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生存的意義 ◎撰文/謝順道 ◎期數:503期 ◎2019.08號


一.虛無主義者的人生觀

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 Paul Sartre)說:「人生在世,絕無特別意義。我不知自好處來,亦不知往好處去。我生在世,就生在世,無理可說。人是一種盲目的生存,當人發覺他的生存,他已生存。他的生存,本人絕無主張之可能。生存實在是多此一舉,而且有大可不必的意味」(摘錄自劉載福編著《沙特論》7-8頁)。

沙特認為人生在世毫無意義,生存實在是多此一舉,這就是虛無主義者的人生觀。更悲哀的是,他僅僅感嘆,而不知道如何解決。


二.所羅門的人生觀

所羅門在《傳道書》上說:「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做過以色列的王。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一12-14)。誰都知道,王的地位是全國至高無上的。但所羅門卻說,做王的生涯是「極重的勞苦」,並不是「極大的享受」。因為地位越高,責任越重;其精神上的壓力多麼大,是一般人難以了解的。他的結論是:萬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所羅門在該書第一章2-3節,就開宗明義地說過:「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然後在五章10節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原來貪愛富裕之人,無異企圖以虛空來填滿內心的虛空;後來回顧走過的蹤跡,才恍然大悟,這也是虛空!

所羅門接著說:「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五11)。大企業家生意越做越大,貨物一直增添;於是為了順暢地經營他的事業,分享他的營利之僱工也一直增添。結果,老闆得到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如果你是那位大老闆,居住的是大樓,有好多寢室;但主臥房卻只有一間,其餘都是眼看而已。不然,你難道每一個小時都要換一間寢室嗎?除非你甘願每晚都睡眠不足。如果你三餐都是滿席山珍海味,但你只是每一道菜都吃一點兒就飽了。不然,你難道每一道菜都要吃光光嗎?除非你不怕脹破了肚子。如果你有好多衣服,則每天換一套就夠了。不然,你難道每天都要換好幾套新衣嗎?除非你不介意背後有人說你神經病。

這麼說來,所羅門的人生觀與虛無主義者的人生觀,究竟有什麼差別呢?答案是完全不一樣!原來所羅門在《傳道書》第一章至第十二章那麼大的篇幅中,雖然列舉許多事實來證明,人生在世確實一切都虛空。但他著作該書的宗旨,卻不是主張「人生虛空,生存毫無意義」;而是要讓一般世人先看清楚萬事都虛空的畫面,然後教導他們明白,由「虛空的人生觀」轉變為「充實的人生觀」之捷徑啊!簡單敘述如下: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十二13-14)。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13節上句):人生在世確實一切都虛空這個真相,你都已經聽見了。其實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我只是提醒你再一次思考這個問題罷了!那麼,如此虛空的人生,該怎麼做才能轉變呢?

「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3節中句至下句)。敬畏神,並且謹守祂的誡命,這兩件事都是人當盡的本分。以敬畏神而言,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天地的主;不但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而且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徒十七24-26)。因此,我們當專一敬畏獨一真神,不可拜偶像(出二十3-5),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就謹守祂的誡命來說,則這是愛神的具體表現(約壹五5);而我們之所以要愛神,乃因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

問題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兩件事,為什麼能使「虛空的人生觀」轉變為「充實的人生觀」呢?

第一、十條誡命的前四誡,是虔誠敬畏神,盡心、盡性、盡意愛神的極致(出二十3-11;太二二37-38)。如此實實在在地愛神,切實遵行祂誡命的人必蒙神喜悅,神就使他出也蒙福,入也蒙福了(申二八1-6)。不但如此,神又必使他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可以放心吃勞碌得來的食物。而且他的妻子也格外賢慧,安分守己,在內室勤做家事;兒女與父母之間,親情濃厚,其樂融融。你看,幸福家庭應有的內涵,樣樣都齊全了(詩一二八1-4)。這種人生的畫像,豈不是非常充實嗎?

第二、十條誡命的後六誡,是要愛人如己。這是與眾人和睦相處的基本原則,靈修完美的最高境界(出二十12-17;太二二39)。主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你願意人怎樣待你呢?當然是願意別人敬重你、愛你吧。若然,你就先敬重別人,愛別人。這個道理很簡單,當你用笑臉照鏡子的時候,出現在鏡中的你便是笑臉;如果用憤怒的臉照鏡子,則出現在鏡中的你也是憤怒的臉。是不是?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篇〉)。語譯:「能愛護別人的,別人也經常愛護他;能敬重別人的,別人也經常敬重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儒家的主張竟然與主耶穌的教訓一致!如果大家都明白這些寶貴的教訓,而且切實遵行,則社會群眾必天天滿心喜樂,猶如活在人間樂園。這種人生的寫照,豈不是極其充實嗎?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十二14)。當耶穌基督再臨的時候,祂必按公義審判天下(徒十七31)。所謂「按公義審判天下」,就是「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二6)。有些善人在暗地裡行善,神知道;有些惡人則在隱密處行惡,神也看見了。因為「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祂都鑒察」(箴十五3)。

審判的結果,善人必往永生裡去;惡人卻要往永刑裡去(太二五46)。善人終身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盡了人所當盡的本分,蒙神喜悅。因此,他們可以得著永生,享受那「好得無比」的福分(腓一23)。反之,惡人卻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詩十4)。因此,他們必下地獄,永永遠遠地受苦;那裡是蟲不死,火也不滅的地方(可九48)。這種結局,多麼可怕呀!


三.主耶穌的指引

主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3-14)。門寬,容易進去,因為沒有什麼限制;路大,好走,因為沒有任何道德規範。因此,進去的人很多。但那是通往滅亡的門路,大城市裡的夜店等娛樂場所,多數屬於此類。門窄,難以進去,因為要受各種規律約束;路小,不好走,因為萬事都要循規蹈矩,不可任性妄為。因此,找著的人當然很少,但那卻是引到永生的門路。

主耶穌又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約十9)。「我就是門」:主耶穌是羊的門(約十7),也是通往永生的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凡受洗歸入基督的,都必得救(加三27;可十六16)。「並且出入得草吃」:靈糧豐富,可以使聖徒的靈性長進,靈命強壯,以致得救。

主耶穌再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道路」:藉著主耶穌的受死所開闢,到達神面前的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的時候,忽然,聖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二七50-51)。針對這件奇蹟,《希伯來書》的作者詮釋:「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來十19-20)。「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我們全身浸入水裡受洗的時候,不僅僅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並且有聖靈作見證(約壹五6-7;約十九34-35)。藉著這洗禮既然洗去了罪(徒二二16),我們就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去見神了。「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這是一條新開闢的路,從前此路不通。而且這一條路從前是死路,因為律法上規定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可以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如果違反這個規定,則必死無疑。「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隔開至聖所與聖所的幔子,預表耶穌的身體;耶穌捨命流血,祭司進入至聖所去敬拜神的路就開通了。

「真理」:原文的意思是真實、確實、誠實。「生命」:永遠的生命。離開主耶穌,即離開到神那裡的道路,而迷失於違反真理的虛妄;結果,因為得不到生命而滅亡。正因如此,主耶穌才斷言,若不藉著祂,就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了。原來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主,而道就是神(約一14、1)。


結論

遵照所羅門所教導的方法,盡人所當盡的本分,敬畏獨一真神,謹守祂的誡命。並且信從主耶穌的指引,接受祂的救恩,受洗歸入祂的名下,成為祂的門徒。這就是可以由「虛空的人生觀」轉變為「充實的人生觀」的捷徑;除此之外,已經別無門路啦!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