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聖靈月刊]翻越能高山建立的教會(上)──南投縣山地傳教史 ◎撰文∕楊約翰採訪/陳豐美整理 ◎期數:191期 ◎1993.08號
緣起


本會傳入南投縣山地教會的經過,雖曾刊載於「台灣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刊」,但經楊約翰長老查訪,發現傳入的年次、人名皆有遺漏或小誤之處,故邀集了南投縣各教會年長者於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埔里教會舉開了一場「歷史資料查核座談會」,出席者有春陽(張主義、張添財)、精英(魏慶喜、蔡海)、廬山(施恩中、施文因)、親愛(白榮華、吳金海)、慈峰(李水泉)、力行(林宣木、陳恩道)、紅香(高福川、陳水勝)、新生(黃武雄、林正修)、望美(何山豹、田吉雅雲),列席──高連財傳道。

前言


南投縣境內本會山地教會,至今年(一九九三年)共有十二間教會,一間祈禱所。分別屬太魯閣族、泰雅族、布農族三大族系;其分布情況如下: (一)太魯閣族──春陽、平靜(精英)、廬山、溫泉、親愛、清流祈禱所。

(二)泰雅族──慈峰、紅香、力行、新生、翠巒。

(三)布農族──望美。

傳入經過


.春陽教會一九四八年十月,花蓮縣卓溪鄉山里村的弟兄許真信、蘇良喜,翻山越嶺跨越中央山脈,徒步到南投縣仁愛鄉各村傳福音,在春陽部落發現入贅春陽的高清萬弟兄(原屬花蓮銅門教會),當時他因害怕而不敢表明基督徒身分,也不敢傳福音,經他們鼓勵勸勉後,信心恢復,並提供其自宅為聚會場所。

一九五一年春陽部落頭目張大村(張添財之父)受洗歸入本會,因他頗受村民敬重,於是信徒數逐漸增至三十五名。

許真信、蘇良喜兩弟兄即赴台中支會.報告當地福音工作,為了深入了解當地信仰情形及開拓經過,台灣支會派楊約翰、林奉來二位長老,徒步三十七公里路程抵達春陽教會。以後支會又繼續差派兩位花蓮縣傳道(羅耀真、張聖僕執事)徒步經能高山至春陽見證真道。

蒙聖靈帶領,福音廣傳,信徒人數約增至一百名,乃於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一日正式成立教會。

但不久迫害亦到,村人認為信本會是魔禍,常加以騷擾、侮辱,而其他教派又紛紛用物品利誘,許多不明道理的信徒,因而離去或墮落,信徒數曾降至五十多名,不過目前(一九九三年)已有九十八名。

春陽自一九五六年十二月成立教會至今,已經四次改建會堂(一九五六年木板搭蓋,一九五八年鐵皮屋,一九六六年水泥屋,一九八五年鋼筋水泥屋),目前可接待一百二十名信徒,加蓋三樓後可接待二百五十名(佔地計一樓九十坪,會堂一百八十坪)。因地處仁愛鄉各地教會中心,無論什麼會議,或大型講習會、學生靈恩會都在春陽教會舉開,因此接待工作成為該會重要事工!

《後記》


春陽教會為了做好接待工作,曾在一九八五年翻蓋新會堂,其中約花了三年時間,前兩年皆由信徒自己奉獻財力、人力(即信徒去打工賺錢買材料,自己施工);後來與張主義弟兄一起建堂的二公子張志芳,因往電力公司賺錢買材料,經過一年久未修之吊橋,結果吊橋斷裂,張志芳墜落山崖而死,此事經聖靈月刊報導後,才引起平地教會的關心,同心奉獻,會堂終於順利蓋成。

會中,張主義弟兄曾提及訪問團有時三、四團接連而來,因而接待到整個星期都不能工作。楊長老問他們,是否增加麻煩,又破費呢?他們回說,不會!而且絕對歡迎,不過最好能事先聯絡好。據聞,訪問團中有些慕道者,是感於本會熱心愛心接待而信主的;這是他們覺得最安慰的事。

楊長老勉勵他們:「接待的工作,是很蒙神祝福的,如亞伯拉罕接待三位客人,神賞賜他一個兒子(創十八l-10),書念婦人接待以利沙,神也賞賜他一個兒子(王下四8-17)。主也曾說,為了祂的名給人一杯涼水,不會不得賞賜的;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三至四十節也說,審判的日子,右邊這些人要進天國,因為祂做客時留祂住,口渴時給祂喝,肚子餓時,給祂吃……。所以,接待工作雖很辛苦,為了主名,希望你們能做下去,而且我知道你們是很樂意的。」

.精英教會

一九四八年,春陽的高清萬、黃白明弟兄到精英,將真道傳給其住在精英的親戚──簡阿守、陳英主,而後許真信、蘇良喜越過中央山脈繼續傳揚福音於各村落。

當時聚會地方沒有固定,先在簡阿守宅家庭聚會,後因遭部落族人逼迫(他們從未聽過耶穌的福音,也未曾看過禱告的樣子,所以視本會為邪教),信徒只好躲開族人,安息日在河邊聚會,平常在山上聚會,那時信徒約十幾人,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約兩年後迫害才停止。安息日改到春陽高清萬弟兄田裡聚會(因大家看不懂聖經,請高清萬講解),平常就在蔡海家聚會。一九五一年一月借信徒詹谷水宅(石頭屋)為臨時祈禱所,當時信徒約三十多名,楊約翰執事曾隨許真信來巡牧。

一九五一年,簡阿守、蔡海、陳英主、陳德生等四名參加在嘉義民雄教會所舉辦之「指導者講習會」,回鄉與眾信徒商議後,於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正式成立祈禱所。

一九五三年籌建第一間會堂,同年五月三十一日完工,十一月舉行靈恩會及獻堂禮。

一九六八年(過了十五年)信徒日漸增多,當時信心堅定、熱心聚會,信徒約有兩百多人,會堂已容納不下(部分信徒禮拜時站立在門口聽道),就在該年一月決定改建。木材、搬運、施工大部分靠信徒,當時蔡牧夫執事請平地教會幫忙奉獻,會堂在同年十月即完工,成為西山區最大會堂之一。

一九九一年決定第三次改建鋼筋水泥的會堂,目前由於經費與原預估有出入,不斷增加的建築費用,使施工日期一直延長,但信徒仍不畏艱難,採茶賺錢奉獻,期望早日完成美麗又堂皇的會堂以榮耀主名。

《後記》


據蔡海執事言,早期精英這地方本會最先傳入,其他教派尚未傳入,所以該村約三分之二居民都是本會信徒,大家信心火熱堅定,神工發展。他以感傷的口吻說:「很懷念初期的信仰,但是現在信徒的信仰已不如前了,許多四十歲左右的中生代,都不常來聚會了。」

楊約翰長老則勉勵道,信徒經過歲月磨鍊,多少有些會被淘汰的,留下來的才是──「精英」!

.親愛教會

一九五○年,張聖僕、羅耀真兩位執事到南投縣開拓聖工時,傳福音給白秋照、白炎洲兩兄弟,兩兄弟接受真道後隔年(即一九五一年)傳給其大哥白水煌(當時是部落的大頭目)。

後來白秋照見該村一溫姓夫婦家人不平安,孩子生下即夭折,就將福音傳給他們,溫姓夫婦為了救被病魔折騰得奄奄一息的愛子(即後來的溫聖泉執事),決心信主,受洗後愛子病得醫治,遂吸引族人陸續相信。

初時信徒輪流在各人家中聚會,禱告聲音引起未信者反感,認為信徒是行邪術者,常以小石頭丟擲屋頂,為了能安靜聚會,於一九五五年全部信徒遷往離原部落三百公尺處,並在該處蓋了一個小會堂為祈禱所,隔年因信徒日益增多即在原地成立教會。

親愛教會歷經四次建堂(第四次建於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六年獻堂),信徒數目前(一九九三年)有一百七十八人,感謝主恩典,第二、三代皆能保守在主內,且信心、熱心比第一代好。

《後記》


據白榮華弟兄說,親愛教會信徒第二、三代能比第一代好,源於長輩非常注重孩子宗教信仰,加上山地教員都是媽媽,知道關心孩子宗教教育,奠定了良好的信仰根基。

.慈峰教會

一九四九年,精英的弟兄帶著花蓮縣許真信、蘇良喜弟兄到「馬嘎」,將福音傳給翁慶賀夫婦,然而第二天即遭到警察找麻煩,他們遂轉往紅香傳福音。

二年後(一九五一年)羅耀真、張聖僕執事到「馬嘎」來,當天晚上講完道理,第二天即有三十多人受洗,第三天李水泉、翁慶賀等三人到梅山教會參加「神學訓練講習會」;回來後向部落族人傳福音,聖靈同工,信者日益增多,福音並傳遍紅香、望洋等區。 由於信徒很多,一九五一年以「馬嘎」為中心建造會堂,成立教會。

教會成立之初,受未信者迫害,信徒遭毆打,聚會時來鬧事……信徒為躲避這些未信者,遂遷移到梅村,住了八年,因收成不好,生活困難,乃於一九六六年遷到慈峰,並在慈峰重建會堂,當時信徒約有兩百人,成為一完全屬真耶穌教會的部落。

目前(一九九三年)信徒有一百二十人,由於氣候多變化,水果收成不佳,青年轉往平地發展。

《後記》


楊約翰長老回憶一九五四年第一次和林從道長老到慈峰的情形,他說,他們從春陽走路,走了約十一小時才到「馬嘎」(慈峰信徒以前住過的山),走到最後一座山時,林長老因關節發炎無法走,翁勇勝就背林長老,後面還有許多小學生推著(見八十一年十月份聖靈月刊「來去山間情」一文)。當時無會堂,家庭聚會時,因信徒屋內白天也很暗,常要拿走屋頂的石板,讓光線進來。

在「馬嘎」一段時間後,就去看住在「恰孟」的信徒,途中經過一吊橋,由於年久失修,吊橋一邊鋼線已斷,山地同靈照常走過,楊長老卻不敢走,後來有一位弟兄背他過去,楊長老連看都不敢看,心想,第二次再也不來了,要走這麼遠的路,還要過這麼可怕的吊橋。但回去時,「馬嘎」的弟兄一山又一山相送,他們叫這些弟兄回去不用送了,但他們堅持送,還沿路唱詩,直送到坐車的地方,因此楊長老頗受感動,心想:「好啦!我以後一定會再來!」

第二次再到「馬嘎」是開講習會,當時天天吃好菜,每餐都有雞,後來楊長老看雞漸漸小了,以為是鴿子,他們說大雞都宰光了,只好宰小雞,楊長老趕快勸阻他們。此事也頗令楊長老印象深刻:「當時的信徒就是如此,有好的,都要拿出來給同靈吃。」(下期待續)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