,有神的啟示、帶領與同工。」要有這一種體驗,需要以手作來接觸大自然,甚至把再使用的物品,用以巧思與創造,因此可以從「蝶古巴特」下手。
一整天的手作課,不難發現同工們都用心的想像、策劃,把想要表達的聖經信息,藉著手中的「拼貼」作品,一一展現出來。由此可見,大家都可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任何素材,發揮個人的巧思與無限的想像力,賦予全新雅緻的生活藝術質感。除此之外,原本不起眼的舊物品經過改造後,也能變得美美的,再次找回其使用價值,這也是環保的一部分。



「見證」的報導文學:未來筆桿須敏銳


參加文宣營後,我們該如何用文字「以小博大」擄獲人心?該如何用筆尖觸摸靈魂傳遞福音?因為這是已託付我們的責任(林前九17;多一3)。

與會的同工該如何「擬訂好問題」、如何「預備採訪的技巧」及「生動流暢的採訪稿寫作」,都需要費盡心思去準備。要如何運用在本課程所學到的原則與技巧,以家庭蒙恩為素材,來操練生活中實踐信仰、在寫作中見證信仰者,並且平衡回應和收集正確資訊,甚至將這些寶貴的救恩信息與廣大的讀者分享?

已認識文字事奉意義並具備基本寫作技巧,有心暢敘主恩共享者,務必認清個人的見證和感受終究有限;放眼茫茫人海中,其實有著無窮無盡的人生經歷及生命智慧可以啟迪心智、激勵人心、警惕靈命。「採訪」與「創作」,可說是寫作者的雙翼。試問:您是否有願作的心?(林後八12)

作為文字事奉者,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在信仰中學習到對生命的洞察。筆者在文字事奉的推動中,一直強調作者生命(個人的靈修)重於作品。能夠跪在恩主面前聆聽祂的教誨,細讀聖經,會讓我們重新去看相同的事卻有著不同的感受。如此,我們才能幫助一起走過的人,分享在我們身上的恩典和主的寬容,不是單單地分享傷痕和痛楚(腓二13)。

家庭的蒙恩見證,也可能會勾起作者與讀者巨大的傷痛或悔恨,但也有帶來至深的愉悅感與幸福感。它不只存在於回憶中,更是你我可以用筆、用口、用生命,在真理與真愛的根基上,不斷述說與傳承(徒十三31)。而當你我寫得夠深、夠真,甚至夠美時,不但能幫助自己和家人誠實看過去、務實面對現在、忠實迎向未來,更能流傳久遠,讓廣大讀者被觸動、受啟迪、得激勵、得主恩。

希望來年的「文宣營」不論規模如何擴展,皆能一直保存現有的溫馨氣氛,使每一位來參加的同工都獲益良多。讓我們行所當行,以致所作所為都有永恆的價值。讓我們都能明白神的心意,把握人生有限的時光,在神國資源的發掘、運用、整合上,努力不懈,為的是讓文字達到零國界,異象跨越時空的傳揚。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